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栅检测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2293发布日期:2020-04-07 22:0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栅检测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板栅检测检具。



背景技术:

板栅是铅酸蓄电池的主要组成部件,板栅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变形后的板栅在分板后会出现分板不良的现象或者直接造成产品报废。现有生产过程中,在分板前,会采用目测方法排除变形严重的板栅。但是这种方法不但工作量大,受人为因素影响大,而且判断准确率低,不能将具有不明显变形的板栅筛除,同时容易将品质良好的板栅误判为次品,从而影响后续生产或者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板栅检测检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栅检测检具,包括检测底板,所述检测底板上设有与待检测板栅标准外形相相匹配的标准板栅凹模,所述标准板栅凹模的底部设有若干个凹槽,凹槽内设有顶杆,顶杆通过弹簧连接在凹槽内;标准板栅凹模的两侧设有下压单元,所述下压单元包括下压气缸、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三角连接板,所述检测底板上设有开口朝向下压单元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位于标准板栅凹模的下方,所述下压气缸设于容纳槽内,下压气缸的一端与容纳槽的槽底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通过同一铰接轴铰接,检测底板的侧壁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于容纳槽的下方,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固定板铰接,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三角连接板的其中一个拐角处铰接,三角连接板的另一拐角处与检测底板的侧壁铰接,三角连接板的剩余一拐角处向检测底板内侧延伸并连接有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的底部连接有压块。

优选地,还包括宽度方向调整单元,所述宽度方向调整单元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一调节丝杠、两个第一滑块、两个第一推板;所述第一容纳腔设于标准板栅凹模下方的检测底板上,所述第一调节丝杠转动设于第一容纳腔内,第一调节丝杠的轴向与标准板栅凹模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一调节丝杠的一端穿过第一容纳腔内壁并连接有第一调节手轮,第一调节丝杠上对称设有两端相反的第一螺纹,两个第一滑块上分别设有与两段相反的第一螺纹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孔,两个第一滑块分别通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调节丝杠对称滑动连接,标准板栅凹模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一滑槽,第一滑槽的底部与第一容纳腔连通,两个第一推板分别设于标准板栅凹模的两侧且与其同侧的第一滑块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滑动设于第一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推板上设有第一推块,所述检测底板上设有第一限位块。

优选地,还包括长度方向调整单元,所述长度方向调整单元包括第二容纳腔、第二调节丝杠、两个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推板;所述第二容纳腔设于标准板栅凹模下方的检测底板上,所述第二调节丝杠转动设于第二容纳腔内,第二调节丝杠的轴向与标准板栅凹模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调节丝杠的一端穿过第二容纳腔内壁并连接有第二调节手轮,第二调节丝杠上对称设有两端相反的第二螺纹,两个第二滑块上分别设有与两段相反的第二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两个第二滑块分别通过第二螺纹孔与第二调节丝杠对称滑动连接,标准板栅凹模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二滑槽,第二滑槽的底部与第二容纳腔连通,两个第二推板分别设于标准板栅凹模的两侧且与其同侧的第二滑块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滑动设于第二滑槽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第二推块,所述检测底板上设有第二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待检测的板栅放置在四个顶杆上,然后通过宽度方向调整单元和长度方向调整单元调整待检测板栅的位置,使其位于标准板栅凹模的正上方。通过下压单元将待检测板栅向下压,如果待检测板栅能完全放入标准板栅凹模内,则该板栅没有产生形变,可以用于后续生产,如果待检测板栅不能完全放入标准板栅凹模内,则该板栅已产生形变,不能用于后续生产,需要筛除。检测完毕后,下压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压块上移,顶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将板栅顶起,方便板栅的取出。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标准板栅凹模,代替了传统的目测方法判断板栅是否变形,检测结果客观、准确率高,不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能够精准快速的将变形的板栅筛除。检测时,只需将板栅放置在顶杆上,无需人工将板栅和标准板栅凹模对齐,操作简单快捷,工作效率高。检测完毕后,板栅在顶杆的作用下自动弹起,方便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截面图。

图3是图1的b-b向截面图。

图4是图1的c-c向截面图。

图5是图1的d-d向截面图。

图中:1检测底板、2标准板栅凹模、3凹槽、4顶杆、5弹簧、6下压单元、7下压气缸、8第一连接板、9第二连接板、10三角连接板、11容纳槽、12固定板、13下压板、14压块、15第一容纳腔、16第一调节丝杠、17第一滑块、18第一推板、19第一调节手轮、20第一螺纹、21第一滑槽、22第一连接杆、23第一推块、24第一限位块、25第二容纳腔、26第二调节丝杠、27第二滑块、28第二推板、29第二调节手轮、30第二螺纹、31第二滑槽、32第二连接杆、33第二推块、34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见图1-5,一种板栅检测检具,包括检测底板1、宽度方向调整单元、长度方向调整单元。所述检测底板1上设有与待检测板栅标准外形相相匹配的标准板栅凹模2,所述标准板栅凹模2的底部设有四个凹槽3,凹槽3内设有顶杆4,顶杆4通过弹簧5连接在凹槽3内。标准板栅凹模2的两侧设有下压单元6,所述下压单元6包括下压气缸7、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三角连接板10。所述检测底板1上设有开口朝向下压单元6的容纳槽11,所述容纳槽11位于标准板栅凹模2的下方,所述下压气缸7设于容纳槽11内,下压气缸7的一端与容纳槽11的槽底铰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通过同一铰接轴铰接。检测底板1的侧壁上设有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设于容纳槽11的下方,第一连接板8的另一端与固定板12铰接,第二连接板9的另一端向上延伸并与三角连接板10的其中一个拐角处铰接,三角连接板10的另一拐角处与检测底板1的侧壁铰接,三角连接板10的剩余一拐角处向检测底板1内侧延伸并连接有下压板13,所述下压板13的底部连接有压块14。

下压单元6的下压原理为:下压气缸7的活塞杆伸出,带动下压气缸7、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9的铰接处向外运动,第二连接板9的另一端向内运动,从而带动三角连接板10围绕其与检测底板1的铰接处旋转,下压板13及压块14下移并将检测底板1压入标准板栅凹模2中。

所述宽度方向调整单元包括第一容纳腔15、第一调节丝杠16、两个第一滑块17、两个第一推板18。所述第一容纳腔15设于标准板栅凹模2下方的检测底板1上,所述第一调节丝杠16转动设于第一容纳腔15内,第一调节丝杠16的轴向与标准板栅凹模2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一调节丝杠16的一端穿过第一容纳腔15内壁并连接有第一调节手轮19。第一调节丝杠16上对称设有两端相反的第一螺纹20,两个第一滑块17上分别设有与两段相反的第一螺纹20相匹配的第一螺纹孔,两个第一滑块17分别通过第一螺纹孔与第一调节丝杠16对称滑动连接。标准板栅凹模2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一滑槽21,第一滑槽21的底部与第一容纳腔15连通,两个第一推板18分别设于标准板栅凹模2的两侧且与其同侧的第一滑块17通过第一连接杆2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2滑动设于第一滑槽21内。

所述第一推板18上设有第一推块23,所述检测底板1上设有第一限位块24。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推块23均对应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块24,两个第一限位块24设于第一推块23的两侧且固定于检测底板1上。当两个第一推块23之间的距离与标准板栅凹模2的宽度一致时,此时待检测板栅的宽度位置与标准板栅凹模2的宽度位置对齐,第一限位块24与第一推板18接触并限制第一推板18继续相向运动,以免第一推块23继续挤压板栅造成板栅变形。

宽度方向调整单元的作用是将待检测板栅宽度的位置调整至与标准板栅凹模2的宽度位置对齐。宽度方向调整单元的原理为:转动第一调节手轮19,第一调节丝杠16旋转,使两个第一滑块17相向运动,与待检测板栅先接触的第一推块23推动板栅向另一第一推块23移动,以对待检测板栅的宽度方向位置进行校正。

所述长度方向调整单元包括第二容纳腔25、第二调节丝杠26、两个第二滑块27、两个第二推板28。所述第二容纳腔25设于标准板栅凹模2下方的检测底板1上,所述第二调节丝杠26转动设于第二容纳腔25内,第二调节丝杠26的轴向与标准板栅凹模2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二调节丝杠26的一端穿过第二容纳腔25内壁并连接有第二调节手轮29。第二调节丝杠26上对称设有两端相反的第二螺纹30,两个第二滑块27上分别设有与两段相反的第二螺纹30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两个第二滑块27分别通过第二螺纹孔与第二调节丝杠26对称滑动连接。标准板栅凹模2长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两个第二滑槽31,第二滑槽31的底部与第二容纳腔25连通,两个第二推板28分别设于标准板栅凹模2的两侧且与其同侧的第二滑块27通过第二连接杆3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2滑动设于第二滑槽31内。本实施例中第二容纳腔25位于第一容纳腔15的下方。

所述第二推板28上设有第二推块33,所述检测底板1上设有第二限位块34。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推块33均对应设有两个第二限位块34,两个第二限位块34设于第二推块33的两侧且固定于检测底板1上。当两个第二推块33之间的距离与标准板栅凹模2的长度一致时,此时待检测板栅的长度位置与标准板栅凹模2的长度位置对齐,第二限位块34与第二推板28接触并限制第二推板28继续相向运动,以免第二推块33继续挤压板栅造成板栅变形。

长度方向调整单元的作用是将待检测板栅长度的位置调整至与标准板栅凹模2的长度位置对齐。长度方向调整单元的原理为:转动第二调节手轮29,第二调节丝杠26旋转,使两个第二滑块27相向运动,与待检测板栅先接触的第二推块33推动板栅向另一第二推块33移动,以对待检测板栅的长度方向位置进行校正。

检测时,将待检测的板栅放置在四个顶杆4上,然后通过宽度方向调整单元和长度方向调整单元调整待检测板栅的位置,使其位于标准板栅凹模2的正上方。通过下压单元6将待检测板栅向下压,如果待检测板栅能完全放入标准板栅凹模2内,则该板栅没有产生形变,可以用于后续生产,如果待检测板栅不能完全放入标准板栅凹模2内,则该板栅已产生形变,不能用于后续生产,需要筛除。检测完毕后,下压气缸7的活塞杆收缩,压块14上移,顶杆4在弹簧5的作用下将板栅顶起,方便板栅的取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