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试验工装和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4746发布日期:2020-03-06 06:0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滤器试验工装和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过滤器试验工装和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性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性能优良的工程机械有助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因此,如何提高工程机械的性能成为了行业内的焦点。工程机械中的重要传动系统为液压传动系统,而液压过滤器则作为液压传动系统的第一道保护屏障之一,其性能的好坏对液压传动系统的寿命的长短具有重要影响。故,液压过滤器的性能检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抗流量疲劳脉冲性能试验是评价滤芯性能好坏的一个重要参数。

现有的液压过滤器抗流量疲劳脉冲性能试验中的测试工装由筒体和盖体组成,直接将与之长度匹配的待测试液压过滤器放置在筒体内进行测试。也因此无法针对不同尺寸的液压过滤器进行抗流量疲劳脉冲性能试验,使得工装适用性较低,难以满足实际试验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器试验工装和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以解决现有工装难以进行尺寸调节导致适用性较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过滤器试验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包括分别具有内腔室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和下筒体相互可拆卸连接且上筒体的内腔室和下筒体的内腔室连通以形成容置腔室,容置腔室用于容置过滤器;在工装本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液口和进液口,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用于与抗疲劳试验装置中的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连通。

可选的,工装本体还包括位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之间的分隔板,分隔板侧边与下筒体内壁连接;分隔板上还设置有连接口,连接口与过滤器的出液接口对应连接。

可选的,在上筒体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容置腔室的开口以及盖合开口的盖体;在盖体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定位件,第一安装定位件用于与过滤器远离出液接口的一端卡接。

可选的,第一安装定位件包括定位轴以及定位板;定位轴的一端与盖体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板连接;在定位板上还设置有延伸部,延伸部朝向出液接口的方向延伸以与过滤器远离出液接口一端的外周卡接。

可选的,在分隔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定位件,第二安装定位件用于与过滤器出液接口的一端卡接。

可选的,在出液口和进液口处还分别设置有压力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包括进液管路、回液管路、旁通管路、第一驱动器以及上述任一种的过滤器试验工装;过滤器试验工装的进液口与进液管路连通,过滤器试验工装的出液口与回液管路连通;进液管路与回液管路经连接管路连通,旁通管路与连接管路并联且连通设置在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之间,在进液管路与旁通管路的连通处还设置有三通阀;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进液管路或回液管路内的液体流动。

可选的,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还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条流量管路、分别设置在流量管路上的开关阀以及回液箱;回液管路与至少两条流量管路分别连通,至少两条流量管路分别与回液箱连通,回液箱分别与连接管路和旁通管路连通。

可选的,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还包括加灰系统;加灰系统包括第二驱动器和加灰管路;第二驱动器经加灰管路与连接管路连通,在加灰管路上还设置有调节阀。

可选的,在加灰管路上还设置有流量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过滤器试验工装,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包括分别具有内腔室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和下筒体相互连接且上筒体的内腔室和下筒体的内腔室连通从而可以形成容置腔室。过滤器在被测试时,则将其放置在上筒体和下筒体组成的容置腔室内。同时,为了保证过滤器能够被正常测试,在工装本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液口和进液口,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用于与抗疲劳试验装置中的进液管路和回液管路连通,形成完整的测试通路。当被测试的过滤器为不同的尺寸时,由于工装本体采用上下可拆卸的组合结构,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上筒体或下筒体,从而与不同尺寸的过滤器形成相互匹配的关系,进而实现测试不同高度的产品,同时也提高了工装的通用性,使其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满足不同尺寸的被测试过滤器的测试需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将上述的过滤器试验工装用于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更换不同尺寸的上筒体,进而方便快捷的对其进行抗疲劳流量性能测试,从根本上解决了多种不同尺寸过滤器的多样化测试需求。提高了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的通用性,降低了测试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器试验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器试验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过滤器试验工装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上筒体;101-盖体;102-第一安装定位件;1021-定位轴;1022-定位板;1023-延伸部;110-下筒体;111-进液口;112-出液口;113-分隔板;1131-连接口;114-第二安装定位件;115-压力检测器;120-回液箱;1201-液位计;121-进液管路;1211-进液接口;122-回液管路;1221-回液接口;123-缓冲装置;124-第一驱动器;125-三通阀;126-旁通阀;127-第一流量管路;128-第二流量管路;129-第三流量管路;130-旁通管路;131-连接管路;140-加灰箱;141-第二驱动器;142-流量计;143-加灰管路;150-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结合后的实施例依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内”、“外”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过滤器150试验工装,如图1所示,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包括分别具有内腔室的上筒体100和下筒体110;上筒体100和下筒体110相互可拆卸连接且上筒体100的内腔室和下筒体110的内腔室连通以形成容置腔室,容置腔室用于容置过滤器150;在工装本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液口112和进液口111,出液口112和进液口111分别用于与抗疲劳试验装置中的进液管路121和回液管路122连通。

示例的,如图1所示,工装本体由上筒体100和下筒体110连接形成,其中,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在更换不同尺寸的上筒体100或下筒体110时,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在上筒体100和下筒体110的内部具有内腔室,当两者相互连接在一起时,两个内腔室能够相互连通,继而形成一个容置腔室容置测试用的过滤器150。为了能够使得该工装本体能够完成对过滤器150的测试,在其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液口112和进液口111。在测试的过程中,当被测试的过滤器150为不同的尺寸时,由于工装本体采用上下可拆卸的组合结构,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上筒体100或下筒体110,从而与不同尺寸的过滤器150形成相互匹配的关系,进而实现测试不同高度的产品,同时也提高了工装的通用性,使其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满足不同尺寸的被测试过滤器150的测试需求。

需要说明的,第一,上述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如图1中,采用法兰作为对接口,在上筒体100连接处的法兰周边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u型槽,在下筒体110的法兰周边上具有多个第二u型槽,其中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位置相对应。在下筒体110的外壁上具有多对沿下筒体110径向延伸的连接件,每对连接件包括两个或三个连接板,其中有两个连接板相对,将螺杆的一端打孔洞,使得插接杆穿过该孔洞与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安装时,将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的位置对应,转动螺杆同时卡入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此后,再将螺母从螺杆的另一端旋入并紧固,使得上筒体100的法兰与下筒体110的法兰紧密贴合。还可以是在上筒体100与下筒体110的连接处,设置内外配合的螺纹,采用螺接的形式进行紧固等等多种形式。

第二,上述的过滤器150可以是液压过滤器150,也可以是油液过滤器150等等,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后续将以液压过滤器150作为被测试过滤器150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第三,为了便于更换,节省更换步骤,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可以将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均设置在上筒体100或下筒体110上,从而在更换不同尺寸的上筒体100或下筒体110时,仅更换没有进液口111和接液口的筒体即可。同时,因更换的筒体结构简单,故能降低制造成本。为了便于描述,下述实施例中都将采用图1中所示的结构进行描述。

第四,为了保证容置腔室的密闭性,故在两筒体的连接处还可以设置有密封措施,例如密封垫片或润滑油等等形式。

在实际的使用中,测试员可以根据被测试的液压过滤器150的尺寸选择不同尺寸的上筒体100,然后将测试的过滤器150放入筒体内,将上筒体100和下筒体110之间进行连接固定,使之形成密闭的容置腔室,而后通过进液口111通入测试用的液压油液,使之经过被测试的过滤器150的内部,并从其出液接口经下筒体110上的出液口112排出,进而完成测试试验。

可选的,工装本体还包括位于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之间的分隔板113,分隔板113侧边与下筒体110内壁连接;分隔板113上还设置有连接口1131,连接口1131与过滤器150的出液接口对应连接。

示例的,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液压油液能够更好的模拟工作状态,在工装本体内部还设置有与下筒体110内壁连接的分隔板113,设置的位置在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之间。同时在分隔板113上还设置有与过滤器150的出液接口对应的连接口1131。将过滤器150的出液接口与分隔板113的连接口1131连接完毕,从而形成三个腔室部分,分别为与进液口111连通的第一部分(过滤器150与工装内壁之间的夹腔)。过滤器150内部的第二部分。与出液口112连通的第三部分(分隔板113与下筒体110底端形成的腔室)。从而形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通过过滤器150侧壁的通孔连通,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通过分隔板113上的连接口1131连通,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则不直接连通的结构形式。

可选的,在上筒体100的一端设置有连通容置腔室的开口以及盖合开口的盖体101;在盖体101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定位件102,第一安装定位件102用于与过滤器150远离出液接口的一端卡接。

示例的,如图2所示,在上筒体100的一端还设置开口和盖合该开口的盖体101。其中,在盖体101上设置第一安装定位件102,在安装时,将第一安装定位件102与过滤器150的上端卡接(下端为过滤器150出液接口的一端)。同时使得过滤器150的出液接口端与分隔板113上的连接口1131对应连接在一起。从而完成对过滤器150的引导定位安装,在提高安装便利性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的提高过滤器150在测试中的稳定性,避免其在大流量、高冲击力下发生晃动或松脱。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测试人员可以仅将上筒体100开口处的盖体101取下,将对应的过滤器150放置与测试工装内部的容置腔室内,此后,在将第一安装定位件102与过滤器150卡接到位的情况下,将盖体101与上筒体100固定连接到位。此外,在过滤器150仅与下筒体110高度对应的情况下,还可以直接去掉上筒体100,然后将盖体101直接与下筒体110的连接处(原与上筒体100连接固定处)固定连接到位。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可选的,第一安装定位件102包括定位轴1021以及定位板1022;定位轴1021的一端与盖体101连接、另一端与定位板1022连接;在定位板1022上还设置有延伸部1023,延伸部1023朝向出液接口的方向延伸以与过滤器150远离出液接口一端的外周卡接。

示例的,如图3所示,第一安装定位件102包括有一端与盖体101固定连接的定位轴1021以及固定连接在定位轴1021另一端的定位板1022。其中,在定位板1022上设置有延伸部1023,关于延伸部1023的具体设置结构,其可以是如图3中所示的,在定位板1022的周缘沿下筒体110的方向延伸出槽壁,其中槽壁可以相互连接在一起的,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该种设置方式较为简单,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同时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与定位板1022配合较为稳定的限制过滤器150发生移动,进而提高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可选的,在分隔板113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定位件114,第二安装定位件114用于与过滤器150出液接口的一端卡接。

示例的,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过滤器150在测试时被流量冲击下的稳定性,在分隔板113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定位件114。具体的类型可以是参照如图3所示,设置一个凸起的台阶状(便于和过滤器150出液接口端相互配合)的结构,具体由和分隔板113直接连接的底槽体,同时在底槽体上开设有和分隔板113上的连接口1131对应的开口。在底槽体的槽壁上设置有和过滤器150出液接口端配合的承载板,且在承载板中心开有和连接口1131对应的开口。同时在承载板的周缘设置有向上的槽壁,具体的其可以是连接的槽壁,也可以是多个独立的槽壁。

可选的,在出液口112和进液口111处还分别设置有压力检测器115。

示例的,为了进一步的明确测试工装内部的压力数据,在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处设置有压力检测器115,具体的可以是压力表,也可以压力传感器等等多种形式。从而可以为后续的抗疲劳性能试验中提供过滤器150的实时压力数据,便于测试人员进行流量或压力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包括进液管路121、回液管路122、旁通管路130、第一驱动器124以及上述任一种的过滤器150试验工装;过滤器150试验工装的进液口111与进液管路121连通,过滤器150试验工装的出液口112与回液管路122连通;进液管路121与回液管路122经连接管路131连通,旁通管路130与连接管路131并联且连通设置在进液管路121和回液管路122之间,在进液管路121与旁通管路130的连通处还设置有三通阀125;第一驱动器124用于驱动进液管路121或回液管路122内的液体流动。

示例的,如图4所示,将测试工装与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连接在一起进行试验。其中,工装本体的进液口111与进液管路121的进液接口1211连通,工装本体的出液口112与回液管路122的回液接口1221连通。进液管路121和回液管路122通过连接管路131连通,并且在进液管路121和回液管路122之间还设置有旁通管路130,从而形成旁通管路130和连接管路131并联的结构。在旁通管路130上设置有旁通阀126,在旁通管路130与进液管路121连通的地方设置有三通阀125。第一驱动器124则设置在连接管路131上,起到驱动管路内部的油液运动的作用。第一驱动器124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泵机等等多种形式。为了避免进液管路121中的压力过大,还可以在其管壁上设置有缓冲装置123,例如图4中所示,设置一分支管路,从而防止其内部压力过大造成管路的损坏。同时,还可以在整个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外部设置有防护网或防护框架,使用时,工装位于整个防护网内部,从而提高了安全性。

在实际使用中,将过滤器150安装在测试工装内部,将工装按照上述要求与进液管路121和回液管路122连通设置。整个测试试验分为高压阶段和低压阶段,在试验中,是高压阶段与低压阶段交替进行,从而实现模拟过滤器150的真实使用场景,对过滤器150在实际使用中的高压和低压场景进行交替循环,最后验证其抗疲劳的性能指标。其中高压阶段为:关闭旁通阀126,调节三通阀125将进液管路121与连接管路131接通,将旁通管路130与进液管路121断开。此时,通过第一驱动器124的作用,推动管内的油液经进液管路121进入工装内部空间的第一部分,通过过滤器150侧壁上的通孔过滤后,进入第二部分,沿着过滤器150的出液接口经分隔板113的连接口1131进入第三部分,而后再经出液口112进入回液管路122,继而再经过连接管路131回到进液管路121中。低压阶段为:开启旁通阀126,调节三通阀125将与测试工装连通的进液管路121断开,将旁通管路130与进液管路121连通。此时,通过第一驱动器124的作用,推动管内的油液经连接管路131进入旁通管路130,而后再经旁通管路130进入回液管路122,也就是此时测试工装中无油液流经,即其内此时无流量冲击。将上述的高压阶段和低压阶段交替进行,从而完成了对测试过滤器150的抗疲劳性能试验。有效的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同时通过上述的工装可以进一步的提高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的通用性,也进一步的提高了其试验的效率。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旁通阀126或三通阀125既可以是人工控制,也可以是由控制器控制,例如设定转换交替间隔时间,还可以通过获取压力检测器115检测的数据等信息,综合预设程序不仅实现对阀门的调节,还可以诗句实际需求对第一驱动器124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进而实现控制管内的流量和压力。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还可以通过增加管路的管径和壁厚实现较高流量的试验,例如1600l/min、1500l/min等等。

可选的,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还包括并联设置的至少两条流量管路、分别设置在流量管路上的开关阀以及回液箱120;回液管路122与至少两条流量管路分别连通,至少两条流量管路分别与回液箱120连通,回液箱120分别与连接管路131和旁通管路130连通。

示例的,如图4所示,在进液管路121和回液管路122之间还设置有回液箱120以及流量管路。其中连接关系为回液管路122与三条流量管路(第一流量管路127、第二流量管路128、第三流量管路129,其中依照管径从大到小依次为:第一流量管路127>第二流量管路128>第三流量管路129)分别连通,至少两条流量管路分别与回液箱120连通,回液箱120分别与连接管路131和旁通管路130连通。工作过程与上述的一致,仅是在上述环节上多增加了多条流量管路和回液箱120。其中,以高压阶段进行说明:回液箱120中的油液在第一驱动器124的作用下,流入连接管路131,而后进入进液管路121中,通过工装内的过滤器150,进入回液管路122中,根据流量需求,选择对应的流量管路,关断剩余流量管路。并使得油液最终经流量管路返回回液箱120内。从而实现了通过不同管径的流量管路调节流量,使得过滤器150能在不同流量下进行试验,进一步的提高了试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是示例性的给出三种不同管径的流量管路,还可以是四条、五条等等多种并联形式的不同管径的流量管路,同时,在每条流量管路上还设置有开关阀,其可以是使用控制器根据预设的参数信息,选择对应的流量管路,通过控制器动作关闭其他流量管路上的开关阀,进而提高了试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在回液箱120上还可以设置有液位计1201,从而便于测试人员对回液箱120内的液位有清晰直观的了解。

可选的,抗疲劳性能试验装置还包括加灰系统;加灰系统包括第二驱动器141和加灰管路143;第二驱动器141经加灰管路143与连接管路131连通,在加灰管路143上还设置有调节阀。

示例的,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试验的真实度,尽可能的模拟过滤器150在真实环境下的使用状态。还设置有加灰系统,如图4所示,第二驱动器141经加灰管路143与连接管路131连通,在加灰管路143上还设置有调节阀。进而实现在试验启动前,先通过第二驱动器141的作用将带有杂质的油液经加灰管路143通入连接管路131中,当通入一定量的含杂质油液后,即关闭第二驱动器141,并关闭调节阀,而后再启动后续的抗疲劳性能试验。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器141与第一驱动器124同理,可以是多种形式。为了便于试验的进行,在第二驱动器141的另一端还可以接入加灰箱140。同时在各个管路中还可以接入泄流管路,其中泄流管路在试验中关闭,试验完毕后,可以打开泄流管路排出各个管路中的剩余液体。

可选的,在加灰管路143上还设置有流量计142。

示例的,可以在加灰管路143上设置流量计142,从而控制其通入含杂质油液的具体流量数据。进一步的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