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秤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9819发布日期:2020-04-17 18:35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秤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秤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其使用的衡器也不断增多,同时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求,其购买的电子秤数量越来越多,而且电子秤的量程也越来越大,从而给计量检定带来的难度和工作量也是越来越大。

目前常用的电子秤计量检测不可缺少的辅助物为砝码,一般通过固定质量的砝码加载在电子秤上,从而判定电子秤测量的准确度,然而现有技术中均为人工搬运砝码进行电子台秤计量检测。

上述电子秤检测装置具有如下缺点:(1)人工搬运大量的、大质量的砝码,费时费力,检测效率低下,而且在长时间高负荷劳动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意外,损坏仪器设备,甚至造成人身伤害;(2)检测过程完全依靠人工搬运,检测结果人工录入,工作量重、数据量大,容易造成检测结果出现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是电子秤检测装置操作费力、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秤检测装置,其包括平台、电子秤、砝码组、测距仪、电机、控制系统和机架;该机架的底座上设有该平台;该平台上放置有该电子秤,该平台上设有该测距仪;其中,该测距仪用于测量该电子秤的尺寸,得到测量结果;该机架的顶部设有该砝码组,该砝码组与该电机连接;其中,该电机用于在该电子秤上进行该砝码组的放置和回收操作;该控制系统通过该测量结果控制该电机在该电子秤上放置的该砝码组的质量。

可选地,该砝码组包括第一砝码组和第二砝码组;

该第一砝码组用于放置在该电子秤的中心位置来检测该电子秤的精度;该第二砝码组用于放置在该电子秤的周边位置来检测该电子秤的精度。

可选地,该第二砝码组包括第三砝码组和第四砝码组;

该第三砝码组和该第四砝码组用于在同一时刻被放置于该电子秤的周边位置。

可选地,该平台的形状为矩形,且该平台相邻的两个边上各设有一个测距仪。

可选地,该平台上设有网格线。

可选地,该测距仪为激光测距仪。

可选地,该砝码组包括至少4组砝码,该4组砝码的质量范围为0.1~150kg。

可选地,还包括力值传感器,该力值传感器设于该砝码组上,该力值传感器用于确定该砝码组的质量。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该第一移动机构设于该平台上;

该平台能够通过该第一移动机构沿x轴方向移动。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移动结构,该第二移动机构设于该机架上;

该第二移动机构用于驱动该第二砝码组沿y轴方向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检测装置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检测装置,其包括平台、电子秤、砝码组、测距仪、电机、控制系统和机架;该机架的底座上设有该平台;该平台上放置有该电子秤,该平台上设有该测距仪;其中,该测距仪用于测量该电子秤的尺寸,得到测量结果;该机架的顶部设有该砝码组,该砝码组与该电机连接;其中,该电机用于在该电子秤上进行该砝码组的放置和回收操作;该控制系统通过该测量结果控制该电机在该电子秤上放置的该砝码组的质量。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砝码组上设有电机,从而对电子秤进行校验时,可根据需要通过电机驱动砝码组向下运动,即第一砝码组朝向其下方的电子秤运动,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砝码置于电子秤上,从而对电子秤称量的准确度、精准度进行校验,而不需要人工将砝码搬运到电子秤上,费时又费力,而该装置平台上测距仪的设置主要是用来测量电子秤的尺寸,从而控制系统可通过电子秤尺寸的大小进而确定电子秤的量程,然后电机驱动砝码组上所需的砝码置于电子秤上,完成电子秤的检验,简化了人工操作的步骤,提高电子秤检测装置的自动化,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检测装置的后视图;

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的局部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检测装置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公开电子秤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在第三位置的示意图;

以下对附图作补充说明:

1-平台;101-网格线;102-第一区域;103-第二区域;104-第三区域;105-第四区域;2-电子秤;3-砝码组;301-第一砝码组;302-第二砝码组;303-第三砝码组;304第四砝码组;4-电机;401-第一电机;402-第二电机;403-第三电机;5-测距仪;6-控制系统;7-机架;701-底座;702-砝码架;8-第一移动机构;801-丝杆;802-手柄;9-第二移动机构;901-第四电机;10-力值传感器;11-轴杆;12-第一滑块;13-第二滑块;14-第一丝杆;15-第二丝杆;16-第一连接件;17-第二连接件;18-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电子秤检测装置,其包括平台1、电子秤2、砝码组3、测距仪5、电机4、控制系统6和机架7,该机架7的底座701上设有该平台1,平台1上放置有电子秤2,平台1上设有测距仪5;其中,测距仪5用于测量该电子秤2的尺寸,得到测量结果;机架7的顶部设有该砝码组3,砝码组3与电机4连接;其中,电机4用于在该电子秤2上进行砝码组3的放置和回收操作;控制系统6通过测量结果控制该电机4在该电子秤2上放置的砝码组3的质量。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砝码组3上设有电机4,从而对电子秤2进行校验时,可根据需要通过电机4驱动砝码组3向下运动,即砝码组3朝向其下方的电子秤2运动,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砝码置于电子秤2上,从而对电子秤2称量的准确度、精准度进行校验,而不需要人工将砝码搬运到电子秤2上,费时又费力,而该装置平台1上测距仪5的设置主要是用来测量电子秤2的尺寸,从而控制系统6可通过电子秤2尺寸的大小进而确定电子秤2的量程,然后电机4驱动砝码组3上所需的砝码置于电子秤2上,完成电子秤2的检验,简化了人工操作的步骤,提高电子秤检测装置的自动化,提高了检测的准确度和效率。

如图1所示,机架7包括底座701和砝码架702,底座701用于放置平台1和电子秤2,砝码架702用于放置砝码,从图1中可以看出,电机4安装于砝码架702的顶部的上方,砝码组3也位于砝码架702的顶部,砝码组3位于砝码架702顶部的下方,且电机4与砝码组3连接,且砝码架702的高度能够允许当电子秤2置于砝码组3下方时,在初始位置的砝码组3与电子秤2不接触。

如图2所示,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检测装置的后视图。在本申请可选的一种实施例中,砝码组3包括第一砝码组301和第二砝码组302,第一砝码组301用于放置在该电子秤2的中心位置来检测该电子秤2的精度;该第二砝码组302用于放置在该电子秤2的周边位置来检测该电子秤2的精度,由于在电子秤2称量测试中,需要检测的点的位置至少5个,分别为1个中心点,4个周边角落的点,而现有技术仅用一组砝码检测电子秤2精度,故需要将砝码搬运多次才能完成测试,且不同点位的测量所需的测量砝码的质量是不同的,仅用一组砝码进行测量使得测量效率低。在可选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砝码组302包括第三砝码组303和第四砝码组304,第三砝码组303和第四砝码组304用于在同一时刻被放置于该电子秤2的周边位置,提高了测量效率,电机4包括第一电机401、第二电机402和第三电机403,第一电机401与第一砝码组30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砝码组301沿z轴方向移动;第二电机402与第二砝码组302连接,用于驱动第二砝码组302沿z轴方向移动;第三电机403与第三砝码组303连接,用于驱动第二砝码组302沿z轴方向移动。

如图1所示,该平台1的形状为矩形,且该平台1相邻的两个边上各设有一个测距仪5,优选的,该测距仪5为激光测距仪5,具有较高的测量效率和精度;由上述描述可知,测距仪5用来测量平台1上放置的电子秤2的尺寸,得到测量结果,然后将测量结果发送给控制系统6,从而知道该电子秤2的最大量程,控制系统6进一步地驱动电机4向电子秤2上放置合适质量的砝码,在可选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矩形平台1的四条边上各放置一个测距仪5,提高测量的精准度,降低人工将电子秤2放置在平台1中心位置的误差。

从图1可以看出,平台1上设有网格线101,该网格线101用于更精准的判断电子秤2的放置位置,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放置中,该电子秤2放置在平台1的中心位置,即电子秤2的托盘的中心线的位置或者中心点的位置与平台1的中心线或者中心点的位置一致。

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检测装置的砝码组3包括至少4组砝码,该4组砝码的质量范围为0.1~150kg,提高砝码组3的质量分布,便于更精准地检测电子秤2的精度,优选地,该第一砝码组301包括14组砝码,所述14组砝码的质量分别为0.4kg、0.6kg、1kg、8kg、15kg、5kg、10kg、10kg、10kg、15kg、25kg、50kg、50kg、100kg,可实现称量测试时检测加载点的由小到大逐级加载;第二砝码组302从上到下的质量分别由20kg、10kg、20kg、50kg共4块砝码组3成,其中第一砝码组301为称量砝码组3,第二砝码组302为偏载砝码组3,将第一砝码组301与第二砝码组302分开设计既节约了偏载检测时砝码组3的移动时间,又节约了砝码加载时间,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如图3所示,图3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的局部零件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秤检测装置还包括力值传感器10,力值传感器10设于该砝码组3上,力值传感器10用于确定该砝码组3的质量,确定砝码组3上的砝码加载在电子秤2上的质量,其原理为通过其下降的高度从而判断其加载在电子秤2上的砝码的质量。

如图3所示,砝码组3加载的具体原理为砝码组3中的砝码高度和其重量皆成一定数学关系:m=al+b;其中,m为砝码质量,l为砝码高度,a、b均为一固定常数。砝码加载时,电机4驱动整串砝码下降,通过力值传感器10上力值变化量来选定加载零点,然后再通过控制砝码串下降高度以达到控制加载砝码重量的效果。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电子秤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移动机构8,第一移动机构8包括丝杆801和手柄,丝杆801的一端与平台1连接,丝杆801的另一端与手柄连接,在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丝杆801的另一端与一个电机连接,通过这个电机4驱动丝杆801沿x轴方向运动,从而带动平台1沿x轴方向移动,提高检测效率;其主要作用是将平台1沿x轴方向移动到合适的位置,也就是说将电子秤2移动到合适的坐标位置,便于砝码组3放置电子秤2上,完成测试。

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检测装置的俯视图。该电子秤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9,第二移动机构9设于机架7上,所述第二移动机构9用于驱动第二砝码组302沿y轴方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9包括轴杆11、第一滑块12、第二滑块13、第一丝杆14、第二丝杆15、第一连接件16、第二连接件17和固定块18,其中机架7上设有两个平行的轴杆11,第二电机402的两侧分别通过第一滑块12与轴杆11相连,第一滑块12能够在轴杆11上滑动,第三电机403的联测分别通过第二滑块13与轴杆11相连,第二滑块13能够在轴杆11上滑动,且与第二电机402相连的第一滑块12与第一连接件16固定连接,与第三电机403相连的第二滑块13与第二连接件17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16的另一侧与第一丝杆14连接,第二连接件17的另一侧与第二丝杆15连接,第一丝杆14与第二丝杆15之间连接,且第一丝杆14的一端与固定块18连接,该固定块18用于将丝杆801固定在距离机架7的顶部一定高度的位置,第一丝杆14的另一端与第二丝杆15连接,第二丝杆15的另一端与第四电机901连接,第四电机901与控制系统6连接,从而通过控制系统6的控制下,第三砝码组303和第四砝码组304在第四电机901的驱动下沿轴杆11,即y轴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提高了电子秤检测装置的自动化,解放了人力,提供了工作效率。

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在第一位置的示意图;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移动机构8与控制系统6连接,控制系统6通过测距仪5的测量结果得到电子秤2的尺寸大小或者电子秤2的量程的结果移动平台1到合适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移动机构8需要移动三个位置,如图5所示,电子秤以其托盘的两条中心轴线为分界线,电子秤2分为4个区域,分别为第一区域102、第二区域103、第三区域104和第四区域105,当平台1沿x轴方向移动到底座701上的第一位置时,第三砝码组303位于第三区域104的中心位置,第四砝码组304位于第四区域105的中心位置,在可选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砝码组302仅为一组砝码,则第二砝码组302在第四电机901的驱动下依次放置在第三区域104和第四区域105的中心位置,当然第二砝码组302在第三区域104和第四区域105的放置顺序是可以调换的;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在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当平台1沿x轴移动到底座701上的第二位置时,第三砝码组303位于第一区域102的中心位置,第四砝码组304位于第二区域103的中心位置;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公开的电子秤2在第三位置的示意图;当平台1沿x轴移动到底座701上的第三位置时,第一砝码组301位于电子秤2托盘的中心位置,从而完成对电子秤2的称量测试和偏载测试。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电子秤检测装置的测量流程如下:首先根据激光测距传感器测量出的电子秤台面尺寸,分别控制平台1进行x轴方向移动、第二砝码组302进行y轴方向移动,以达到将第一砝码组301加载在电子台秤台面中心、第二砝码组302分别加载在电子台秤台面四边的效果。

本申请实提供的电子秤检测装置能够精确的检测,自动高效地完成电子台秤的检测,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差错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