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试验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8160发布日期:2020-09-29 09:2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试验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混凝土试验模具。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也称为骨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

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必须进行混凝土的生产控制和合格性评定,这首先要对混凝土制作试块,再对混凝土试块的质量性能进行检验。而现有的一些混泥土试验模具一般是比较小型的,其一般规格为100×100×100、150×150×150或者150×150×300等,这种小型的混泥土试验模具一般都是由塑料材质直接制成具有一个开口的腔体,这种模具在试块较小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但是当需要的试块体积较大的情况下,这样的模具就不适用了。因为当试块较大时,试块在模具的腔内直接凝固,而模具上又没有设置方便将试块顶出腔内的结构,从而不方便讲试块从腔内拿出。

现有授权公告日为2016.04.20、授权公告号为cn205175788u公开了一种混泥土试验模具(以下称为对比文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具有一开口和型腔,包括底座、两固定侧板和两活动侧板,所述固定侧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侧板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活动侧板与所述固定侧板之间还设有用于锁紧两者的锁合机构。

对比文件虽然解决了现有的混泥土试验模具不适用于制作大试块的问题,但是其对两活动侧板进行夹持固定的夹紧件为一块夹紧板,夹紧板包括两夹持端,两夹持端之间形成夹持槽,两活动侧板位于夹持槽内,两夹持端对两活动侧板的夹持实现活动侧板的进一步固定。若夹持槽的宽度大于两活动侧板之间的距离时,夹紧件就无法起到对活动侧板进一步固定的作用;若夹持槽的宽度等于两活动侧板之间的距离时,夹紧件在安装时,由于夹持端和两活动侧板之间产生摩擦力,而导致夹紧件的安装十分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试验模具,其设置于开口的位置上用于夹紧两活动侧板的夹紧组件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混凝土试验模具,包括一底座、两固定侧板和两活动侧板,固定侧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活动侧板与底座铰接,底座、两固定侧板和两活动侧板连接构成一个具有一开口的型腔,在开口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夹紧两活动侧板的夹紧组件,所述夹紧组件包括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所述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形成剪刀结构,所述第一夹紧板包括两第一夹持端,两第一夹持端之间形成第一夹持槽,所述第二夹紧板包括两第二夹持端,两第二夹持端之间形成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的宽度均大于两活动侧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夹紧板转动连接有第一定位条,所述第二夹紧板转动连接有第二定位条,所述第一定位条与第二定位条滑移连接且两者之间设置有调节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紧组件的设置能够对两活动侧板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膨胀影响。这是由于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由于发生膨胀而导致对固定侧板和活动侧板产生向外的压力,活动侧板发生向外的翻转,从而对混凝土试块的体积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试块质量和性能的测定,而夹紧组件能够使得活动侧板的位置固定,进而使得试块的体积质量效果更好;该夹紧组件在安装过程中,首先,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通过调节定位件使两者滑移远离,调节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之间的夹角,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构成的剪刀结构长度变长,第一夹紧板的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紧板的第二夹持槽轻松地安装于两活动侧板上,然后调节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之间的夹角,使第一夹紧板的两第一夹持端分别抵触于两活动侧板的外表面上,第二夹紧板的两第二夹持端也分别抵触于两活动侧板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调节定位件固定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固定第二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该夹持组件在安装时可避免第一夹持端、第二夹持端和两活动侧板之间产生摩擦力,安装省力,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组件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定位条上设置有滑移孔,所述第二定位条滑移连接于所滑移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定位条通过滑移孔能够稳定的与第一定位条滑移连接,两者相对滑移的稳定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定位件设为与所述第一定位条螺纹连接的螺栓,所述螺栓的一个端部为尖端,所述第二定位条上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尖端配合的定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螺栓,实现螺栓远离或抵触于定位槽,进而实现对第一定位条与第二定位条的相对滑移或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夹紧板的中部于靠近第一夹持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紧板的中部于远离第二夹持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具有让我作用,使得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转动连接的时候不受干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动侧板与所述固定侧板之间设置有用于锁紧两者的锁合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合机构的设置能够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将固定侧板与活动侧板固定,在需要将试块拿出的时候,可以松开固定侧板与活动侧板,进而使得活动侧板脱离固定侧板,方便将混凝土试块拿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合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侧板的侧面开设有开口斜向上设置的卡槽,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卡槽内,且所述固定杆位于所述活动侧板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便于安装和拆卸于卡槽,且卡槽的开口斜向上设置能使得固定杆稳定的设置在卡槽内,不易脱离卡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还连接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卡槽内的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地使得固定杆稳定的设置在卡槽内,不易脱离卡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螺母,所述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固定杆的端部且位于固定侧板的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和固定杆之间的螺纹连接的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且螺母和固定杆的配合可对两固定侧板和两活动侧板形成夹紧力,防止在凝固的过程中混泥土由于发生膨胀而导致对固定侧板和活动侧板产生向外的压力,如果固定侧板、活动侧板和底座的连接强度不够,则会影响固定侧板、活动侧板和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进而影响试块质量和性能的测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侧板的内表面贴合设置有定位板,所述活动侧板的内侧面与所述定位板的侧面抵设,所述定位板与所述固定侧板之间设有用于固定定位板的安装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板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固定侧板的强度,且,通过将活动侧板抵设在定位板上,能够防止活动侧板过度向内挤压,从而对试块的体积质量有影响,设置的定位板能够使得活动侧板的位置固定,进而使得试块的体积质量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固设于定位板的安装螺杆以及与安装螺杆螺纹连接的安装螺母,所述活动侧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螺杆穿过安装孔后采用安装螺母紧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螺杆和安装螺母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夹紧组件在安装过程中,首先,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通过调节定位件使两者滑移远离,调节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之间的夹角,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构成的剪刀结构长度变长,第一夹紧板的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紧板的第二夹持槽轻松地安装于两活动侧板上,然后调节第一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之间的夹角,使第一夹紧板的两第一夹持端分别抵触于两活动侧板的外表面上,第二夹紧板的两第二夹持端也分别抵触于两活动侧板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调节定位件固定第一定位条和第二定位条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固定第二夹紧板和第二夹紧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该夹持组件在安装时可避免第一夹持端、第二夹持端和两活动侧板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组件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夹紧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1、固定轴套;2、固定侧板;21、卡槽;3、定位板;31、安装螺杆;32、安装螺母;4、活动侧板;41、活动轴套;5、铰接轴;6、固定杆;7、螺母;8、夹紧组件;810、第一夹紧板;8101、第一夹持端;8102、第一夹持槽;8103、第一凹槽;811、第二夹紧板;8111、第二夹持端;8112、第二夹持槽;8113、第二凹槽;812、销轴;813、第一固定板;814、第一转轴;815、第一定位条;8151、第一转孔;8152、滑移孔;8153、螺纹孔;816、螺栓;8161、尖端;817、第二定位条;8171、定位槽;8172、第二转孔;818、第二转轴;819、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混凝土试验模具,包括一个底座1、两个固定侧板2、两个定位板3和两个活动侧板4。

底座1、两个固定侧板2和两个活动侧板4构成一个具有一开口的型腔。两个固定侧板2的下端焊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两个活动侧板4位于两个固定侧板2之间,且活动侧板4的下端和底座1的上表面通过铰接轴5铰接,活动侧板4的外侧面焊接有活动轴套41,底座1的上表面焊接有固定轴套11,铰接轴5穿设于活动轴套41和固定轴套11。

两个定位板3位于型腔内,且两个定位板3的下端抵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两个活动侧板4的内侧面抵设于两个定位板3的两个侧边,两个定位板3分别贴合于两个固定侧板2的内表面。定位板3与固定侧板2之间设置有固定定位板3的安装组件。该安装组件包括安装螺杆31和安装螺母32,安装螺杆31的焊接于定位板3的外侧面,固定侧板2开设有安装孔,安装螺杆31穿过安装孔后与安装螺母32螺纹连接。

参照图1和图2,活动侧板4与固定侧板2之间设有用于锁紧两者的锁合机构。通过底座1、两固定侧板2和两活动侧板4的连接构成一个具有开口的型腔用来浇注混泥土,由于活动侧板4是与底座1铰接的,所以其能够相对底座1活动,在试块凝固之后能够方便将试块从型腔内拿出。并且设置的锁合机构能够在试块凝固的过程中,将固定侧板2与活动侧板4固定,在需要将试块拿出的时候,可以松开固定侧板2与活动侧板4,进而使得活动侧板4脱离固定侧板2,方便将试块拿出。

其中,锁合机构包括固定杆6,固定侧板2的侧边开设有开口斜向上设置的卡槽21,固定杆6的两端分别卡设于两个固定侧板2的卡槽21内,且固定杆6位于活动侧板4的外侧。通过固定杆6对活动侧板4的限位使得活动侧板4与固定侧板2实现固定。该固定杆6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用于将其固定在卡槽21内的固定件,通过固定件的进一步加固,使得活动侧板4与固定侧板2的连接更加稳定,而该卡槽21的开口斜向上设置,这样能够进一步的使得固定杆6稳定的设置在卡槽21内,不易脱离卡槽21。其中,固定件包括螺母7,螺母7螺纹连接于固定杆6的端部且位于固定侧板2的外侧。

参照图1和图3,型腔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夹紧两活动侧板4的夹紧组件8,夹紧组件8包括第一夹紧板810和第二夹紧板811,第一夹紧板810和第二夹紧板811形成剪刀结构,其中,第一夹紧板810包括两第一夹持端8101,两第一夹持端8101之间形成第一夹持槽8102,第二夹紧板811包括两第二夹持端8111,两第二夹持端8111之间形成第二夹持槽8112,第一夹持槽8102和第二夹持槽8112的宽度均大于两活动侧板4之间的距离。第一夹紧板810的中部于靠近第一夹持槽8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8103,第二夹紧板811的中部于远离第二夹持槽81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8113,第一凹槽8103和第二凹槽8113相对设置,第一夹紧板810的中部和第二夹紧板811的中部通过销轴812转动连接于第一凹槽8103和第二凹槽8113内。

第一夹紧板810的两端的不同侧面上分别固设有两第一固定板813,两第一固定板813之间设置有第一转轴814,第二夹紧板811的两端的不同侧面上分别固设有两第二固定板819,两第二固定板819之间设置有第二转轴818。第一定位条815上开设有与第一夹紧板810上的第一转轴814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孔8151,第二定位条817上开设有与第二夹紧板811上的第二转轴818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孔8172,而第一定位条815上还开设有用于第二定位条817沿第一定位条815长度方向设置的滑移孔8152,第二定位条817滑移连接于第一定位条815的滑移孔8152内。在第一定位条815的侧壁上还设置有螺纹孔8153,螺栓816螺纹连接在该螺纹孔8153内,且螺栓816的一个端部为尖端8161。第二定位条817上开设有与第二夹紧板811上的转轴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孔8172,第二定位条817通过第二转孔8172和第二夹紧板811上的转轴转动连接,第二定位条817于靠近螺纹孔8153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螺栓816的尖端8161与配合的定位槽8171。第二定位条817滑移连接于滑移孔8152内之后,螺栓816的端部能够与定位槽8171配合实现第一定位条815与第二定位条817的定位。

该混凝土模具的使用原理如下:该夹紧组件8在安装过程中,首先,第一定位条815和第二定位条817通过调节定位件使两者滑移远离,调节第一夹紧板810和第二夹紧板811之间的夹角,第一夹紧板810和第二夹紧板811构成的剪刀结构长度变长,第一夹紧板810的第一夹持槽8102和第二夹紧板811的第二夹持槽8112轻松地安装于两活动侧板4上,然后调节第一夹紧板810和第二夹紧板811之间的夹角,使第一夹紧板810的两第一夹持端8101分别抵触于两活动侧板4的外表面上,第二夹紧板811的两第二夹持端8111也分别抵触于两活动侧板4的外表面上,然后通过调节定位件固定第一定位条815和第二定位条817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固定第二夹紧板811和第二夹紧板811之间的相对位置;因此,该夹持组件在安装时可避免第一夹持端8101、第二夹持端8111和两活动侧板4之间产生摩擦力,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组件具有便于安装的优点。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