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力学材料检测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0365发布日期:2020-02-21 19:3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力学材料检测试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力学材料检测试验机。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施工前,会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测,拉力试验机是用来对材料进行静载、拉伸、压缩、弯曲、剪切、剥离等力学性能试验用的机械加力的试验机。其使用行业范围遍布:科研院所、商检仲裁机构、建材、石化、航空等行业,为材料开发、物性试验、教学研究、质量控制、进料检验、生产线的随机检验等不可缺少的检测设备

公告号为cn2014976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拉力试验机,包括底座、顶板、门式固定框架、驱动机构、传动机构、传感器、夹持机构和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门式固定框架上横向至少设有一个可沿门式框架上下移动的横杠,横杠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拉力值不同的拉力机构,各对应的拉力机构配合使用。

这或者能够拉力机虽然能够对材料进行检测,但是当试验材料断裂时,产生的碎片将高速的向外飞溅,容易对测试人员造成伤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力学材料检测试验机,当试验材料断裂时,其能够将产生的碎片拦截,减小了碎片对测试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降低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力学材料检测试验机,包括底座、压力传感器、控制器、连接块、上固定头、下固定头、竖直架和用于驱动连接块移动的升降装置,所述控制器和竖直架均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连接块上,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连接线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上固定头设置在压力传感器上,所述下固定头设置在底座上,所述升降装置设置在竖直架上,所述升降装置的输出端与连接块连接,还包括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上防护套和下防护套,所述上防护套与升降装置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下防护套与底座可拆卸连接,所述上防护套与下防护套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试验时,将试验材料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上固定头和下固定头上,再将下防护套与底座相连,将上防护套与升降装置的输出端相连,启动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带动上防护套和连接块同时移动,连接块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上固定头拉动试验材料,上防护套在移动过程中改变与下防护套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对试验材料进行隔绝,当试验材料断裂时,产生的碎片撞击到上防护套或者下防护套上,上防护套或者下防护套将产生的碎片拦截,减小了碎片对测试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降低安全隐患。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防护套上设有第一导向条,所述下防护套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条与第一导向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防护套移动过程中,第一导向条沿着第一导向槽滑动,从而对上防护套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提高了上防护套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下防护套通过下连接组件与底座连接,所述下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燕尾块和下连接杆,所述底座上设有与下防护套匹配的方形槽和连通方形槽的第一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块与第一燕尾槽滑动配合,所述下防护套上设有下连接孔,所述下连接杆设置在第一燕尾块上并插入到下连接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下防护套时,将下防护套插入到方形槽内,滑动第一燕尾块,第一燕尾块带动下连接杆朝向靠近下防护套方向移动,下连接杆进入到方形槽内并插入到下连接孔内,从而完成下防护套的安装;在拆卸时,拉动第一燕尾块,使第一燕尾块朝向背离下防护套方向移动,直至下连接杆从下连接孔内脱出,解除对下防护套的限位,完成下防护套的拆卸。

进一步设置:所述方形槽侧壁上设有锁紧孔,所述锁紧孔与第一燕尾槽相对设置,下连接杆贯穿下连接孔并插入到锁紧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下防护套时,将下连接杆贯穿下连接孔插入到锁紧孔内,与只将下连接杆插入到下连接孔内相比,能够进一步提高下防护套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燕尾槽内还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一燕尾槽端部,另一端连接第一燕尾块,所述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下连接杆插入到锁紧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下连接杆插入到锁紧孔内,当下连接杆有朝向背离锁紧孔底部方向移动的趋势时,第一弹簧发生形变,第一弹簧通过第一燕尾块对下连接杆施压弹力,从而减小了下连接杆移动的可能性,提高了下连接杆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防护套与升降装置之间通过上连接组件连接,所述上连接组件包括上连接杆、第一卡箍半环和第二卡箍半环,所述上连接杆设置在升降装置上,所述第一卡箍半环的一端与上连接杆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卡箍半环铰接,所述上防护套上设有连接环,所述第二卡箍半环背离第一卡箍半环的一端穿过连接环并通过螺钉与上连接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上防护套时,将第二卡箍半环穿过连接环,通过螺钉将第二卡箍半环与上连接杆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上防护套的安装;在拆卸上防护套上,将连接第二卡箍半环和上连接杆的螺钉拆卸下来,再将第二卡箍半环从连接环上取下,从而完成上防护套的拆卸。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防护套和下防护套上均设有观察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观察孔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到试验材料的试验过程,以便工作人员更清楚的了解试验材料表面发生的变化。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防护套和下防护套上还可拆卸连接有钢化玻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化玻璃的设置能够将观察孔遮挡封堵,避免试验材料断裂产生的碎片通过观察孔飞出,对观察的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进一步设置:所述上防护套和下防护套上均设有连通观察孔的安装槽,所述钢化玻璃插设在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钢化玻璃时,将钢化玻璃插入到安装槽内,从而实现将观察孔封堵的目的,避免试验材料断裂产生的碎片飞出,在拆卸钢化玻璃时,拉动钢化玻璃,将钢化玻璃从安装槽内拉出,从而完成钢化玻璃的拆卸,为更换钢化玻璃带来方便。

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上还设有安置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在防护组件不使用时,可将防护组件放置到安置腔内,与将防护组件放置在地面上相比,节省空间;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也可以将试验材料或者维修试验机的工具放置到安置腔内,为工作人员带来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试验时,将试验材料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上固定头和下固定头上,再将下防护套与底座相连,将上防护套与升降装置的输出端相连,启动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带动上防护套和连接块同时移动,连接块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上固定头拉动试验材料,上防护套在移动过程中改变与下防护套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对试验材料进行隔绝,当试验材料断裂时,产生的碎片撞击到上防护套或者下防护套上,上防护套或者下防护套将产生的碎片拦截,减小了碎片对测试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降低安全隐患;

2、在上防护套移动过程中,第一导向条沿着第一导向槽滑动,从而对上防护套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提高了上防护套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3、观察孔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到试验材料的试验过程,以便工作人员更清楚的了解试验材料表面发生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用于体现竖直架与升降板之间连接关系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用于体现上防护套与下防护套之间连接关系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下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用于体现第一弹簧与第一燕尾槽之间位置关系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用于体现上连接组件的d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压力传感器;3、控制器;4、连接块;5、上固定头;6、下固定头;7、竖直架;8、升降装置;9、安置腔;10、腔门;11、电机;12、升降轴;13、升降轮;14、升降绳;15、升降板;16、导向限位块;17、导向限位槽;18、连接线;19、防护组件;20、上防护套;21、下防护套;22、第一导向条;23、第一导向槽;24、观察孔;25、钢化玻璃;26、安装槽;27、下连接组件;28、下连接杆;29、方形槽;30、第一燕尾槽;31、第一弹簧;32、下连接孔;33、锁紧孔;34、上连接组件;35、上连接杆;36、第一卡箍半环;37、第二卡箍半环;38、连接环;39、第一燕尾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力学材料检测试验机,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压力传感器2、控制器3、连接块4、上固定头5、下固定头6、竖直架7和用于驱动连接块4移动的升降装置8。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上还设有安置腔9和用于遮挡安置腔9的腔门10,腔门10与底座1铰接,竖直架7设置在底座1上,升降装置8设置在竖直架7上,升降装置8的输出端与连接块4连接,升降装置8包括电机11、升降轴12、升降轮13、升降绳14和升降板15,升降轴12转动连接于竖直架7,电机11设置在竖直架7上并与升降轴12连接,升降轮13的个数为两个,升降轮13设置在升降轴12上,升降轮13为工字轮,升降绳14的一端连接升降轮13,另一端连接升降板15,且升降绳14缠绕在升降轮13上,升降绳14为钢丝绳,升降板15上设有导向限位块16,竖直架7上设有导向限位槽17,导向限位块16处于导向限位槽17内并与导向限位槽17滑动配合。

如图1所示,连接块4设置在升降板15靠近地面的一侧,压力传感器2设置在连接块4上,上固定头5设置在压力传感器2上,下固定头6设置在底座1上。

如图1所示,控制器3设置在底座1上,压力传感器2通过连接线18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

将试验材料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上固定头5和下固定头6上,启动电机11,电机11带动升降轴12转动,升降轴12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升降轮13转动,升降轮1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升降绳14转动,升降绳14带动升降板15朝向背离地面方向移动,升降板15通过连接块4和压力传感器2带动上固定头5移动,上固定头5在移动过程中拉动试验材料,对试验材料进行测试。

如图3和图4所示,底座1上还设有防护组件19,防护组件19包括上防护套20和下防护套21,上防护套20与升降板15可拆卸连接,下防护套21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上防护套20与下防护套21滑动配合,上防护套20上设有第一导向条22,下防护套21上设有第一导向槽23,第一导向条22与第一导向槽23滑动配合,以便对上防护套20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

升降板15在移动过程中拉动上防护套20移动,从而改变上防护套20与下防护套21之间的相对位置,对试验材料进行隔绝,当试验材料断裂时,产生的碎片撞击到上防护套20或者下防护套21上,上防护套20或者下防护套21将产生的碎片拦截。

如图3和图4所示,上防护套20和下防护套21上均设有观察孔24,以便观察试验材料,上防护套20和下防护套21上还可拆卸连接有钢化玻璃25,上防护套20和下防护套21上均设有连通观察孔24的安装槽26,钢化玻璃25插设在安装槽26内。钢化玻璃25能够将观察孔24封堵,避免试验材料断裂产生的碎片通过观察孔24飞出。

如图5和图6所示,下防护套21通过下连接组件27与底座1连接,下连接组件27包括第一燕尾块39和下连接杆28,底座1上设有与下防护套21匹配的方形槽29和第一燕尾槽30,第一燕尾槽30与与方形槽29之间通过通孔连通,方形槽29侧壁上设有锁紧孔33,锁紧孔33与第一燕尾槽30相对设置,第一燕尾块39与第一燕尾槽30滑动配合,第一燕尾槽30内还设有第一弹簧31,第一弹簧31的一端连接第一燕尾槽30端部,另一端连接第一燕尾块39,下防护套21上设有下连接孔32,下连接杆28设置在第一燕尾块39上,第一弹簧31处于自然状态时,下连接杆28贯穿下连接孔32并插入到锁紧孔33内。

在安装下防护套21时,拉动第一燕尾块39,使第一弹簧31由自然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将下防护套21插入到方形槽29内,使下连接孔32的中心线、通孔的中心线和锁紧孔33的中心线重合,解除对第一燕尾块39的拉力,第一弹簧31由自然状态变为压缩状态,第一燕尾块39在第一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朝向靠近通孔方向移动,下连接杆28随着第一燕尾块39一起移动,下连接杆28依次贯穿通孔和下连接孔32并插入到锁紧孔33内,从而完成下防护套21的安装。

在拆卸下防护套21时,拉动第一燕尾块39,使第一燕尾块39朝向背离下防护套21方向移动,第一弹簧31由自然状态变为压缩状态,第一燕尾块39将下连接杆28从锁紧孔33和下连接孔32内拉出,解除对下防护套21的限位,完成下防护套21的拆卸。

如图5和图7所示,上防护套20与升降板15之间通过上连接组件34连接,上连接组件34包括上连接杆35、第一卡箍半环36和第二卡箍半环37,上连接杆35设置在升降板15上,第一卡箍半环36的一端与上连接杆35固定,另一端与第二卡箍半环37铰接,上防护套20上设有连接环38,第二卡箍半环37背离第一卡箍半环36的一端穿过连接环38并通过螺钉与上连接杆35连接。

在安装上防护套20时,将第二卡箍半环37穿过连接环38,通过螺钉将第二卡箍半环37与上连接杆35连接在一起,从而实现上防护套20的安装。

在拆卸上防护套20上,将连接第二卡箍半环37和上连接杆35的螺钉拆卸下来,转动第二卡箍半环37,再将第二卡箍半环37从连接环38上取下,从而完成上防护套20的拆卸。

实施过程:在试验时,先将试验材料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上固定头5和下固定头6上,再将下防护套21与底座1相连,将上防护套20与升降板15相连,启动电机11,电机11驱动升降板15移动,升降板15在移动过程中拉动试验材料,从而对试验材料进行测试,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孔24观察实验材料的变化,当试验材料断裂时,产生的碎片撞击到上防护套20或者下防护套21上,上防护套20或者下防护套21将产生的碎片拦截,减小了碎片对测试人员造成伤害的可能性,降低安全隐患。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