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织物透湿性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5228发布日期:2020-08-14 18:3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织物透湿性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织物试验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织物透湿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织物的透湿性是衡量服装生理穿着的舒适性的一个指标。透湿性能优良的服装能够实现体温调节、控制积聚在服装内汗水的重量、减少皮肤在潮湿时产生水泡和发炎及降低微生物繁殖等功能。现使用的透湿测试仪需人工进行质量测试,无论吸湿法还是水杯法,测试时间都在2h以上。在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需在准点对组合体进行质量称量。在透湿测试过程中,测试只能零散地做另外一些简易的试验,浪费了人力。并且容易发生时间把控不佳,超时测试的情况,造成试验结果的不准确,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织物透湿性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织物透湿性试验装置,包括测试仓,还包括转动盘、透湿杯、驱动机构和称量机构,转动盘可转动设置在测试仓内,其上设置有多个放置孔;透湿杯设置在放置孔中,用于放置待测织物;驱动机构设置在测试仓内用于驱动转动盘转动;称量机构设置在测试仓内,包括可上下移动设置在测试仓内的支撑架、与支撑架连接的称重装置和驱动支撑架上下移动的升降装置,正杯测试时,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盘转动至放置孔与支撑架相对,透湿杯置于放置孔中,升降装置驱动支撑架向上移动顶起透湿杯进行重量称量。

优选的,所述转动盘上还设置有与多个放置孔对应设置的第一称量孔,第一称量孔环绕放置孔设置,所述透湿杯包括杯体和环绕杯体设置的杯缘,杯缘的直径大于放置孔的直径,正杯测试时,升降装置驱动支撑架向上移动至支撑架接触并顶起透湿杯杯缘进行重量称重。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圆周分布在称重装置上的多个圆弧状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称量孔包括与多个圆弧状支撑杆一一对应的多个第一圆弧孔。

优选的,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转动盘上的支撑盘,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杯体顶部的杯柱,支撑盘上设置有与杯柱相适配的第一让位孔和第一称量孔相对的第二称量孔,倒杯测试时,透湿杯倒放在支撑盘上,杯柱置于一让位孔中,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盘转动至放置孔与支撑架相对,升降装置驱动支撑架向上移动依次穿过第一称量孔、第二称量孔顶起透湿杯进行重量称量。

优选的,所述支撑盘的底部设置有定位柱,所述转动盘上设置有与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盘包括对称设置在转动盘上的两支撑体。

优选的,所述机构装置为天平,支撑架设置在天平上,所述升降装置连接并驱动天平上下移动以带动支撑架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测试仓中的驱动电机和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与转动盘连接的转轴。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测试仓内的升降电机、与升降电机连接的螺杆和与螺杆配合使用的升降台,所述称重装置设置在升降台上,升降电机驱动螺杆转动使升降台上下移动以带动支撑架上下移动。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织物透湿性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将织物放置在透湿杯中,透湿杯依次放入转动盘的放置孔中进行测试,正杯测试时,通过升降装置驱动支撑架向上移动依次顶起透湿杯进行称量,测试完成后,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盘转动至下一透湿杯与支撑架相对,进行下一透湿杯的测试,通过该装置可一次进行多组试验,省时省力,试验结果准确;

第一称量孔环绕放置孔设置,透湿杯的杯缘大于放置孔,支撑架可穿过第一称量孔顶起透湿杯的杯缘进行称量,使支撑架可稳定支撑透湿杯,保证测试稳定进行;

支撑架为圆周分布的多个圆弧状支撑杆,以使支撑架能够稳定的支撑起透湿杯;

支撑盘上设置有与透湿杯杯柱相适配的第一让位孔和与第一称量孔相对应的第二称量孔,透湿杯可倒放在支撑盘上进行倒杯测试,杯柱设置在第一让位孔中固定透湿杯,支撑架依次穿过第一称量孔、第二称量孔顶起透湿杯进行称量,第二称量孔对支撑架起导向作用;

支撑盘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固定在转动盘上,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可方便、快速地将支撑盘固定在转动盘上;

支撑盘包括对称设置在转动盘上的两支撑体,对称设置方便于支撑盘的安装和拆卸;

称量机构为天平,天平称量精度高,测量结果准确;

升降装置包括升降电机、螺杆和升降台,通过升降电机驱动螺杆带动升降台上下移动,螺杆传动平稳准确,有利于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杯法测试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倒杯法测试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透湿杯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测试仓、2-透湿杯、21-杯体、22-杯缘、3-转动盘、31-放置孔、32-第一称量孔、321-第一圆弧孔、33-定位孔、34-第二让位孔、4-支撑盘、41-第一让位孔、42-第二称量孔、421-第二圆弧孔、43-定位柱、44-支撑体、5-驱动机构、51-驱动电机、52-转轴、6-称量机构、61-支撑架、611-圆弧支撑杆、62-称重装置、63-升降装置、631-升降电机、632-螺杆、633-升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一种织物透湿性试验装置,包括测试仓1、透湿杯2、转动盘3、支撑盘4、驱动机构5和称量机构6。

测试仓1为方形的测试仓1。

透湿杯2用于放置待测织物,包括杯体21、环绕杯体21设置的杯缘22和设置在杯体21顶部的三个杯柱23,杯体21形成有用于放置待测织物的容纳腔。

转动盘3可转动设置在测试仓1内,包括放置孔31、第一称量孔32和定位孔33,转动盘3上圆周分布有八个放置孔31,透湿杯2放置在放置孔31中,可同时进行八个试样的透湿性试验;第一称量孔32环绕放置孔31设置,包括三段圆周分布的第一圆弧孔321,具体的,透湿杯2的杯缘22半径大于放置孔31的半径,小于第一称量孔32的半径,以保证称量机构6可以稳定支撑透湿杯2进行测量;定位孔33设置有四个,两两对称分布在转动盘3上。

支撑盘4可拆卸设置在转动盘3上,设置有与杯柱23相适配的多个第一让位孔41、与第一称量孔32相对的第二称量孔42和设置在底部与定位孔33相对的定位柱43;第二称量孔42的孔径与第一称量孔32的孔径一致,包括圆周分布的三段第二圆弧孔421,三段第二圆弧孔421分布与三段第一圆弧孔321一一对应设置,具体的,支撑盘4包括对称设置在转动盘3上的两支撑体44,透湿杯2通过杯柱23与第一让位孔41的配合可倒置在支撑盘4上,进行倒杯法透湿性试验,两支撑体44以转轴的轴线对称设置在转动盘3上,两支撑体44之间的距离等于转轴的直径,以方便支撑体44的安装,进一步的,转动盘3上设置有与第一让位孔41相对的多个第二让位孔34,第二让位孔34环绕放置孔设置,每一放置孔31外周围环绕设置有与三个杯柱23相适配的第二让位孔34。

驱动机构5设置在测试仓1内,包括固定设置在测试仓1顶部的驱动电机51和一端与驱动电机51连接另一端与转动盘3连接的转轴52,通过驱动电机51驱动转轴52带动转动盘3转动。

称量机构6设置在测试仓1内,包括支撑架61、称重装置62和升降装置63,支撑架61可上下移动设置在测试仓1内,包括圆周分布在称重装置62上与三段第一圆弧孔321一一对应的三个圆弧支撑杆611;称重装置62与支撑架61连接,具体为天平,称重装置62也可以为设置在升降装置63上的重量传感器;升降装置63连接并驱动称重装置62上下移动以带动支撑架61上下移动,包括设置在测试仓1内的升降电机631、与升降电机631连接的螺杆632和与螺杆632配合使用的升降台633,升降台633上设置有与螺杆632配合使用的螺孔;具体的,称重装置62设置在升降台633上,升降电机631驱动螺杆632转动使升降台633上下移动以带动支撑架61上下移动。

该种织物透湿性试验装置其试验测试步骤如下:

步骤一,启动测试仓1,将测试仓1内的环境调整至待测试的条件;

步骤二,将测试透湿杯2组装,放入对应的放置孔31中,稳定1h;

步骤三,驱动电机51驱动转轴52带动转动盘3使转动盘3上的透湿杯2与支撑架61相对;

步骤四,升降电机631驱动螺杆632旋转带动天平上升,支撑架61穿过第一称量孔32顶起透湿杯2,天平称量透湿杯2的质量,记录透湿杯2的原始质量,开始计时;

步骤五,升降电机631驱动螺杆632旋转带动升降平台下降,支撑架61下降将透湿杯2放回放置孔31中;

步骤六,驱动电机51驱动转轴52带动转动盘3转动,使下一个待测量透湿杯2与支撑架61相对,天平自动清零,然后升降电机631驱动支撑架61上升顶起透湿杯2进行称量,重复上述步骤至测量完所有透湿杯2的原始质量;

步骤七,计时结束后,通过驱动电机51驱动待测量透湿杯2与支撑架61相对,升降电机631驱动支撑架61上升顶起透湿杯2进行测量,记录透湿杯2的终止质量,重复上述操作至测量完所有透湿杯2的终止质量,最后进行数据分析以得到织物透湿性能参数。

以上所述为正杯法测试织物透湿性,该装置也能进行倒杯法测试织物透湿性,具体方法为将支撑盘4设置在转动盘3上,将透湿杯2倒置在支撑盘4上,进行与正杯法测试的相同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