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管压力检测的测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8080发布日期:2020-01-17 20:1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管压力检测的测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管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管压力检测的测控装置。



背景技术:

水压指水的压强。用容器盛水时,由于水受重力,就有相当于那么多重量的压力,向容器的壁及底面作用。盛在容器中的水,对侧面及底面都有压力作用,对任何方向的面,压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的,在工厂内使用的管道一般需要通过水压计检测并配合阀门控制。

基于上述,原有的测控装置对水压的控制不够全面,不便进行流速的均匀性调整,在水流的控制中不具备拦截气泡的功能,不具备过滤水流纯度的功能,实用性不足。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水管压力检测的测控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管压力检测的测控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原有的测控装置对水压的控制不够全面,不便进行流速的均匀性调整,在水流的控制中不具备拦截气泡的功能,不具备过滤水流纯度的功能,实用性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管压力检测的测控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水管压力检测的测控装置,包括主管道,支管道,水流计,水压计,电磁阀,球阀,控制阀,固定墙,滑动闸板,升降螺杆,气泡拦板,密封盖,放气阀,密封塞,顶架,圆螺母和磁性锥型网;所述控制阀通过螺纹管连接设置于主管道处,且主管道一侧通过三通管道设置有支管道;所述支管道与控制阀之间设置有一组水流计;所述主管道和支管道外均设置有水压计;所述水压计出水端连接设置有电磁阀,且电磁阀出水端设置有球阀;所述球阀后侧处支管道与主管道设置管道连接相通,且连接处后设置有球阀;所述主管道分支后设置有水流计和球阀。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内前侧通过插槽固定设置有固定墙,且固定墙处中间部分均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控制阀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密封盖,且密封盖底部通过粘接设置硅胶垫与控制阀顶部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盖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顶架,且顶架中开设有通孔;所述控制阀内活动设置有滑动闸板,且控制阀为鱼骨形结构;所述控制阀一侧外端横向粘接设置有多组硅胶垫,且滑动闸板通过硅胶垫与固定墙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闸板顶部中间一体式设置有圆柱结构,且圆柱结构顶部一体式设置有升降螺杆;所述密封盖中间开设有圆孔,且圆柱结构外端通套合连接设置活塞与密封盖密封连接;所述升降螺杆均穿过顶架中间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有圆螺母,且升降螺杆外套设有高强度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内部后侧通过插槽插接设置有气泡拦板,且气泡拦板不与控制阀底部接触;所述密封盖位于气泡拦板前侧顶部开设有放气阀,且放气阀内通过螺纹连接密封设置有密封塞。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墙前端中间开设有t型孔,且t型孔内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有磁性锥型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固定墙和滑动闸板的设置,为测控装置提供了水流控制功能,在水流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密封减少水流,利用圆螺母配合升降螺杆降下滑动闸板配合高强度弹簧的张紧使缝隙交错并增加阻力达到减速的目的。

气泡拦板和放气阀的设置,为测控装置提供了释放气泡的功能,通过气泡拦板以及其内侧表面的波浪结构可以将水流中的气泡拦截堆积,并通过放气阀排放,增加工业用水时的水流纯度和安全性,同时,磁性锥型网的设置,可以拦截部分金属杂质以及工业水的水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管道,2、支管道,3、水流计,4、水压计,5、电磁阀,6、球阀,7、控制阀,701、固定墙,702、滑动闸板,703、升降螺杆,704、气泡拦板,8、密封盖,801、放气阀,802、密封塞,803、顶架,804、圆螺母,9、磁性锥型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管压力检测的测控装置,包括主管道1,支管道2,水流计3,水压计4,电磁阀5,球阀6,控制阀7,固定墙701,滑动闸板702,升降螺杆703,气泡拦板704,密封盖8,放气阀801,密封塞802,顶架803,圆螺母804和磁性锥型网9;所述控制阀7通过螺纹管连接设置于主管道1处,且主管道1一侧通过三通管道设置有支管道2;所述支管道2与控制阀7之间设置有一组水流计3;所述主管道1和支管道2外均设置有水压计4;所述水压计4出水端连接设置有电磁阀5,且电磁阀5出水端设置有球阀6;所述球阀6后侧处支管道2与主管道1设置管道连接相通,且连接处后设置有球阀6;所述主管道1分支后设置有水流计3和球阀6。

其中,所述控制阀7内前侧通过插槽固定设置有固定墙701,且固定墙701处中间部分均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控制阀7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密封盖8,且密封盖8底部通过粘接设置硅胶垫与控制阀7顶部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盖8顶部一体式设置有顶架803,且顶架803中开设有通孔;所述控制阀7内活动设置有滑动闸板702,且控制阀7为鱼骨形结构;所述控制阀7一侧外端横向粘接设置有多组硅胶垫,且滑动闸板702通过硅胶垫与固定墙701贴合,通过设置滑动闸板702可以控制减少水流量和流速。

其中,所述滑动闸板702顶部中间一体式设置有圆柱结构,且圆柱结构顶部一体式设置有升降螺杆703;所述密封盖8中间开设有圆孔,且圆柱结构外端通套合连接设置活塞与密封盖8密封连接;所述升降螺杆703均穿过顶架803中间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有圆螺母804,且升降螺杆703外套设有高强度弹簧,通过设置升降螺杆703方便移动滑动闸板702完成调节并通过高强度弹簧保证张紧度。

其中,所述控制阀7内部后侧通过插槽插接设置有气泡拦板704,且气泡拦板704不与控制阀7底部接触;所述密封盖8位于气泡拦板704前侧顶部开设有放气阀801,且放气阀801内通过螺纹连接密封设置有密封塞802,通过设置气泡拦板704方便拦截气泡。

其中,所述固定墙701前端中间开设有t型孔,且t型孔内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有磁性锥型网9,通过设置磁性锥型网9可以对水进行拦截固定减少微量小形体的水渍。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将控制阀7通过螺纹管连接设置于主管道1处,在主管道1一侧通过三通管道设置支管道2;在支管道2与控制阀7之间设置一组水流计3;在主管道1和支管道2外设置水压计4;在水压计4出水端连接设置电磁阀5,在电磁阀5出水端设置球阀6;在球阀6后侧处支管道2与主管道1设置管道连接相通,在连接处后设置球阀6;在主管道1分支后设置水流计3和球阀6;在控制阀7内前侧通过插槽固定设置固定墙701,在固定墙701处中间部分开设条形孔;在控制阀7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密封盖8,在密封盖8底部通过粘接设置硅胶垫与控制阀7顶部密封连接;在密封盖8顶部一体式设置顶架803,在顶架803中开设通孔;在控制阀7内活动设置滑动闸板702,在控制阀7一侧外端横向粘接设置多组硅胶垫,在滑动闸板702通过硅胶垫与固定墙701贴合;在滑动闸板702顶部中间一体式设置圆柱结构,在圆柱结构顶部一体式设置升降螺杆703;在密封盖8中间开设圆孔,在圆柱结构外端通套合连接设置活塞与密封盖8密封连接;在升降螺杆703穿过顶架803中间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圆螺母804,在升降螺杆703外套设高强度弹簧;在控制阀7内部后侧通过插槽插接设置气泡拦板704,在气泡拦板704不与控制阀7底部接触;在密封盖8位于气泡拦板704前侧顶部开设放气阀801,在放气阀801内通过螺纹连接密封设置密封塞802;在固定墙701前端中间开设t型孔,在t型孔内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设置磁性锥型网9;使用时,将主管道1和支管道2的三个方向孔分别连接在工业水路的分流节点处,通过水流计3和水压计4观测不同节点以及分流情况下的水压平均性,通过调整球阀6对水压进行平衡性调整,在水压过高流速过快的时候可以调整控制阀7进行减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