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探测复垦土壤表土厚度的取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7956发布日期:2020-02-14 15:53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探测复垦土壤表土厚度的取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土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探测复垦土壤表土厚度的取土装置。



背景技术:

取土器用来提起下层试验土壤原状土作为试样以了解其性质,为使更多的了解基层性质,有时要在较深处取原样土,为此在取土器中部加一节接杆,称之为取土器。

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8206538,公告日2018年12月7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能探测复垦土壤表土厚度的取土装置,该申请公开了一种能探测复垦土壤表土厚度的取土装置。

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通过设置有一齿杆,并通过推动齿杆将动力依次传递到齿轮、蜗杆、蜗轮进而再推动转动杆上下位移,其能量损失严重,机械效率极低,其次转动杆又反过来对施力的压盘有反作用力,不仅增加了破土阻力,同时影响转动杆的转动,最后其能够伸入土层的厚度完全取决于蜗杆的长度,而蜗杆在土层之上,能测量的则范围取决于刻度盘的长度,若要取较深土层的土壤并对其进行测量的话则需要将蜗杆和刻度盘设置足够长,此时整个装置就变得非常的庞大和占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探测复垦土壤表土厚度的取土装置,具有能在取土的过程中同时对所取土壤层的厚度进行测量,且保证装置结构紧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能探测复垦土壤表土厚度的取土装置,包括底盘支座,底盘支座穿设有蜗杆,蜗杆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筒,于底盘支座内部靠近蜗杆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设置有与蜗杆相啮合的蜗轮,蜗轮转动连接在底盘支座上,并于蜗轮上通过联动装置连接有指针,指针下面设有刻度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蜗轮、蜗杆和联动装置设置一固定的传动比,并通过读取指针走过的刻度从而得出所取土壤位置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联动装置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第二转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转轴;蜗轮穿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蜗轮固定连接,第一转轴远离蜗轮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锥齿轮;第二圆锥齿轮与第一圆锥齿轮相啮合,第二圆锥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的一端,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并与第三转轴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水平方向的转动改变成竖直方向的转动,便于指针安装在底盘支座的上端面,供操作人员观察,同时可通过联动装置改变输入蜗杆与输出第三转轴之间的传动比,便于合理调节刻度盘每一刻度单元所表示的数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盘支座设有腔室,联动装置安装在腔室中,于第一转轴两端还设置有轴承和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腔室的设计可使整个装置结构紧凑,节省该装置所占空间,轴承可减少第一转轴所受到的摩擦,更有利动力传递,密封圈可阻止经蜗杆带上来的灰尘和土壤由第一凹槽进入腔室中影响里面的齿轮传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指针和刻度盘设置为指针式标度盘装置,指针设置有若干个,于底盘支座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指针式标度盘装置固定在第二凹槽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指针式标度盘装置里其齿轮的传动比,使长指针转动一圈,相应的短指针则走过某一刻度,进而可增大测量值的范围,同时将指针式标度盘隐藏在第二凹槽内可起到对其保护作用,并节省装置所占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凹槽开设有与腔室连通的通孔,第三转轴一端穿过通孔与指针式标度盘装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第三转轴作为指针式标度盘装置的动力输入轴,驱动指针式标度盘装置的指针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于蜗杆上端设置有与蜗杆固定连接的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便于对蜗杆施加扭矩,使该取土装置能够顺利进入土层深处进行取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套筒下端还设有与套筒固定连接的钻头,钻头的旋向与螺杆的旋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该取土装置能对土层下的砂砾进行破碎,使该装置在硬质土层上也能顺利完成工作,其与蜗杆相同的旋向保证了钻头进入土层对砂砾进行破碎和退出土层的旋向与蜗杆进入土层和退出土层的旋转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底盘支座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底盘支座一体成型的固定底脚,所述固定底脚设置成箭头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底脚插入地面使整个装置固定在地面位置,使整个装置平稳,无需人工手扶,便于对蜗杆进行施力进行取土,同时箭头状的固定底脚易于插入地面且稳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取土过程中,在装置结构紧凑的前提下,无论所取土壤所在的土层多深都能同时对所取土壤层的厚度进行测量;

2.可将该装置固定在地面,在取土的过程中无需操作人员对该装置手扶来施力;

3.通过旋转钻头对土层或砂砾进行破碎,具有省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该实用新型的支撑底座的剖视图。

图中,1、底盘支座;2、蜗杆;3、套筒;4、第一凹槽;5、蜗轮;6、指针式标度盘装置;61、指针;62、刻度盘;7、腔室;8、联动装置;81、第一转轴;82、第一圆锥齿轮;83、第二圆锥齿轮;84、第二转轴;85、第一齿轮;86、第二齿轮;87、第三转轴;9、轴承;10、密封圈;11、第二凹槽;12、通孔;13、把手;14、钻头;15、固定底脚。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图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能探测复垦土壤表土厚度的取土装置,包括底盘支座1,底盘支座1下端面上设置有与底盘支座1一体成型的固定底脚15,固定底脚15呈箭头状.底盘支座1穿设有蜗杆2,蜗杆2为单头蜗杆2,蜗杆2上端设置有与蜗杆2固定连接的t型把手13,蜗杆2底端固定连接有套筒3,套筒3下端还设有与套筒3固定连接的钻头14,钻头14的旋向与蜗杆2的旋向相同。于底盘支座1内部靠近蜗杆2位置开设有第一凹槽4,第一凹槽4内设置有与蜗杆2相啮合的蜗轮5,蜗轮5转动连接在底盘支座1上,并于蜗轮5上通过联动装置8连接有指针61,指针61下面设有刻度盘62。

参照图3、图5,联动装置8包括第一转轴81、第一圆锥齿轮82、第二圆锥齿轮83、第二转轴84、第一齿轮85、第二齿轮86和第三转轴87.蜗轮5穿设有一端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81,于第一转轴8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锥齿轮82。第二圆锥齿轮83与第一圆锥齿轮82相啮合,第二圆锥齿轮83固定连接在第二转轴84一端,于第二转轴8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5。第二齿轮86与第一齿轮85相啮合,并与第三转轴87一端固定连接。底盘支座1设有腔室7,所述联动装置8安装在腔室7中,于第一转轴81两端还设置有滚珠轴承9和密封圈10。

参照图4、图5,指针61和刻度盘62设置为指针式标度盘装置6,指针61设置有两个,一根为长指针,一根为短指针。于所述底盘支座1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指针式标度盘装置6固定在第二凹槽11处,第二凹槽11开设有通孔12,第三转轴87作为动力输入轴,一端穿过通孔12与指针式标度盘装置6连接以此驱动指针式标度盘装置6的指针61转动。

需要进行取土时,先将底盘支座1通过箭头状固定底脚15固定在地面上,然后通过t型把手13转动蜗杆2,蜗杆2带动钻头14将土层钻开,使套筒3进入土层取土。与此同时,蜗杆2会带动蜗轮5转动,蜗轮5通过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81带动第一圆锥齿轮82转动,第一圆锥齿轮82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二圆锥齿轮83转动,第二圆锥齿轮83通过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84带动第一齿轮85转动,第一齿轮85再带动第二齿轮86转动,进而通过第二齿轮86带动第三转轴87转动,最终驱动指针式标度盘装置6的指针61转动。

在此过程中,假设蜗杆2的导程s为s,长指针61直接与第三转轴87相连,蜗轮5与蜗杆2的传动比为n1(n1=蜗轮5齿数/蜗杆2头数),蜗轮5与第一圆锥齿轮82的传动比为n2,第一圆锥齿轮82与第二圆锥齿轮83的传动比为n3,第二圆锥齿轮83与第一齿轮85的传动比为n4,第一齿轮85与第二齿轮86的传动比为n5。则长指针61走过一圈时对应的蜗杆2下降距离。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将取土装置中的推杆设置成蜗杆2,同时设有与蜗杆2相啮合的蜗轮5,蜗轮5再通过联动装置8连接有指针61,并在指针61下设有刻度盘62,设置蜗杆2与蜗轮5及其联动装置8之间的一个固定的传动比,从而通过读取刻度盘62上指针61走过的刻度得出所取土层的深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