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4679发布日期:2020-07-29 01:5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样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样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多参数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又名多参数水质在线分析仪器集成系统,其适用于水源地监测、环保监测、市政水处理过程监控、市政管网水质监督、农村自来水监控、循环冷却水及泳池水运行管理、工业水源循环利用、工厂化水产养殖等领域。

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on-linewaterqualitymonitoringsystem)是一个以在线分析仪表和实验室研究需求为服务目标,以提供具有代表性、及时性和可靠性的样品信息为核心任务,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并配以专业软件,组成一个从取样、预处理、分析到数据处理及存贮的完整系统,从而实现对样品的在线自动监测。自动监测系统一般包括取样系统、预处理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在线监测分析仪表、数据处理与传输系统及远程数据管理中心,这些分系统既各成体系,又相互协作,以完成整个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连续可靠地运行。

但是,现有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往往比较单一,无法灵活地切换取样的样品管路;同时,在取样过程中普遍采用样品杯供样方式实现取样,每次测试消耗的标样量较大,容易造成样品的浪费。另外,现有的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中各种仪器的样品抽取能力不同,容易造成样品供样能力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标样检测装置,可灵活地实现样品测量。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的标样检测装置,可减少标样量,节省维护费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的标样检测装置,可便于抽取样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标样检测装置,包括转换阀、切换阀组及至少一组分析管路;所述转换阀的输入端连接样品槽以采集样品;所述转换阀的输出端连接切换阀组的输入端,所述切换阀组的输出端连接分析管路的输入端,所述切换阀组用于将样品由转换阀输送至分析管路进行检测;所述分析管路用于检测样品的参数。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一分析管路包括连通阀、分析仪及回收槽;所述连通阀的输入端连接切换阀组的输出端,所述连通阀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分析仪及回收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每一分析管路还包括动力组件,所述连通阀的输出端与回收槽之间通过动力组件进行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连通阀为三通阀。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标样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分析管路、第二分析管路及第三分析管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切换阀组包括第一切换阀及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一切换阀的输入端连接转换阀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切换阀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二切换阀的输入端及第三分析管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切换阀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分析管路、第二分析管路的输入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切换阀及第二切换阀为三通阀。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换阀、切换阀组及分析管路之间分别通过供样管路进行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供样管路的管径为1~3m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转换阀为八通阀。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通过转换阀可实现多个标样和水样的多种测试模式灵活切换。

二、通过多组分析管路可分别实现季度性能测试、单独标样测试、自动标样核查等功能,实用性强。

三、通过动力组件可使具有不同样品抽取能力的分析仪都可以在系统中正常运行测试。

四、采用小管径的供样管路进行供样,正常运行中每次样品测试的用量可以控制在20ml左右,每次测试消耗的标样量少,可节约大量日常维护费用。

五、连通阀与分析仪之间的供样管路的长度较短,针对样品抽取能力不高的分析仪,可以很好解决样品无法抽取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标样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标样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标样检测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标样检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转换阀1、切换阀组2及至少一组分析管路(3,4,5)。具体地:所述转换阀1的输入端连接样品槽以采集样品;所述转换阀1的输出端连接切换阀组2的输入端,所述切换阀组2的输出端连接分析管路(3,4,5)的输入端,所述切换阀组2用于将样品由转换阀1输送至分析管路(3,4,5)进行检测;所述分析管路(3,4,5)用于检测样品的参数。

检测过程中,转换阀1可根据实际需求连接对应的样品槽以采集需要的样品,然后,通过切换阀组2将转换阀1与对应的分析管路(3,4,5)连通,实现样品的检测,灵活性强。

所述转换阀1优选为八通阀,但不以此为限制。具体地,所述八通阀中的六个输入阀口可分别连接6种标样,一个输入阀口连接水样,一个输入阀口为备用阀口,输出阀口连接切换阀组的输入端。因此,通过八通阀可实现6个标样和1个水样的多种测试模式灵活切换。

进一步,所述标样检测装置可包括三组分析管路(3,4,5),分别为第一分析管路3、第二分析管路4及第三分析管路5,所述三组分析管路(3,4,5)相互独立,分别运行。检测过程中,三组分析管路(3,4,5)可分别实现季度性能测试、单独标样测试、自动标样核查等功能。

参见图2,图2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标样检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切换阀组2包括第一切换阀21及第二切换阀22;所述第一切换阀21的输入端a1连接转换阀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切换阀21的输出端(a2,a3)分别连接第二切换阀22的输入端b1及第三分析管路5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切换阀22的输出端(b2,b3)分别连接第一分析管路3、第二分析管路4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切换阀21及第二切换阀22优选为三通阀,但不以此为限制。

因此,通过切换阀组2可实现三组分析管路(3,4,5)的连接,检测过程中,转换阀1可根据实际需求连接对应的样品槽以采集需要的样品,然后,通过切换阀组2将转换阀与对应的分析管路(3,4,5)连通,实现样品的检测,灵活性强。

参见图3,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标样检测装置的第三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每一分析管路包括连通阀(31,41,51)、分析仪(33,43,53)及回收槽(34,44,54);所述连通阀(31,41,51)的输入端连接切换阀组2的输出端,所述连通阀(31,41,5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分析仪(33,43,53)及回收槽(34,44,54)。所述连通阀(31,41,51)优选为三通阀,但不以此为限制。

当仪器需要测试时,转换阀1可根据实际需求连接对应的样品槽以采集需要的样品,新样品沿供样管路流经转换阀1、切换阀组2、连通阀(31,41,51)、分析仪(33,43,53)及回收槽(34,44,54),有效地利用新样品清洗更换供样管路中的原样品,当完成清洗后,分析仪抽取供样管路中的新样品进行测试。

进一步,每一分析管路还包括动力组件(32,42,52),所述连通阀(31,41,51)的输出端与回收槽(34,44,54)之间通过动力组件(32,42,52)进行连接,因此,通过动力组件(32,42,52)可使具有不同样品抽取能力的分析仪都可以在系统中正常运行测试。所述动力组件优选为微型泵,但不以此为限制。

当分析仪(33,43,53)需要测试时,首先由动力组件(32,42,52)运转指定的时间(该时间可以依据现场供样管路的长短现场配置),利用新样品清洗更换供样管路中的原样品;当动力组件(32,42,52)停止运转后即分析仪(33,43,53)开始测试,分析仪(33,43,53)抽取供样管路中的新样品进行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换阀1、切换阀组2及分析管路(3,4,5)之间分别通过供样管路进行连接,即样品槽与转换阀1之间、转换阀1与第一切换阀21之间、第一切换阀21与第二切换阀22之间、第一切换阀21与连通阀51之间、第二切换阀22与连通阀(31,41)之间、连通阀(31,41,51)与分析仪(33,43,53)之间、连通阀(31,41,51)与动力组件(32,42,52)之间、动机组件(32,42,52)与回收槽(34,44,54)之间均通过供样管路进行连接。

现有技术普遍采用样品杯的供样方式进行供样,每次测试消耗的标样量大。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管径很小的pfa(polytetrafluoroethylene可溶性聚四氟乙烯)管作为供样管路,正常运行中每次样品测试的用量可以控制在20ml左右,每次测试消耗的标样量少,可节约大量日常维护费用。优选地,所述供样管路的管径为1~3mm。

同时,连通阀(31,41,51)与分析仪(33,43,53)之间的供样管路的长度为4~6cm,长度较短,因此针对样品抽取能力不高的分析仪,可以很好解决样品无法抽取的问题。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通过转换阀可实现多个标样和水样的多种测试模式灵活切换。

二、通过多组分析管路可分别实现季度性能测试、单独标样测试、自动标样核查等功能,实用性强。

三、通过动力组件可使具有不同样品抽取能力的分析仪都可以在系统中正常运行测试。

四、采用小管径的供样管路进行供样,正常运行中每次样品测试的用量可以控制在20ml左右,每次测试消耗的标样量少,可节约大量日常维护费用。

五、连通阀与分析仪之间的供样管路的长度较短,针对样品抽取能力不高的分析仪,可以很好解决样品无法抽取的问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