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2541发布日期:2020-03-24 14:5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金属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金属检测仪,一般是采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作为设计原理,有金属或其它具有较强导电性的物体通过时,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描述的“在磁场中运动并切割磁感线的导体两端会出现电势差”现象,致使通过的金属带有电势差从而对闭合线圈中央的稳定磁场造成扰动,被扰动的磁场逆向影响闭合线圈中的电流出现变化,金属检测仪检测到电流变化即视为检测到金属通过。卫生用品的原材料一般为卷材的形式,在通过金属检测仪时,一般以悬空的方式直线通过金属检测仪的检测区域即矩形通透孔洞,若原材料上有金属异物附着,则金属检测仪会发出警报信号。在金属检测仪的工业应用中,绝大部分的金属异物都是没有规则形状的,基本上是以微小颗粒状、细条状或细丝状出现的,上述金属异物混杂在产品中,无法保证其通过金属检测仪检测区域的方向,即无法保证一定能够切割金属检测仪的磁感线,进而无法保证金属检测的效果,导致有一定的几率出现金属异物漏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无法保证金属异物通过金属检测仪检测区域的方向,进而无法保证金属检测的效果,导致有一定的几率出现金属异物漏检的问题缺陷,提供一种金属检测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属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卷材是否含有金属物质,包括:用于检测金属物质的金属检测仪,设于所述金属检测仪的第一侧且用于往复摆动所述卷材的位置偏移器,以及设于所述金属检测仪的第二侧且用于对卷材进行纠偏的物料纠偏器;所述金属检测仪的第二侧为与所述金属检测仪的第一侧相对的一侧。

本技术方案的金属检测装置在不额外增加金属检测仪数量的前提,提高了金属检测仪对卷材材料金属异物检测的可靠性,大大降低漏检概率。具体地,本技术方案在原材料卷材进入金属检测仪前,增加一台对卷材进行往复摆动的位置偏移器,原材料卷材经过位置偏移器时,随之进行摆动,使得卷材在通过金属检测仪的检测区域时从原本的直线行进的方式变为波动式行前进,从而使得金属异物在通过金属检测仪检测区域时的方向多样,不论是不规则的微小颗粒状,细条状或细丝状的金属异物,不论其放置位置如何,均大幅度增加了与磁场中磁感线进行切割运动的几率,使金属异物切割磁感线的有效截面积最大化,从而提高金属检测的可靠性,基本杜绝因金属异物的放置方向而出现的漏检现象。当金属检测仪检测完毕后,增加一台物料纠偏器,使离开金属检测仪检测区域的卷材恢复为直线行进的方式进入下一道工序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偏移器摆动卷材的方向满足卷材的波动方向为平行于卷材所在平面,且与卷材的行进方向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偏移器为圆弧式往复摆动,且摆动幅度为±20°至±30°;所述位置偏移器的摆动面平行于卷材所在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检测仪包括用于通过卷材的检测窗口,所述检测窗口的宽度大于卷材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窗口的宽度为卷材宽度的两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偏移器与所述金属检测仪的间距大于等于卷材的宽度的两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纠偏器与所述金属检测仪的间距大于等于卷材的宽度的两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偏移器包括用于摆动卷材的摆动支架,作为所述摆动支架的摆动支点的第一支撑部,以及驱动所述摆动支架绕所述第一支撑部摆动的第一推动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纠偏器包括用于纠正卷材的纠偏支架,作为所述纠偏支架的摆动支点的第二支撑部,驱动所述纠偏支架绕所述第二支撑部摆动的第二推动器,用于检测卷材偏移的传感器,以及接收所述传感器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推动器动作的控制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位置偏移器与所述金属检测仪之间的过渡辊,以及设于所述物料纠偏器与所述金属检测仪之间的过渡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金属检测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金属检测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位置偏移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1中的位置偏移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图1中的物料纠偏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1中的物料偏移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0、卷材;20、金属检测仪;21、检测窗口;30、位置偏移器;31、摆动支架;32、第一支撑部;33、第一推动器;34、安装底座;40、物料纠偏器;41、纠偏支架;42、第二支撑部;43、传感器;44、控制器;50、过渡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金属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卷材10是否含有金属物质,包括:用于检测金属物质的金属检测仪20,设于所述金属检测仪20的第一侧且用于往复摆动所述卷材10的位置偏移器30,以及设于所述金属检测仪20的第二侧且用于对卷材10进行纠偏的物料纠偏器40;所述金属检测仪20的第二侧为与所述金属检测仪20的第一侧相对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的金属检测装置在不额外增加金属检测仪20数量的前提,提高了金属检测仪20对卷材10材料金属异物检测的可靠性,大大降低漏检概率。具体地,本实施方式在原材料卷材10进入金属检测仪20前,增加一台对卷材10进行往复摆动的位置偏移器30,原材料卷材10经过位置偏移器30时,随之进行摆动,使得卷材10在通过金属检测仪20的检测区域时从原本的直线行进的方式变为波动式行前进,从而使得金属异物在通过金属检测仪20检测区域时的方向多样,不论是不规则的微小颗粒状,细条状或细丝状的金属异物,不论其放置位置如何,均大幅度增加了与磁场中磁感线进行切割运动的几率,使金属异物切割磁感线的有效截面积最大化,从而提高金属检测的可靠性,基本杜绝因金属异物的放置方向而出现的漏检现象。当金属检测仪20检测完毕后,增加一台物料纠偏器40,使离开金属检测仪20检测区域的卷材10恢复为直线行进的方式进入下一道工序中。

本实施方式所述位置偏移器30摆动卷材10的方向满足卷材10的波动方向为平行于卷材10所在平面,且与卷材10的行进方向垂直,从而使得卷材10在位置偏移器40上以“几”字形通过,并跟随位置偏移器30摆动而进行行进中的同步摆动,使得卷材10在通过金属检测仪20的检测区域时既有平行于行进方向的移动速度,又有垂直于行进方向的移动速度,增加了磁感线进行切割运动的几率。

本实施方式所述位置偏移器30为圆弧式往复摆动,且摆动幅度为±20°至±30°;所述位置偏移器30的摆动面平行于卷材10所在平面,从而保证卷材10的波动方向为平行于卷材10所在平面,且与卷材10的行进方向垂直,以“几”字形波动通过。

本实施方式所述金属检测仪20包括用于通过卷材10的检测窗口21,即所述检测窗口21为检测区域,所述检测窗口21的宽度大于卷材10的宽度。为防止被检测物与检测金属仪20发生摩擦造成静电,干扰检测结果的准确度,金属检测仪20在针对卷材10检测工位上使用时,所检测的卷材10材料宽度需小于检测窗口21的宽度。

由于本实施方式在行进时为在卷材10所在平面波动时行进,故而本实施方式的检测窗口21的宽度为卷材10宽度的两倍,保证检测窗口21足够宽以供卷材10波动行进检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适当增加检测窗口21的宽度。

考虑到原材料卷材10的行进方式改为卷材10所在平面的波动式前进,波动方向的振幅必定比直线行进时要大,因此需要增加检测窗口21的最长边边长。但由于金属检测仪的效果主要受检测窗口21的最短边边长影响最大,而最长边的变长变化影响不大,因此该改动实际上对金属检测仪20的检测效果并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当卷材10被位置偏移器30带动摆动后,需留有足够距离使其充分摆动,使卷材10在通过金属检测仪20时的波动幅度足够大,保证各个方向的切割速度,增加金属异物干扰磁场的效果。故而所述位置偏移器30与所述金属检测仪20的间距设置为大于等于卷材10的宽度的两倍。本实施方式优选为所述位置偏移器30与所述金属检测仪20的间距等于卷材10的宽度的两倍。

同时,当卷材10离开金属检测仪20后,需要对卷材10进行纠偏,当在卷材10波动幅度最大时的波峰或波谷纠偏时,将增大纠偏难度,故而为了避免此情况发生,所述物料纠偏器40与所述金属检测仪20的间距设置为大于等于卷材10的宽度的两倍,避免在波动幅度大时对卷材10进行纠偏。优选地,本实施方式设置为所述物料纠偏器40与所述金属检测仪20的间距等于卷材10的宽度的两倍。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位置偏移器30包括用于摆动卷材10的摆动支架31,作为所述摆动支架31的摆动支点的第一支撑部32,以及驱动所述摆动支架31绕所述第一支撑部32摆动的第一推动器33。所述位置偏移器30还包括设于安装底座34,所述第一支撑部32设于摆动支架31和安装底座34之间且连接摆动支架31和安装底座34,所述第一推动器33设于安装底座34上,且所述第一推动器33包括可进行往复伸缩运动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卷材10的行进方向,且平行于卷材10所在平面;所述伸缩杆与摆动支架31连接,带动摆动支架31围绕第一支撑部32进行圆弧式往复摆动。具体地,所述摆动支架31包括卷材10进入的入料侧和卷材10输出的出料侧,所述伸缩杆连接处靠近所述摆动支架31的出料侧,所述第一支撑部32设于所述入料侧的中线位置,从而使得卷材10输出时波动行进。

如图5-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物料纠偏器40包括用于纠正卷材10的纠偏支架41,作为所述纠偏支架41的摆动支点的第二支撑部42,驱动所述纠偏支架41绕所述第二支撑部42摆动的第二推动器(图中未示出),用于检测卷材10偏移的传感器43,以及接收所述传感器43信号并控制所述第二推动器动作的控制器44。所述物料纠偏器40的结构和原理与位置偏移器30相似,区别在于,由于卷材10经过物料纠偏器40后需要恢复原来的直线行进,故为了保证恢复精度,需再物料纠偏器40上增设传感器43以及控制器44,所述传感器43设于出料侧,并且所述传感器43的检测区域中心线与卷材10的边缘对齐;当传感器43检测到卷材10向左侧或右侧发生偏移时,则控制器44控制推动器动作,带动纠偏支架41向反方向摆动,使卷材10在通过物料纠偏器40后保持直线行进。当卷材10为不规则形状的卷材时,所述传感器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传感器43分别设于出料侧的两端,分别与卷材10的两侧边缘对齐;当卷材10为规则形状时,则所述传感器43可只设置在出料侧一端与卷材10一侧边缘对齐即可实现纠偏精度检测。

本实施方式还包括设于所述位置偏移器30与所述金属检测仪20之间的过渡辊50,以及设于所述物料纠偏器40与所述金属检测仪20之间的过渡辊50。所述过渡辊50的设置一方面提升了卷材10张紧力且提供一定摩擦力,保证摆动及纠偏效果;另一方面,所述过渡辊50的设置在不增加装置全长的前提下增加了卷材10的行进距离,保证卷材10传输效果。本实施方式所述的过渡辊50的外壁表面经过铁氟龙喷涂处理,使得过渡辊50与卷材10之间的摩擦力足够小,避免摩擦力过大而影响位置偏移器30对卷材10的偏移效果和物料纠偏器40对卷材的纠偏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