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称重传感器超载预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8596发布日期:2020-07-29 01:20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称重传感器超载预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称重传感器超载预压设备,属于电力专用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称重传感器实际上是一种将质量信号转变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输出的装置。用传感器应先要考虑传感器所处的实际工作环境,这点对正确选用称重传感器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传感器能否正常工作以及它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乃至整个衡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称重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方法上,新旧国标有质的差异。主要有s型、悬臂型、轮辐式、板环式、膜盒式、桥式、柱筒式等几种样式。在称重传感器产品检测中,常常用到检测传感器的安全过载率及在安全过载载荷下,称重传感器的零点输出信号的回复情况。

针对于此,中国专利号cn208399001u提出了一种称重传感器超载预压设备,通过用气缸模拟静态砝码的办法,大大减少了设备体积,节省了硬件成本;而以上专利中,使用气缸对称重传感器进行超载预压检测,而气缸的工作介质为气体,气体易于压缩,在受到反作用力时运动不准确,不能保证稳定进给,因此对称重传感器造成的压力同样不稳定,超载预压检测的结果不精确,另外,该专利中设置了单个预压工位,一次只能检测一个称重传感器,预压检测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称重传感器超载预压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称重传感器超载预压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撑杆,四根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有预压行走机构,所述预压行走机构的顶部固定设有预压机构,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设有预压动力机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缓冲垫脚。

优选的,所述预压行走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顶板顶部两个边侧的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所述第一传动组包括两个固定设置在顶板顶部一侧的第一轴座,两个第一轴座的内部均通过连接杆穿插连接有第一传动轮,其中所述第一传动轮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组包括两个固定设置在顶板顶部另一侧的第二轴座,两个第二轴座的内部均通过连接杆穿插连接有第二传动轮,每两个位置相对的所述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均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预压机构包括分别开设在顶板两侧的滑槽,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均通过滑杆嵌设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固定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与传动带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中间固定设有电动液压缸,所述电动液压缸顶部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压板。

优选的,所述预压动力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顶板顶部一侧的液压站,所述液压站一侧的出油口处固定设有输油软管,所述输油软管的一端穿过顶板与电动液压缸的进油端固定连通,所述输油软管的另一端穿过液压站固定连接有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等距设有多块隔板,每块隔板的两侧均通过多根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有夹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正面一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分别固定设有减速电机开关、液压站开关和电动液压缸开关,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减速电机开关、液压站通过液压站开关和电动液压缸通过电动液压缸开关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预压机构,其中的电动液压缸以液压站供给的液压油为动力,带动压板对称重传感器进行预压检测,与气缸相比,运动更加稳定,可保证压板的稳定进给,避免造成超载预压检测的结果不精确,通过设置有预压行走机构和放置槽,其中的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可通过传动带带动安装板和电动液压缸来回运动,放置槽内的多个放置腔可用于放置多个称重传感器,电动液压缸来回运动对各个放置腔内的称重传感器进行预压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另外,通过在每个放置腔内均设置有夹板和复位弹簧,可对称重传感器进行夹紧,避免其晃动影响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预压机构和预压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缓冲垫脚;3、支撑杆;4、顶板;5、液压站;6、调节阀;7、输油软管;8、放置槽;9、隔板;10、复位弹簧;11、夹板;12、第一轴座;13、第一传动轮;14、减速电机;15、传动杆;16、传动带;17、第二轴座;18、第二传动轮;19、滑板;20、压板;21、安装板;22、电动液压缸;23、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支撑杆3,四根支撑杆3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板4,顶板4的底部两侧均固定设有预压行走机构,预压行走机构的顶部固定设有预压机构,顶板4的顶部固定设有预压动力机构,底座1底部的四个边角处均固定设有缓冲垫脚2,预压行走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设置在顶板4顶部两个边侧的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第一传动组包括两个固定设置在顶板4顶部一侧的第一轴座12,两个第一轴座12的内部均通过连接杆穿插连接有第一传动轮13,其中第一传动轮13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减速电机1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减速电机14通过底部两侧的连接件与顶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一传动轮13之间固定连接有传动杆15,第二传动组包括两个固定设置在顶板4顶部另一侧的第二轴座17,两个第二轴座17的内部均通过连接杆穿插连接有第二传动轮18,每两个位置相对的第一传动轮13与第二传动轮18之间均通过传动带16传动连接,两个第一传动轮13通过传动带16带动两个第二传动轮18转动,同时传动带16在运动的过程中,在滑槽23和滑杆的作用下带动滑板19、安装板21和电动液压缸22在顶板4上来回移动。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2所示,预压机构包括分别开设在顶板4两侧的滑槽23,两个滑槽23的内部均通过滑杆嵌设有滑板19,滑板19的顶部固定设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部与传动带16固定连接,两个滑板19之间固定连接有安装板21,安装板21的顶部中间固定设有电动液压缸22,电动液压缸22顶部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压板20,预压动力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顶板4顶部一侧的液压站5,液压站5一侧的出油口处固定设有输油软管7,输油软管7的一端穿过顶板4与电动液压缸22的进油端固定连通,输油软管7的另一端穿过液压站5固定连接有调节阀6,调节阀6置于液压站5的外侧,可通过转动调节阀6调节供油的流量大小,从而来控制电动液压缸22工作时施加于称重传感器的压力大小,以此来判断出称重传感器超载临界的压力大小,方便快捷。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之二的基础之上,如图1和图3所示,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8,放置槽8的内部等距设有多块隔板9,多块隔板9将放置槽8分隔成多个放置腔,每块隔板9的两侧均通过多根复位弹簧10固定连接有夹板11,每个放置腔的内部两侧均设有夹板11,且压板20与放置槽8的位置正对,底座1的正面一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开关面板的表面分别固定设有减速电机开关、液压站开关和电动液压缸开关,减速电机14通过减速电机开关、液压站5通过液压站开关和电动液压缸22通过电动液压缸开关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称重传感器超载预压设备,使用时,可先将多个称重传感器分别放置于放置槽8内部的多个放置腔内,并在复位弹簧10的作用下使夹板11将称重传感器夹紧,防止其晃动,放置稳定后,打开液压站开关和减速电机开关,液压站5工作将其内部的液压油通过输油软管7供给电动液压缸22,为电动液压缸22提供动力,减速电机14工作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传动轮13转动,第一传动轮13通过传动杆15带动另外一个第一传动轮13转动,两个第一传动轮13通过传动带16带动两个第二传动轮18转动,同时传动带16在运动的过程中,在滑槽23和滑杆的作用下带动滑板19、安装板21和电动液压缸22在顶板4上来回移动,当压板20到达称重传感器的正上方时,关闭减速电机开关同时打开电动液压缸开关,电动液压缸22工作带动压板20下降至称重传感器顶部的感应触头,对称重传感器进行预压检测,在此过程中,可通过转动调节阀6调节供油的流量大小,从而来控制电动液压缸22工作时施加于称重传感器的压力大小,以此来判断出称重传感器超载临界的压力大小,方便快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