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电路及电磁检测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3760发布日期:2020-07-07 14:02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电路及电磁检测手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电路及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手环。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人身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触电危险普遍地存在于各个生产、生活环境中,由于电力的普及性和高危险性,一旦人们遭受触电风险,这将对人身安全造成重大的损害,甚至造成较大的工业损失;因此对于人们的防触电保护成为人们的重点防护对象;并且电力将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具有无形和随机性,人体感觉不到电磁辐射,但是电磁辐射存在于外界环境中,并对于人体造成较大的辐射危害,比如电磁辐射对孕妇有非常大的危害,也是产生畸胎的重要引诱因素之一,那么物体的带电性也会对于人体的生活安全性和生活舒适感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传统技术对于触电事故的防护仅仅依靠了专业的仪器或者设备,这些专业的触电检测设备无法随身携带,只能适用于特殊的工作触电场所,难以普遍适用;除此之外,传统技术中的防触电设备至少存在如下问题:1)电能的灵敏性较低,只能够通过物理接触才能够检测到物体中的电荷,无法感应到物体的电磁辐射;2)触电检测的范围有限,传统技术只能够对于物体的带电性进行检测,而对于自然界的雷电灾害难以实现灵敏检测和防护,降低了触电防护的安全级别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电路及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手环,旨在解决传统的技术方案无法对于各种类型的触电危险和电磁辐射故障进行检测,安全性较低,并且对于电能检测的灵敏性和兼容性较低,难以满足用户的触电防护级别要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电路,包括:

被配置为检测待检测物体是否带电,当检测到所述待检测物体带电时,则生成电磁感应信号的电磁感应模块;

与所述电磁感应模块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电磁感应信号进行功率放大的放大模块;

与所述放大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功率放大后的所述电磁感应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声光报警模块;

与所述电磁感应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接收到闪电信号时,则根据所述闪电信号生成雷击警报信号的雷击报警模块;以及

与所述雷击报警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雷击警报信号发出振动信号的振动模块。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与所述电磁感应模块及所述雷击报警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按键信号生成第一开关信号和/或第二开关信号的按键模块;

所述电磁感应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开关信号检测待检测物体是否带电,当检测到所述待检测物体带电时,则生成电磁感应信号;

所述雷击报警模块用于接收到所述闪电信号时,则根据所述第二开关信号和所述闪电信号生成雷击警报信号。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磁感应模块包括:

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一发光二极管、第一电阻以及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为所述电磁感应模块的感应端,所述电磁感应模块的感应端用于检测所述待检测物体是否带电;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阳极以及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共接于所述放大模块,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导通端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导通端、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导通端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导通端接地,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雷击报警模块包括:

雷击检测探头、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发光二极管、第二电容、第一电池、第一开关、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以及信号发生器;

所述雷击检测探头用于接收闪电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雷击检测探头,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共接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

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接所述信号发生器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所述信号发生器的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一电池的正极;

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导通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导通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导通端共接于所述第一电池的负极。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大模块包括:

第一比较器、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可变电阻器以及第三电容;

所述第一比较器的正相输入端接所述电磁感应模块,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接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共接于所述声光报警模块;

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可变电阻器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声光报警模块包括:

第八开关管、第一蜂鸣器、第三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九电阻;

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控制端接所述放大模块,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一导通端接地;

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二导通端接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

所述第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所述第一蜂鸣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蜂鸣器的第二端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接第一直流电源。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模块包括:电机。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与所述电磁感应模块及所述雷击报警模块连接,被配置为对所述电磁感应模块及所述雷击报警模块进行供电的电源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手环,所述电磁检测手环用于佩戴于人体手上,包括:

如如上所述的电磁检测电路;和

被配置为对所述电磁检测电路进行封装保护的外壳组件。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件包括:绝缘外壳。

上述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电路通过电磁感应模块能够检测到待检测物体是否带电,并发出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通过声光报警信号能够指示待检测物体的触电风险,实现了对于待检测物体的灵敏触电检测功能;同时通过雷击报警模块能够实时地检测外界环境中的闪电电能,并当大气中出现闪电信号时,则通过振动信号实现防雷击功能,以避免用户遭受外界雷击的风险,实现上电防护功能;因此本实施例不但能够感应到待检测物体的电磁辐射现象,检测的灵敏度和安全性较高,避免了用户遭受外界电磁辐射的干扰;而且能够检测外界环境中的闪电现象,能够全方位地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性,对于触电风险的检测灵敏性和兼容性较高,极大地保障了用户的安全级别,实用价值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感应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雷击报警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放大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声光报警模块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电磁检测电路10能够对于外界环境中的闪电风险和物体的电磁辐射进行灵敏、兼容的检测,并发出相应的触电警告信息,极大地保障了用户的人身安全性和触电安全等级,可普适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上述电磁检测电路10包括:电磁感应模块101、雷击报警模块102、放大模块103、声光报警模块104以及振动模块105。

电磁感应模块101被配置为检测待检测物体是否带电,当检测到待检测物体带电时,则生成电磁感应信号。

其中待检测物体为各种类型的导体或者非导体,利用带检测物体与电磁感应模块101之间的电磁感应现象,以实现哦对于待检测物体的带电现象的灵敏检测,实现了电磁感应模块101对于待检测物体的非接触式带电检测,电磁感应模块101能够检测出待检测物体的电磁辐射现象,检测的精度和灵敏性较高。

可选的,电磁感应模块101能够检测待检测物体的所带电荷的多少;其中待检测物体的电荷量代表电磁辐射的强度;比如当通过电磁感应模块101检测到待检测物体的电荷量大于预设电荷量时,则说明待检测物体带电,并且生成电磁感应信号,通过电磁感应信号能够对于电磁辐射采取相应的控制响应;相反,当通过电磁感应模块101检测到待检测物体的电荷量小于或者等于预设电荷量时,则不生成电磁感应信号;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电磁感应模块101能够实时、精确地检测出待检测物体的带电现象,实现了对于待检测物体的高效、实时电磁防护功能,提升了电磁检测电路10的电磁辐射检测精确性。

雷击报警模块102与电磁感应模块101连接,被配置为接收到闪电信号时,则根据闪电信号生成雷击警报信号。

其中闪电信号来源于大气环境,由于云层之间电场达到大气击穿的程度,这将导致大气环境中产生较大的闪电现象,其中大气环境中闪电现象将会产生瞬时高压电能,这将对于人体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本实施例中的雷击报警模块102能够检测出大气环境中的闪电信号,这种闪电信号对于人体具有较大的雷击损害;因此当雷击报警模块102检测到大气环境中的闪电信号时,则立即生成雷击警报信号,根据雷击警报信号可实现雷击报警提示功能,以达到防止雷击的功能;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对于外界环境中的闪电现象进行灵敏的检测,预防了用户的雷击事故。

其中,雷击报警模块102与电磁感应模块101耦接,则结合雷击报警模块102与电磁感应模块101能够同步实现触电检测功能,电磁检测电路10能够全方位地检测出各种触电因素,电磁检测电路10可兼容实现电磁辐射防护和雷击防护的功能。

放大模块103与电磁感应模块101连接,被配置为对电磁感应信号进行功率放大。

其中当电磁感应模块101输出电磁感应信号时,通过放大模块103能够对于电磁感应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避免出现信号失真和功率损耗的现象;放大模块103能够输出功率放大后的电磁感应信号,以实现对于待检测物体的带电性的高效检测功能和灵敏防护功能,避免对于待检测物体的电磁防护误差;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电磁感应模块101能够对于待检测物体的微弱带电性进行实时检测,并对于电磁感应信号实现功率放大,保障了对于待检测物体的触电防护精度和稳定性,电磁检测电路10的内部具有更高的信号传输安全性和兼容性,提高了电磁检测电路10的电磁辐射防护级别。

声光报警模块104与放大模块103连接,被配置为根据功率放大后的电磁感应信号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其中声光报警模块104能够发出声音和光源,以指示待检测物体的带电现象,实现了待检测物体的带电现象的快速控制响应性能;因此通过声光报警模块104发出的声光报警信号能够更加直观地指示待检测物体的电磁辐射风险,用户根据声光报警信号能够直接得到待检测物体的带电性,实现了精确的电磁防护功能;电磁检测电路10具有更高的适用范围和兼容性,可完全预防物体的触电风险和电磁干扰量。

振动模块105与雷击报警模块102连接,被配置为根据雷击警报信号发出振动信号。

若外界大气环境存在闪电信号时,则振动模块通过振动现象指示大气环境中的雷击风险;并且由于振动现象会给用户带来触觉、视觉的更加全方位的体验,因此用户根据振动信号能够更加直观地获取外界环境中的闪电现象,实现了对于用户的更加精确的雷击防护功能;当外界大气环境存在闪电风险时,则通过振动模块105给用户发出相应的提示信息,保障了雷击防护精度和效率,给用户带来了更佳的使用体验;全面地维护用户的人身安全性。

在图1示出电磁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中,电磁检测电路10不但能够对于待检测物体的电磁辐射进行精确的检测后,通过声光报警信号能够对于指示电磁辐射风险,以保障物体的带电检测灵敏度和高效性;而且对于外界环境中的闪电现象进行实时的检测,根据闪电信号转换得到雷击报警信号,利用雷击报警信号实现振动功能,以实现高效的防雷击功能,更加安全地保障了用户的触电安全级别,以预防外界的闪电现象对于用户的人身安全性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磁检测电路10能够对于物体的带电性和外界大气环境中的闪电现象进行同步检测,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较高,维护了用户的人身安全性,实现了用户的全方位触电警告功能,适用范围极广;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中的电磁检测电路无法对于物体产生的电磁辐射进行兼容检测,并且无法对于外界大气环境中的雷击风险进行同步检测,降低了触电防护的级别和精确性,难以普遍适用的问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检测电路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相比于图1中电磁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2中的电磁检测电路10还包括:按键模块106,按键模块106与电磁感应模块101及雷击报警模块102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按键信号生成第一开关信号和第二开关信号。

电磁感应模块101用于根据第一开关信号检测待检测物体是否带电,当检测到待检测物体带电时,则生成电磁感应信号。

雷击报警模块102用于接收到闪电信号时,则根据第二开关信号对闪电信号进行转换生成雷击警报信号。

当按键模块106不输出第一开关信号和第二开关信号时,则电磁检测电路10不会实现触电检测和触电防护功能,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磁检测电路10的触电检测过程具有较高的可调性和灵活性。

示例性的,按键模块106与移动终端连接,移动终端通过接收用户的按键信息并生成按键信号,以改变电磁检测电路10的触电检测过程;通过移动终端对于电磁检测电路10的触电检测过程进行实时的控制,提高了电磁检测电路10的可操控性,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使用便捷。

其中按键信号包含用户的触电防护控制信息,进而按键模块106能够同步控制电磁感应模块101及雷击报警模块102这两者的触电检测状态,电磁检测电路10具有较高的人机交互性能,可实时输出第一开关信号和第二开关信号,其中第一开关信号和第二开关信号分别包含相应的开关控制信息,改变对于待检测物体的带电检测过程和外界环境中的雷击检测过程,电磁检测电路10能够普适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以实现对于触电的实时、高效检测功能,提高了电磁检测电路10的实用价值和适用范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感应模块101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3,电磁感应模块101包括:第一开关管m1、第二开关管m2、第三开关管m3、第四开关管m4、第一发光二极管ds1、第一电阻r1以及第一电容c1。

第一开关管m1的控制端为电磁感应模块101的感应端,电磁感应模块101的感应端用于检测待检测物体是否带电;其中电磁感应模块101的感应端能够灵敏感应到待检测物体的电磁辐射,以简化了待检测物体的带电性的检测流程和步骤。

其中,电磁感应模块101的感应端与雷击报警模块102连接,进而电磁感应模块101和雷击报警模块102能够同步实现触电检测功能,提高了电磁感应模块101触电检测灵活性和触电检测防护等级。

第一开关管m1的第一导通端、第二开关管m2的第一导通端、第一发光二极管ds1的阳极以及第四开关管m4的第一导通端共接于放大模块103,以保障电磁感应模块101与放大模块103之间的信号传输兼容性;第一开关管m1的第二导通端接第二开关管m2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管m2的第二导通端、第一发光二极管ds1的阴极、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开关管m3的控制端共接于按键模块106,根据按键模块106输出的第一开关信号能够改变开关管的导通和关断状态,以实现对于待检测物体的带电性的实时检测功能;第三开关管m3的第一导通端接第四开关管m4的控制端,第四开关管m4的第二导通端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接地gnd。

第三开关管m3的第二导通端接地gnd,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gnd。

本实施例中的电磁感应模块101能够灵敏地检测待检测物体的电磁辐射量,而且通过控制电磁感应模块101的内部开关管的导通或者关断状态,控制对于待检测物体的带电性检测过程,电磁感应模块101的内部电路结构具有较为简化的电路结构,可实现对于待检测物体的电磁辐射高效、稳定检测功能,实用价值极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雷击报警模块102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4,雷击报警模块102包括:雷击检测探头j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第二电容c2、第一电池bt1、第一开关k1、第五开关管m5、第六开关管m6、第七开关管m7以及信号发生器ha。

雷击检测探头j1用于接收闪电信号;其中雷击检测探头j1能够感应外界大气环境中的闪电现象,进而对于大气环境雷击风险实现高精度的检测和报警功能。

其中,雷击检测探头j1与电磁感应模块101连接,雷击检测探头j1和电磁感应模块101能够同步实现触电检测功能,极大地保障了雷击检测探头j1对于雷击风险的检测高效性,可操控性较强。

其中,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接雷击检测探头j1,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第五开关管m5的控制端,第五开关管m5的第一导通端和第六开关管m6的控制端共接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六开关管m6的第一导通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以及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接第七开关管m7的控制端。

第七开关管m7的第一导通端接信号发生器ha的第一信号输入输出端,信号发生器ha的第二信号输入输出端接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的阴极,第二发光二极管ds2的阳极、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以及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共接于第一开关s1的第一输入输出端,第一开关s1的第二输入输出端接第一电池bt1的正极,第一开关s1的控制端接按键模块106;通过按键模块106输出的第二开关信号能够使得第一开关s1闭合,以实现高效的信号传输功能;

第五开关管m5的第二导通端、第六开关管m6的第二导通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以及第七开关管m7的第二导通端共接于第一电池bt1的负极。

可选的,第一电池bt1为锂电池,通过第一电池bt1输出的电能能够为闪电检测过程以供电能,进而雷击报警模块102具有内部电能供应功能,进而通过第二开关信号将第一开关s1进行闭合;当雷击检测探头j1检测到闪电信号时,则第七开关管m7的第一导通端和第七开关管m7的第二导通端之间导通,信号发生器ha接入电能并发出雷击警报信号;示例性的,信号发生器ha为蜂鸣器,进而雷击警报信号属于声信号,通过雷击警报信号能够实现闪电防护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雷击报警模块102对于雷击现象的检测精度和检测灵敏性,保障了用户的雷击防护等级和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放大模块103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5,放大模块103包括:第一比较器cmp1、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可变电阻器rs以及第三电容c3。

第一比较器cmp1的正相输入端接电磁感应模块101,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接第一比较器cmp1的负相输入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以及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端共接于声光报警模块104;通过第一比较器cmp1的输出端能够将功率放大后的电磁感应信号输出至声光报警模块104,以驱动声光报警模块104实现待检测物体的电磁辐射声光提示功能。

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接第一可变电阻器rs的第一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和第一可变电阻器rs的第二端共接于地gnd。

其中当电磁感应模块101将电磁感应信号输出至第一比较器cmp1时,通过第一比较器cmp1能够对于电磁感应信号实现比例放大功能,极大地提升了电磁感应信号的传输精度和传输精确性;并且第一可变电阻器rs的等效电阻可实现任意调节,则放大模块103中的电子元器件能够对于电磁感应信号实现自适应功率放大功能,灵活性较低;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磁检测电路10能够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外界环境中,以实现对于待检测物体的电磁辐射的实时、精确检测,适用范围极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声光报警模块104的电路结构示意,请参阅图6,声光报警模块104包括:第八开关管m8、第一蜂鸣器hr、第三发光二极管ds3以及第九电阻r9。

第八开关管m8的控制端接放大模块103,第八开关管m8的第一导通端接地gnd;

可选的,第八开关管m8为三极管或者mos管,通过放大模块103能够将电磁感应信号输出至第八开关管m8,以控制第八开关管m8进行导通,声光报警模块104的声光报警功能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控制准确性

第八开关管m8的第二导通端接第三发光二极管ds3的阴极。

第三发光二极管ds3的阳极接第一蜂鸣器hr的第一端,第一蜂鸣器hr的第二端接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接第一直流电源vcc1。

可选的,第一直流电源vcc1为1v~10v直流电源,通过第一直流电源vcc1输出的直流电能能够保障声光报警模块104中各个电子元器件的运行稳定性,其中,第三发光二极管ds3能够发出光信号,第一蜂鸣器hr能够发出声信号;因此当检测到待检测物体存在电磁辐射风险时,结合第三发光二极管ds3和第一蜂鸣器hr能够实现声光报警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电磁检测电路10对于待检测物体的带电检测精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振动模块105包括:电机;其中通过电机能够给人体带来振动的效果,以实现雷击风险提示功能;示例性的,当雷击报警模块102检测到外界环境中存在闪电信号时,则通过电机发出振动信号,即简化了对于防雷击的控制步骤,又能够更加精确地指示相应的雷击风险,提高了雷击检测电路10的适用范围和实用价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检测电路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相比于图1中电磁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7中的电磁检测电路10还包括:电源模块107,电源模块107与电磁感应模块101及雷击报警模块102连接,被配置为对电磁感应模块101及雷击报警模块102进行供电。

其中,电源模块107具有供电功能,通过电源模块107能够保障电磁检测电路10对于待检测物体的带电状态进行精确检测以及对于大气环境中雷击现象进行实时检测,保障了电磁检测电路10的触电检测安全性和高效性,示例性的,电源模块107生成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通过第一电源信号对于电磁感应模块101进行上电,通过第二电源信号对于雷击报警模块102进行上电,保障了电磁感应模块101和雷击报警模块102的上电安全性和高效性;电磁检测电路10具有更高的电能供应安全级别,提高了电磁检测电路10的适用范围和触电检测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磁感应模块101和雷击报警模块102均与移动终端连接,电磁感应模块101接收移动终端输出的第一调整信号,通过第一调整信号调整电磁感应模块101对于待控制物体20的电磁辐射检测灵敏度;雷击报警模块102接收移动终端输出的第二调整信号,通过第二调整信号调整电磁感应模块101对于雷击现象的雷击检测灵敏度;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磁感应模块101和雷击报警模块102这两者的触点检测过程都可实现灵活的调节,以实现对于触电风险的灵敏检测,电磁检测电路10能够兼容性地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提高了触电检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8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检测电路10的另一种结构示意,相比于图1中电磁检测电路10的结构示意,图8中的电磁检测电路10还包括定位控制模块108,其中定位控制模块108接声光报警模块104和振动模块105,定位控制模块108用于当接收到声光报警信号和/或振动信号时,则获取电磁检测电路10的地理位置信号,并将地理位置信号上传至移动终端20。

可选的,移动终端20为手机等,进而当电磁检测电路10检测到物体的电磁辐射和/或雷击风险时,则将自身位置信息输出至移动终端20,以便于实时监控电磁辐射和/或雷击风险的实际发生地点,极大地保障了触点检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适用范围更广。

可选的,定位控制模块108还用于根据声光报警信号和/或振动信号生成警报提示信息,并将警报提示信息输出至移动终端20,进而用户通过移动终端20能够精确、实时地获取雷击风险信息和物体电磁辐射信息,给用户带来的良好的使用体验。

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防触电功能的电磁检测手环80的结构示意,电磁检测手环80用于佩戴于人体手上,使用便捷,并且通过电磁检测手环80能够对于人体实现电磁辐射检测和雷击风险检测功能,实用价值较高,请参阅图9,电磁检测手环80包括如上所述电磁检测电路10和外壳组件801,外壳组件801被配置为对电磁检测电路10进行封装保护。其中通过外壳组件801能够抵抗外界的物理冲击,以使得电磁检测电路10处于更加安全、稳定的工作状态,电磁检测电路10的内部电子元器件具有更高的物理安全性和抗干扰性能,进而电磁检测手环80能够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技术领域,以对于电磁辐射和雷击风险进行实时检测,更加全面地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性,避免出现触电风险,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因此用户无需借助专门辅助的电力设备,比如绝缘手套、避雷针等,用户只需要佩戴电磁检测手环80,通过电磁检测手环80能够及时地检测出物体的电磁辐射和大气中的触电风险,并发出触电警告信息,以防止用户遭受触电风险,进而用户能够在雨天等特殊工作场景中保持自身的人身安全,这将对于提升用户的健康状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技术无法对于用户遭受的触电风险进行全方位检测和预防,导致用户容易遭受触电事故,难以同时对于物体的电磁辐射和大气中的闪电风险兼容进行检测和预防,给用户带来了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

可选的,外壳组件801包括:绝缘外壳;其中绝缘外壳起到绝缘的功能,更加安全地保障人体的安全,防止出现触电安全事故,示例性的,绝缘外壳有非金属材料制成;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电磁检测手环80可适用于各个不同的工业环境中,并维持较高的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给用户带来了良好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图9示出的电磁检测手环80仅仅为电磁检测电路的示例性应用对象,这并非构成对于电磁检测电路的技术性限定,与此类似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电磁检测电路应用于戒指,吊坠等其他载体中,比如将电磁检测电路应用于戒指中,这不但可减少电磁检测电路的占用空间体积,给用户带来更佳的使用便捷,而且在给用过户带来更高舒适感的同时,能够启动全方位的防触电功能,维护了用户的人身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电磁检测电路具有全方位的防触电功能,即达到了物体的电磁干扰检测和带电检测功能,又能够实时地检测大气中的闪电现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触电防护级别,将产生重要的实际生产价值。

在本文对各种器件、电路、装置、系统和/或方法描述了各种实施方式。阐述了很多特定的细节以提供对如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和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方式的总结构、功能、制造和使用的彻底理解。然而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实施方式可在没有这样的特定细节的情况下被实施。在其它实例中,详细描述了公知的操作、部件和元件,以免使在说明书中的实施方式难以理解。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在本文和所示的实施方式是非限制性例子,且因此可认识到,在本文公开的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细节可以是代表性的且并不一定限制实施方式的范围。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各种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一个实施方式”或“实施方式”等的引用意为关于实施方式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因此,短语“在各种实施方式中”、“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或“在实施方式中”等在整个说明书中的适当地方的出现并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方式。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因此,关于一个实施方式示出或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全部或部分地与一个或多个其它实施方式的特征、结构或特性进行组合,而没有假定这样的组合不是不合逻辑的或无功能的限制。任何方向参考(例如,加上、减去、上部、下部、向上、向下、左边、右边、向左、向右、顶部、底部、在…之上、在…之下、垂直、水平、顺时针和逆时针)用于识别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公开内容,且并不产生限制,特别是关于实施方式的位置、定向或使用。

虽然上面以某个详细程度描述了某些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做出很多变更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连接参考(例如,附接、耦合、连接等)应被广泛地解释,并可包括在元件的连接之间的中间构件和在元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连接参考并不一定暗示两个元件直接连接/耦合且彼此处于固定关系中。“例如”在整个说明书中的使用应被广泛地解释并用于提供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非限制性例子,且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例子。意图是包含在上述描述中或在附图中示出的所有事务应被解释为仅仅是例证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可做出在细节或结构上的变化而不偏离本公开。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