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X射线的可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578发布日期:2020-05-26 16:5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X射线的可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安全检查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基于x射线的可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恐怖袭击及各种犯罪日益猖獗,形势严峻,严重危害了公民的人身安全。如何加强防范威胁人类生命的恐怖袭击及各种违法犯罪是世界各国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里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目前公路交通运输日益发达,但在公路运输领域里的安全检查依然是利用人工检查和乘客进站时的利用行李安检x光机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事实上在公路运输方面这种检查不能完全消除各种车辆、人员使用各种方式违法隐藏携带各种危险品及违禁品。虽然在一些重要的交通要道还设有固定的车辆检查站对车辆、行李及人员进行检查,但仍然无法临时在重要场所或者道路上增设车辆检查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x射线的可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临时增设车辆检查系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x射线的可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包括可移动的箱体,所述箱体内部空间形成检查通道,所述检查通道内设有基于x射线的检查系统,所述检查系统与物联网系统连接,所述箱体底部装有车轮以及箱体支撑收缩架,所述箱体两侧设有可折叠的引导平台板,所述引导平台板放下之后形成检查通道的上下引导平台,所述箱体一端设有伸缩牵引挂钩。

优选的,所述检查系统包括设有x射线源以及相应的x射线探测器,所述x射线探测器安装在x射线源的相对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x射线源为单射线源,所述x射线源设置在箱体顶部或箱体侧面或箱体对角线的顶端或者箱体对角线的底端;所述x射线源为双射线源,其中一个射线源设置在箱体顶部中间位置,另一个射线源设置在箱体侧面;所述x射线源为多射线源,多个射线源分别布置在在箱体的四个对角线或者箱体的三个侧面上。

优选的,所述检查系统还包括牌照及人脸识别摄像机以及安装在箱体地面上的底探。

优选的,所述检查系统还包括第一光闸和第二光闸,所述第一光闸用于判断车辆是否进入并测试车辆行驶速度,所述第二光闸用于判断车辆是否离开并测试车辆行驶速度。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地面上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箱体的一侧为检查通道的入口,所述入口上方设有车辆控制信号灯以及限速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提供的可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快速部署在需要对车辆检查的道路及重要场所,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系统对各检查系统进行信息化系统管理,建立统一的多物种的数据库,对一些疑难物品进行快速识别,可多角度成像,提高对车辆内部的危险品、违禁品的识别、报警及信息提示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x射线源和x射线探测器安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检查系统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箱体支撑收缩架、3.引导平台板、4.伸缩牵引挂钩、5.x射线源、51.第一x射线源、52.第二x射线源、53.第三x射线源,6.x射线探测器、61.第一x射线探测器、62.第二x射线探测器、63.第三x射线探测器、7.底探、8.压力传感器、9.第一光闸、10.第二光闸、11.牌照及人脸识别摄像机、12.信号灯、13.限速牌、14.第一光闸接收器、15.第二光闸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x射线的可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包括可移动的箱体1,箱体1两侧及上下箱板时可以有效地防止x射线泄漏而污染环境,箱体1内部空间形成检查通道,检查通道内设有基于x射线的检查系统,检查系统与物联网系统连接,箱体1底部装有车轮以及箱体支撑收缩架2,箱体1两侧设有可折叠的引导平台板3,引导平台板3放下之后形成检查通道的上下引导平台,箱体1一端设有伸缩牵引挂钩4,当有道路及重要场所需要布置车辆检查系统时,箱体1底部的伸缩牵引挂钩4伸出,牵引车与伸缩牵引挂钩4连接,将整个检查系统拉到需要布点的场所,然后将两侧的引导平台板3放下,车辆就可以进入箱体1内部进行快速检测,本申请提供的可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使用方便,可以快速部署在重要场所或道路上,使用完毕后,可以直接拉走,不会占用道理或者场所空间。

进一步的,检查系统的x射线源5可以是单射线源,如图3所示,x射线源5可以设置在箱体顶部或者箱体侧面,也可以设置在箱体对角线的顶端或者箱体对角线的底端;检查系统的x射线源5也可以是双源的,如图3所示,其中一个射线源设置在箱体1顶部中间位置,另一个射线源设置在箱体1侧面,约布置在被检测车箱的中间位置,形成多角度照射检测,提高对不同摆方位置和角度的违禁品的识别准确率;检查系统的x射线源5也可以是多个x射线源,如图3所示,在四个对角线或三个侧面部署4或3个x射线源,形成多角度照射。相应的,每个x射线源5照射方向上都对应自己的x射线接收探测器6,为了避免多源x射线源5同时开启的互相干扰,每个不同方位的x射线源5与相对应的x射线接收探测器6与其他方位的x射线5及对应的x射线接收探测器6可以适当的错位。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设有3个x射线源5,第一x射线源51的照射范围由相对应的第一x射线探测器61接收,第二x射线源52的照射范围由相对应的第二x射线探测器62接收,第三x射线源53的照射范围由相对应的第三x射线探测器63接收,3个x射线源5形成多源照射从而形成多视图图像,可以更准确的判别不同方位的违禁品。

进一步的,上述检查系统还包括牌照及人脸识别摄像机11以及安装在箱体1地面上的底探7,待检测车辆进入箱体1内先由牌照及人脸识别摄像机11对车辆牌照进行拍照并根据车牌照识别车型,必要时也可识别车内的人员,底探7可以用于拍摄车辆底部的图像,从而便于判别车底部是否藏有违禁品。

优选的,检查系统还包括第一光闸9和第二光闸10,当然也分别与第一光闸9第一光闸接收器14以及与第二光闸10相对应的第二光闸接收器15,第一光闸9用于判断车辆是否进入并测试车辆行驶速度,第二光闸10用于判断车辆是否离开并测试车辆行驶速度,可以为检查系统提供开启和关闭x射线的依据。

优选的,箱体1的地面上还安装有压力传感器8,压力传感器8可以准确的探测到车辆前、后车轮的中心位置,并根据摄像机拍摄的车型和拍照查出具体车型计算出车尾箱的位置,同时,压力传感器8也可以测出车辆的行驶速度,根据两个光闸和压力传感器8测试的行驶速度,以及物联网系统根据车型查出的尾箱位置,可以准确的避开后排乘客的位置,只在车尾箱经过时开启x射线进行检测,在车辆离开后自动关闭,避免了车内人员被射线伤害。

优选的,箱体1的一侧为检查通道的入口,入口上方设有车辆控制信号灯12以及限速牌13,可以有秩序的引导车辆进入箱体1内。

工作原理:检测车辆进入检测区后可根据检查通道入口顶端的车辆控制信号灯12指示,按入口顶端限速牌13上指示的速度进入上坡进入检查通道,不用停车按指示的车速开除箱体1即可。具体的,车辆进入箱体1内先由牌照及人脸识别摄像机11对车辆牌照进行拍照并根据车牌照识别车型,必要时也可识别车内的人员,通过底探7拍摄车辆底部的图像判别车底部是否藏有违禁品,第一光闸9判断是否进入并测试车辆的行驶速度,第二光闸10测试车辆是否离开检测区域并可测试车辆的行驶速度,将测试的数据提供给物联网系统的控制系统做为开起和关闭射线的依据;地面的压力传感器8准确的探测到前、后车轮的中心位置,并根据摄像机拍摄的车型和牌照查出具体车型计算出车尾箱的位置,同事压力传感器8也测出车辆的速度,根据两个光闸和压力传感器8测试的速度,及由物联网系统根据车型查出的尾箱位置,避开后排人员的位置,在车尾箱经过时开启x射线进行检测,车辆离开后x射线自动关闭,检测完后车辆继续下坡驶出检查通道。对尾箱用x射线扫描探测完毕的同时其扫描的图像可先由本地计算机进行判断车尾箱内是否藏匿违禁品,对于无法判别的物品可及时由物联网系统上传云端。由于在云端设置大量的各种疑难物质检测数据库、违法人员资料库等及需要检测识别的各种数据库,各种人工智能分析图像处理及各种文件的识别系统,利用物联网工业云强大的智能管理系统、高可靠性、海量存储系统、海量设备快速接入系统、大数据分析系统等优势,对疑难问题进行快速处理,发现违禁物品和险情及时报警并对接警务系统,同时可以通过云端发现和查看各分布网点的物品检测情况,也可对设备运营状态进行监控;另外对于每天各检测站的数据也实时的传到云端存储,并利用大数据对每个分布点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做的防范于未然,并安防决策提供依据。

本申请提供的可移动式车辆检查系统可以非常方便快速部署在需要对车辆检查的道路及重要场所,并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系统对各检查系统进行信息化系统管理,建立统一的多物种的数据库,对一些疑难物品进行快速识别,可多角度成像,提高对车辆内部的危险品、违禁品的识别、报警及信息提示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