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扣式脚手架力学性能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00736发布日期:2019-12-13 19:1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盘扣式脚手架力学性能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盘扣式脚手架力学性能检测仪。



背景技术:

盘扣式脚手架又叫圆盘式脚手架,支撑架分为立杆、横杆、斜杆,立杆是盘扣式脚手架的主要支撑部件,材质一般采用q345b,最长可做成6m,国内通常做成2m居多,壁厚3.2mm,直径48.3和60.3mm的钢管上每隔0.5m焊接有可扣接8个方向接头的圆形连接盘,立杆一端焊接有连接套筒或者内部连接棒,用以垂直方向的立杆接高。连接盘上有八个孔,四个小孔为横杆专用;四个大孔为斜杆专用。横杆、斜杆的连接方式均为插销式的,可以确保杆件与立杆牢固连结。横杆、斜杆接头特别依管的圆弧制造,与立杆钢管呈整面接触,敲紧插销后,呈三点受力(接头上下二点及插销对圆盘一点)可牢牢固定增加结构强度并传递水平力,横杆头与钢管身采用满焊固定,力量传递无误。而斜杆头为可转动接头,以铆钉将斜杆头与钢管身固定。

与传统式脚手架相比,盘扣式脚手架节约用钢量1/3以上。钢量的降低,既符合了国家低碳环保经济、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也为施工单位提供了可靠、保障的支撑体系,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在搭拆人数相同的情况之下,传统式脚手架的搭设施工效率为25-55m3/工日,拆除施工效率为35-70m3/工日,而盘扣式脚手架搭设施工效率为100-160m3/工日,拆除效率为130-300m3/工日。所以盘扣式脚手架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缩短为1/2至1/4的搭拆工期,从而可以节约人工费用的成本。同时,盘扣式脚手架使用了q345b的钢材,60系列单支立杆最大能够承载20吨;另外还采用了热浸镀锌处理,加强了盘扣脚手架的防腐蚀性,保证了一致性,使用寿命可达15年以上。

但是,有些小作坊使用强度不达标的劣质钢材,用这些劣质钢材为材料制造的立杆,承载力差,尤其是近年来很多劣质立杆混入市场,导致施工工地脚手架垮塌事件时有发生,甚至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安全事故。立杆是脚手架支撑系统中的主要受力部件,因此,对立杆的力学性能进行监测是了解脚手架支撑系统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和稳定性的主要手段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可根据立杆的长度和检测内容来变动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和第三限位杆的位置从而增强检测实用性和可靠性的盘扣式脚手架力学性能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盘扣式脚手架力学性能检测仪,包括支撑座、位于支撑座上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内表面上设有压力装置,所述压力装置的顶部设有用于支撑立杆的支撑板,所述壳体上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壳体的限位孔组,所述限位孔组包括沿水平方向开设的第一限位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下方左侧的第二限位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孔下方右侧的第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孔内设有用于检测立杆轴心受力能力的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孔内设有用于检测立杆上的连接盘抗剪能力的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孔内设有用于检测所述连接盘抗剪能力的第三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竖板、位于所述第一竖板后侧的第二竖板、与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顶部连接的顶板、与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底部连接的底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高度为3000~3600mm,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的宽度为200~300m。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孔与所述壳体左侧面的距离为35~50mm,所述第三限位孔与所述壳体右侧面的距离为35~50mm,所述第二限位孔与第三限位孔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立杆的外径2mm以上,所述第二限位孔与第三限位孔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所述连接盘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用于感应施加在所述支撑板上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转换器、用于将数字信号转化成压力信息的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传输压力信息的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压力传感器与转换器电性连接,所述转换器与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与数据传输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数据线外接采集仪。

优选的,所述压力装置为千斤顶或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限位孔和限位杆的设置,可在现场分别对立杆的抗压能力及连接盘的抗剪能力进行检测,实用性强,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压力,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压力信息,直接测量出施加在压力装置上的压力,准确获得立杆或连接盘的承压数据,保证脚手架力学性能现场监测的有效性,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3为a-a方向剖面图;

其中:壳体1,支撑座2,压力装置3,支撑板4,底座5,立杆6,连接盘7,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孔9,第三限位孔10,第一限位杆11,第二限位杆12,第三限位杆13,第一竖板14,第二竖板15,顶板16,底板17。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盘扣式脚手架力学性能检测仪,包括支撑座2、位于支撑座2上的壳体1,壳体1焊接在支撑座2上,结构牢固,稳定性好。壳体1包括第一竖板14、位于第一竖板14后侧的第二竖板15、与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顶部焊接的顶板16、与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底部焊接的底板17,壳体1的结构设计,方便在使用时将待测立杆6放入壳体1内,使用方便快捷。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的高度为3320mm,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的宽度为240mm,壳体1的底部内表面上安装有压力装置3,即底板17的上表面安装有压力装置3,压力装置3为千斤顶,千斤顶的伸缩端竖直朝上,千斤顶的底部与底板17的上表面焊接,结构牢固,稳定性好。千斤顶的伸缩端的顶部放置有用于支撑立杆6的支撑板4,支撑板4的尺寸与壳体1内部相配合,当千斤顶的伸缩端在竖直方向上做伸长或者缩短运动时,支撑板4在壳体1内随之一起做上升或者下降运动,放入壳体1内的立杆6,其底座5位于支撑板4上,当支撑板4在竖直方向上做上升或者下降的运动时,立杆6随之一起做同向运动,运动可靠。

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贯穿壳体1的限位孔组,限位孔组包括沿水平方向开设的第一限位孔8、位于第一限位孔8下方左侧的第二限位孔9、位于第一限位孔8下方右侧的第三限位孔10,第二限位孔9与壳体1左侧面的距离为43mm,第三限位孔10与壳体1右侧面的距离为43mm,第二限位孔9与第三限位孔10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立杆6的外径2mm以上,第二限位孔9与第三限位孔10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连接盘7的直径。第一限位孔8、第二限位孔9和第三限位孔10均位于第一竖板14上,第二竖板15上开设有与第一限位孔8的位置相对应的第四限位孔、与第二限位孔9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五限位孔、与第三限位孔10的位置相对应的第六限位孔,第一限位孔8与第四限位孔的尺寸相同,第二限位孔9与第五限位孔的尺寸相同,第三限位孔10与第六限位孔的尺寸相同,第一限位孔8和第四限位孔内插入用于压紧立杆6顶部的第一限位杆11,第一限位杆11贯穿第一限位孔8和第四限位孔,第一限位杆11的尺寸与第一限位孔8、第四限位孔的尺寸相配合,第二限位孔9和第五限位孔内插入用于压紧立杆6上的连接盘7的第二限位杆12,第二限位杆12贯穿第二限位孔9和第五限位孔,第二限位杆12的尺寸与第二限位孔9、第五限位孔的尺寸相配合,第三限位孔10和第六限位孔内插入用于压紧连接盘7的第三限位杆13,第三限位杆13贯穿第三限位孔10和第六限位孔,第三限位杆13的尺寸与第三限位孔10、第六限位孔的尺寸相配合,使用时,第二限位杆12与第三限位杆13将立杆6夹在中间。第一限位杆11、第二限位杆12和第三限位杆13的设置,可在现场分别对立杆6的抗压能力及连接盘7的抗剪能力进行检测,实用性强。壳体1上沿壳体的高度方向均匀开设的若干限位孔组,可以在实际检测中,根据立杆6的长度和检测内容来变动第一限位杆11、第二限位杆12和第三限位杆13的位置从而增强检测实用性和可靠性。

壳体1内部安装有用于感应施加在支撑板4上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转换器、用于将数字信号转化成压力信息的数据处理模块、用于传输压力信息的数据传输模块,压力传感器的检测范围至少0-300kn,压力传感器与转换器电性连接,转换器与数据处理模块电性连接,数据处理模块与数据传输模块电性连接,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数据线外接采集仪。压力传感器用于感应施加在支撑板4上的压力,将压力变化转换成电阻信号,并将电阻信号传输至测量电路,测量电路用于将电阻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至转换器,转换器用于将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传输至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为单机片,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将数字信号处理转化成压力信息,并将压力信息传输至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压力信息传输至采集仪,采集仪用于接收数据传输模块传输的压力信息。

使用时,将立杆6的底座5朝下放入壳体1内,底座5放置在支撑板4上,根据立杆6的长度,将第一限位杆11插入第一限位孔8和第四限位孔内,开启压力装置3,千斤顶的伸缩端伸长,带动立杆6的高度上升,当立杆6的顶部与第一限位杆11接触时,随着千斤顶的伸缩端继续伸长,第一限位杆11对立杆6造成压力,阻止立杆6的高度继续上升,这时,千斤顶与第一限位杆11配合,让立杆6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传感器将压力变化转换为电阻信号,最终的压力信息在采集仪中呈现,由此可以直观的读取立杆6实时承受的压力,从而判断立杆6的抗压能力是否合格;检测完立杆6的抗压能力之后,可以继续检测连接盘7的抗剪能力,使千斤顶的伸缩端收缩,将第一限位杆11从第一限位孔8和第四限位孔中抽出来,将第二限位杆12插入第二限位孔9和第五限位孔中,将第三限位杆13插入第三限位孔10和第六限位孔中,开启压力装置3,千斤顶的伸缩端伸长,带动立杆6上的连接盘7的高度上升,当连接盘7的上表面与第二限位杆12、第三限位杆13接触时,随着千斤顶的伸缩端继续伸长,第二限位杆12和第三限位杆13对连接盘7造成压力,阻止连接盘7的高度继续上升,这时,千斤顶与第二限位杆12、第三限位杆13配合,让连接盘7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压力传感器将压力变化转换为电阻信号,最终的压力信息在采集仪中呈现,由此可以直观的读取连接盘7实时承受的压力,从而判断连接盘7的抗剪能力是否合格。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的高度为3000mm,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的宽度为200mm,第二限位孔9与壳体1左侧面的距离为35mm,第三限位孔10与壳体1右侧面的距离为35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的高度为3600mm,第一竖板14和第二竖板15的宽度为300mm,第二限位孔9与壳体1左侧面的距离为50mm,第三限位孔10与壳体1右侧面的距离为50mm。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限位孔和限位杆的设置,可在现场分别对立杆的抗压能力及连接盘的抗剪能力进行检测,实用性强,通过压力传感器感应压力,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将压力信号转换成压力信息,直接测量出施加在压力装置上的压力,准确获得立杆或连接盘的承压数据,保证脚手架力学性能现场监测的有效性,预防坍塌事故的发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