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压试验设备辅助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3993发布日期:2020-10-09 18:29阅读:60来源:国知局
新型高压试验设备辅助接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设备试验领域,涉及一种新型高压设备试验辅助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对电气设备开展全面周期性的试验工作尤为重要。为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部分变电站室外高压设备如断路器、避雷器、电压(电流)互感器等所处位置较高,在对其进行试验时,试验人员首先要将高压设备上的试验引线与待试验设备进行可靠连接。

目前,试验人员通过梯子进行接线工作,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且因为试验时试验人员与高压设备之间必须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接线人员必须回到地面进行试验操作,如此对每一相设备进行测量时,需要通过反复上下爬梯拆除并重新接线,大大降低工作效率。另外,还有通过绝缘斗臂车代替人工进行接线工作,作业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但是作业成本高,且绝缘斗臂车体积较大,移动较为不便,在频繁的电气试验工作中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高压试验设备辅助接线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方便快捷地将高压试验设备的试验引线与被测试设备相连,大大提高接线效率,并保证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高压试验设备辅助接线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柱及按压组件。支撑架成框架结构,固定柱和按压组件位于支撑架的框架内部,支撑架的内壁顶部与按压组件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用于容置被测试设备。固定柱的底部封闭且内部中空,其内壁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导块。按压组件包括施力部件、底座及弹簧,底座位于施力部件的正下方,弹簧位于底座的底部。施力部件的下部分、底座及弹簧均位于固定柱的内部,施力部件的上部分穿过固定柱的顶部向上延伸。施力部件的下部分均匀地固定有多个施力块,相邻的施力块之间设有第一导槽;底座上均匀地固定有多个承重块,相邻的承重块之间设有第二导槽;施力块的数量、承重块的数量与导块的数量均相等,且导块能够在第一导槽及第二导槽中滑动。施力块的底部包含多个上齿,承重块的顶部包含多个下齿,上齿和下齿的数量相等,两者相互配合使得承重块能够沿上齿的边缘运动。

优选地,上齿包括左斜面和右斜面,施力块上相邻两个上齿之间形成上齿槽;下齿包括滑动斜面,承重块上相邻两个下齿之间形成下齿槽。

优选地,导块的横截面为梯形,优选为直角梯形。导块的底部形成固定斜面,固定斜面、左斜面及滑动斜面相适应,使得承重块能够沿固定斜面或左斜面滑动。

优选地,施力块设有三个,每个施力块的底部包含两个上齿;承重块设有三个,每个承重块的顶部包含两个下齿。

优选地,第一导槽的宽度与第二导槽的宽度相等,且与导块的宽度相适应。使得导块能够在第一导槽或第二导槽中滑动。

优选地,施力部件为底部设有插槽的圆柱体结构,底座为顶端设有凸台的中空圆柱体结构,施力部件和底座通过凸台上下插接,施力部件的外径与底座的外径相同。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高压试验设备辅助接线装置还包括限位柱,限位柱的上端置于底座的内部,下端固定于固定柱上,且弹簧套设于限位柱上。限位柱用于对底座和弹簧进行限位,使得底座及承重块能够沿限位柱的轴线转动或上下移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高压试验设备辅助接线装置还包括手持杆,该手持杆为可伸缩杆,固定于支撑架的底部。该手持杆用于试验人员手持该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手持杆的长度。

优选地,支撑架成“c”型结构,其内壁底部上设有连接柱,连接柱的内部设有螺纹,连接柱通过螺纹与固定柱的下部分连接。支撑架的外壁上还设有螺栓,螺栓上设有线夹,线夹用于夹紧高压试验设备的试验线。

优选地,施力部件的顶部设有接触块,接触块与支撑架用于夹紧被测试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高压试验设备辅助接线装置使用方便,试验人员直接在地面上即可完成高空处的接线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试验工作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按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按压组件未受力时其与固定柱的组合状态图;

图4b和图4c为按压组件受一次按压后其与固定柱的组合状态图;

图4d为按压组件受二次按压后其与固定柱的组合状态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支撑架

11螺栓

2固定柱

21导块

22固定斜面

3按压组件

4施力部件

41施力块

42第一导槽

43上齿

44左斜面

45右斜面

46上齿槽

5底座

51承重块

52第二导槽

53下齿

54滑动斜面

55下齿槽

56凸台

6限位柱

7弹簧

8手持杆

9连接柱

10接触块

a高压试验设备

b被测试设备

c试验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高压试验设备辅助接线装置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压试验设备辅助接线装置,包括支撑架1、固定柱2及按压组件3。支撑架1成框架结构,采用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材质,优选采用铜材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支撑架1由三块长方形板构成“c”型结构。固定柱2和按压组件3位于支撑架1的内部,支撑架1的内壁顶部与按压组件3的顶部之间设有间隙,用于容置被测试设备。

如图2所示,固定柱2为圆柱体结构,其中其底部封闭、内部中空。固定柱2的内壁上均匀地设有多个导块21,导块21的横截面为梯形,其长度根据被测试设备的尺寸而定。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块21的横截面为直角梯形,导块21的底部形成固定斜面22。

如图3所示,按压组件3包括施力部件4、底座5及弹簧6。施力部件4为底部设有插槽的圆柱体结构,其上部分穿过固定柱2的顶部向上延伸,其下部分位于固定柱2的内部。施力部件4的下部分均匀地固定有多个施力块41,施力块41与施力部件4一体成型或施力块41焊接于施力部件4上,相应地,多个施力块41同样位于固定柱2的内部。相邻两个施力块41之间设有第一导槽42,施力块41的底部包含多个上齿43,上齿43包括左斜面44和右斜面45,施力块41上相邻两个上齿43之间形成上齿槽46。

底座5位于施力部件4的下方,其形状为顶端设有凸台56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凸台56的形状与施力部件4底部设置的插槽相适应,凸台56置于插槽中即可实现施力部件4与底座5上下插接。底座5上均匀地固定有多个承重块51,承重块51与底座5一体成型或承重块51焊接于底座5上,相应地,底座5和多个承重块51均位于固定柱2的内部。相邻两个承重块51之间设有第二导槽52,承重块51的顶部包含多个下齿53,下齿53包括滑动斜面54,底座5上相邻两个下齿53之间形成下齿槽55。

导块21底部的固定斜面22、施力块41上的左斜面44及承重块51上的滑动斜面54相适应,使得承重块51能够沿固定斜面22或左斜面44滑动。第一导槽42的宽度与第二导槽52的宽度相等,且与导块21的宽度相适应,使得导块21能够在第一导槽42或第二导槽52中滑动。施力块41的宽度与承重块51的宽度相等,当施力块41与承重块51上下对齐接触时,施力块41上左边第一个上齿43的左斜面44与承重块51上左边第一个下齿53的滑动斜面54相互接触,上齿槽46与下齿槽55上下对应,施力块41上其余上齿43的齿尖与承重块51上其余下齿53的齿尖相互接触。施力块41的数量与承重块51的数量相等,每个施力块41上的上齿43的数量与每个承重块51上的下齿53的数量相等。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施力块41设有三个,每个施力块41的底部包含两个上齿43;承重块51设有三个,每个承重块51的顶部包含两个下齿53。

底座5的下方还设有限位柱6,限位柱6的上端置于底座5的内部,下端固定于固定柱2上,底座5能够沿限位柱6的轴线转动或上下移动。弹簧7套设于限位柱6上,弹簧7的顶部与底座5的底部接触,弹簧7的底部与固定柱2的内壁接触,弹簧7的作用是辅助底座5及底座5上的承重块51转动或上下移动。

综上所述,固定柱2与按压组件3套接在一起,固定柱2可以直接固定于支撑架1的内壁底部上。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支撑架1的内壁底部上设有连接柱9,连接柱9的内部设有螺纹,相应地,固定柱2的下部分外壁上设有螺纹,固定柱2的下部分通过螺纹安装于连接柱9的内部。穿过固定柱2顶部并向上延伸的施力部件4的顶部设有接触块10,接触块10与支撑架1的内壁顶部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用于容置被测试设备,而接触块10与支撑架1用于夹紧被测试设备。支撑架1的外壁上还设有螺栓11,螺栓11上设有线夹(未示出),线夹用于夹紧高压试验设备的试验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高压试验设备辅助接线装置还包括手持杆8,该手持杆8为可伸缩杆,固定于支撑架1的底部。该手持杆8用于试验人员手持该装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手持杆8的长度。

如图1所示,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高压试验设备辅助接线装置将高压试验设备a上的试验线c与被测试设备b相连,具体操作及原理如下:

先将螺栓11上的线夹夹紧试验线c,如图4a所示,按压组件3未受力时,弹簧7处于自然压缩状态,导块21位于第一导槽42及第二导槽52中,导块21的底部与底座5的底部、承重块51的底部均位于同一平面上,此时施力块41位于承重块51的正上方且两者接触。

然后,如图4b所示,试验人员手动按压施力部件4顶部的接触块10,施力部件4、施力块41、底座5及承重块51同步向下运动,弹簧7被压缩。此时,导块21在第一导槽42及第二导槽52中相对滑动,当承重块51上左边第一个下齿53的齿尖移动至导块21的底部时,导块21就会从第二导槽52中脱离。然后,试验人员继续手动按压施力部件4的顶部,底座5及承重块51同步逆时针转动,在此过程中,施力块41上左边第一个上齿43的左斜面44与承重块51左边第一个下齿53的滑动斜面54接触相对滑动,该上齿43的齿尖向下齿槽55中滑动,承重块51上第二个下齿53的齿尖沿施力块41上第二个上齿43的左斜面44向上齿槽46的顶部滑动。当承重块51上第二个下齿53的齿尖滑动至上齿槽46的顶部时,如图4b所示,承重块51上左边第一个下齿53的齿尖与导块21的底部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此时,试验人员无法继续按动施力部件4而松手。之后,被压缩的弹簧7产生向上的弹力推动底座5、承重块51及施力块41同步向上运动,直至承重块51上左边第一个下齿53的齿尖与导块21底部的固定斜面22接触。此后在弹力的作用下,承重块51左边第一个下齿53的滑动斜面54与固定斜面22接触相对滑动,同时承重块51上第二个下齿53的齿尖沿施力块41上左边第一个上齿43的右斜面45滑动,施力块41向上运动,承重块51上第二个下齿53从上齿槽46中滑出;然后承重块51上第二个下齿53的齿尖沿施力块41上左边第一个上齿43的左斜面44滑动,施力块41向下运动。直至导块21的底部卡于下齿槽55中,如图4c所示,试验人员手动一次按压施力部件4并松手后,底座5及承重块51沿顺时针转动一角度,且两者的位置比初始位置下降一段距离,施力块41在重力作用下与承重块51接触,施力部件4的位置比初始位置下降同样距离,这样使得施力部件4顶部的接触块10与支撑架1的内壁顶部之间的距离变大,该距离足以容置被测试设备b。

此时,试验人员调节手持杆8至适宜长度并将整个装置举起,将高空的被测试设备b置于接触块10与支撑架1的内壁顶部之间。被测试设备b固定不动,试验人员手持手持杆8将整个装置向上移动,那么被测试设备b就会向下按压接触块10,施力部件4、施力块41、底座5及承重块51同步向下运动,弹簧7再次被压缩。此时,导块21在第一导槽42及第二导槽52中相对滑动。如图4d所示,当承重块51上第二个下齿53的齿尖移动至导块21的底部时,导块21就会从第二导槽52中脱离。之后,根据上述原理,承重块51继续顺时针转动且向上运动,直至导块21的底部重新滑入下一个第二导槽52中,此时,弹簧7推动底座5、承重块51、施力块41及施力部件4同步向上运动,直至恢复如图4a所示的初始状态。这样施力部件4顶部的接触块10和支撑架1的内部顶部即可将被测试设备b夹紧。

经过上述操作(二次按压),底座5及承重块51顺时针旋转三分之一。在此过程中,一次按压之后将被测试设备b置于该装置中,二次按压之后即可夹紧被测试设备b。从而将高压试验设备a的试验引线c与被测试设备b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一次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