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10kv配电线路温升缺陷远程监测的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5059发布日期:2020-06-17 01:3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用于10kv配电线路温升缺陷远程监测的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10kv配电线路温升缺陷远程监测的线夹。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也在大幅度提升,而为了适应用电的巨大需求,输配电线路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现在城镇和偏远地区的用电已经基本普及,用电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然而输配电线路在运行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杆塔、导地线、基础、拉线各组成部件所产生的缺陷,尤其是导线接头发热,特别是在一些线径小、负荷重的老线路上此类问题比较多。

输配电线路在导线连接时会在接触面出现接触电阻,接触良好,接触电阻就小,对线路影响就小;若连接不牢或其他原因使接点接触不良,则会导致因接触电阻大而发热,加剧接触面的氧化,使接触电阻不断增大,发热就更剧烈,温度不断升高,造成恶性循环,致使连接点金属变色甚至熔化。目前我国对线路金具检测方法比较少,在热缺陷上主要是采取人工巡检的方式,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到每个金具连接点采集现场数据,再通过和原始数据进行比对,如果超出原始值一定范围,则认为该处有缺陷,可以及时安排人员进行连接金具的更换或维护,但是这种判断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繁琐,巡检人员的日常工作量比较大,另外采集的数据也受现场环境和采集人员经验的影响,存在不准确的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10kv配电线路温升缺陷远程监测的线夹,其通过在导线和线夹连接处安装低电流感应取能测温装置,将测温装置与线夹可拆卸的组装在一起,实时探测导线连接处的温度变化情况,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发送到杆塔上的监测主机(数据集中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的所述测温装置还可独立设置在输电线路上对导线温度进行监测采集,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发送到杆塔上的监测主机。各个杆塔上的监测主机与设在供电公司或各变电所的监测中心相连,根据实际需要通过gprs无线网络向监测主机发送相关控制指令,根据收到的数据信息,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借助后台分析程序,判断输电线路的导线温度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10kv配电线路温升缺陷远程监测的线夹,其通过在导线和线夹连接处安装低电流感应取能测温装置,将测温装置与线夹可拆卸的组装在一起,实时探测导线连接处的温度变化情况,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发送到杆塔上的监测主机(数据集中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温度数据采集便捷、准确,其中的测温装置还可独立设置在输电线路上对导线温度进行监测采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10kv配电线路温升缺陷远程监测的线夹,其包括测温装置和设于所述测温装置两侧的夹线装置,所述测温装置包括测温下夹和测温上夹,所述测温下夹和测温上夹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弧形的下凹槽一和上凹槽一,所述下凹槽一和上凹槽一组成的空间形成线槽,所述测温下夹和测温上夹一端铰连,另一端设有按钮锁紧开关;

所述下凹槽一两侧水平设置有插槽一,所述插槽一内设有弹性的感温铜片,所述感温铜片下方中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感温铜片下方固连有若干导向柱,所述下凹槽一底部设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导向槽,所述下凹槽一底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控制板和信号发射器;

所述夹线装置包括夹线下夹和夹线上夹,所述夹线下夹和夹线上夹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弧形的下凹槽二和上凹槽二,所述夹线下夹和夹线上夹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所述测温装置和设于其两侧的夹线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热密封胶设于所述感温铜片下方,且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导热密封胶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板包括顺次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微处理器、无线传输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与信号发射器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钮锁紧开关包括固设于所述测温下夹自由端上方的锁舌板和设于所述测温上夹自由端下方的与所述锁舌板位置相对应的插槽二;所述锁舌板上设有卡槽一,所述卡槽一内卡设有锁舌,所述锁舌后端与卡槽一之间设有压簧一;所述插槽二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锁舌相对应的卡槽二,所述卡槽二内卡设有按钮,所述按钮与所述卡槽二之间设有压簧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温下夹上方在所述下凹槽一两侧设有两个用于夹紧导线的弹簧夹,所述弹簧夹根部与所述测温下夹之间设有扭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正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柱竖直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导向槽在所述下凹槽一最底部位置竖直开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柱的长度小于所述导向槽的深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定时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10kv配电线路温升缺陷远程监测的线夹,将测温装置与线夹可拆卸的组装在一起,实时监测导线连接处的温度变化,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发送到杆塔上的监测主机(数据集中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的所述测温装置还可独立设置在输电线路上对导线温度进行监测采集,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发送到杆塔上的监测主机。各个杆塔上的监测主机与设在供电公司或各变电所的监测中心相连,根据实际需要通过gprs无线网络向监测主机发送相关控制指令,根据收到的数据信息,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借助后台分析程序,判断输电线路的导线温度状况。

所述测温装置通过弹性的感温铜片和设置在感温铜片上的温度传感器来对导线温度进行测量,进行测量时,导线设置在所述上凹槽一和下凹槽一组成的线槽内,所述感温铜片在导线压迫下发生弧形形变,与导线完全贴合,进行导线温度的传递,对于不同直径的导线,可以用同一个所述测温装置进行监测,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夹线装置进行组装,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在一起。

所述下凹槽一在所述温度传感器下方设有安装槽,可以防止所述感温铜片在导线压迫下发生形变时对设置在其下方的温度传感器产生挤压。通过设置所述导向柱和导向槽,可以保证在所述感温铜片发生形变时,所述下凹槽一两侧插槽一内的所述感温铜片实现同步移动,保证所述温度传感器沿竖直方向发生位移。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热密封胶设置在所述感温铜片上,温度传感器位置固定,检测准确度高。设置有定时器,定时器发送一个脉冲信号,微处理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定时器发送脉冲信号的频率根据用电的高峰和低谷相应设置,在高峰时段,发送脉冲信号的频率高,在低谷时段,发送脉冲信号的频率低。而用电高峰时段输配电线的传输电力强度大,温度较高,是重点关注时段。因此通过设置定时器可以很好的分配温度数据的采集频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夹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测温下夹、2测温上夹、3下凹槽一、4上凹槽一、5插槽一、6感温铜片、7温度传感器、8导热密封胶、9导向柱、10导向槽、11安装槽、12控制板、13信号发射器、14弹簧夹、15锁舌板、16锁舌、17卡槽一、18压簧一、19插槽二、20卡槽二、21按钮、22压簧二、23夹线下夹、24夹线上夹、25下凹槽二、26上凹槽二、27通孔、28螺纹孔、29连接螺栓、30拧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5所示的一种用于10kv配电线路温升缺陷远程监测的线夹,其包括测温装置和设于所述测温装置两侧的夹线装置,所述测温装置包括测温下夹1和测温上夹2,所述测温下夹1和测温上夹2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弧形的下凹槽一3和上凹槽一4,所述下凹槽一3和上凹槽一4组成的空间形成线槽,所述测温下夹1和测温上夹2一端铰连,另一端设有按钮锁紧开关。所述下凹槽一3两侧水平设置有插槽一5,所述插槽一5内设有弹性的感温铜片6,所述感温铜片6下方中部设有温度传感器7,所述感温铜片6下方固连有若干导向柱9,所述下凹槽一3底部设有与所述导向柱9相匹配的导向槽10,所述下凹槽一3底部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内设有控制板12和信号发射器13,还安装有供电单元,本实施中采用锂电池。所述测温装置通过弹性的感温铜片6和设置在感温铜片6上的温度传感器7来对导线温度进行测量,进行测量时,导线设置在所述上凹槽一4和下凹槽一3组成的线槽内,所述感温铜片6在导线压迫下发生弧形形变,与导线完全贴合,进行导线温度的传递,对于不同直径的导线,可以用同一个所述测温装置进行监测,并与相对应的所述夹线装置进行组装,通过连接螺栓29连接在一起,适用范围广。

所述温度传感器7为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通过导热密封胶8设于所述感温铜片6下方,且所述温度传感器7位于所述导热密封胶8内部。所述温度传感器7通过导热密封胶8设置在所述感温铜片上并被其包裹,温度传感器7位置固定,温度检测准确度高。

所述安装槽11位于所述温度传感器7正下方,可以防止所述感温铜片6在导线压迫下发生形变时对设置在其下方的温度传感器7产生挤压。

所述导向柱9竖直设置,与之相匹配的导向槽10在所述下凹槽一3最底部位置竖直开设。所述导向柱9的长度小于所述导向槽10的深度。通过设置所述导向柱9和导向槽10,可以保证在所述感温铜片6发生形变时,所述下凹槽一3两侧插槽一5内的所述感温铜片6实现同步移动,保证所述温度传感器7沿竖直方向发生位移。

所述按钮锁紧开关包括固设于所述测温下夹1自由端上方的锁舌板15和设于所述测温上夹2自由端下方的与所述锁舌板15位置相对应的插槽二19;所述锁舌板15上设有卡槽一17,所述卡槽一17内卡设有锁舌16,所述锁舌16后端与卡槽一17之间设有压簧一18;所述插槽二19侧壁上设有与所述锁舌16相对应的卡槽二20,所述卡槽二20内卡设有按钮21,所述按钮21与所述卡槽二20之间设有压簧二22。通过所述按钮锁紧开关可以方便所述测温下夹1与测温上夹2自由端的开合,有利于测温装置的安装和取下。所述测温下夹1上方在所述下凹槽一3两侧设有两个用于夹紧导线的弹簧夹14,所述弹簧夹14根部与所述测温下夹1之间设有扭簧。通过所述弹簧夹14结合发生弹性形变的感温铜片6可以将设置在线槽里的导线进行夹紧,实现导线的预固定,方便测温装置的安装。

所述夹线装置包括夹线下夹23和夹线上夹24,所述夹线下夹23和夹线上夹24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弧形的下凹槽二25和上凹槽二26,所述夹线下夹23和夹线上夹24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所述测温装置和设于其两侧的夹线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所述夹线下夹23上沿所述下凹槽二25轴线设有通孔27,所述测温装置上沿下凹槽一3轴线方向设有与所述通孔27相对应的过孔,所述测温装置和设于其两侧的夹线装置通过穿过所述通孔27和过孔的连接螺栓29和螺母进行连接在一起。所述夹线装置的夹线下夹23和夹线上夹24一侧铰连,另一侧竖直设有相对应的螺纹孔28,所述螺纹孔28内设有拧紧螺栓30,通过所述拧紧螺栓30将所述夹线下夹23和夹线上夹24紧固在一起,从而将夹持在所述下凹槽二25和上凹槽二26之间的导线夹紧。通过两个所述夹线装置和设置在之间的测温装置不仅可以将两端导线固定在一起,而且还可以对导线连接处的温度进行监测。

所述控制板12包括顺次连接的数据采集单元、微处理器、无线传输单元,所述数据采集单元与所述温度传感器7连接,所述无线传输单元与信号发射器13相连,所述微处理器还连接有定时器。通过所述测温装置和夹线装置组成的线夹可以实时监测导线连接处的温度变化,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发送到杆塔上的监测主机(数据集中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其中的所述测温装置还可独立设置在输电线路上对导线温度进行监测采集,并将数据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发送到杆塔上的监测主机。各个杆塔上的监测主机与设在供电公司或各变电所的监测中心相连,根据实际需要通过gprs无线网络向监测主机发送相关控制指令,根据收到的数据信息,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借助后台分析程序,判断输电线路的导线温度状况。

设置在导线连接处的由测温装置与夹线装置组成的线夹、单独设置在导线上的测温装置、控制板12、信号发射器13、供电单元、监测主机和监测中心共同构成了一套10kv配电线路线夹温升缺陷远程监测系统,通过在导线和金具连接处安装测温装置,实时探测接触点温度变化情况,并将数据通过433m/zigbee/2.4g等无线短距离无源通讯方式发送到杆塔上监测主机,监测主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剔除错误数据后把温度数据发送到监测中心,平台可以实时显示前端各探测点的数据,并形成图表或曲线,当前端温度数据超过预先设置的告警阈值时可进行告警,同时通过语音等手段提醒监控人员及时处理和决策。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发送一个脉冲信号,微处理器进行一次数据采集,定时器发送脉冲信号的频率根据用电的高峰和低谷相应设置,在高峰时段,发送脉冲信号的频率高,在低谷时段,发送脉冲信号的频率低。而用电高峰时段输配电线的传输电力强度大,温度较高,是重点关注时段。因此通过设置定时器可以很好的分配温度数据的采集频率。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根据导线直径选取合适的夹线装置,使导线直径与下凹槽二25和上凹槽二26形成的导线夹槽相匹配;

然后将两个所述夹线装置通过连接螺栓29与测温装置紧固在一起;

最后将导线连接处设置在测温装置的下凹槽一3和夹线装置的下凹槽二25内,先将导线放置到下凹槽一3内,通过弹簧夹14将其夹住,并通过按钮锁紧开关将导线锁住,再通过拧紧螺栓30将两个所述夹线装置的夹线上夹24和夹线下夹23锁紧。

对于非导线连接处,不需进行所述夹线装置和测温装置的组装,直接将所述测温装置夹持在导线上即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