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的雷达探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4176发布日期:2020-09-15 18:5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人机的雷达探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探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机的雷达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由于其控制稳定、可航拍地图等优点,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无人机在使用过程中,在机场、军事管制区域等地点都是禁止飞行的,使用者在使用无人机时则容易忽视这点,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无人机的雷达探测系统,对进入保护区范围内的无人机进行探测,并根据探测结果对无人机实施干扰反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的雷达探测系统,包括无人机反制枪,所述无人机反制枪的一端嵌入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无人机反制枪的底端连接有握把,所述无人机反制枪的一端连接有干扰器,所述无人机反制枪的底端对应握把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操控把,所述无人机反制枪的底端对应握把与操控把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蓄电池;

所述无人机反制枪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安装机构,所述固定安装机构包括放置槽、连杆、限位板、复位弹簧、转动连座、固定连座、第一放置夹板、贯穿连杆、限位连板、第二放置夹板、放置弹簧、夹持绑带和固定座;

所述无人机反制枪的另一端对称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壁滑动安装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对应放置槽内部位置处连接有限位板,所述连杆的外侧对应限位板一侧位置处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转动连座,所述转动连座的外侧转动安装有固定连座,所述固定连座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放置夹板,所述第一放置夹板的一端对称连接有贯穿连杆,所述贯穿连杆的一端连接有限位连板,所述贯穿连杆的外侧对应限位连板一侧位置处滑动安装有第二放置夹板,所述贯穿连杆的外侧对应第二放置夹板一侧位置处连接有放置弹簧,所述第二放置夹板的底端连接有夹持绑带,所述第一放置夹板的一端对应夹持绑带位置处连接有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无人机反制枪的底端对应蓄电池两侧位置处安装有蓄电池固定机构,所述蓄电池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固定槽、贯穿杆、卡块、卡接弹簧、卡接块和拉板;

所述无人机反制枪的底端对应蓄电池两侧位置处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均匀贯穿连接有贯穿杆,所述贯穿杆的一端连接有卡块,所述贯穿杆的外侧对应卡块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卡接弹簧,所述蓄电池的两端对应卡块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卡接块,所述贯穿杆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块连接有拉板。

优选的,所述无人机反制枪的一端嵌入安装有放置机构,所述放置机构包括放置凹槽、l型放置板、安装槽、固定杆、滑动夹板、夹持弹簧、遮阳板、固定带和魔术贴;

所述无人机反制枪的一端开设有放置凹槽,所述放置凹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l型放置板,所述l型放置板的顶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端内壁对称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滑动安装有滑动夹板,所述固定杆的外侧对应滑动夹板一侧位置处连接有夹持弹簧,所述l型放置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遮阳板,所述遮阳板的顶端嵌入安装有固定带,所述l型放置板的另一端对应固定带位置处贴附有魔术贴。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包括探测端、处理端、控制传输端和管制显示终端,所述探测端包括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光红外监测,所述处理端包括服务器、频谱特征识别和分析处理器,所述控制传输端包括遥控器、信号传送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管制显示终端包括显示子模块、控制终端、监控信息本地存储和无人机反制枪,所述探测端的输出端与处理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端的输出端与管制显示终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传输端的输出端与探测端的输入端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探测端包括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光红外监测,所述无线电监测具体指通过信号检测技术,对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需要接收的遥控信号,从中提取出相关的信号特征,并将提取的信号特征进行传输,所述雷达监测具体指使用雷达对无人机禁飞区域进行扫描检测,对明显偏离飞行计划和闯入的无人机进行监控。所述可见光红外监测是指采用红外线辐射检测技术,对无人机禁飞区域中散发的红外线辐射信息进行采集,并提取红外线波段信息进行传输。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显示子模块包括无人机型号显示、经纬高度显示、监控报告显示、载波频率显示和监控视频播放,所述无人机型号显示是指通过提取实时采集到的频谱数据中的关键特征项,与预先构建的常见无人机的发射机频谱特征库进行比对、识别,识别出无人机的型号,所述经纬高度显示是指通过雷达监测、无线电监测和可见红外光监测的分析处理结果,对无人机的经纬度和高度识别显示,所述监控报告显示是指接收无人机监控情况、无人机管制结果和无人机详细情况自动生成活动总结报告,传输至显示设备进行显示,所述载波频率显示是指将通过雷达监测、无线电监测和可见红外光监测显示的无人机载波频率实时显示,所述监控视频播放是指将雷达监测、无线电监测和可见红外光监测的监控结果与监测区域地图结合,实时进行显示。

一种无人机的雷达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禁飞监测:架设所需的监测设备,对布控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s2、信息处理:将实时监测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出无人机的信息;

s3、结果显示:将分析处理出的信息进行分类,随后将分析处理信息统一显示;

s4、无人机管制:远程传输监测结果,联动控制相应的无人机反制枪,对无人机目标进行干扰反制;

s5、报告生成:监测结束后,自动生成活动总结报告,对无人机管制结果进行总结。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步骤s1中,根据布控区域的区域大小,架设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红外线监测,实现对布控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步骤s2中,将实时监测采集到的无人机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得出无人机的频谱特征信息、无人机经纬高度信息、无人机载波频率信息和无人机遥控位置信息。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所述步骤s3中,分析处理出的无人机的频谱特征信息、无人机经纬高度信息、无人机载波频率信息和无人机遥控位置信息会进行分类,随后将分析处理的信息排列后在显示设备上进行显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通过设置的第一放置夹板、第二放置夹板、夹持绑带和固定块,可拉动第一放置夹板,并将第二放置夹板与第一放置夹板分离,将夹持绑带从使用者腋下穿过,通过固定座进行固定,使用者可将无人机反制枪放置在肩膀上进行稳定放置,便于无人机反制枪使用时的固定。

2、通过设置的卡接块、卡块、卡接弹簧和贯穿杆,可在卡接块与卡块接触时,带动卡块和贯穿杆移动,对卡接块进行卡接,便于对塞入的蓄电池进行固定卡接,并可在需要对蓄电池拆卸时,拉动两个拉板,带动卡接块与卡块分离,对蓄电池进行拆卸,可避免无人机反制枪使用时因晃动产生的蓄电池松动和掉落的情况。

3、通过设置的l型放置板、放置凹槽、滑动夹板和夹持弹簧,可将l型放置板从放置凹槽内拉出,通过滑动夹板和夹持弹簧对显示设备进行夹持放置,并可翻转遮阳板,对显示设备进行遮阳保护,便于使用者拿持无人机反制枪时,对其余需要使用的显示设备进行夹持放置。

4、该无人机的雷达探测系统使用时,通过探测端包含的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光红外监测可对禁飞区域进行多方面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过信号传送器和信号接收器实时传输至处理端,通过处理端内包含的服务器、频谱特征识别和分析处理器,可对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光红外监测传输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与预先构建的常见无人机的发射机频谱特征库进行比对、识别,识别出无人机的型号,并分析得出无人机的经纬度信息、载波频率信息和高度信息,随后分析识别出的无人机型号、载波频率信息、经纬度信息和高度信息会传输至管制显示终端,通过显示子模块实时显示给用户,并将监控信息实时存储在本地,若是出现闯入禁飞区域的无人机,用户可传输监测结果至相应的无人机反制枪处,通过无人机反制枪对闯入禁飞区域的无人机进行干扰反制。

5、该无人机的雷达探测方法使用时,首先根据布控区域的区域大小,架设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红外线监测,实现对布控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实时监测采集到的无人机信息会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得出无人机的频谱特征信息、无人机经纬高度信息、无人机载波频率信息和无人机遥控位置信息,并进行分类,随后将分析处理的信息排列后在显示设备上进行显示,用户可根据显示的监测及结果,远程传输监测结果,联动控制相应的无人机反制枪,对无人机目标进行干扰反制,最后监测结束后,自动生成活动总结报告,对无人机管制结果进行总结。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操控把和蓄电池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动连座和固定连座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蓄电池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放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示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无人机反制枪;2、控制面板;3、握把;4、干扰器;5、操控把;6、蓄电池;

7、固定安装机构;701、放置槽;702、连杆;703、限位板;704、复位弹簧;705、转动连座;706、固定连座;707、第一放置夹板;708、贯穿连杆;709、限位连板;710、第二放置夹板;711、放置弹簧;712、夹持绑带;713、固定座;

8、蓄电池固定机构;801、固定块;802、固定槽;803、贯穿杆;804、卡块;805、卡接弹簧;806、卡接块;807、拉板;

9、放置机构;901、放置凹槽;902、l型放置板;903、安装槽;904、固定杆;905、滑动夹板;906、夹持弹簧;907、遮阳板;908、固定带;909、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的雷达探测系统,包括无人机反制枪1,无人机反制枪1的一端嵌入安装有控制面板2,无人机反制枪1的底端连接有握把3,无人机反制枪1的一端连接有干扰器4,无人机反制枪1的底端对应握把3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操控把5,无人机反制枪1的底端对应握把3与操控把5中间位置处安装有蓄电池6;

无人机反制枪1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安装机构7,固定安装机构7包括放置槽701、连杆702、限位板703、复位弹簧704、转动连座705、固定连座706、第一放置夹板707、贯穿连杆708、限位连板709、第二放置夹板710、放置弹簧711、夹持绑带712和固定座713;

无人机反制枪1的另一端对称开设有放置槽701,放置槽701的内壁滑动安装有连杆702,连杆702的一端对应放置槽701内部位置处连接有限位板703,连杆702的外侧对应限位板703一侧位置处连接有复位弹簧704,连杆702的另一端连接有转动连座705,转动连座705的外侧转动安装有固定连座706,固定连座70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放置夹板707,第一放置夹板707的一端对称连接有贯穿连杆708,贯穿连杆708的一端连接有限位连板709,贯穿连杆708的外侧对应限位连板709一侧位置处滑动安装有第二放置夹板710,贯穿连杆708的外侧对应第二放置夹板710一侧位置处连接有放置弹簧711,第二放置夹板710的底端连接有夹持绑带712,第一放置夹板707的一端对应夹持绑带712位置处连接有固定座713。

无人机反制枪1的底端对应蓄电池6两侧位置处安装有蓄电池固定机构8,蓄电池固定机构8包括固定块801、固定槽802、贯穿杆803、卡块804、卡接弹簧805、卡接块806和拉板807;

无人机反制枪1的底端对应蓄电池6两侧位置处安装有固定块801,固定块801的一端开设有固定槽802,固定块801的一端均匀贯穿连接有贯穿杆803,贯穿杆803的一端连接有卡块804,贯穿杆803的外侧对应卡块804一侧位置处安装有卡接弹簧805,蓄电池6的两端对应卡块804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卡接块806,贯穿杆803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块801连接有拉板807。

无人机反制枪1的一端嵌入安装有放置机构9,放置机构9包括放置凹槽901、l型放置板902、安装槽903、固定杆904、滑动夹板905、夹持弹簧906、遮阳板907、固定带908和魔术贴909;

无人机反制枪1的一端开设有放置凹槽901,放置凹槽90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l型放置板902,l型放置板902的顶端开设有安装槽903,安装槽903的一端内壁对称连接有固定杆904,固定杆904的外侧滑动安装有滑动夹板905,固定杆904的外侧对应滑动夹板905一侧位置处连接有夹持弹簧906,l型放置板90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遮阳板907,遮阳板907的顶端嵌入安装有固定带908,l型放置板902的另一端对应固定带908位置处贴附有魔术贴909。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包括探测端、处理端、控制传输端和管制显示终端,探测端包括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光红外监测,处理端包括服务器、频谱特征识别和分析处理器,控制传输端包括遥控器、信号传送器和信号接收器,管制显示终端包括显示子模块、控制终端、监控信息本地存储和无人机反制枪,探测端的输出端与处理端的输入端连接,处理端的输出端与管制显示终端的输入端连接,控制传输端的输出端与探测端的输入端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探测端包括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光红外监测,无线电监测具体指通过信号检测技术,对无人机飞行过程中需要接收的遥控信号,从中提取出相关的信号特征,并将提取的信号特征进行传输,雷达监测具体指使用雷达对无人机禁飞区域进行扫描检测,对明显偏离飞行计划和闯入的无人机进行监控,可见光红外监测是指采用红外线辐射检测技术,对无人机禁飞区域中散发的红外线辐射信息进行采集,并提取红外线波段信息进行传输。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显示子模块包括无人机型号显示、经纬高度显示、监控报告显示、载波频率显示和监控视频播放,无人机型号显示是指通过提取实时采集到的频谱数据中的关键特征项,与预先构建的常见无人机的发射机频谱特征库进行比对、识别,识别出无人机的型号,经纬高度显示是指通过雷达监测、无线电监测和可见红外光监测的分析处理结果,对无人机的经纬度和高度识别显示,监控报告显示是指接收无人机监控情况、无人机管制结果和无人机详细情况自动生成活动总结报告,传输至显示设备进行显示,载波频率显示是指将通过雷达监测、无线电监测和可见红外光监测显示的无人机载波频率实时显示,监控视频播放是指将雷达监测、无线电监测和可见红外光监测的监控结果与监测区域地图结合,实时进行显示。

一种无人机的雷达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禁飞监测:架设所需的监测设备,对布控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s2、信息处理:将实时监测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出无人机的信息;

s3、结果显示:将分析处理出的信息进行分类,随后将分析处理信息统一显示;

s4、无人机管制:远程传输监测结果,联动控制相应的无人机反制枪,对无人机目标进行干扰反制;

s5、报告生成:监测结束后,自动生成活动总结报告,对无人机管制结果进行总结。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步骤s1中,根据布控区域的区域大小,架设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红外线监测,实现对布控区域进行实时监测。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步骤s2中,将实时监测采集到的无人机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得出无人机的频谱特征信息、无人机经纬高度信息、无人机载波频率信息和无人机遥控位置信息。

根据上述技术特征,步骤s3中,分析处理出的无人机的频谱特征信息、无人机经纬高度信息、无人机载波频率信息和无人机遥控位置信息会进行分类,随后将分析处理的信息排列后在显示设备上进行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无人机的雷达探测装置使用时,使用者可拉动第一放置夹板707,带动连杆702顺着放置槽701移动,将第二放置夹板710与第一放置夹板707之间分离,随后将第二放置夹板710和第一放置夹板707放置在使用者肩膀两侧,并通过夹持绑带712从使用者腋下穿过,通过固定座713进行固定,使用者可对无人机反制枪1进行稳定放置;

在将蓄电池6塞入无人机反制枪1内时,蓄电池6外侧的卡接块806会与卡块804接触,带动卡块804和贯穿杆803移动,卡接弹簧805收缩,并在卡接块806移动至卡块804上方时,通过卡接弹簧805回弹,带动卡块804移动,对卡接块806进行卡接,便于对塞入的蓄电池6进行固定卡接,并可在需要对蓄电池6拆卸时,拉动两个拉板807,带动卡接块806与卡块804分离,对蓄电池6进行拆卸;

使用者在使用无人机反制枪1前,可将l型放置板902从放置凹槽901内拉出,使用者可将显示设备放置在滑动夹板905一侧,通过滑动夹板905和夹持弹簧906对显示设备进行夹持放置,并可翻转遮阳板907,通过遮阳板907顶端的固定带908和魔术贴909对遮阳板907的位置进行固定,便于使用者拿持无人机反制枪1时,对其余需要使用的显示设备进行夹持放置;

该无人机的雷达探测系统使用时,通过探测端包含的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光红外监测可对禁飞区域进行多方面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过信号传送器和信号接收器实时传输至处理端,通过处理端内包含的服务器、频谱特征识别和分析处理器,可对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光红外监测传输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与预先构建的常见无人机的发射机频谱特征库进行比对、识别,识别出无人机的型号,并分析得出无人机的经纬度信息、载波频率信息和高度信息,随后分析识别出的无人机型号、载波频率信息、经纬度信息和高度信息会传输至管制显示终端,通过显示子模块实时显示给用户,并将监控信息实时存储在本地,若是出现闯入禁飞区域的无人机,用户可传输监测结果至相应的无人机反制枪处,通过无人机反制枪对闯入禁飞区域的无人机进行干扰反制;

该无人机的雷达探测方法使用时,首先根据布控区域的区域大小,架设无线电监测、雷达监测和可见红外线监测,实现对布控区域进行实时监测,实时监测采集到的无人机信息会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得出无人机的频谱特征信息、无人机经纬高度信息、无人机载波频率信息和无人机遥控位置信息,并进行分类,随后将分析处理的信息排列后在显示设备上进行显示,用户可根据显示的监测及结果,远程传输监测结果,联动控制相应的无人机反制枪,对无人机目标进行干扰反制,最后监测结束后,自动生成活动总结报告,对无人机管制结果进行总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