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条形磁铁高斯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5566发布日期:2020-09-04 12:22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条形磁铁高斯量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磁铁高斯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条形磁铁高斯量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磁铁能够产生磁场,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如铁、钴、镍等金属的特性。磁感应强度是指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特斯拉,简称特(t),在高斯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高斯(gs),1t=10kgs。

条形磁铁是磁铁中较为基本和普遍的一种,其为形状是条形、磁极在两端部的一种磁铁。

目前,检测条形磁铁高斯量的检测装置一般是高斯计。高斯计是根据霍尔效应原理制成的测量磁感应强度的仪器,它由检测仪表和霍尔探头构成。使用时,用户需要一手拿条形磁铁,一手拿仪器,把条形磁铁放置到仪器的探头上才能测得高斯量,检测过程需要双手操作,特别是当需要对大量条形磁铁进行检测时,及其不方便,且检测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条形磁铁高斯量检测装置,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条形磁铁高斯量检测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固定有一高斯计;

堆料箱,所述堆料箱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堆料箱沿着高度方向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的截面宽度与待检测的条形磁铁的厚度匹配,所述通槽的截面长度与所述条形磁铁的长度匹配;所述堆料箱的下部,对应在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磁铁出口;所述高斯计上的霍尔探头位于所述磁铁出口的一侧,所述霍尔探头的顶面与所述底座平面持平;和

直线进给机构,所述直线进给机构设置在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磁铁出口相对所述霍尔探头的另一侧,且所述霍尔探头位于所述直线进给机构的进给路径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条形磁铁高斯量检测装置,能够连续地检测条形磁铁的磁通量,且无需手持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方便快捷。人工或机械传动将若干条形磁铁放入堆料箱中,直线进给机构运作,推动条形磁铁从磁铁出口处滑出,使得条形磁铁经过并作用于霍尔探头,进而检测到条形磁铁的磁通量,直线进给机构继续运作,推动条形磁铁滑离霍尔探头,后直线进给机构反方向运作回到初始位置,再重复动作,不断将条形磁铁推至霍尔探头上,实现磁通量的检测。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进给机构包括:

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沿所述直线进给机构的进给路径设置,所述第一推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推头;

若干的限位块,若干的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推杆的两侧;和

推进装置,所述推进装置作用在所述第一推杆上,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推杆运动。

设置推进装置作用在第一推杆上,带动第一推杆运动,将条形磁铁推至霍尔探头上方实现磁通量的检测,后再由第一推杆将检测完成的条形磁铁推离霍尔探头上方;设置的限位块以保证第一推杆做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装置包括:

一第一联动齿轮,所述第一联动齿轮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一连杆,所述连杆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推杆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的侧面;和

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输出轴连接有一第二联动齿轮,所述第二联动齿轮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啮合匹配。

推进装置的一种实现方式是:设置驱动电机带动连杆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推杆在同一直线上做来回往复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联动齿轮包括两个啮合部和两个非啮合部,所述啮合部和非啮合部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啮合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啮合的轮齿;所述第二联动齿轮的齿数是所述第一联动齿轮的齿数的一半。

设置第二联动齿轮的齿数是第一联动齿轮的齿数的一半、及第二联动齿轮为间歇齿轮,第一联动齿轮每转动四分之一圈就暂停转动,待第二联动齿轮空转四分之一圈后,再次带动第一联动齿轮转动,使得:初始状态下,第一推杆位于距离条形磁铁的最远端,首先,第二联动齿轮带动第一联动齿轮转动四分之一圈,带动第一推杆前进,推动条形磁铁到达霍尔探头上方,然后,第二联动齿轮空转四分之一圈,该空转的时间段可用于人员读取并记录高斯计上的磁通量读数,待检测完成后,第二联动齿轮再带动第一联动齿轮转动四分之一圈,将条形磁铁推离霍尔探头上方,如此往复,不断将条形磁铁推至霍尔探头上方,检测和读取并记录完成磁通量读数后,再将条形磁铁推离霍尔探头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推进装置包括:

一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固接在所述第一推杆上;

一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其输出端连接有一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条啮合匹配;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正反电机电连接,进而控制所述正反电机正反转动。

推进装置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是:设置正反电机带动传动齿条来回直线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推杆来回直线运动,而设置的控制器用于控制正反电机正反转:正反电机正转,带动传动齿条和第一推杆将条形磁铁推至霍尔探头上方,后正反电机停转,此时人员读取并记录高斯计上的磁通量读数,待一段时间后即检测和读取并记录完成磁通量读数后,正反电机继续正转,带动传动齿条和第一推杆将条形磁铁推离霍尔探头上方,最后正反电机反转,带动传动齿条和第一推杆回到初始位置,后继续推动条形磁体,如此往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推杆靠近所述条形磁铁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为l型杆件,其一端固接在所述第一推杆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推头,所述第二推头延伸出所述第一推头的端部。

设置第二推杆并设计第二推杆上的第二推头位于第一推杆上的第一推头的前方,使得条形磁铁首先被第二推头推到,后被第二推头推至霍尔探头上方,而第二推杆也将防止下一个待检测的条形磁铁掉落到底座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收集箱,所述收集箱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直线进给机构的进给路径的末端。

设置收集箱,用于收集检测完成的、并被第一推杆推离霍尔探头上方的条形磁铁。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将结合附图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底座;2、堆料箱;3、条形磁铁;4、凹槽;5、高斯计;6、霍尔探头;9、收集箱;21、通槽;22、磁铁出口;71、第一推杆;72、限位块;73、第一联动齿轮;74、连杆;75、驱动电机;76、第二联动齿轮;77、传动齿条;78、正反电机;79、传动齿轮;81、第二推杆;711、第一推头;761、啮合部;762、非啮合部;811、第二推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与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条形磁铁高斯量检测装置,其结构简单,能够连续地检测条形磁铁的磁通量,且无需手持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方便快捷。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的侧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的俯视图。

一种条形磁铁3高斯量检测装置,包括底座1、堆料箱2、直线进给机构和收集箱9。

具体地,所述底座1为一结构平台,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一凹槽4,所述凹槽4内固定有一高斯计5。

所述堆料箱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堆料箱2沿着高度方向设置有通槽21,所述通槽21的截面宽度与待检测的条形磁铁3的厚度匹配,所述通槽21的截面长度与所述条形磁铁3的长度匹配;所述堆料箱2的下部,对应在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磁铁出口22,所述磁铁出口22的高度与所述条形磁铁3的宽度匹配,所述磁铁出口22的宽度与所述条形磁铁3的长度匹配;所述高斯计5上的霍尔探头6位于所述磁铁出口22的一侧,所述霍尔探头6的顶面与所述底座1平面持平。

所述直线进给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于所述磁铁出口22相对所述霍尔探头6的另一侧,且所述霍尔探头6位于所述直线进给机构的进给路径上。

所述收集箱9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直线进给机构的进给路径的末端。

所述直线进给机构来回往复运动,推动位于所述堆料箱2内的条形磁铁3经过所述霍尔探头6上方,达到检测磁通量的目的,后继续在直线进给机构的推动下,条形磁铁3掉入收集箱9内,循环往复,不断将条形磁铁3推至检测点进行检测后再推至收集箱9内。

更具体地,所述直线进给机构包括第一推杆71、若干的限位块72和推进装置。

具体地,所述第一推杆71沿所述直线进给机构的进给路径设置,所述第一推杆71的端部设置有第一推头711,所述第一推头711与第一推杆7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推杆71靠近所述条形磁铁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推杆81,所述第二推杆81为l型杆件,其一端固接在所述第一推杆71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推头811,所述第二推头811与第二推杆81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推头811延伸出所述第一推头711的端部,即第二推头811位于第一推头711的前方,使得第二推头811先接触到条形磁铁3,并可将条形磁铁3推倒。

若干的所述限位块72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推杆71的两侧,用于对第一推杆71的限位,以保证第一推杆71做直线运动。

所述推进装置作用在所述第一推杆71上,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推杆71运动。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推杆71、第二推杆81、第一推头711和第二推头811以及堆料箱2均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不会被条形磁铁3吸引。

在本实施例1中,所述推进装置包括一第一联动齿轮73、一连杆74和一驱动电机75。

具体地,所述第一联动齿轮73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

所述连杆74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推杆71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一联动齿轮73的侧面。

所述驱动电机75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其输出轴连接有一第二联动齿轮76,所述第二联动齿轮76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73啮合匹配。在优选的本实施例1中,该第一联动齿轮73和第二联动齿轮76均为圆锥齿轮。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联动齿轮76包括两个啮合部761和两个非啮合部762761,所述啮合部761和非啮合部762761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啮合部761和非啮合部762761均与所述第二联动齿轮76一体成型。所述啮合部76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联动齿轮73啮合的轮齿;所述第二联动齿轮76的齿数是所述第一联动齿轮73的齿数的一半,即每一啮合部761上的齿数是所述第一联动齿轮73的齿数的四分之一。

本实施例1中该条形磁铁3高斯量检测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人工或机械传动将若干条形磁铁3放入堆料箱2中,驱动电机75运作,带动第二联动齿轮76转动,第二联动齿轮76再带动第一联动齿轮73转动,进而带动连杆74转动,进一步带动第一推杆71做直线运动。

位于第一推杆71上的第二推杆81首先接触到条形磁铁3的上方,由于底座1平面上一定的摩擦力,在第二推头811的推动下,条形磁铁3被推倒,再由第一推杆71上的第一推头711进行推动前进。第二推杆81通过磁铁出口22,并可将防止剩余的条形磁铁3掉落下来。

第二联动齿轮76带动第一联动齿轮73转动四分之一圈,带动第一推杆71前进,推动条形磁铁3到达霍尔探头6上方,然后,第二联动齿轮76空转四分之一圈,该空转的时间段里,工作人员读取并记录高斯计5上的磁通量读数,待检测完成后,第二联动齿轮76再带动第一联动齿轮73转动四分之一圈,将条形磁铁3推离霍尔探头6上方,条形磁铁3从底座1上掉落至收集箱9内。

第一推杆71往回运动,第二推杆81穿过磁铁出口22后,剩余的条形磁铁3掉落下来,待第一推杆71回到初始位置即距离条形磁铁3的最远端时,直线进给机构完成一个往复运动,开始进行下一个往复运动,不断将条形磁铁3推至检测点进行检测后再推至收集箱9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1中的条形磁铁3高斯量检测装置,能够连续地检测条形磁铁3的磁通量,且无需手持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方便快捷,设计精巧,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人工或机械传动将若干条形磁铁3放入堆料箱2中,直线进给机构上的驱动电机75运作,带动第一推杆71运动,推动条形磁铁3从磁铁出口22处滑出,使得条形磁铁3经过并作用于霍尔探头6,进而检测到条形磁铁3的磁通量,直线进给机构继续运作,推动条形磁铁3滑离霍尔探头6,后直线进给机构反方向运作回到初始位置,再重复动作,不断将条形磁铁3推至霍尔探头6上,实现磁通量的检测。

实施例2

如图4至图6所示,其中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的侧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的俯视图。

在本实施例2中,所述推进装置包括一传动齿条77、一正反电机78和控制器(图中未示)。

具体地,所述传动齿条77固接在所述第一推杆71上。

所述正反电机78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其输出端连接有一传动齿轮79,所述传动齿轮79与所述传动齿条77啮合匹配。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正反电机78电连接,进而控制所述正反电机78正反转动。

在本实施例2中,公开了推进装置不同于实施例1中的另一种的实现方式和工作过程:

设置正反电机78带动传动齿条77来回直线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推杆71来回直线运动,而设置的控制器用于控制正反电机78正反转。正反电机78正转,带动传动齿条77和第一推杆71将条形磁铁3推至霍尔探头6上方,后正反电机78停转,此时人员读取并记录高斯计5上的磁通量读数,待一段时间后即检测和读取并记录完成磁通量读数后,正反电机78继续正转,带动传动齿条77和第一推杆71将条形磁铁3推离霍尔探头6上方,最后正反电机78反转,带动传动齿条77和第一推杆71回到初始位置。后继续推动条形磁体,如此往复,不断将条形磁铁3推至检测点进行检测后再推至收集箱9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2中的条形磁铁3高斯量检测装置,能够连续地检测条形磁铁3的磁通量,且无需手持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方便快捷,设计精巧,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人工或机械传动将若干条形磁铁3放入堆料箱2中,直线进给机构上的控制器控制正反电机78运作,带动第一推杆71运动,推动条形磁铁3从磁铁出口22处滑出,使得条形磁铁3经过并作用于霍尔探头6,进而检测到条形磁铁3的磁通量,直线进给机构继续运作,推动条形磁铁3滑离霍尔探头6,后直线进给机构反方向运作回到初始位置,再重复动作,不断将条形磁铁3推至霍尔探头6上,实现磁通量的检测。

以上所述两个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