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器件检测用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4699发布日期:2020-09-04 12:14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元器件检测用试验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元器件检测用试验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我们生活中许多电器的内部都安装着许许多多的电子元器件,在每个电子元器件出厂前都会被检测一次,以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时就需要用到电子元器件检测用试验台。

当前的电子元器件检测用试验台大多数只是将各种检测组件安装在柜体内,只通过简单的透气网帮助柜内的组件进行散热,或者是通过一组风扇对柜内降温,这种方法取得的散热效果一般,且在柜内空气流动的过程中,容易使得外界的灰尘随着流动的空气一起进入到柜体内,时间一长容易导致柜内的检测组件出现故障,降低装置检测的效率,同时当前的装置在散热过程中,外界带有湿气的空气容易从散热孔中进入到柜体内,可能导致检测组件的接触不良,且当前装置的换气孔多数大小已经固定,无法根据不同散热的需要增大或缩小换气孔的大小,使得装置在不使用时,容易让空气中漂浮的灰尘进入到柜体内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器件检测用试验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元器件检测用试验台,包括柜门、主体柜、固定板和水冷仓,所述主体柜一侧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主体柜远离控制面板一侧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槽,所述主体柜一端的两侧铰接有柜门,所述主体柜内部的两侧均匀安装有三组固定板,且固定板靠近控制面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导管,所述第一导管贯穿三组固定板的内部,所述第一导管的外侧均匀设置有三组喷头,所述主体柜内部远离柜门的一端安装有第一s型导管,所述主体柜底部远离控制面板的一侧设置有水冷仓,且水冷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s型导管,所述主体柜内底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增压泵,所述主体柜内底部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与水冷仓的内部连通,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第一s型导管底部的一端相互连通,所述第二s型导管的一端穿过水冷仓与增压泵的输入端相互连通,所述水冷仓的远离增压泵的一端与螺纹槽连通,所述第一s型导管远离水泵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管,且第二导管的底端与水冷仓的顶部连通,所述主体柜内部远离柜门一端的底部交错安装有五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远离增压泵的一侧安装有干燥包,所述主体柜远离控制面板的一侧均匀设置有三组排风管,且排风管远离控制面板一侧的两端皆铰接有三组条形挡板,所述水冷仓一侧的底部安装有注水管,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分别与增压泵和水泵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槽的内部螺纹安装有圆形安装框,且圆形安装框远离螺纹槽的一端延伸至主体柜的外侧,所述圆形安装框的内部设置有两组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均匀设置有三组夹子,且夹子底部的两侧皆设置有两组半弧形凹槽,所述半弧形凹槽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主体柜靠近柜门一端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拼接块,所述柜门内侧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与拼接块相互配合的拼接槽。

优选的,所述柜门外侧远离铰接处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把手,且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主体柜底部的四角处皆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皆安装有制动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电子元器件检测用试验台设计有水冷和风冷两种散热方式,通过两组散热结构可以大大提高装置内部散热的效果,且风冷结构在对装置内部进行降温的同时,也会对安装在主体柜内壁上第一s型导管的外侧进行一定程度的降温,从而辅助第一s型导管内部冷却液的降温,进一步提高对装置内部组件的散热效果,由于第二s型导管的进气端与螺纹槽连通,而螺纹槽的内部安装有可螺旋安装和拆卸的圆形安装框,再通过圆形安装框内部安装的过滤网对进去的空气进行过滤,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量灰尘进入到主体柜的内部,再配合交错安装的安装板以及安装板上安装的干燥包,对气流中的水分进行吸收,保持主体柜内部空气流动的干燥性,避免湿气对装置内部的检测组件造成影响,且该装置在排风管的外侧铰接有条形挡板,在装置散热时,流动的空气会将条形挡板吹起,从而从主体柜的内部排出,在装置不使用时,条形挡板会由于自身重力因素的影响而紧贴主体柜的侧边,将排风管堵住,使得外界灰尘无法从排风管进入到主体柜的内部,避免了灰尘进入主体柜内对检测组件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圆形安装框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子仰视图。

图中:1、条形挡板;2、注水管;3、圆形安装框;4、万向轮;5、柜门;6、控制面板;7、把手;8、主体柜;9、第一s型导管;10、第二导管;11、固定板;12、夹子;13、水冷仓;14、增压泵;15、排风管;16、过滤网;17、螺纹槽;18、第二s型导管;19、水泵;20、干燥包;21、安装板;22、第一导管;23、喷头;24、拼接块;25、拼接槽;26、半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电子元器件检测用试验台,包括柜门5、主体柜8、固定板11和水冷仓13,主体柜8一侧的顶部安装有控制面板6,主体柜8远离控制面板6一侧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槽17,主体柜8一端的两侧铰接有柜门5,主体柜8内部的两侧均匀安装有三组固定板11,且固定板11靠近控制面板6的一侧安装有第一导管22,第一导管22贯穿三组固定板11的内部,第一导管22的外侧均匀设置有三组喷头23,主体柜8内部远离柜门5的一端安装有第一s型导管9,主体柜8底部远离控制面板6的一侧设置有水冷仓13,且水冷仓13的内部安装有第二s型导管18,主体柜8内底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增压泵14,该增压泵14的型号为wz/wg,主体柜8内底部另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水泵19,该水泵19的型号为mg15/20,水泵19的输入端与水冷仓13的内部连通,水泵19的输出端与第一s型导管9底部的一端相互连通,第二s型导管18的一端穿过水冷仓13与增压泵14的输入端相互连通,水冷仓13的远离增压泵14的一端与螺纹槽17连通,第一s型导管9远离水泵19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导管10,且第二导管10的底端与水冷仓13的顶部连通,主体柜8内部远离柜门5一端的底部交错安装有五组安装板21,安装板21远离增压泵14的一侧安装有干燥包20,主体柜8远离控制面板6的一侧均匀设置有三组排风管15,且排风管15远离控制面板6一侧的两端皆铰接有三组条形挡板1,水冷仓13一侧的底部安装有注水管2,控制面板6通过导线分别与增压泵14和水泵19电连接。

在本实施中,螺纹槽17的内部螺纹安装有圆形安装框3,且圆形安装框3远离螺纹槽17的一端延伸至主体柜8的外侧,圆形安装框3的内部设置有两组过滤网16,便于对即将进入到主体柜8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灰尘进入到主体柜8内部,固定板11的顶部均匀设置有三组夹子12,且夹子12底部的两侧皆设置有两组半弧形凹槽26,半弧形凹槽26的内侧设置有橡胶层,便于对安装在固定板11顶部的检测组件连接线进行有序排列和固定,主体柜8靠近柜门5一端的顶部和底部皆设置有拼接块24,柜门5内侧的顶部和底部设置有与拼接块24相互配合的拼接槽25,有助于提高主体柜8与柜门5之间的密封性,柜门5外侧远离铰接处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把手7,且把手7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便于手动通过把手7打开柜门5,主体柜8底部的四角处皆安装有万向轮4,且万向轮4上皆安装有制动装置,便于通过万向轮4将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处后制动。

工作原理:使用前,通过万向轮4将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处后制动,接通外接电源,打开控制面板6,通过主体柜8内部的电子元器件检测组件对电子元器件进行检测,并通过控制面板6打开增压泵14和水泵19,当水泵19工作时,水泵19将水冷仓13内部的冷却液抽排到第一s型导管9内,冷却液经过弯曲盘绕的第一s型导管9时,会吸收主体柜8中的一部分热量,再经过第二导管10流回水冷仓13内,完成一次水冷循环,当增压泵14开始工作时,增压泵14通过第二s型导管18在外界吸收大量的空气,在空气传递至第二s型导管18内部时,空气本身带有的部分热量会被水冷仓13内部的冷却液吸收,吸取的空气经过增压泵14后排进主体柜8内部的底端,这时空气会顺着安装板21的s型路线流动,经过每组安装板21时,空气中带有的水气会逐渐吸附在干燥包20上,然后空气再通过第一导管22从喷头23排进每组固定板11的顶部,并对固定板11顶部安装的检测组件以及主体柜8侧壁上安装的第一s型导管9进行风冷降温,在对检测组件降温的同时,提高了水冷降温的效果,热气流经过排风管15吹向条形挡板1并将其翻转打开,热气流排向外界,可以根据实际温度情况通过控制面板6适当增加增压泵14和水泵19的功率,当增压泵14增加功率时,相应的也就增加了主体柜8内部空气流动的速率,也会使得从排风管15排出的空气流速增大,进而增大了条形挡板1翻动的角度,相应增大了排气孔的范围,且不用人工调节,十分的方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