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杯供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反应杯连续供应结构。
背景技术:
ivd行业中发光免疫仪器和凝血分析仪均采用一次性反应杯,从而杜绝了反应杯交叉污染的隐患,而检测过程中反应杯的及时供给是全自动发光免疫产品和凝血分析仪中的关键部分,反应杯供给的稳定运行是各免疫发光和凝血仪器厂家非常关注的环节。反应杯供给环节出现问题仪器的正常检测流程会直接中断,浪费大量的试剂和检测时间。
目前市场上凝血仪器常用的反应杯主要有拖链式、堆栈式和随机堆放式;其中拖链式和堆栈式反应杯需要生产厂家在出厂前将反应杯按要求逐个摆放好并适当包装好,运输和存放时也要时刻注意反应杯的散落,且将反应杯放入仪器时有一定的安装要求和放置方向,以免出现反应杯堆放错误造成仪器运行故障的情况。而随机堆放式反应杯对反应杯的出厂包装和运输要求简单很多,将反应杯随机放置到包装袋或包装盒内即可。因此随机堆放式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在随机堆放式反应杯中,供杯结构对随机堆放的反应杯进行自动排序梳理,但受结构大小和运动方式配合因素的影响,在过程中极易出现卡杯现象,影响仪器检测流程,浪费大量的试剂和检测时间。如cn205015356u所提供的反应杯连续装载装置,该装置结构复杂,组装繁琐,导致结构故障率较高,维修、维护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反应杯供应结构,此反应杯供应结构会自动拾取并排序放置反应杯,有效地防止出现卡杯现象,极大地提升了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反应杯连续供应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支架一侧设置有反应杯仓,所述提升机构贯穿所述反应杯仓绕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反应杯仓与所述支架结合处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理杯机构,所述理杯机构倾斜设置,所述理杯机构上端承接所述提升机构,下端设置有抓取机构。
优选的,所述支架为等腰直角梯形状,包括上端部、下端部、直角边部以及斜边部,所述斜边部设置有所述反应杯仓。
优选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皮带轮、输送带、带齿以及步进电机a,对称设置的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所述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上绕装有所述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外侧设置等距设置有所述带齿。
优选的,所述皮带轮包括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以及涨紧轮,所述支架的下端部以及斜边部的结合处设置有所述主动皮带轮,所述支架的所述上端部设置有所述从动皮带轮,所述从动皮带轮下方设置有所述涨紧轮,所述涨紧轮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所述步进电机a,所述电机与所述主动皮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
优选的,理杯机构包括承重架,所述承重架上设置有下滑轨道,所述下滑轨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宽度大于反应杯杯身宽度并小于反应杯杯口宽度,所述下滑轨道上端承接所述带齿,下端设置有所述抓取机构。
优选的,所述下滑轨道上设置有对射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抓取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步进电机b,所述步进电机b上设置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偏心轴设置在移动组件内,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触边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滑块,所述滑块包括上部、中间部以及下部,所述滑块竖直设置,所述上部固定连接定位块,所述下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导轨,所述滑块中间部卡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定位块上端面与所述下滑轨道下端口平齐,所述传动板上竖直设置有直槽口。
优选的,所述偏心轮的偏心轴设置在所述直槽口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相邻的带齿的间距为一个反应杯的宽度有余,可以有效防止出现多个反应杯叠加在一个齿间隙的现象。
2、带齿安装方向与水平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当携带反应杯运动至下滑轨道上端处时,反应杯可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下滑轨道。
3、下滑轨道的凹槽宽度大于反应杯杯身宽度并小于反应杯杯口宽度,这保证了反应杯在下滑轨道中受自身重力影响,可实现杯身的翻转,保证各反应杯的放置方向一致。
4、定位块与下滑轨道下端对齐后,定位块的大小仅允许单个反应杯进入定位块中,有效防止卡杯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提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理杯机构与提升机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抓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支架;2、提升机构;21、皮带轮;211、主动皮带轮;212、从动皮带轮;213、涨紧轮;22、输送带;23、带齿;24、步进电机a;25、同步带;3、反应杯仓;4、理杯机构;41、承重架;42、下滑轨道;43、对射传感器;5、抓取机构;51、固定板;52、步进电机b;53、偏心轮;54、移动组件;541、滑块;542、定位块;543、导轨;544、传动板;5441、直槽口;55、触边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反应杯连续供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支架1,支架1上设置有提升机构2,支架1一侧设置有反应杯仓3,提升机构2贯穿反应杯仓3绕装在支架1上,反应杯仓3与支架1结合处设置有开口,开口处设置有理杯机构4,理杯机构4倾斜设置,理杯机构4上端承接提升机构2,下端设置有抓取机构5。
支架1为等腰直角梯形状,包括上端部、下端部、直角边部以及斜边部,斜边部设置有反应杯仓3。反应杯仓3固定与支架1的斜边部,底部光滑,使得反应杯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朝向输送带运动,并进入带齿间隙被向上提升。
参见图2所示:提升机构2包括皮带轮21、输送带22、带齿23以及步进电机a24,对称设置的支架1上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皮带轮21,皮带轮21上绕装有输送带22,输送带22外侧设置等距设置有带齿23。
皮带轮21包括主动皮带轮211、从动皮带轮212以及涨紧轮213,支架1的下端部以及斜边部的结合处设置有主动皮带轮211,支架1的上端部设置有从动皮带轮212,从动皮带轮212下方设置有涨紧轮213,涨紧轮213设置在支架1上,支架1上设置有步进电机a24,步进电机a24与主动皮带轮211通过同步带25连接。
步进电机a24、皮带轮21、输送带22固定于支架1上,通过调整涨紧轮213的位置,保证输送带22处于拉紧状态,步进电机a24带动皮带轮21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22转动。
带齿23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到输送带22上,方向与水平方向成锐角的角度,同时保证各带齿间距相等,带齿间距设置为略大于一个反应杯宽度的大小。带齿23随着输送带22由反应杯仓3内,且从反应杯仓3底部向上运动过程中,反应杯随机卡入带齿23间隙中,一起向上运动。
参见图3以及图4:理杯机构4包括承重架41,承重架41上设置有下滑轨道42,下滑轨道42上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反应杯杯身宽度并小于反应杯杯口宽度,下滑轨道42上端承接带齿23,下端设置有抓取机构5。
下滑轨道42上设置有对射传感器43。
下滑轨道42倾斜放置,凹槽宽度大于反应杯本身宽度并小于反应杯杯口宽度。
对射传感器43固定在下滑轨道42中上部,用于检测下滑轨道中反应杯的数量。当下滑轨道有足够的反应杯时,触发对射传感器,步进电机a停止运转,当不断使用反应杯,对射传感器检测不到下滑轨道上有反应杯信号时,启动步进电机a,步进电机a开始运转继续供应反应杯。
参见图5所示:抓取机构5包括固定板51,固定板51上设置有步进电机b52,步进电机b52上设置有偏心轮53,偏心轮53的偏心轴设置在移动组件54内,固定板51一侧设置有触边传感器55。
移动组件54包括滑块541,滑块541包括上部、中间部以及下部,滑块541竖直设置,上部固定连接定位块542,下部固定连接有传动板544,固定板51上设置有导轨543,滑块541中间部卡接在导轨543上,定位块542上端面与下滑轨道42下端口平齐,传动板544上竖直设置有直槽口5441。
偏心轮53的偏心轴设置在直槽口5441内。
步进电机b旋转,带动偏心轮53旋转,因为偏心轮53的偏心轴放置在直槽口5441中,因此偏心轮53旋转,拨动传动板544左右移动,又因为传动板544与滑块541固定连接,因此滑块541左右移动,进而带动导轨543左右移动,又因为定位块542与滑块541固定连接,因此固定块541也会左右移动,当反应杯在下滑轨道上滑下后,掉落在固定块上,当定位块携带反应杯运动到触边传感器54时,定位块静止不动,待抓手抓取反应杯后,触边传感器信号改变,电机重新运转,带动定位块向导轨另一端运动,继续输送下一个反应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反应杯随机堆放于反应杯仓3中,下滑轨道42中的对射传感器43检测不到反应杯时,步进电机a24开始带动皮带轮21转动,从而带动输送带22不断向上运动,反应杯仓3中的反应杯随机进入到带齿23间隙中,在反应杯仓3中随输送带22向上运动,当运动到下滑轨道42顶端与反应杯仓3接触的开口位置时,反应杯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至下滑轨道42,在下滑轨道42中设置凹槽,反应杯从带齿间隙中滑落到凹槽时,由于反应杯本身掉落在凹槽内,均保持杯口朝上。反应杯沿下滑轨道42向下滑动并依次排列摆放,当反应杯堆放数量足够时触发对射传感器43,步进电机a24停止运转。步进电机b52带动偏心轮53做旋转运动,通过传动板544转化为滑块541和定位块542的直线往返运动,当定位块542运动至导轨543一端时,定位块542与下滑轨道42下端对齐并完全稳合,下滑轨道42中最下方的反应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进入到定位块542中,随即一起沿导轨543朝另一端做直线运动,运动至最大距离处反应杯触发触边传感器54,此时步进电机b52停止运转,待抓手抓取反应杯后,触边传感器54信号发生变化,步进电机b52运转继续执行下一个反应杯的承接和输送。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