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紧固件的疲劳寿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9041发布日期:2020-02-11 10:2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辆紧固件的疲劳寿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紧固件的疲劳寿命检测装置,属于检测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轨道客车包括地铁最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还有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目前汽车市场竞争的形式,这些方向的快速发展就需要相关的技术的支撑,以及对汽车厂商的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现在需要对各个类型的汽车进行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的试验测试,保证汽车在使用过程的安全可靠,达到汽车的预测寿命周期和实际使用周期更加接近,这就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检测,该检测测试装置通过对检测件的工况的模拟,通过数据进行分析,对测试寿命和实际使用情况以及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对现实的零部件的改进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该实用新型的发明还是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设计开发了一种用于车辆紧固件的疲劳寿命检测装置,通过第一加载油缸和第二加载油缸对紧固件进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加载调节,模拟固定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实现对紧固件疲劳寿命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车辆紧固件的疲劳寿命检测装置,包括:

承载台;

支撑架,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

第一加载机构,其一端可旋转支撑在所述支撑架上,另一端沿竖直方向与所述紧固件可旋转连接;

支座,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台上;

第二加载机构,其一端可旋转支撑在所述支座上,另一端沿水平方向与所述紧固件可旋转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载机构包括:

第一球铰,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第一加载油缸,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球铰固定连接;

第二球铰,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紧固件顶部,并与所述第一加载油缸另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加载机构包括:

第三球铰,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座上;

第二加载油缸,其一端与所述第三球铰固定连接;

第四球铰,其固定设置在所述紧固件的侧面,并与第二加载油缸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球铰安装在所述紧固件顶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四球铰安装在所述紧固件侧面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是,所述支座与所述紧固件的中心位置位于同一直线上。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球铰和所述第四球铰在所述承载台上的安装高度相同。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加载油缸和所述第二加载油缸均为电液伺服油缸。

优选的是,所述承载台上等间距开设有多个t型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有益效果:通过搭建疲劳寿命检测装置,并根据固定件的实际受力状况对固定件进行二维作用力加载,模拟轨道客车后汽车类固定件的实际受力情况,对固定件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利于实现对固定件的改进。

本装置整体采用框架式结构,方便搭建和操作,使检测过程更加接近实际使用情况、附件数量少、跟随性好。整个连接结构组成了两套协调控制的闭合加载框架,通过协调加载控制按照检测件的实际受力状态进行加载,所以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能够保证更加接近测试件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模拟汽车或轨道客车紧固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对紧固件的使用周期进行预测,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对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起到很大的参考意义。

本装置通过对紧固件的实际受力状态进行加载模拟,节省对紧固件疲劳寿命检测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铰接方式将加载油缸和紧固件进行连接,能够起到对加载油缸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紧固件的疲劳寿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紧固件的疲劳寿命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紧固件的疲劳寿命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车辆紧固件的疲劳寿命检测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紧固件的疲劳寿命检测装置,包括,承载台100、支撑架110、第一球铰120、第一加载油缸130、第二球铰140、第三球铰150、第二加载油缸160、第四球铰170、支座180、紧固件200。

承载台100为长方体结构,并水平放置在地面上,在承载台100的顶部,开设有多个t形槽,相邻t形槽之间等间距设置,各部件在承载台上的安装。支撑架110固定设置在承载台100上,位于承载台一端,紧固件200设置在承载台100上,并位于支撑架的下方,支座180固定设置在承载台上,并且支座180的中心位置与紧固件的中心位置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支撑架110选用龙门架。通过选用龙门架,能够实现对大型的零部件进行加载控制。

第一加载机构的一端与支撑架110可旋转连接,另一端沿竖直方向与紧固件200的顶部可旋转连接,第一加载机构沿紧固件200的竖直方向进行加载,第一加载机构包括:第一球铰120、第一加载油缸130和第二球铰140,第一球铰120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架110上,另一端与加载油缸130的缸筒固定连接,第二球铰140的一端固定在紧固件200顶部的中心位置,另一端与加载油缸130的活塞杆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加载油缸130对紧固件进行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加载,模拟紧固件的实际受力情况。

第二加载机构的一端可旋转支撑在支座上,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可旋转连接在紧固件200的侧面,使第二加载机构沿紧固件200的水平方向进行加载,第二加载机构包括:第三球铰150、第二加载油缸160、第四球铰170。

第三球铰15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紧固件200的侧面,另一端与第二加载油缸160的缸筒固定连接;第四球铰170的一端固定在支座180朝向紧固件200的侧面上,第四球铰170的另一端与第二加载油缸160的活塞杆固定连接,第三球铰150和第四球铰170在承载台100上的安装高度相同,使第二加载机构能够沿着水平方向对紧固件进行加载,通过第二加载油缸160对紧固件进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加载,模拟紧固件的实际受力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加载油缸130和第二加载油缸160选用电液伺服油缸。

在第一加载油缸130上设置有第一负荷传感器131,在第二加载油缸160上设置有第二负荷传感器161,使第一加载机构和第二加载机构的整个连接结构组成了两套协调控制的闭合加载框架,通过协调加载的方式按照实际受力状态进行加载,根据测量的数据对实验结果和设计的预估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本装置整体采用框架式结构,方便搭建和操作,使检测过程更加接近实际使用情况、附件数量少、跟随性好。整个连接结构组成了两套协调控制的闭合加载框架,通过协调加载控制按照检测件的实际受力状态进行加载,所以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能够保证更加接近测试件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模拟汽车或轨道客车紧固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对紧固件的使用周期进行预测,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对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起到很大的参考意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