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3304发布日期:2020-05-15 16:00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故障指示器,特别是一种电缆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



背景技术:

架空高压线路经常受到接地和短路故障的影响,造成线路的停电中断,严重影响正常的电力输送和电网安全。为避免此类事故,通常在高压线上安装各种故障指示装置,如短路故障指示器、接地故障指示器等,以通过故障指示能快速査找故障并及时修复。通常故障指示器都携带有工作电源,目前常用的工作电源是普通的一次性电池。架空高压线故障指示器的电池是不可更换的,而电池的使用寿命有限,一旦电源耗尽,整个指示器就将报废,造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它可以方便电池的安装和更换,避免因电量耗尽而使该故障指示器不能正常工作或者报废,增加了设备稳定性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缆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包括外壳,外壳内的一侧设有控制开关,外壳内的另一侧设有电源安装槽,外壳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蜂鸣器、短路故障指示器和接地故障指示器,外壳的顶部设有故障指示灯,所述电源安装槽内设有电源安装架,电源安装槽的两侧对称设有滑轨,电源安装槽的内槽面设有两个电极连接孔和两个推动杆,电源安装槽的底部设有卡位板;所述电源安装架包括设置于电源安装槽底部的底板,底板的两侧对称设有滑槽,滑槽与滑轨相契合,底板的顶部设有多个立柱,多个立柱之间设有电源,电源的端部设有两个电极,电极与对应的电极连接孔连接。

前述的电缆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所述外壳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滑块,滑块的一侧设有弹簧,弹簧的端部与空腔的一侧连接,滑块的另一侧与所述推动杆的一端连接,推动杆的另一端穿插过电源安装槽的内槽面,且推动杆的另一端设有推动块。

前述的电缆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所述电源安装槽的底部设有凹槽,凹槽的一侧设有转动轴,所述卡位板的一侧经转动轴与凹槽连接,卡位板的底部设有扭簧,卡位板经扭簧与外壳连接。

前述的电缆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所述多个立柱之间形成的间隙与电源的外形相吻合。

前述的电缆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所述卡位板的两端对称设有下限位块,凹槽的两端设有与下限位块相对应的上限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电源安装槽内设置电源安装架,电源安装架上卡合固定电源,电源安装槽两侧设置滑轨,与底板两侧设置的滑槽相配合,使得电源安装架可沿电源安装槽滑动,电源安装槽的内槽面设置推动杆,电源安装架向电源安装槽内推动时,对电源安装架产生推动力,当电源上的电极与电极连接孔连接时,卡位板在扭簧的作用下弹出凹槽,对底板进行卡合,电源完成安装,该过程方便了电源的安装,避免因电量耗尽而使该故障指示器不能正常工作或者报废,增加了设备稳定性的同时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源安装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源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推动杆正常状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推动杆压缩状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电源安装过程中卡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电源安装完成后卡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卡位板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外壳,2-控制开关,3-电源安装槽,4-蜂鸣器,5-短路故障传感器,6-接地故障传感器,7-故障指示灯,8-电源安装架,9-电源,10-封口盖,11-底板,12-立柱,13-滑槽,14-电极,15-滑轨,16-电极连接孔,17-推动杆,18-卡位板,19-空腔,20-滑块,21-弹簧,22-推动块,23-扭簧,24-转动轴,25-下限位块,26-上限位块,2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电缆短路及接地故障指示器,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外壳1内的一侧设有控制开关2,外壳1内的另一侧设有电源安装槽3,外壳1的底部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蜂鸣器4、短路故障指示器5和接地故障指示器6,外壳1的顶部设有故障指示灯7,短路故障指示器5、接地故障指示器6分别与控制开关2连接,控制开关2连接在电源9与故障指示灯7之间的路线上。所述电源安装槽3内设有电源安装架8,如图2所示,电源安装槽3的两侧对称设有滑轨15,电源安装槽3的内槽面设有两个电极连接孔16和两个推动杆17,电极连接孔16与各用电器之间电性连接,电源安装槽3的底部设有卡位板18。如图3所示,所述电源安装架8包括设置于电源安装槽3底部的底板11,底板11的两侧对称设有滑槽13,滑槽13与滑轨15相契合,方便电源安装架8沿电源安装槽3滑动。底板11的顶部设有多个立柱12,多个立柱12之间设有电源9,电源9的端部设有两个电极14,电极14与对应的电极连接孔16连接,方便电源9为用电器供能。

如图4-5所示,所述外壳1内设有空腔19,空腔19内设有滑块20,滑块20的一侧设有弹簧21,弹簧21的端部与空腔19的一侧连接,滑块20的另一侧与所述推动杆17的一端连接,推动杆17的另一端穿插过电源安装槽3的内槽面,且推动杆17的另一端设有推动块22,在电源安装架8对推动块22产生推动力的时候,弹簧21受挤压而收缩,并始终保持对电源安装架8的推动力,方便更换电源9时弹出电源安装架8。

如图6-8所示,所述电源安装槽3的底部设有凹槽27,凹槽27的一侧设有转动轴24,所述卡位板18的一侧经转动轴24与凹槽27连接,卡位板18的底部设有扭簧23,卡位板18经扭簧23与外壳1连接,电源安装架8推动至电源安装槽3最深处之前,如附图6所示,即电极14与电极连接孔16连接之前,卡位板18在底板11的重力作用下,挤压扭簧23,并且卡位板18全部处于凹槽27内;如附图7所示,当电源安装架8推动至电源安装槽3最深处之后,卡位板18在扭簧23的作用下弹出凹槽27,对电源安装架8进行卡位,固定电源9。

所述多个立柱12之间形成的间隙与电源9的外形相吻合,对电源9进一步进行稳定。

所述卡位板18的两侧壁对称设有下限位块25,凹槽27的两侧壁且最好位于两侧壁上部设有与下限位块25相对应的上限位块26,在卡位板18弹出凹槽27时,下限位块26与上限位块25相接触且相互限位,对卡位板18进行限位,防止卡位板18脱离凹槽27。

工作原理:该实用新型对电源9进行更换安装时,向下按下卡位板18,扭簧23收缩,卡位板18完全没入凹槽27内。由于电源安装架8对推动杆17处于挤压状态,弹簧21处于收缩状态,当电源安装架8失去卡位板18的卡位之后,推动杆17向外推动电源安装架8,底板11沿滑轨15滑动,弹出电源安装槽3,电极14与电极连接孔16分离。从立柱12之间取出电源9,并进行更换,随后向电源安装槽3内部推动电源安装架8,直至电极14与电极连接孔16连接,此时卡位板18在扭簧23的作用下弹出凹槽27,对电源安装架8进行卡位、固定,综上,完成电源9的更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