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夹具。
背景技术:
在钢丝生产中,为了保证精细钢丝的生产质量,通常需要对生产的钢丝进行各种检测试验,钢丝的拉伸长度,以检测钢丝的最大承载拉力、伸长变形等指标,确保质量合格的产品出厂,而传统的拉伸试验采用的多为浇铸法和缠绕法,不过浇铸法在传统拉力机上难以进行破断,要么因夹持摩擦力小在试验中钢丝绳在浇铸体中抽出,要么因浇铸、冷却造成钢丝绳受到应力破坏作用导致钢丝绳在试验时达不到标准规定的要求,而断在钢丝绳的根部,试验无效,达不到试验目的。而缠绕法则是通过线轮缠绕的方式增加了摩擦力的同时,也不会对钢丝产生应力破坏,因此缠绕法在钢丝绳拉力测试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过目前的缠绕法拉伸试验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图1所示,该图为现有技术中钢丝夹具的侧视图,其结构是线轮1'固定在底板2'上,试样一端通过压板3'压紧,另一端在缠绕线轮1'一圈后向下伸出通过另一个对称的钢丝夹具夹紧,为保证试样的受力方向与试验机的拉伸中心重合,线轮1'需偏离拉伸中心一个线轮1'半径距离固定,同时需在另一方向增加配重4',目的是保证夹具的重心与试验机的拉伸中心重合,这种夹持方式虽然具有操作简单、可靠的特点,但存在最大的缺点是要增加一个配重4',使试验机的夹头重量加大,影响到测试零点的调整,需要在主机的测力杠杆上加配重4'才能解决零点调整问题,若更换其它夹具时,测力杠杆上的配重4'需要重新调整,操作复杂,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丝夹具,自动调整受力点使试样所受到的拉力和试验机拉伸中心重合,无需增加配重,简化操作,保证测量精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钢丝夹具,包括:
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底座、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线轮、位于所述第一线轮上方用于压紧试样的第一压紧装置和位于所述第一压紧装置上方的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连接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转动;
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包括与所述第一底座对称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底座、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的第二线轮、位于所述第二线轮下方用于压紧所述试样的第二压紧装置和位于所述第二压紧装置下方的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二底座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连接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转动;
所述试样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压紧,并依次绕过所述第一线轮和所述第二线轮,所述试样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压紧。
作为钢丝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压紧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一底座上并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块、第一移动块和第一推动装置,所述第一固定块邻近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压板,所述第一移动块邻近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压板,所述第一推动装置与所述第一移动块连接以推动所述第二压板水平移动至与所述第一压板压合。
作为钢丝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推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块远离所述第一固定块一侧的第二固定块、第一螺杆和与所述第一螺杆一端连接的第一手柄,所述第二固定块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第一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纹通孔与所述第一移动块连接,所述第一手柄通过所述第一螺杆可推动所述第一移动块水平移动。
作为钢丝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一压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块的斜面上,所述第一移动块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二压板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斜面上,所述第一压板与所述第二压板对称设置。
作为钢丝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连接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底座上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转轴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孔以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一底座。
作为钢丝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压紧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第二底座上并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固定块、第二移动块和第二推动装置,所述第三固定块邻近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压板,所述第二移动块邻近所述第三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压板,所述第二推动装置与所述第二移动块连接以推动所述第四压板水平移动至与所述第三压板压合。
作为钢丝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推动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移动块远离所述第三固定块一侧的第四固定块、第二螺杆和与所述第二螺杆一端连接的第二手柄,所述第四固定块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所述第二螺杆穿过所述第二螺纹通孔与所述第二移动块连接,所述第二手柄通过所述第二螺杆可推动所述第二移动块水平移动。
作为钢丝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固定块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三压板位于所述第三固定块的斜面上,所述第二移动块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所述第四压板位于所述第二移动块的斜面上,所述第三压板与所述第四压板对称设置。
作为钢丝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第二连接座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连接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底座上对应所述第二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以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和所述第二底座。
作为钢丝夹具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接头安装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上,所述第二接头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钢丝夹具在受力前夹具的重心与试验机的拉伸中心重合,并且在进行拉伸试验时,夹具在外力作用下,线轮自动摆动,自动调整受力点,使试样所受到的拉力与试验机的拉伸中心重合,因此夹具无需增加配重以调整夹具的重心和试验机的拉伸中心,减轻了夹具重量,简化了试验操作,提高了试验效率,同时又保证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钢丝夹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钢丝夹具在受力前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钢丝夹具在受力后的剖视示意图。
图1中:
1'、线轮;2'、底板;3'、压板;4'、配重。
图2、图3中:
1、第一夹具;11、第一底座;12、第一线轮;13、第一压紧装置;131、第一固定块;132、第一移动块;133、第一推动装置;1331、第二固定块;1332、第一螺杆;1333、第一手柄;134、第一压板;135、第二压板;14、第一连接装置;141、第一连接座;142、第一转轴;15、第一接头;
2、第二夹具;21、第二底座;22、第二线轮;23、第二压紧装置;231、第三固定块;232、第二移动块;233、第二推动装置;2331、第四固定块;2332、第二螺杆;2333、第二手柄;234、第三压板;235、第四压板;24、第二连接装置;241、第二连接座;242、第二转轴;25、第二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钢丝夹具包括:
第一夹具1,第一夹具1包括第一底座11、安装在第一底座11上的第一线轮12、位于第一线轮12上方用于压紧试样的第一压紧装置13和位于第一压紧装置13上方的第一连接装置14,第一底座11与第一连接装置14连接并可相对于第一连接装置14转动;
第二夹具2,第二夹具2包括与第一底座11对称且间隔设置的第二底座21、安装在第二底座21上的第二线轮22、位于第二线轮22下方用于压紧试样的第二压紧装置23和位于第二压紧装置23下方的第二连接装置24,第二底座21与第二连接装置24连接并可相对于第二连接装置24转动;
试样的一端通过第一压紧装置13压紧,并依次绕过第一线轮12和第二线轮22,试样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压紧装置23压紧。
本实施例的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固定在试验机的两端,试样一端固定在第一压紧装置13上,并且在第一线轮12缠绕一圈后向下伸出至第二夹具2中,试样在第二线轮22缠绕一圈后固定在第二压紧装置23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线轮12和第二线轮22的作用是增加摩擦力以固定试样,防止试样打滑;试验机在施加拉力前,第一夹具1和第二夹具2的重心与试验机的拉伸中心重合,而在进行拉伸试验时,试验机驱动第二夹具2向上移动,如图3所示,在试验机的拉力作用下,第一线轮12相对于第一连接装置14自动摆动,第二线轮22相对于第二连接装置24自动摆动,使试样所受到的拉力与试验机的拉伸中心重合,因此夹具无需增加配重以调整夹具的重心和试验机的拉伸中心,减轻了夹具重量,简化了试验操作,提高了试验效率,同时又保证测量精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案,第一压紧装置13包括安装在第一底座11上并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固定块131、第一移动块132和第一推动装置133,第一固定块131邻近第一移动块13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压板134,第一移动块132邻近第一固定块13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压板135,第一推动装置133与第一移动块132连接以推动第二压板135水平移动至与第一压板134压合。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块131固定于第一底座11上,而第一移动块132放置于第一底座11上,试样的一端放置于第一固定块131和第一移动块132之间,第一推动装置133推动第一移动块132向第一固定块131的方向移动,第二压板135与第一压板134将试样的一端夹住以施加一个预紧力,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压板134和第二压板135均为锉刀,具有较强的摩擦力,可以很好的固定住试样,防止试样打滑。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动装置133包括位于第一移动块132远离第一固定块131一侧的第二固定块1331、第一螺杆1332和与第一螺杆1332一端连接的第一手柄1333,第二固定块1331开设有第一螺纹通孔,第一螺杆1332穿过第一螺纹通孔与第一移动块132连接,第一手柄1333通过第一螺杆1332可推动第一移动块132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固定块1331固定于第一底座11上,用于固定和支撑第一螺杆1332,而第一移动块132对应第一螺纹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螺纹连接孔,第一移动块132对应第一螺纹连接孔的上方开设有第一小孔,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螺杆1332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当第一螺杆1332穿过第一螺纹通孔和第一螺纹连接孔时,利用小螺钉穿过第一螺纹连接孔上方的第一小孔并刚好落在第一螺杆1332的凹槽上,将第一螺杆1332固定在第一移动块132上,操作人员通过转动第一手柄1333,推动第一移动块132向第一固定块131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二压板135与第一压板134压合,夹住试样的一端。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块131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第一压板134位于第一固定块131的斜面上,第一移动块132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第二压板135位于第一移动块132的斜面上,第一压板134与第二压板135对称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装置14包括第一连接座141和第一转轴142,第一连接座141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底座11上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转轴142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一连接孔以连接第一连接装置14和第一底座1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座141可相对于第一底座11转动,当第一夹具1固定于试验机时,试验机驱动第一夹具1向上移动时,试样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拉力,同时由于试样通过第一压紧装置13和第二压紧装置23固定住了两端,第一线轮12会相对于第一连接装置14自动摆动,第二线轮22会相对于第二连接装置24自动摆动,使试样所受到的拉力与试验机的拉伸中心重合。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压紧装置23包括安装在第二底座21上并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固定块231、第二移动块232和第二推动装置233,第三固定块231邻近第二移动块232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压板234,第二移动块232邻近第三固定块231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压板235,第二推动装置233与第二移动块232连接以推动第四压板235水平移动至与第三压板234压合。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固定块231固定于第二底座21上,而第二移动块232放置于第二底座21上,试样的另一端放置于第三固定块231和第二移动块232之间,第二推动装置233推动第二移动块232向第三固定块231的方向移动,第四压板235与第三压板234将试样的另一端夹住以施加一个预紧力,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压板234和第四压板235均为锉刀,具有较强的摩擦力,可以很好的固定住试样,防止试样打滑。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推动装置233包括位于第二移动块232远离第三固定块231一侧的第四固定块2331、第二螺杆2332和与第二螺杆2332一端连接的第二手柄2333,第四固定块2331开设有第二螺纹通孔,第二螺杆2332穿过第二螺纹通孔与第二移动块232连接,第二手柄2333通过第二螺杆2332可推动第二移动块232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的第四固定块2331固定于第二底座21上,用于固定和支撑第二螺杆2332,而第二移动块232对应第二螺纹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螺纹连接孔,第二移动块232对应第一螺纹连接孔的上方开设有第二小孔,同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螺杆2332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当第二螺杆2332穿过第二螺纹通孔和第二螺纹连接孔时,利用小螺钉穿过第二螺纹连接孔上方的第二小孔并刚好落在第二螺杆2332的凹槽上,将第二螺杆2332固定在第二移动块232上,操作人员通过转动第二手柄2333,使第二移动块232向第三固定块231的方向移动,直到第四压板235与第三压板234压合,夹住试样的另一端。
于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块231为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第三压板234位于第三固定块231的斜面上,第二移动块232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第四压板235位于第二移动块232的斜面上,第三压板234与第四压板235对称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装置24包括第二连接座241和第二转轴242,第二连接座241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底座21上对应第二通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转轴242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二连接孔以连接第二连接装置24和第二底座21。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座241可相对于第二底座21转动。
本实施例中的钢丝夹具还包括第一接头15和第二接头25,第一接头15安装在第一连接座141上,第二接头25安装在第二连接座241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头15开设有第三通孔,利用销钉穿过第三通孔将第一夹具1固定在试验机的一端,第二接头25开设有第四通孔,利用销钉穿过第四通孔将第二夹具2固定在试验机的另一端。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等同替换、变化等等。但是,这些变换只要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一些术语并不是限制,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