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试工装的切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1518发布日期:2020-04-14 19:2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试工装的切换开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卡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测试工装的切换开关。



背景技术:

在板卡生产测试过程中,一台测试设备往往需要兼容不同种类的待测板卡的测试,但是各种待测板卡的接口定义的通常都不相同,所以经常需要测试设备根据待测板卡的改变而更换自己的测试控制卡,而测试控制卡与测试设备的底板上的连接器内部是用插针进行电气连接的。常用的切换方式是通过人工进行测试控制卡的拔插进行切换(即拔出一张a卡并插入b板卡),这种方式在生产中容易因工人的失误引起插针的弯曲甚至折断导致测试底板的报废,并且此种切换方式有时会因为工人忘记拔出a卡就直接插上b卡,导致测试设备中有两张测试控制卡从而引起测试设备的测试故障,这不仅降低了测试效率,也增加了测试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测试工装的切换开关,用于对测试控制卡进行更换,既提高了测试控制卡的切换速度,又能防止工人因操作失误而对测试设备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测试工装的切换开关,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连接有贯穿第一卡槽的第一推条,所述第一卡槽两侧设置有供第一推条滑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二卡槽连接有贯穿第二卡槽的第二推条,所述第二卡槽两侧设置有供第二推条滑动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推条及第二推条相互靠近的底端相连,所述第一推条及第二推条之间的角度大于90°,所述第一推条及第二推条之间设置有带动第一推条及第二推条朝着相反方向转动的推动机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推条及第二推条之间的自锁开关、设置在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之间的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推条及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二推条及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自锁开关包括按动钮及第三弹簧,所述按动钮设置为弧形,所述第三弹簧一端与第一推条及第二推条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与按动钮滑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与固定杆固定连接的圆柱形的套筒,所述套筒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与套筒滑动连接的驱动杆、卡接件、连接杆及推杆,所述驱动杆上端延伸至套筒外,所述驱动杆下端均布有若干卡齿,所述卡接件上设置有若干与卡齿相配合的第一契形条,所述套筒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契形条相配合的第二契形条及第三契形条,所述第二契形条高度高于第三契形条高度,所述连接杆的直径大于推杆直径,所述推杆外套设有第四弹簧,所述套筒底部设置有供推杆伸出的开口,所述开口直径小于第四弹簧宽度;所述第二推条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第五弹簧另一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机构位于第二推条上方。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弹簧上端与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下端与套筒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杆设置为推动段及卡接段,所述卡接段的直径大于推动段的直径,所述套筒顶部供推动段伸出的开口直径与推动段直径相适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下端套设有卡接座,所述推杆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一侧靠在卡接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工装的切换开关在使用时,将测试控制卡a及测试控制卡b分别插在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内,其中有一个测试控制卡是处于使用状态的,当需要切换使用的测试控制卡时,利用推动机构带动第一推条及第二推条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即原本处于使用状态的测试控制卡一侧的推条端部朝着上方转动,使得该测试控制卡脱离连接,而另一个推条则朝着下方转动,使得该侧控制卡下移进行连接,从而处于可使用状态,切换快捷,且切换时无需工人进行插拔,可以降低因工人用力不当或者插入方式不当而导致插针损坏的概率,降低了测试成本,同时,在使用时也不会出现漏拔控制卡的情况,使得测试进行更为顺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使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工装的切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自锁开关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推动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套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契形条及第三契形条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第一卡槽,3-第二卡槽,4-第一推条,5-第二推条,6-测试控制卡a,7-测试卡控制b,8-卡接座,9-第一弹簧,10-第二弹簧,11-按动钮,12-第三弹簧,13-第五弹簧,14-固定杆,15-套筒,16-驱动杆,17-卡接件,18-连接杆,19-推杆,20-第四弹簧,21-第二契形条,22-第三契形条,23-第一契形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通,也可以是可拆卸连通,或一体地连通;可以是机械连通,也可以是电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工装的切换开关,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及第二卡槽3,第一卡槽2及第二卡槽3均具有一定的深度,使得测试控制卡不会从其中掉落;第一卡槽2连接有贯穿第一卡槽2的第一推条4,第一卡槽2两侧设置有供第一推条4滑动的第一滑槽,第二卡槽3连接有贯穿第二卡槽3的第二推条5,第二卡槽3两侧设置有供第二推条5滑动的第二滑槽,第一推条4及第二推条5相互靠近的底端相连,可通过销钉等物对其进行固定,第一推条4及第二推条5之间可通过一截面为扇形的连接件进行连接,并且将其该连接件与弧形面相对一侧限制在底座1上,使得连接件只能进行转动而其与底座1相接处不会产生滑动,第一推条4及第二推条5之间的角度大于90°,第一推条4及第二推条5之间设置有带动第一推条4及第二推条5朝着相反方向转动的推动机构,即第一推条4及第二推条5在推动机构的带动作用下一个朝着上方转动一个朝着下方转动,且由于推动机构的存在,第一推条4及第二推条5的端部始终不会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由于测试控制卡用于连接的插针只设置在中间部位,其底部两边没有插针,第一推条4及第二推条5与测试控制卡的两边接触,其不会对测试控制卡造成伤害,并且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设置有两个,使得第一推条4及第二推条5的位置能得到极好的限定,即其只能发生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进一步保障了测试控制卡的安全;其中,为了提升推条的稳固性能,可以在第一卡槽2及第二卡槽3下端套设卡接座8,推杆19下降至最低位置时一侧靠在卡接座8上,从而避免测试控制卡的插针受到过多的压力;另外,推动机构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推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推条4及第二推条5之间的自锁开关、设置在第一卡槽2及第二卡槽3之间的第一弹簧9及第二弹簧10,第一弹簧9两端分别与第一推条4及底座1固定连接,第二弹簧10两端分别与第二推条5及底座1固定连接,自锁开关包括按动钮11及第三弹簧12,按动钮11设置为弧形,第三弹簧12一端与第一推条4及第二推条5的连接处固定连接,可以将其固定在连接件的弧形面上,第三弹簧12的另一端与按动钮11滑动连接;将测试控制卡a6及测试控制卡b分别插在第一卡槽2及第二卡槽3内,在需要切换测试控制卡时,拨动自锁开关,就会压缩自锁开关的第三弹簧12,由于自锁开关的按动钮11为弧形,所以被压缩的第三弹簧12会滑到按动钮11的另一端,由于自锁开关的内部弹簧与推条是固定在一起的,所以推条也会被推动,从而使得测试控制卡进行切换。

请参见图4、图5及图6所示,作为推动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推动机构包括两端分别与第一卡槽2及第二卡槽3固定连接的固定杆14、与固定杆14固定连接的圆柱形的套筒15,套筒15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与套筒15滑动连接的驱动杆16、卡接件17、连接杆18及推杆19,驱动杆16上端延伸至套筒15外,驱动杆16下端均布有若干卡齿,卡接件17上设置有若干与卡齿相配合的第一契形条23,套筒15内部设置有与第一契形条23相配合的第二契形条21及第三契形条22,第二契形条21高度高于第三契形条22高度,连接杆18的直径大于推杆19直径,推杆19外套设有第四弹簧20,套筒15底部设置有供推杆19伸出的开口,开口直径小于第四弹簧20宽度;第二推条5连接有第五弹簧13,第五弹簧13另一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推动机构位于第二推条5上方,即在推杆19未伸出套筒15外时,第二推杆19在第五弹簧13的推动下处于较高的位置,而位于该侧的测试控制卡b处于脱离来连接状态,测试控制卡a6处于连接状态,当需要更换测试控制卡时,按动驱动杆16,卡接件17带动连接杆18及推杆19下移,第四弹簧20被压缩,同时卡接件17会自动旋转,其第一契形条23的斜面转动至第三契形条22处,第三契形条22挡住第一契形条23使得卡接件17无法上升,而推杆19此时伸出套筒15外压动第二推杆19使第二推杆19端部朝着下方转动,使得测试控制b下移进行连接,而第一推条4则在第二推条5的带动下朝着上方转动,使得测试控制卡a6脱离连接;当再次需要切换时,再按动驱动杆16,卡接件17下移并自动旋转,使得第一契形条23转动至第二契形条21的位置,卡接件17在第四弹簧20的回复力作用下带动推杆19上移离开第二推杆19,使得第二推杆19在第五弹簧13的带动下朝着上方转动,推动测试控制卡b脱离连接,而第一推条4则在第二推条5的带动下朝着下方转动,使得测试控制卡a6下移进行连接;其中为了增加第四弹簧20的固定效果,可以将第四弹簧20上端与连接杆18底部固定连接,第四弹簧20下端与套筒15固定连接,并且还可以将驱动杆16设置为推动段及卡接段,使卡接段的直径大于推动段的直径,套筒15顶部供推动段伸出的开口直径与推动段直径相适配,即推动段可以自由通过开口,而卡接段则无法通过开口离开套筒15,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驱动杆16脱离套筒1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