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电池包模组和壳体绝缘的连接装置及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2534发布日期:2020-04-14 19:33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电池包模组和壳体绝缘的连接装置及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检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电池包模组和壳体绝缘的连接装置及检测系统,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由于考虑到电气安全,需要在装配封盖前保证电池模组和电池包壳体完全绝缘。但是在检测过程中,如果产品漏电,会产生很大的电压和电流,人如果靠得太近或者拿绝缘表测量,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电池模组应区分正负极,人为测量可能会错测模组电极,产生危险。现有检测系统中的绝缘表需要定期进行第三方检测,成本较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轻质耐用、安全便捷的电池包模组和壳体绝缘检测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电池包模组和壳体绝缘的连接装置,包括:

主体结构,主体结构包括一直梁;

定位部件,定位部件连接在直梁的前部,定位部件用于在模组的定位;

接触组件,接触组件连接在直梁的前部,接触组件被配置为:当进行绝缘检测时,接触组件与模组的导电部件接触;以及

夹持机构,夹持机构连接在直梁的尾部,夹持机构用于使连接装置固定在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一个握持部件,握持部件连接在直梁的上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一个转接梁,转接梁连接在直梁的前部并与直梁垂直,定位部件与接触组件分别安装在转接梁下表面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组件包括:

接触顶杆,接触顶杆活动安装在转接梁的安装孔内;以及

弹性部件,弹性部件套装在接触顶杆,并依靠弹力使接触顶杆的接触端弹离转接梁。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端的接触面为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顶杆的尾部安装有接线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梁下部带有突出部,突出部与夹持机构配合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直梁、转接梁、握持部件都采用高分子绝缘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电池包模组和壳体绝缘的检测系统,包括:

检测装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电信号,检测装置设置有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

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转接梁、第一定位部件与第一接触组件,第一定位部件与第一接触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一转接梁下表面的右端和左端;第一连接装置通过第一导线连接至检测装置,并由第一开关控制通断;

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转接梁、第二定位部件与第二接触组件,第二定位部件与第二接触组件分别连接在第二转接梁下表面的左端和右端;第二连接装置通过第二导线连接至检测装置,并由第二开关控制通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都是按钮式开关,按钮式开关被配置为:两个按钮式开关都被持续按住时,整个检测电路处于导通状态;其中任何一个按钮式开关被松开时,整个检测电路被切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连接装置安全可靠,轻质耐用;(2)操作人员使用便捷可靠,且容易学习上手;(3)操作人员不会产生误操作,避免了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检测系统的结构与连接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的连接装置与电池包壳体连接的示意图。

上述各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00连接装置

110直梁

111突出部

120握持部件

121螺钉孔

130夹持机构

131连接架

132扳手

133连接弯件

134推杆

135夹持端

140转接梁

141螺钉孔

150盖板

160定位部件

170接触组件

171弹簧

180接线端

200连接装置

300检测装置

311开关

312开关

321导线

322导线

330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除非另作定义,本专利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所属技术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包括”或者“具有”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具有”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具有”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元件,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水平”、“横”、“纵”、“顶”、“底”、“内”、“外”、“顺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电池模组和壳体绝缘的连接装置及检测系统,用于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包装备检测工序中,连接装置通过肘夹式夹持机构快速将检测线束固定在电池包壳体上,然后进行绝缘检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电池包模组和壳体绝缘的连接装置100的主体是一个直梁110,其由轻质绝缘高分子材料制成。直梁110下部带有一个与直梁110一体成型的突出部111,这样整个主体呈拉阔的t字形。突出部111与夹持机构130中的夹持端135配合使用,突出部111放置在壳体内侧,夹持端135放置在壳体外侧,两者距离靠近后将壳体夹住,这样整个连接装置100就固定在壳体上了。为了使突出部111容易进入壳体内,在突出部111与壳体靠近的斜下方设置了一个切面。

直梁110上方连接有一个握持部件120。握持部件120两端底部各带有一个螺钉孔121,握持部件120通过螺钉固定在直梁110的上表面。握持部件120的宽度比人手掌稍宽,握持部件120的上底面略呈弧形,符合人体工程学。握持部件120也由轻质绝缘高分子材料制成。根据需要还可在握持部件120上包覆带有花纹的弹性材料,例如橡胶皮,增加握持舒适度。

夹持机构130安装在直梁110一端的下表面。夹持机构130由连接架131、扳手132、连接弯件133、推杆134和夹持端135等组成。夹持机构130的放大图如图3所示。连接架131由一片金属板经打孔、弯折加工而成,连接架131带有三个螺钉孔,通过三颗螺钉将整个夹持机构130安装在直梁110。推杆134的一半插入连接架131的前部孔内,推杆134的前端安装有夹持端135,夹持端135由绝缘但稍具弹性的材料制作,比如聚氨酯、硬质橡胶等。推杆134的尾端通过铰接方式与连接弯件133的一端连接。连接弯件133的另一端与扳手132活动连接。扳手132同时也活动连接在连接架131的尾部孔。扳手132的末端套有便于舒适握持的材料。

如图2所示,直梁110前端安装有一个转接梁140,转接梁140带有四个螺钉孔141,通过螺钉将转接梁140牢牢固定在直梁110前端。转接梁140的上部安装有盖板150,一方面是为了美观,一方面也为了安全。转接梁140的一部分带有缺口,这是为了更好适应壳体的形状。转接梁140与盖板150都由轻质绝缘高分子材料制作。转接梁140的下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定位部件160,定位部件160用于对模组的定位。定位部件160采用耐磨的金属材料制作,例如钢材。

转接梁140的下部的另一端活动安装着接触组件170。接触组件170主要由接触顶杆和套装在接触顶杆上的弹簧171组成。接触顶杆的上端插入转接梁140的安装孔中,其最顶端与一个铜质接线端180连接,接线端180与导线321连接,见图4。接触顶杆采用导电性能较佳的材料制成,例如铜。当进行绝缘检测时,接触组件170在弹簧171提供的弹力作用下,其底面被下压至与模组的导电部件接触。为了增大这个接触面积,接触组件170的底面平整。

以上详细介绍了检测系统的其中一个连接装置100,以下再详细介绍基于上述连接装置的绝缘检测系统。

整个绝缘检测系统由一对连接装置和检测装置以及必要的连接导线组成,见图4所示。其中的连接装置100在上文已详述,另一个连接装置200与连接装置100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与转接梁的反置,以及定位部件与接触组件的反置。以图4中的视角描述,具体而言,在连接装置100中,定位部件在右侧,接触组件在左侧,此种接触装置100适用于连接至电池包模组的负极,如图5所示。在连接装置200中,定位部件被安装在了左侧,接触组件在右侧,此种连接装置200适用于连接至电池包模组的正极。

检测系统还包括一个检测装置300,用于检测电信号,以此判断电池包模组和壳体的绝缘性能。检测装置300带有至少两个接线端,其中一个通过导线321连接至连接装置100的接线端,另一个通过导线322连接至连接装置200的接线端,当接触装置与电池模组的导电部件连接时,构成了一个检测回路。

检测装置300带有开关311和开关312,开关311用于控制与连接装置100的电气连接的通断,开关312用于控制与连接装置200的电气连接的通断。开关311与开关312都采用按钮式开关,并进行了特别设计。开关311与开关312都被持续按住时,整个检测回路才能处于导通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开关被松开时,整个检测电路被切断了。这个看似繁琐的设计,实则为了安全。检测装置300带有一个显示屏330用于实时显示检测结果。

以下说明上述检测电池包模组和壳体绝缘的检测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连接装置100通过导线321连接至检测装置300右方的接线端;连接装置200通过导线322连接至检测装置300左方的接线端。

步骤二、操作人员右手握住连接装置100,逐渐靠近电池包壳体,使连接装置100的定位部件插入一个电池模组负极的定位孔,如图5所示,再下压直至连接装置100的接触顶杆的底面与电池模组的导电部位紧密接触,如图5所示。接着,将连接装置100尾部的扳手132向下掰,夹持端135逐渐靠近电池包壳体。因为连接弯件133的作用,扳手132可被锁止,这样连接装置100就牢牢固定在电池包壳体,依靠弹簧的弹力保持接触顶杆与导电部件的持续紧密接触。

采用上述方式,手工情况下可以快速搭接至电池包检测部位,完成后续绝缘检测工作。夹持机构采用肘夹固定夹紧,加持力大。在夹持端135与电池包壳体接触面的材料使用了聚氨酯,使摩擦力大大增大,保证操作人员在完成夹持机构的夹紧之后能一直保持锁紧状态。

同理,操作人员左手握住连接装置200,逐渐靠近电池包壳体,使连接装置200的定位部件插入一个电池模组正极的定位孔,再下压直至连接装置200的接触顶杆的底面与这个电池模组的导电部位紧密接触。接着,将连接装置200尾部的扳手向下掰,其夹持端逐渐靠近壳体,因为连接弯件的作用,这个扳手同样可被锁止,这样连接装置200也牢牢固定在壳体,依靠弹簧的弹力保持接触顶杆与正极导电部件的持续紧密接触。

因为连接装置100的特殊设计,只适用于连接电池模组的负极。连接装置200也只适用于连接电池模组的正,这种防呆设计使操作人员不会因误操作而接错。

步骤三、操作人员远离电池模组,左手接触开关311,右手接触开关312,然后双手同时持续按住开关311与开关312,检测装置300的显示屏330实时显示检测结果,操作人员根据数据判断电池包的绝缘性能。更优选地,检测装置300自带软件程序直接给出绝缘评判结果。

步骤四、操作人员走进电池包,依次松开连接装置100的扳手和连接装置200的扳手,从电池包壳体取下连接装置100与连接装置200,一组电池包模组的测试完成。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整个电池包内所有电池模组的绝缘测试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检测电池模组和壳体绝缘的连接装置及检测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操作人员安装完检测系统之后,不需要人工手持绝缘表检测,可以撤离到较远位置,避免操作人员靠近或接触电池包,遭受安全风险。

(2)零件大多采用聚合物材料,轻质耐用,且易损件均为标准件,更换简单。检测系统只需定期检查,维护保养成本低。

(3)选取电池模组的定位孔为特征孔,配合特征设计连接装置。两个连接装置具有防呆防错的功能,避免了人为的误操作。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