多工位测试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1025发布日期:2019-11-15 20:54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多工位测试机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工位测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工位测试机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夹手单工位测试存在测试产品单一,测试效率产值低下,测试调试难以对位,没办法用精准、效率来提升产品作业,为改善工作效率,现采用多工位进行测试,利用自动化多工位测试代替人工单工位测试作业,大大完成品质的良率和效率的提升,实现将四台机器合并为一台。

但这样的多工位测试提升的效率是在加大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前提下达到的,单一的合并,虽然提升了效率,却加大了劳动强度,使得工作人员过于疲劳,工作强度增大了四倍。

为此提供多工位测试设备,用以解决在不降低工作效率的前提下,减少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工位测试机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多工位测试机设备,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侧板前端面上端分别设置有线性分布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的下端均设置有底座,且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的下端面均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下端垂直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下端设置有上检测针板,所述上检测针板的下端正对底座,所述底座的前端开设有检测内腔,所述检测内腔的左右内壁设置有安装槽,检测内腔的后端面垂直焊接有左右对称的一对挡块,检测内腔的下端设置有矩形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间段外壁转动套接有下检测针板,所述下检测针板的上端正对上检测针板,所述矩形槽的内腔前端固定粘接有卸料漏斗,矩形槽的内腔后端设置有第二气缸。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面固定焊接在支架的上端面,底座的后端面固定焊接在支架后端侧板的前端面。

优选的,所述挡块的前端延伸至下检测针板的下端面左右两端,挡块的上端面贴合在下检测针板的下端面。

优选的,所述卸料漏斗的上端面与支架的上端横板齐平,卸料漏斗的下端向前端倾斜延伸,且卸料漏斗的前端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上检测针板位于下检测针板的正上方,且上检测针板与下检测针板配合连接,下检测针板的外边缘包裹有防静电电木。

优选的,所述第二气缸的下端固定在直角固定架上端面,第二气缸的上端推杆固定连接在下检测针板的下端面中间,所述直角固定架的上端固定焊接在支架的下端面后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台机器同时工作,实现多工位同时检测的目的,多台检测机同时进行,大大增加了检测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出料口和第二气缸,并利用转动的下检测针板,实现自动卸料的过程,减少了检测员的劳动强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气缸和检测针板的配合,实现了高精度精确对位的目的,使得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个检测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第一工位、3第一气缸、4第二工位、5第三工位、6第四工位、7伸缩杆、8上检测针板、9底座、10下检测针板、11矩形槽、12卸料漏斗、13出料口、14直角固定架、15第二气缸、16防静电电木、17转轴、18挡块、19安装槽、20检测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多工位测试机设备,包括支架1,支架1的侧板前端面上端分别设置有线性分布的第一工位2、第二工位4、第三工位5和第四工位6,利用多工位同时工作,大大增加检测的效率。

第一工位2、第二工位4、第三工位5和第四工位6的下端面均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3,第一气缸3的下端垂直设置有伸缩杆7,伸缩杆7的下端设置有上检测针板8,利用第一气缸3实现上检测针板8的上下运动。

第一工位2、第二工位4、第三工位5和第四工位6的下端均设置有底座9,上检测针板8的下端正对底座9,底座9的下端面固定焊接在支架1的上端面,底座9的后端面固定焊接在支架1后端侧板的前端面,利用底座9实现上检测针板8与下检测针板10的精确定位。

底座9的前端开设有检测内腔20,利用检测内腔20为物料提供检测区域。

检测内腔20的左右内壁设置有安装槽19,利用安装槽19固定连接转轴17,利用转轴17转动连接下检测针板10。

下检测针板10的上端正对上检测针板8,上检测针板8位于下检测针板10的正上方,且上检测针板8与下检测针板10配合连接,下检测针板10的外边缘包裹有防静电电木16,利用上检测针板8与下检测针板10配合连接,实现精确定位的目的。

检测内腔20的后端面垂直焊接有左右对称的一对挡块18,挡块18的前端延伸至下检测针板10的下端面左右两端,挡块18的上端面贴合在下检测针板10的下端面,利用挡块18对下检测针板10进行支撑,防止下检测针板10转动角度过大。

检测内腔20的下端设置有矩形槽11,矩形槽11的内腔前端固定粘接有卸料漏斗12,卸料漏斗12的上端面与支架1的上端横板齐平,确保物料准确的落在卸料漏斗12的上端面内部。

卸料漏斗12的下端向前端倾斜延伸,且卸料漏斗12的前端设置有出料口13,矩形槽11的内腔后端设置有第二气缸15,第二气缸15的下端固定在直角固定架14上端面,第二气缸15的上端推杆固定连接在下检测针板11的下端面中间,直角固定架14的上端固定焊接在支架1的下端面后端,利用第二气缸15实现对下检测针板10的支撑翻转,进而将下检测针板10上的已检物料翻转至卸料漏斗12的上端并从出料口13排出。

工作原理:利用第一气缸3实现第一工位2、第二工位4、第三工位5和第四工位6同时工作,利用多工位同时工作,大大增加检测的效率,第一气缸3的下端垂直设置有伸缩杆7,利用伸缩杆7实现实现上检测针板8的上下运动,进而实现上检测针板8与下检测针板10配合连接,进行精确定位检测;检测完成后,利用第二气缸15实现对下检测针板10的支撑翻转,使得下检测针板10沿转轴17的外壁转动,进而将下检测针板10上的已检物料翻转至卸料漏斗12的上端并从出料口13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