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温湿度检定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6320发布日期:2020-02-14 15:4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智能温湿度检定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湿度检定箱,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温湿度检定箱。



背景技术:

温湿度检定箱广泛应用于机械式温湿度计、电子式温湿度计、干湿表及温湿度记录仪的检定或校准。其中,温湿度计作为一种测量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机械式或电子式装置,广泛用于生产、生活、办公、环保、医疗等场景。随着对用于环境温湿度监控的温湿度计量值准确性要求的提高,对其检定或校准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根据《jjg205机械式温湿度计检定规程》的要求,温湿度检定箱容积一般不小于40l,且箱内风速不大于0.2m/s(干湿表),在5℃至50℃范围内温度均匀度为0.3℃、温度波动度为±0.2℃;湿度40%rh至90%rh(20℃)范围内湿度均匀度为1.0%rh,湿度波动度为±0.8%rh。

用于检定温湿度计的温湿度检定箱通常有三面观察窗(通常位于检定箱的前面及左右两侧),其顶部按照有照明灯。温湿度检定箱腔体内放置有温湿度检定架,而温湿度计悬挂于温湿度检定架上,技术员通过观察窗读取温湿度计示值。

常规温湿度箱出风口位于箱体背面,回风口位于箱门侧,特定温度和湿度空气通过出风口进入温湿度检定箱内,空气再经箱体侧回风口形成循环。由于温湿度箱内空间内通过温湿度检定架放置有多个温湿度计,整个工作区域较难获得稳定和均匀的风速,尤其当温湿度箱内温湿度计放置数量较多或者摆放不合理时,温湿度箱内温湿度稳定性和均匀性较差,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工作空间内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均匀度达到检定规程要求,且检验员和计量工程师需定时到检定装置处观察确认检定数据,检定效率较低。专利cn104132686a涉及一种由液体加热和恒温的温湿度检定箱,空气通过腔体顶部的金属球进入腔体上部并通过微孔金属材料板进入工作区域,然后通过底部的微孔金属材料流出完成一个循环;该结构能够使空气均匀进入检定箱腔体工作区域内,但由于抽力不均导致腔体下部靠近箱体壁面区域气体形成偏流,导致腔体内空气的完全均匀化时间增加,同样不利于提高检定效率。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温湿度检定箱。该检定箱结构利于提升箱体内温湿度的均匀性及稳定性,利于自动检定和校准不同温湿度点,利于提高检定效率;可通过app系统实现对温湿度箱内温湿度参数的实时查看及调节设置;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温湿度检定箱,利于提升箱体内温湿度的均匀性及稳定性,利于自动检定和校准不同温湿度点,利于提高检定效率;可通过app系统实现对温湿度箱内温湿度参数的实时查看及调节设置;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温湿度检定箱,包括检定箱体;所述检定箱体设置有进风系统和回风系统;优选所述进风系统设置于检定箱体的顶部,此处的顶部是指检定箱的上部;优选所述回风系统设置于检定箱体的底部,此处的底部是指检定箱的下部;此处的下是指由检定箱指向放置检定箱台面的方向,上是指由放置检定箱台面指向检定箱的方向;所述检定箱体可为长方体或圆柱体,优选与现有常规温湿度检定架相配合的长方体,利于提高检定箱体的空间利用率;

所述进风系统设置有多个进风口;进风口既可设置于进风系统的正面,也可设置于进风系统的背面,按照设置习惯优选设置于进风系统的背面;此处的正面是指靠近操作者的面(现有三面观察窗检定箱操作中操作者的主要操作面,下同),背面是指远离操作者的面;所述进风系统还设置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流板i用于使由多个进风口进入的气流在多个导流板i的导流作用下通过进风系统多个气孔进入检定箱腔体内;所述多个气孔均匀设置于进风系统的底面板上,所述进风系统的底面板即检定箱体的顶面板;所述进风系统设置的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流板i既可为平板倾斜设置,也可为具有弧度的弧度板的倾斜设置,优选所述多个导流板i沿与水平面间为锐角的锐角开口向后的方向等间距的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的左右两侧固定于进风系统的两侧板上,所述多个导流板i的上侧优选固定于进气系统的背面板及背面板与顶面板的交界位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的下侧优选固定于进风系统的底面板及底面板与正面板的交界位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由前到后逐渐宽度(即导流板i上下侧间的距离)减小,长度(即导流板i左右两侧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此处的左右是指操作者面对检定箱时的左侧和右侧;此处的上下两侧是指操作者面对检定箱时的上侧和下侧;所述进风系统通过多个具有倾斜角度的导流板i的间隔设置使进风系统形成多个进风导流腔体,利于通过进风口进入进风系统的气流通过导流板i进行均匀的导流分配,并通过进风系统底部均匀设置的气孔进入检定箱体内,利于提高气流的分布均匀性,解决温湿度检定箱体内空气偏流的问题,加快温湿度检定箱体内的气流快速稳定在特定温湿度点,及提高整个检定箱空间内气流的温湿度均匀性;同时利于检定效率的提高;

所述回风系统设置有多个回风口;所述回风系统还设置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流板ii用于使由多个回风口进入的气流在多个导流板ii的导流作用下由回风系统的排风口排出;所述多个回风口均匀设置于回风系统的顶面板上,所述回风系统的顶面板即检定箱体的底面板;排风口既可设置于回风系统的正面,也可设置于回风系统的背面,结合常规设置习惯将排风口设置于回风系统的背面;此处的正面是指操作者操作时靠近操作者的面,背面是指远离操作者的面;所述回风系统设置的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流板ii,既可为平板倾斜设置,也可为具有弧度的弧度板的倾斜设置,优选所述多个导流板ii沿与水平面间为锐角的锐角开口向前的方向等间距的间隔设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i的左右两侧固定于回风系统的两侧板上;优选所述多个导流板ii的上侧固定于回风系统的顶面板上或顶面板与前面板的交界位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i的下侧固定于回风系统的背面板上或背面板与底面板的交界位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i由前到后逐渐宽度(即导流板ii上下侧间的距离)减小,长度(即导流板ii左右两侧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此处的左右是指操作者面对检定箱时的左侧和右侧;此处的上下两侧是指操作者面对检定箱时的上侧和下侧;所述回风系统通过多个具有倾斜角度的导流板ii的间隔设置使回风系统形成多个回风导流腔体,利于检定箱体内的气流通过均匀设置于回风系统顶面板上的回风口进入回风导流腔体并通过导流板ii进行均匀导流分配并排出,利于保证各回风口的抽力一致性,解决温湿度检定箱体内空气偏流的问题,加快温湿度检定箱体内的气流快速稳定在特定温湿度点,及进一步利于整个检定箱空间内气流的温湿度均匀性的提高及提交检定效率;

进一步,所述多个导流板i沿横向设置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至50°,优选为40°;在该最佳夹角下,更利于通过进风系统的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的均匀导流,通过提高气流的均匀性来保证检定箱体内温湿度的均匀性,同时利于进风系统的结构设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i沿横向设置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至50°,优选为40°;在该最佳夹角下,更利于回风口对气流的抽力一致性,通过保证检定箱体内气流的均匀分布来保证检定箱体内温湿度的均匀性,同时利于回风系统的结构设置;所述各个导流板i23和多个导流板ii33与水平面可具有相同的夹角,也可具有不同的夹角,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即可;

进一步,所述进风系统还设置有多个纵向设置的导流板iii用于对进入进风系统气流的进一步导流;所述纵向设置的多个导流板iii与多个导流板i为交叉设置,并以设置在最靠近操作者的导流板i为界集中设置在该导流板i的背面,所述多个导流板iii优选为三角形设置,所述三角形导流板iii的其中一个边与导流板i连接,第二个边与进风系统的背面板连接,第三个边与进风系统的底面板连接;利于将进风系统的进风导流腔体分割成多个更小的导流腔体,利于对气流的进一步分流及提高进入检定箱体内气流的均匀性;所述多个导流板iii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至90°,优选为90°;在该最佳比值下,进一步利于对气流的分流及提高进入检定箱体内气流的均匀性;所述各个导流板iii与水平面可具有相同的夹角,也可具有不同的夹角,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即可;

进一步,所述回风系统还设置有多个纵向设置的导流板iv用于对进入回风系统气流的进一步导流;所述纵向设置的多个导流板iv与多个导流板ii为交叉设置,并以设置在最靠近操作者的导流板ii为界集中设置在该导流板ii的背面,所述多个导流板iv优选为三角形设置,所述三角形导流板iv的其中一个边与导流板ii连接,第二个边与回风系统的背面板连接,第三个边与回风系统的顶面板连接;利于将回风系统的回风导流腔体分割成多个更小的导流腔体,利于均匀分布的多个回风口对气流的抽力一致性,利于进一步提高检定箱体内气流的均匀性;所述多个导流板iv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至90°,优选为90°;在该最佳比值下,进一步利于均匀分布的多个回风口对检定箱体内气流的抽力一致性,利于进一步提高检定箱体内气流的均匀性;所述各个导流板iv与水平面可具有相同的夹角,也可具有不同的夹角,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即可;

进一步,所述检定箱体还设置有多个观察窗;所述多个观察窗可按照习惯设置于检定箱体的正面和左右两侧面,当然检定箱体的背面也可设置观察窗,利于同时对更多的温湿度计的检定,利于提高检定效率;此处的正面、背面和左右两侧面所指的方位与上述的正面、背面和左右两侧面所指的方位相同;摄影组件对应设置于多个观察窗的外侧用于对检定箱体内数据的读取;利于对检定箱体内温湿度检测数据的获取;此处的外侧是指检定箱体的外侧,摄影组件设置于检定箱体的外侧并固定于检定箱体上;所述摄影组件的选用及固定属于现有技术,常规的摄影组件即可满足使用需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购买或向生产厂家提供要求并委托生产厂家提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与操作保养,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检定箱体内还设置有高精度精密露点仪或温湿度传感器;所述高精度精密露点仪或温湿度传感器悬挂于检定箱体的腔体内部中心位置;此处的中心位置是指检定箱体腔体的中心点位置附近;利于温湿度检定箱体内的温湿度探测及保证温湿度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利于配合自动检定和校准不同温湿度点,提高检定箱体内温湿度的稳定性;鉴于本检定箱体具有高度的气流均匀性;所述高精度精密露点仪或温湿度传感器的选用及悬挂固定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购买或向生产厂家提供要求并委托生产厂家提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与操作保养,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检定箱体内还设置有多个照明灯;所述多个照明灯设置于检定箱体的的纵向框架处附近;即设置于检定箱体的正面与两侧面的夹角处及背面与两侧面的夹角处;利于为检定箱体提供足够的光线,利于摄影组件的拍摄以利于获取准确的温湿度数据,提高温湿度计检测的可靠性;此处的正面、背面和左右两侧面所指的方位与上述的正面、背面和左右两侧面所指的方位相同;此处的纵向即操作员面对检定箱站立的纵向;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检定箱体正面下部的控制单元;此处的下部是指检定箱体的正面靠下的位置,此处的下是指靠近放置检定箱体的台面的方向;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人机界面;利于根据需要通过人机界面(如控制面板)的操作实现对不同温湿度点进行自动检定和校准;所述控制器可以采用单片机,也可以采用其他元器件进行替代,如cpu、arm处理器芯片等,以满足对摄影组件、人机界面及高精度精密露点仪或温湿度传感器等的控制为宜即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向单片机、人机界面生产厂家提供要求,并委托生产厂家提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与操作保养,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人机界面上设置有控制高精度精密露点仪或温湿度传感器、照明灯及控制摄像组件运转的控制按键;利于操作者根据需要通过人机界面(控制面板)的操作实现对不同温湿度点进行检定和校准,进一步利于提高检定效率;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还设置有无线模块;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无线模块与云端服务器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与安装在手机或电脑上的app控制端无线连接;利于操作者通过app系统实现远程对温湿度箱体内温湿度参数的实时查看及调节设置;进一步利于提高检定效率及操作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温湿度检定箱,通过进风系统和回风系统内导流板的设置及导流作用,利于提升箱体内温湿度的均匀性,通过控制单元对摄影组件及高精度精密露点仪或温湿度传感器的控制,利于提高箱体内温湿度的稳定性及提高检定效率;同时利于通过app系统实现对温湿度箱内温湿度参数的实时查看及调节设置;且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回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智能温湿度检定箱,包括检定箱体1;所述检定箱体1设置有进风系统2和回风系统3;优选所述进风系统2设置于检定箱体1的顶部,此处的顶部是指检定箱的上部;优选所述回风系统3设置于检定箱体1的底部,此处的底部是指检定箱的下部;此处的下是指由检定箱指向放置检定箱台面的方向,上是指由放置检定箱台面指向检定箱的方向;所述检定箱体1可为长方体或圆柱体,优选与现有常规温湿度检定架相配合的长方体,利于提高检定箱体1的空间利用率。

所述进风系统2设置有多个进风口21;如图所示,进风口21既可设置于进风系统2的正面,也可设置于进风系统2的背面,按照设置习惯优选设置于进风系统2的背面;此处的正面是指靠近操作者的面(现有三面观察窗检定箱操作中操作者的主要操作面,下同),背面是指远离操作者的面;所述进风系统2还设置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流板i23用于使由多个进风口21进入的气流在多个导流板i23的导流作用下通过进风系统2的多个气孔22进入检定箱体1的腔体内;所述多个气孔22均匀设置于进风系统2的底面板上,所述进风系统的2底面板即检定箱体1的顶面板;所述进风系统2设置的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流板i23既可为平板倾斜设置,也可为具有弧度的弧度板的倾斜设置,优选所述多个导流板i23沿与水平面间为锐角的锐角开口向后的方向等间距的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板i23的数量根据检定箱的规格及需求设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23的左右两侧固定于进风系统2的两侧板上,所述多个导流板i23的上侧优选固定于进气系统2的背面板及背面板与顶面板的交界位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23的下侧优选固定于进风系统2的底面板及底面板与正面板的交界位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23由前到后逐渐宽度(即导流板i23上下侧间的距离)减小,长度(即导流板i23左右两侧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此处的左右是指操作者面对检定箱时的左侧和右侧;此处的上下两侧是指操作者面对检定箱时的上侧和下侧;所述进风系统2通过多个具有倾斜角度的导流板i23的间隔设置使进风系统2形成多个进风导流腔体,利于通过进风口21进入进风系统2的气流通过导流板i23进行均匀的导流分配,并通过进风系统2底部均匀设置的气孔22进入检定箱体1内,利于提高气流的分布均匀性,解决温湿度检定箱体1内空气偏流的问题,加快温湿度检定箱体1内的气流快速稳定在特定温湿度点,及提高整个检定箱体1空间内气流的温湿度均匀性;同时利于检定效率的提高。

所述回风系统3设置有多个回风口32;如图所示,所述回风系统3还设置有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流板ii33用于使由多个回风口32进入的气流在多个导流板ii33的导流作用下由回风系统3的排风口34排出;所述多个回风口32均匀设置于回风系统3的顶面板上,所述回风系统3的顶面板即检定箱体1的底面板;排风口34既可设置于回风系统3的正面,也可设置于回风系统3的背面,结合常规设置习惯将排风口34设置于回风系统3的背面;此处的正面是指操作者操作时靠近操作者的面,背面是指远离操作者的面;所述回风系统3设置的多个倾斜设置的导流板ii33,既可为平板倾斜设置,也可为具有弧度的弧度板的倾斜设置,优选所述多个导流板ii33沿与水平面间为锐角的锐角开口向前的方向等间距的间隔设置;所述导流板ii33的数量根据检定箱的规格及需求设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i33的左右两侧固定于回风系统3的两侧板上;优选所述多个导流板ii33的上侧固定于回风系统3的顶面板上或顶面板与前面板的交界位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i33的下侧固定于回风系统3的背面板上或背面板与底面板的交界位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i33由前到后逐渐宽度(即导流板ii33上下侧间的距离)减小,长度(即导流板ii33左右两侧间的距离)保持不变;此处的左右是指操作者面对检定箱体1时的左侧和右侧;此处的上下两侧是指操作者面对检定箱体1时的上侧和下侧;所述回风系统3通过多个具有倾斜角度的导流板ii33的间隔设置使回风系统3形成多个回风导流腔体,利于检定箱体1内的气流通过均匀设置于回风系统3顶面板上的回风口32进入回风导流腔体并通过导流板ii33进行均匀导流分配并排出,利于保证各回风口32的抽力一致性,解决温湿度检定箱体1内空气偏流的问题,加快温湿度检定箱体1内的气流快速稳定在特定温湿度点,及进一步利于整个检定箱体1空间内气流的温湿度均匀性的提高及提交检定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导流板i23沿横向设置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至50°,优选为40°;在该最佳夹角下,更利于通过进风系统2的进风口21进入的气流的均匀导流,通过提高气流的均匀性来保证检定箱体1内温湿度的均匀性,同时利于进风系统2的结构设置;所述多个导流板ii33沿横向设置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5°至50°,优选为40°;在该最佳夹角下,更利于回风口32对气流的抽力一致性,通过保证检定箱体1内气流的均匀分布来保证检定箱体1内温湿度的均匀性,同时利于回风系统3的结构设置;所述各个导流板i23和导流板ii33与水平面可具有相同的夹角,也可具有不同的夹角,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进风系统2还设置有多个纵向设置的导流板iii24用于对进入进风系统2气流的进一步导流;所述导流板iii24的数量根据检定箱的规格及需求设置;所述纵向设置的多个导流板iii24与多个导流板i23为交叉设置,并以设置在最靠近操作者的导流板i23为界集中设置在该导流板i23的背面,所述多个导流板iii24优选为三角形设置,所述三角形导流板iii24的其中一个边与导流板i23连接,第二个边与进风系统2的背面板连接,第三个边与进风系统2的底面板连接;利于将进风系统2的进风导流腔体分割成多个更小的导流腔体,利于对气流的进一步分流及提高进入检定箱体1内气流的均匀性;所述多个导流板iii24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至90°,优选为90°;在该最佳比值下,进一步利于对气流的分流及提高进入检定箱体1内气流的均匀性;所述各个导流板iii24与水平面可具有相同的夹角,也可具有不同的夹角,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如图所示,所述回风系统3还设置有多个纵向设置的导流板iv31用于对进入回风系统3气流的进一步导流;所述导流板iv31的数量根据检定箱的规格及需求设置;所述纵向设置的多个导流板iv31与多个导流板ii33为交叉设置,并以设置在最靠近操作者的导流板ii33为界集中设置在该导流板ii33的背面,所述多个导流板iv31优选为三角形设置,所述三角形导流板iv31的其中一个边与导流板ii33连接,第二个边与回风系统3的背面板连接,第三个边与回风系统3的顶面板连接;利于将回风系统3的回风导流腔体分割成多个更小的导流腔体,利于均匀分布的多个回风口32对气流的抽力一致性,利于进一步提高检定箱体1内气流的均匀性;所述多个导流板iv3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至90°,优选为90°;在该最佳比值下,进一步利于均匀分布的多个回风口32对检定箱体1内气流的抽力一致性,利于进一步提高检定箱体1内气流的均匀性;所述各个导流板iv31与水平面可具有相同的夹角,也可具有不同的夹角,根据具体需求设置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定箱体1还设置有多个观察窗;如图所示,所述多个观察窗可按照习惯设置于检定箱体1的正面和左右两侧面,当然检定箱体1的背面也可设置观察窗,利于同时对更多的温湿度计的检定,利于提高检定效率;此处的正面、背面和左右两侧面所指的方位与上述的正面、背面和左右两侧面所指的方位相同;多个观察窗未在图中标出;摄影组件6对应设置于多个观察窗的外侧用于对检定箱体1内数据的读取;利于对检定箱体1内温湿度检测数据的获取;此处的外侧是指检定箱体1的外侧,摄影组件6设置于检定箱体1的外侧并固定于检定箱体1上;所述摄影组件6的选用及固定属于现有技术,常规的摄影组件即可满足使用需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购买或向生产厂家提供要求并委托生产厂家提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与操作保养,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定箱体1内还至少设置有一个高精度精密露点仪或温湿度传感器5;如图所示,所述高精度精密露点仪或温湿度传感器5悬挂于检定箱体1的腔体内部中心位置;此处的中心位置是指检定箱体1腔体的中心点位置附近;利于温湿度检定箱体1内的温湿度探测及保证温湿度探测数据的准确性,利于配合自动检定和校准不同温湿度点,提高检定箱体1内温湿度的稳定性;所述高精度精密露点仪或温湿度传感器5的选用及悬挂固定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购买或向生产厂家提供要求并委托生产厂家提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与操作保养,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检定箱体1内还设置有多个照明灯7;如图所示,所述多个照明灯7设置于检定箱体1的的纵向框架处附近;优选四个照明灯7设置于检定箱体1的正面与两侧的夹角处及背面与两侧的夹角处;利于为检定箱体1提供足够的光线,利于摄影组件6的拍摄以利于获取准确的温湿度数据,提高温湿度计检测的可靠性;此处的正面、背面和左右两侧面所指的方位与上述的正面、背面和左右两侧面所指的方位相同;此处的纵向即操作员面对检定箱站立的纵向。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检定箱体1正面下部的控制单元4;如图所示,此处的下部是指检定箱体1的正面靠下的位置,此处的下是指靠近放置检定箱体1的台面的方向;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人机界面;利于根据需要通过人机界面(如控制面板)的操作实现对不同温湿度点进行自动检定和校准;所述控制器可以采用单片机,也可以采用其他元器件进行替代,如cpu、arm处理器芯片等,以满足对摄影组件6、人机界面及高精度精密露点仪或温湿度传感器5等的控制为宜即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向单片机、人机界面生产厂家提供要求,并委托生产厂家提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与操作保养,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人机界面上设置有控制高精度精密露点仪或温湿度传感器5、照明灯7及控制摄像组件6运转的控制按键;利于操作者根据需要通过人机界面(控制面板)的操作实现对不同温湿度点进行自动检定和校准,进一步利于提高检定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还设置有无线模块;所述控制单元4通过无线模块与云端服务器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与安装在手机或电脑上的app控制端无线连接;利于操作者通过app系统实现远程对温湿度箱体1内温湿度参数的实时查看及调节设置;进一步利于提高检定效率及操作的便利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