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27626发布日期:2020-07-04 00:56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



背景技术:

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是一种多功能的公路路基材料实验仪器,它由底座、变速箱、立柱、支架、电机、电器开关等组合而成。用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及其它配套夹具可进行多项试验,如水泥石灰稳定土的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加弹模量等试验、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试验、路基土和多种路面材料的承载比(cbr)试验。

授权公告号为cn20674051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包括工作台、固定在工作台上的承载盘和用于对承载盘内材料施压的加压机构,所述加压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的驱动丝杠,套设在驱动丝杠上并与驱动丝杠螺纹连接的施压板和固定在加压座上的加压杆,工作台内还设有用于带动驱动丝杠旋转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朝向承载盘的一面上开设有集屑槽,工作台内设有用于收集和清理尘土、废屑的清理机构,清理机构与集屑槽连通,清理机构包括吸风机,集屑槽与吸风机之间依次通过管道连通有除屑区和水除尘区,除屑区内固定有滤网。

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在使用试验仪时,需要将路面材料置于承载台上,通过电机带动驱动丝杠转动,使得施压板朝向承载台上的路面材料移动,使得是压板挤压路面材料以进行强度的试验,但是路面材料仅置于承载台上,施压板与路面材料接触后容易带动路面材料于承载台上移动,严重时将会导致路面材料于承载台上掉下,从而无法进行试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试验时防止路面材料掉出的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承载台,所述底座上且位于承载台两侧设置有立柱,两侧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用于对路面材料强度的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所述承载台上放置有用于储存路面材料的试筒,所述承载台上且位于试筒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抵接板,所述承载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侧第一抵接板同时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一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驱动件带动两侧第一抵接板相互靠近,使得两侧第一抵接板可将试筒夹紧,防止检测机构在对试筒内的路面材料检测时带动试筒于承载台上移动,提高了试验仪在使用时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台上且位于承载台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设置有两个,两侧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分别位于承载台的四角所在的位置设置,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于一侧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第一双向丝杠,另一侧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导向杆,两侧所述第一抵接板的一侧边缘分别设置有螺纹连接于第一双向丝杠两端螺纹部上的第一连接块,两侧所述第一抵接板的另一侧边缘分别设置有套设且滑动连接于导向杆上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双向丝杠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转动把手带动第一双向丝杠转动,因导向杆阻止了第一连接块跟随第一双向丝杠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两侧第一连接块于双向丝杠的两端螺纹部上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第一连接块带动两侧第一抵接板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两侧第一抵接板完成对试筒的固定,通过第一转动把手带动双向丝杠转动即可带动两侧第一抵接板相互靠近或远离,方便对试筒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一侧所述第一抵接板朝向另一侧所述第一抵接板的面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导向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槽内且位于滑槽的两侧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侧所述滑块于滑槽外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抵接板,所述滑槽内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侧所述滑块同时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第二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侧第一抵接板将试筒夹紧至承载台上后,通过第二驱动件带动两侧滑块相互靠近,使得两侧滑块带动两侧第二抵接板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两侧第二抵接板沿另一方向将试筒夹紧,使得试筒通过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同时被夹紧至承载台上,提高了将试筒固定至承载台上的固定效果,进一步防止检测机构在对试筒内的路面材料试验时带动试筒于承载台上移动;通过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可将试筒导向至承载台的中央,使得试筒可与检测机构之间更好的衔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沿滑槽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的第二双向丝杠,两侧所述滑块分别螺纹连接于第二双向丝杠的两端螺纹部上,所述第二双向丝杠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把手。

通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两侧滑块带动第二抵接板相互靠近或远离时,通过第二转动把手带动第二双向丝杠转动,因滑槽阻止了滑块跟随第二双向丝杠的转动而转动,使得两侧滑块可于第二双向丝杠的两端螺纹部上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使得两侧滑块带动第二抵接板将试筒夹紧,通过转动第二转动把手即可完成对试筒的固定,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所述滑块与“t”形的所述滑槽配合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槽的横截面设置为“t”形,防止滑块沿垂直于滑槽的长度方向与滑槽之间脱离,提高了滑块于滑槽内的滑动效果,并且可进一步阻止滑块跟随第二双向丝杠转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抵接板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板体,所述板体内插接且滑动连接有伸缩板,所述板体连接至所述滑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抵接板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当两侧第一抵接板相互靠近时,第一抵接板可挤压伸缩板于板体内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可对不同规格的试筒进行固定,提高了第二抵接板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抵接板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板体和伸缩板远离其插接位置的底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试筒于承载台上取下时,当两侧第一抵接板相互远离时,弹簧的设置可使得第二抵接板在伸缩后自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靠近承载台的边缘垂直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穿设有螺纹连接于承载台内的螺栓,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通过连接板和螺栓可拆卸连接至承载台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可将连接板带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于承载台上取下,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带动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于承载台上取下,将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安装至其他试验仪的承载台上,使得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可对不同试验仪上的试筒进行固定,在不需要使用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时可将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取下,并且方便对第一抵接板和第二抵接板进行维修和更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第一转动把手带动第一双向丝杠转动,使得两侧第一抵接板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两侧第一抵接板将试筒夹紧至承载台上,防止检测机构在对试筒内的路面材料试验时带动试筒于承载台上移动,提高了试验仪的试验效果;

2.当两侧第一抵接板将试筒夹紧后,通过第二转动把手带动第二双向丝杠转动,使得两侧滑块于滑槽内相互靠近,使得两侧第二抵接板将试筒沿另一方向夹紧,进一步提高了将试筒固定至承载台上的固定效果,并且可将试筒导向至承载台的中央,提高了检测机构与试筒之间的衔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承载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展示第二双向丝杠和第二抵接板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承载台;12、立柱;13、试筒;131、第一抵接板;14、第一固定板;141、第二固定板;142、第一双向丝杠;143、导向杆;144、第一连接块;145、第二连接块;146、第一转动把手;15、滑槽;151、滑块;152、第二抵接板;153、第二双向丝杠;154、第二转动把手;16、板体;161、伸缩板;162、弹簧;163、连接板;164、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承载台11,底座1上且位于承载台11两侧设置有立柱12,两侧立柱1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路面材料强度的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

结合图1和图2,承载台11上放置有用于储存路面材料的试筒13,承载台11上且位于试筒13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抵接板131。

结合图1和图2,承载台11上且位于承载台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41,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41均设置有两个,两侧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41分别位于承载台11的四角所在的位置设置。

结合图1和图2,为了带动两侧第一抵接板131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两侧第一抵接板131将试筒13夹紧至承载台11上,在一侧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41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双向丝杠142,另一侧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41之间固定设置有导向杆143,两侧第一抵接板131的一侧边缘分别设置有螺纹连接于第一双向丝杠142两端螺纹部上的第一连接块144,两侧第一抵接板131的另一侧边缘分别设置有套设且滑动连接于导向杆143上的第二连接块145,第一双向丝杠14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把手146。

当需要驱动两侧第一抵接板131相互靠近或远离时,通过第一转动把手146带动第一双向丝杠142转动,因导向杆143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块144不会跟随第一双向丝杠142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两侧第一连接块144于第一双向丝杠142上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两侧第一连接块144带动第一抵接板131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使得两侧第一抵接板131将试筒13夹紧至承载台11上,使得第一抵接板131将试筒13固定至承载台11上,从而防止试验时带动试筒13于承载台11上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第一固定板14或第二固定板141上固定设置用于驱动第一双向丝杠142转动的电机,通过电机驱动第一双向丝杠142转动,可自动完成对试筒13的固定,无需人工转动。

结合图2和图3,为了进一步提高试筒13固定至承载台11上的固定效果,在一侧第一抵接板131朝向另一侧第一抵接板131的面上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的长度方向沿垂直于导向杆143的长度方向设置,滑槽15内且位于滑槽15的两侧滑动连接有滑块151,两侧滑块151于滑槽15外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抵接板152。

结合图2和图3,为了驱动两侧第二滑块151带动两侧抵接板相互靠近或远离,在滑槽15内沿滑槽15的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第二双向丝杠153,两侧滑块151分别螺纹连接于第二双向丝杠153的两端螺纹部上,第二双向丝杠15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把手154。

当两侧第一抵接板131相互靠近将试筒13夹紧至承载台11上时,通过第二转动把手154带动第二双向丝杠153转动,因滑槽15阻止了滑块151跟随第二双向丝杠153的转动而转动,使得两侧滑块151于双向丝杠的两端螺纹部上移动,使得两侧滑块151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使得两侧滑块151带动第二抵接板152相互靠近或远离,使得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板152沿两个不同的方向将试筒13夹紧至承载台11上,并且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板152可将试筒13夹紧至承载台11的中央,使得试筒13可更好的与检测机构之间衔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在第二抵接板152上且位于第二双向丝杠153的端部固定设置电机,通过电机带动第二双向丝杠153转动,无需人工转动第二转动把手154,可自动完成对试筒13的固定。

结合图2和图3,为了防止滑块151沿垂直于滑槽15的长度方向与滑槽15之间脱离,将滑槽15的横截面呈“t”形设置,滑块151与“t”形的滑槽15配合设置。

结合图2和图3,为了使得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板152对不同规格的试筒13进行固定,将第二抵接板152设置为可伸缩结构,可伸缩结构包括板体16,板体16内插接且滑动连接有伸缩板161,板体16连接至滑块151上;当两侧第一抵接板131相互靠近时,两侧第一抵接板131可带动伸缩板161于板体16内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板152可对不同规格的试筒13进行固定,提高了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版对试筒13的固定效果。

结合图2和图3,当需要将试筒13取下时,为了使得伸缩后的第二抵接板152自动复位,在第二抵接板152内设置有弹簧162,弹簧16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板体16和伸缩板161远离其插接位置的底壁上。

如图2所示,为了将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41可拆卸连接至承载台11上,从而使得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41可带动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板152于承载台11上取下,方便使得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板152对不同试验仪上的试筒13进行固定,在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41靠近承载台11的边缘垂直于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41均设置有连接板163,连接板163上穿设有螺纹连接于承载台11内的螺栓164,第一固定板14和第二固定板141通过连接板163和螺栓164可拆卸连接至承载台11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将试筒13固定至承载台11上时,将装有路面材料的试筒13置于承载台11上,通过第一转动把手146带动第一双向丝杠142转动,因导向杆143阻止了第一连接块144跟随第一双向丝杠142的转动而转动,使得两侧第一连接块144可于第一双向丝杠142的两端螺纹部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双向丝杠142带动两侧第一抵接板131相互靠近,此时第一抵接板131可挤压伸缩板161,带动伸缩板161于板体16内移动,此时通过第二转动把手154带动第二双向丝杠153转动,因滑槽15阻止了滑块151跟随第二双向丝杠153的转动而转动,使得两侧滑块151于第二双向丝杠153的两端螺纹部上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两侧第二滑块151带动两侧第二抵接板152相互靠近,使得第一抵接板131和第二抵接板152沿两个不同的方向将试筒13夹紧至承载台11上,从而使得试筒13被固定至承载台11上,防止检测机构在对试筒13内的路面材料试验时带动试筒13于承载台11上移动,从而提高了试验仪的测量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