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温湿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9141发布日期:2020-03-13 06:41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温湿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温湿表。



背景技术:

温湿表是一种可以同时测湿度和温度的仪表,多用于居家室内温湿度测量。温湿表按显示分类,可以分为指针温湿度计和数字温湿度计。指针温湿度计广泛用于实验室、图书馆、医院、电脑微机房、宾馆、饭店和家庭室内环境等,是监控自己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必不可少的优良工具。目前市面上的指针温湿表两个指针是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温度刻度盘和湿度刻度盘的,鉴于温湿表使用场合的限制,温湿表的规格通常会比较小,这样就导致一个问题,在较小的空间设置两个刻度盘,使得刻度间距窄小,读取温湿度的时候,必须靠得很近才能看清楚,若距离稍远,读取温湿度必定误差较大。

因此,一种空间利用率高、数据便于观察的新型温湿表就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数据便于观察等特点的新型温湿表。

一种新型温湿表,包括底壳、刻度盘、温度指针、湿度指针、可感应空气温度并随空气温度变化带动所述温度指针转动至指定位置的温度感应元件和可感应空气湿度并随空气湿度变化带动所述湿度指针转动至指定位置的湿度感应元件;所述刻度盘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刻度盘上设有一圈温度刻度圈和一圈湿度刻度圈,所述温度刻度圈和所述湿度刻度圈设置为同心圆形刻度圈;所述温度指针和所述湿度指针均设置在所述刻度盘表面并均与所述刻度盘的枢接,所述温度指针和所述湿度指针与所述刻度盘的枢接点为所述温度刻度圈的中心;所述湿度感应元件和所述温度感应元件均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壳和所述刻度盘之间,所述温度感应元件与所述温度指针连接,所述湿度感应元件与所述湿度指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通过将所述温度刻度圈、湿度刻度圈设置为同心圆,将所述温度指针和所述湿度指针与所述刻度盘的枢接点为所述温度刻度圈的中心,这样两个刻度圈使用的空间一致,减少了空间浪费,节省出来的空间可以将刻度间距设置较宽,读数变得很清晰容易,即使是较远的距离,都能精确读出度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数据便于观察、结构简单等特点。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刻度盘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新型温湿表还包括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轴套;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和轴套均位于所述底壳和所述刻度盘之间;所述第一转动轴为空心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轴套内且所述第一转动轴前部和后部分别从所述轴套两端伸出;所述第二转动轴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内且所述第二转动轴前部和后部分别从所述第一转动轴两端伸出;所述轴套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上,所述第一转动轴前端和所述第二转动轴前端均从所述第一通孔伸出;所述温度指针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轴前端;所述湿度指针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动轴前端;所述温度感应元件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湿度感应元件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温度感应元件为随温度改变松开或卷起的第一金属游丝,所述第一金属游丝的内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后部连接;所述轴套上设有固定所述第一金属游丝外端的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金属游丝的外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架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轴后部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连接架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第一金属游丝内端设有可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金属游丝外端设有可设置在第一限位孔内的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段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湿度感应元件为随空气湿度改变卷起或松开的第二金属游丝,所述第二金属游丝的内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轴后部连接;所述轴套上设有固定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外端的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金属游丝的外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架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轴后部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连接架上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内端设有可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的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外端设有可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孔内的第四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四连接段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孔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壳中部设有容纳部,所述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轴套、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件、第一金属游丝和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均位于所述容纳部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壳和所述刻度盘中部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温度刻度圈设置在所述湿度刻度圈内,所述温度指针的长度小于所述湿度指针的长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刻度盘呈圆形,所述温度刻度圈和所述湿度刻度圈的中心与所述刻度盘的中心重合。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通过将所述温度刻度圈、湿度刻度圈设置为同心圆,将所述温度指针和所述湿度指针与所述刻度盘的枢接点为所述温度刻度圈的中心,这样两个刻度圈使用的空间一致,减少了空间浪费,节省出来的空间可以将刻度间距设置较宽,读数变得很清晰容易,即使是较远的距离,都能精确读出度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数据便于观察、结构简单等特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的内部结构带上端面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的内部结构带下端面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请参阅图1-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的爆炸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的内部结构带上端面的爆炸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的内部结构带下端面的爆炸图。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包括底壳1、刻度盘2、温度指针3、湿度指针4、可感应空气温度并随空气温度变化带动所述温度指针3转动至指定位置的温度感应元件5和可感应空气湿度并随空气湿度变化带动所述湿度指针4转动至指定位置的湿度感应元件6;所述刻度盘2设置在所述底壳1上,所述刻度盘2上设有一圈温度刻度圈和一圈湿度刻度圈,所述温度刻度圈和所述湿度刻度圈设置为同心圆形刻度圈;所述温度指针3和所述湿度指针4均设置在所述刻度盘2表面并均与所述刻度盘2的枢接,所述温度指针3和所述湿度指针4与所述刻度盘2的枢接点为所述温度刻度圈的中心;所述湿度感应元件6和所述温度感应元件5均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壳1和所述刻度盘2之间,所述温度感应元件5与所述温度指针3连接,所述湿度感应元件6与所述湿度指针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通过将所述温度刻度圈、湿度刻度圈设置为同心圆,将所述温度指针3和所述湿度指针4与所述刻度盘2的枢接点为所述温度刻度圈的中心,这样两个刻度圈使用的空间一致,减少了空间浪费,节省出来的空间可以将刻度间距设置较宽,读数变得很清晰容易,即使是较远的距离,都能精确读出度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数据便于观察、结构简单等特点。

为了便于所述湿度感应元件6和所述温度感应元件5的设置,所述底壳1中部设有容纳部101,所述湿度感应元件6和所述温度感应元件5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01内。

具体地,所述容纳部101为圆形凹槽。这是比较常规的形状,生产方便。

所述底壳1和所述刻度盘2中部均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102。如此设置,便于室内空气进入所述底壳1和所述刻度盘2之间,也让空气可以流通,让所述湿度感应元件6和所述温度感应元件5更变便于感应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实时变化。

具体地,所述底壳1上的第二通孔102设置在所述容纳部101上。因为所述湿度感应元件6和所述温度感应元件5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01内,如此设置,可以让所述湿度感应元件6和所述温度感应元件5所感应的数据最准确。

所述刻度盘2呈圆形,所述温度刻度圈和所述湿度刻度圈的中心与所述刻度盘2的中心重合。如此设置,可以让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所述温度刻度圈设置在所述湿度刻度圈内,所述温度指针3的长度小于所述湿度指针4的长度。因为一般空气温度的变化区间较小,空气湿度的变化区间较大,如此设置,让实际使用更合理。

具体地,所述温度刻度圈配置为:由60个间距相等的刻度组成,温度范围为-10°至50°。所述湿度刻度圈配置为:由80个间距相等的刻度组成,湿度范围为20%-100%。以上数据区间已经可以满足日常空气温湿度变化。

所述刻度盘2中心设有第一通孔201;所述新型温湿表还包括第一转动轴7、第二转动轴8和轴套9;所述第一转动轴7、第二转动轴8和轴套9均位于所述底壳1和所述刻度盘2之间;所述第一转动轴7为空心轴,所述第一转动轴7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轴套9内且所述第一转动轴7前部和后部分别从所述轴套9两端伸出;所述第二转动轴8可转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7内且所述第二转动轴8前部和后部分别从所述第一转动轴7两端伸出;所述轴套9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201上,所述第一转动轴7前端和所述第二转动轴8前端均从所述第一通孔201伸出;所述温度指针3固定在所述第一转动轴7前端;所述湿度指针4固定在所述第二转动轴8前端;所述温度感应元件5与所述第一转动轴7连接,所述湿度感应元件6与所述第二转动轴8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7的设置,便于所述温度指针3与所述刻度盘2枢接,所述第二转动轴8的设置,便于所述湿度指针4与所述刻度盘2枢接。

所述温度感应元件5为随温度改变松开或卷起的第一金属游丝,所述第一金属游丝的内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轴7后部连接;所述轴套9上设有固定所述第一金属游丝外端的第一连接架91,所述第一金属游丝的外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架91连接。第一金属游丝可随空气温度的改变卷起或松开,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7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温度指针3转动至指定刻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轴7后部设有第一限位槽701,所述第一连接架91上设有第一限位孔911;所述第一金属游丝内端设有可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槽701内的第一连接段501,所述第一金属游丝外端设有可设置在第一限位孔911内的第二连接段502,所述第一连接段501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701内,所述第二连接段502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孔911内。所述第一限位槽701和所述第一连接段501的设置,便于所述第一金属游丝与所述第一转动轴7后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金属游丝松开或收紧时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7转动;所述第一限位孔91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502的设置,便于所述第一连接架91和所述第一金属游丝连接,进而固定所述第一金属游丝的外端,让所述第一金属游丝松开或收紧时,仅保持内端移动。

所述第一连接段501和所述第二连接段502均呈勾状。如此设置,连接更为稳固。

所述第一金属游丝为两层或多层不同的金属片曡压在一起,不同的金属在温度改变时膨胀或收缩量不等,使得所述第一金属游丝在温度发生改变时松开或收紧,在其松开或收紧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7转动。

具体地,所述第一金属游丝包括热膨胀系数低的被动层金属和热膨胀系数高的主动层金属,所述被动层金属可采用含ni34-50%的因瓦型合金,被动层金属可采用黄铜、镍、fe-ni-cr、fe-ni-mn和mn-ni-cu合金等。通过主动层金属和被动层金属的组合可形成随温度改变卷起或松开的第一金属游丝。

所述湿度感应元件6为随空气湿度改变卷起或松开的第二金属游丝,所述第二金属游丝的内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轴8后部连接;所述轴套9上设有固定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外端的第二连接架92,所述第二金属游丝的外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架92连接。所述湿度感应元件6可随空气湿度改变卷起或松开,从而可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轴8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湿度指针4转动至指定位置。

所述第二转动轴8后部设有第二限位槽801,所述第二连接架92上设有第二限位孔921;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内端设有可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801内的第三连接段601,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外端设有可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孔921内的第四连接段602,所述第三连接段601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槽801内,所述第四连接段602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孔921内。所述第二限位槽801和所述第三连接段601的设置,便于所述第二金属游丝与所述第二转动轴8后部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卷起或松开时,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轴8转动;所述第二限位孔921和所述第四连接段602的设置,便于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外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架92连接,进而固定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外端,让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卷起或松开时,仅所述第二金属游丝的内端移动。

所述第三连接段601和所述第四连接段602均呈勾状。如此设置,连接更为稳固。

所述第二金属游丝为金属游丝上涂有高分子亲水塑料,可随空气湿度的变化改变其长度。

具体的,所述第二金属游丝所采用的金属游丝为铁合金材料,所述高分子亲水塑料为高分子亲水树脂。铁合金的柔软性较高,高分子亲水树脂的可在空气湿度发生变化时发生变形,从而带动铁合游丝金卷起或松开。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第一转动轴7、第二转动轴8、轴套9、第一连接架91、第二连接件92、第一金属游丝和所述第二金属游丝均位于所述容纳部101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通过将所述温度刻度圈、湿度刻度圈设置为同心圆,将所述温度指针和所述湿度指针与所述刻度盘的枢接点为所述温度刻度圈的中心,这样两个刻度圈使用的空间一致,减少了空间浪费,节省出来的空间可以将刻度间距设置较宽,读数变得很清晰容易,即使是较远的距离,都能精确读出度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温湿表具有空间利用率高、数据便于观察、结构简单等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