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格机断线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7726发布日期:2020-07-07 14:3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格机断线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网格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格机断线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篷布织物坚牢耐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用于汽车运输和露天仓库的遮盖以及野外搭帐篷,劳动保护服装及其用品。经染色后也可用作鞋、旅行袋、背包等面料。由于篷布的广泛需求,现有的篷布进行大规模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篷布是通过多条线并列进入到网格机内并在网格机内排列组合织造形成,这些线需要保持完整不断线的状态进入到网格机内才能织造出品质较好的篷布,但是,现有技术中线是直接进入到网格机内的,并列的多条线中可能会出现某条线断裂的情况,对篷布织物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因此需要在线进入到网格机内之前,对断掉的线进行警示和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网格机断线报警装置,能对断裂的线进行报警,避免断裂的线进入到网格机内的情况出现,提高篷布织物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网格机断线报警装置,包括顶部开放设置且呈长方形的外壳,外壳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相对应,外壳内固定设置有连接外壳前后侧壁的第一横杆,第一横杆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且呈环形的第一导线环,第一横杆的右侧间隔且平行设置有中空状的圆筒,圆筒的两端分别与外壳的前后两侧壁固定连接,圆筒的左侧设置有长条状的通孔,通孔内活动设置有检测扣,检测扣的一端插入到通孔内、另一端弯折后与线的表面接触,外壳的前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断纱传感器,断纱传感器所在的位置与检测扣的顶部平齐,外壳的后侧固定设置有顶部开放且呈方形的凹槽,凹槽内固定设置有蜂鸣器,断纱传感器与蜂鸣器电性连接。

线穿过第一穿线孔进入到外壳内,再从第一导线环左边的后侧穿过第一导线环中心后从第一导线环右边的前侧穿出,经过第一导线环的导向作用,使得线会被规整并进入到外壳内,检测扣弯折之后一端位于通孔内,另一端位于线的上表面,线进入到外壳内之后再经过第二穿线孔,位于外壳内的线会对检测扣产生支撑力,其中如果有某一条线断裂,那这条线就无法再对检测扣产生支撑力,检测扣会通过自身的重力向下沉,落入到通孔内,此时断线传感器就会检测线断掉的状态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蜂鸣器,蜂鸣器接收到断线的信号发出声音提醒操作人员对线进行修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横杆与圆筒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横杆,第二横杆与第一横杆互相平行,第二横杆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且呈螺旋状的第二导线环,第一导线环和第二导线环相对应,通过第二横杆上设置的第二导线环的作用,线从第一导线环右边的前侧穿出之后,再经过第二导线环左边的前侧穿过第二导线环的中心后从第二导线环右边的后侧穿出,通过第一导线环和第二导线环对线共同的作用,可以避免进入到外壳内的线出现不规整的情况。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横杆的右侧与圆筒的左侧壁接触设置,通孔的左侧与第二横杆的右侧平齐,使得经过检测扣底部的线更加平整,第二导线环固定设置在第二横杆的左侧且位于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之间,第二导线环的顶部与第一导线环的顶部平齐,通过线在外壳内经过第一导线环和第二导线环的长度,能更好的对线进行规整,避免线打结的情况出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内均固定设置有导线圈,导线圈为中空的环状,能对经过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的线进行缓冲,避免对线的表面造成损伤。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外壳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凹槽的前后两侧,能增加线进入到网格机内部的数量、提高网格机的工作效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检测扣底部一体设置有金属杆,金属与检测扣的左侧互相垂直且位于圆筒内,金属杆的长度大于通孔的宽度,能通过金属杆的设置方式使得检测扣的左侧可以在通孔内上下移动但不会离开通孔,同时增加了检测扣本身的重量,在线断裂之后能检测扣更好的掉入到通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圆筒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检测扣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圆筒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在线未断裂时,检测扣的底部与线接触,将弹簧拉伸,在线断裂之后,弹簧收缩将检测扣的一端拉回到通孔内,便于更好的对线进行检测。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断线传感器会检测线断掉的状态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蜂鸣器,蜂鸣器接收到断线的信号发出声音提醒操作人员对线进行修正;

2、通过本装置的报警作用,可以减少断线进入到网格机内,提高篷布织物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蜂鸣器与断纱传感器电性连接的电路图。

图中,1-外壳;2-第一穿线孔;3-第二穿线孔;4-第一横杆;5-第一导线环;6-圆筒;7-通孔;8-检测扣;9-断纱传感器;10-凹槽;11-蜂鸣器;12-第二横杆;13-第二导线环;14-导线圈;15-弹簧;16-金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网格机断线报警装置,包括顶部开放设置且呈长方形的外壳1,外壳1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穿线孔2和第二穿线孔3,第一穿线孔2和第二穿线孔3相对应,外壳1内固定设置有连接外壳1前后侧壁的第一横杆4,第一横杆4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且呈环形的第一导线环5,第一横杆4的右侧间隔且平行设置有中空状的圆筒6,圆筒6的两端分别与外壳1的前后两侧壁固定连接,圆筒6的左侧设置有长条状的通孔7,通孔7内活动设置有检测扣8,检测扣8的一端插入到通孔7内、另一端弯折后与线的表面接触,外壳1的前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断纱传感器9,断纱传感器9所在的位置与检测扣8的顶部平齐,外壳1的后侧固定设置有顶部开放且呈方形的凹槽10,凹槽10内固定设置有蜂鸣器11,断纱传感器9与蜂鸣器11电性连接。

线穿过第一穿线孔2进入到外壳1内,再从第一导线环5左边的后侧穿过第一导线环5中心后从第一导线环5右边的前侧穿出,经过第一导线环5的导向作用,使得线会被规整并进入到外壳1内,检测扣8弯折之后一端位于通孔7内,另一端位于线的上表面,线进入到外壳1内之后再经过第二穿线孔3,位于外壳1内的线会对检测扣8产生支撑力,其中如果有某一条线断裂,那这条线就无法再对检测扣8产生支撑力,检测扣8会通过自身的重力向下沉,落入到通孔7内,此时断线传感器就会检测线断掉的状态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蜂鸣器11,蜂鸣器11接收到断线的信号发出声音提醒操作人员对线进行修正。

第一横杆4与圆筒6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横杆12,第二横杆12与第一横杆4互相平行,第二横杆12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且呈螺旋状的第二导线环13,第一导线环5和第二导线环13相对应,通过第二横杆12上设置的第二导线环13的作用,线从第一导线环5右边的前侧穿出之后,再经过第二导线环13左边的前侧穿过第二导线环13的中心后从第二导线环13右边的后侧穿出,通过第一导线环5和第二导线环13对线共同的作用,可以避免进入到外壳1内的线出现不规整的情况。

第二横杆12的右侧与圆筒6的左侧壁接触设置,通孔7的左侧与第二横杆12的右侧平齐,使得经过检测扣8底部的线更加平整,第二导线环13固定设置在第二横杆12的左侧且位于第一横杆4与第二横杆12之间,第二导线环13的顶部与第一导线环5的顶部平齐,通过线在外壳1内经过第一导线环5和第二导线环13是的长度,能更好的对线进行规整,避免线打结的情况出现。第一穿线孔2和第二穿线孔3内均固定设置有导线圈14,导线圈14为中空的环状,能对经过第一穿线孔2和第二穿线孔3的线进行缓冲,避免对线的表面造成损伤。外壳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凹槽10的前后两侧,能增加线进入到网格机内部的数量、提高网格机的工作效率。

检测扣8底部一体设置有金属杆16,金属杆16与检测扣8的左侧互相垂直且位于圆筒6内,金属杆16的长度大于通孔7的宽度,能通过金属杆16的设置方式使得检测扣8的左侧可以在通孔7内上下移动但不会离开通孔7,同时增加了检测扣8本身的重量,在线断裂之后能检测扣8更快速的掉入到通孔7内。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3所示,一种网格机断线报警装置,包括顶部开放设置且呈长方形的外壳1,外壳1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穿线孔2和第二穿线孔3,第一穿线孔2和第二穿线孔3相对应,外壳1内固定设置有连接外壳1前后侧壁的第一横杆4,第一横杆4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且呈环形的第一导线环5,第一横杆4的右侧间隔且平行设置有中空状的圆筒6,圆筒6的两端分别与外壳1的前后两侧壁固定连接,圆筒6的左侧设置有长条状的通孔7,通孔7内活动设置有检测扣8,检测扣8的一端插入到通孔7内、另一端弯折后与线的表面接触,外壳1的前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断纱传感器9,断纱传感器9所在的位置与检测扣8的顶部平齐,外壳1的后侧固定设置有顶部开放且呈方形的凹槽10,凹槽10内固定设置有蜂鸣器11,断纱传感器9与蜂鸣器11电性连接。

线穿过第一穿线孔2进入到外壳1内,再从第一导线环5左边的后侧穿过第一导线环5中心后从第一导线环5右边的前侧穿出,经过第一导线环5的导向作用,使得线会被规整并进入到外壳1内,检测扣8弯折之后一端位于通孔7内,另一端位于线的上表面,线进入到外壳1内之后再经过第二穿线孔3,位于外壳1内的线会对检测扣8产生支撑力,其中如果有某一条线断裂,那这条线就无法再对检测扣8产生支撑力,检测扣8会通过自身的重力向下沉,落入到通孔7内,此时断线传感器就会检测线断掉的状态转换成电信号传送给蜂鸣器11,蜂鸣器11接收到断线的信号发出声音提醒操作人员对线进行修正。

第一横杆4与圆筒6之间固定设置有第二横杆12,第二横杆12与第一横杆4互相平行,第二横杆12上固定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且呈螺旋状的第二导线环13,第一导线环5和第二导线环13相对应,通过第二横杆12上设置的第二导线环13的作用,线从第一导线环5右边的前侧穿出之后,再经过第二导线环13左边的前侧穿过第二导线环13的中心后从第二导线环13右边的后侧穿出,通过第一导线环5和第二导线环13对线共同的作用,可以避免进入到外壳1内的线出现不规整的情况。

第二横杆12的右侧与圆筒6的左侧壁接触设置,通孔7的左侧与第二横杆12的右侧平齐,使得经过检测扣8底部的线更加平整,第二导线环13固定设置在第二横杆12的左侧且位于第一横杆4与第二横杆12之间,第二导线环13的顶部与第一导线环5的顶部平齐,通过线在外壳1内经过第一导线环5和第二导线环13是的长度,能更好的对线进行规整,避免线打结的情况出现。第一穿线孔2和第二穿线孔3内均固定设置有导线圈14,导线圈14为中空的环状,能对经过第一穿线孔2和第二穿线孔3的线进行缓冲,避免对线的表面造成损伤。外壳1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凹槽10的前后两侧,能增加线进入到网格机内部的数量、提高网格机的工作效率。

圆筒6内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的一端与检测扣8的底部固定连接,弹簧15的另一端与圆筒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在线未断裂时,检测扣8的底部与线接触,将弹簧15拉伸,在线断裂之后,弹簧15收缩将检测扣8的一端拉回到通孔7内,便于更好的对线进行检测。

如图4所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蜂鸣器11与断纱传感器9连接原理为:

该蜂鸣器11与断纱传感器9连接的电路由断纱传感器9、电阻器r1和r2、发光二极管vl、晶体管v、电容器c1和c2、集成电路ic和压电式蜂鸣器11组成,在线正常经过外壳1时,检测扣8的一侧不会从通孔7掉入到圆筒6内,断纱传感器9的电极通过外壳1接地端连接,使v截止,vl不发光,ic不工作,ha不发声,在线经过外壳1内断裂时,检测扣8的一侧从通孔7掉入到圆筒6内,断纱传感器9的电极与外壳1离开,v饱和导通,其发射极输出的高电平将vl点亮,同时使ic工作,ha发出报警声;为防止因外壳1内除检测扣8以外的其它物体掉落而出现误报警,电路中增加了延时电容器c1,当外壳1内线颤动导致检测扣8颤动断纱传感器9的电极与外壳1瞬间离开时,+l2v电压经r1对c1充电,由于c1两端电压不能突变,v不会在电极离开水后立即导通而使得蜂鸣器11误报警,元器件选择:断纱传感器9为s3fbtsr型断纱传感器,r1和r2选用1/4w碳膜电阻器或金属膜电阻器;c1和c2均选用耐压值为16v的铝电解电容器,vl选用φ5mm或φ8mm的红色发光二极管;v选用59013或c8050、58050型硅npn晶体管,ic选用lt174型集成电路,蜂鸣器11选用带助声腔的φ27mm压电陶瓷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