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取样器、自动分析装置、取样方法以及自动检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294085发布日期:2021-06-04 09:5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自动取样器、自动分析装置、取样方法以及自动检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从检体容器自动地提取检体的自动取样器、取样方法、以及采用这些的自动分析装置、自动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血液、尿等生物体相关试样的自动分析装置有自动地搬送收纳有检体的多个检体容器并进行依次分析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支架装放部(62)、支架移送部(65)、检体吸引部(67)、支架缓冲部(68)、支架回收部(63)等。并且,保持预定数量的检体容器的支架(9)在这些部位间被搬送,检查结果出来的支架(9)被送往支架回收部(63)(0037~0040等段)。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自动分析装置中,保持预定数量的检体容器的支架(3)也设置于预定的设置部(11)并向预定的方向(D1)搬送。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在检查结束后的支架(3)与未检查的支架置换的情况下,设置有支架(3)的设置部(11)相对于此前的移动方向向反方向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11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84278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类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设置有支架装放部(62)、支架缓冲部(68)、支架回收部(63),在自动分析装置上需要确保各个部位的设置空间。因此,自动分析装置容易大型化。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类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设置有支架的设置部(11)关于设置部移动方向(D1)向正向和反向移动。因此,与如专利文献1那样的类型的装置相比,涉及支架移动的机械结构简化,自动取样器、自动分析装置能够小型化。该类型的自动分析装置因为机械结构简化,所以适于小型的自动分析装置(及自动取样器),但是关于在检查现场所要求的别的要求,即预先防止在分析开始后由于试剂不足而不得不暂时停止测定的方面没有公开,要求具有这样的功能的高性能化。但是,因为机械结构简化,所以在针对小型的自动分析装置(及自动取样器)研讨更进一步的高性能化的情况下,能作为改良对象的部位受限,难以高性能化。另外,虽然与专利文献1的类型的自动分析装置相比为小型,但是关于设置部移动方向(D1)需要2个设置部长度的空间,关于该方向(D1)的小尺寸化(窄幅化)有限。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小型、高性能的自动取样器及使用该自动取样器的自动分析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小型的自动取样器高性能化的取样方法及使用该取样方法的自动分析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如下自动取样器,将保持一个或者多个检体容器的支架从预定的搬送位置送出,基于赋予给所述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进行管理计算机的检查项目的询问,或者登记于自动分析装置的检查项目的校验,基于来自所述管理计算机或者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应答从所述检体容器进行检体的取样,所述自动取样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设置部,能设置多个所述支架;

移送部,能保持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1个所述支架并在沿着设置方向的第1移动方向上前后移动;以及

支架搬送路,用于使保持于所述移送部的所述支架在与所述第1移动方向交叉的第2移动方向上前后移动,

使所述移送部在所述第1移动方向上前进而使位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支架向所述支架搬送路侧移送,并使所述移送部在所述第1移动方向上后退而使位于所述支架搬送路的所述支架向所述设置部侧送回。

(2)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另一方面在于以如下为特征的上述(1)记载的自动取样器,进行所述检查项目的询问之后到所述取样为止的所述支架的待机在所述设置部进行,在结束以所述设置部上的所述检体容器为单位的所述检查项目的信息的累积之后开始所述取样。

(3)进一步地,本发明在于以如下为特征的自动分析装置,包括上述(1)或者(2)的自动取样器。

(4)另外,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是如下取样方法,将保持一个或者多个检体容器的支架从预定的搬送位置送出,基于赋予给所述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进行管理计算机的检查项目的询问,或者登记于自动分析装置的检查项目的校验,基于来自所述管理计算机或者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应答从所述检体容器进行检体的取样,所述取样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用自动取样器执行第1工序、第2工序以及第3工序,所述自动取样器具备:

设置部,能设置多个所述支架;

移送部,能保持设置于所述设置部的1个所述支架并在沿着设置方向的第1移动方向上前后移动;以及

支架搬送路,用于使保持于所述移送部的所述支架在与所述第1移动方向交叉的第2移动方向上前后移动,

在所述第1工序中,使所述移送部在所述第1移动方向上前进而使位于所述设置部的所述支架向所述支架搬送路侧移送,

在所述第2工序中,在进行所述检查项目的询问之后到所述取样为止的所述支架的待机在所述设置部进行,在以所述设置部上的所述检体容器为单位的所述检查项目的信息的累积结束之后开始所述取样,

在所述第3工序中,使所述移送部在所述第1移动方向上后退而将位于所述支架搬送路的所述支架向所述设置部侧送回。

(5)进一步地,本发明在于检体的自动检查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通过上述(4)的取样方法所取样的检体进行。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小型、高性能的自动取样器及使用该自动取样器的自动分析装置。另外,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供能使小型的自动取样器高性能化的取样方法及使用该取样方法的自动分析方法。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取样器的概要俯视图,(b)是示出支架及设置部的立体图,(c)是从与(b)不同的朝向示出支架及设置部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控制部及其周边设备的概要的框图。

图3(a)~(e)是按顺序示出试剂量确认后取样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4(a)~(e)是按顺序示出接续图3(e)的试剂量确认后取样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5(a)~(e)是按顺序示出接续图4(e)的试剂量确认后取样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6(a)~(d)是按顺序示出接续图5(e)的试剂量确认后取样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7(a)~(d)是按顺序示出现有方式取样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8(a)~(c)是按顺序示出接续图7(d)的现有方式取样的工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自动取样器、具备该自动取样器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取样方法进行说明。图1(a)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取样器1。该自动取样器1配备于例如血液凝固、生化检查、免疫检查等所使用的自动分析装置2,能够将收纳有检体的多个(在此为5容器/支架×10支架)检体容器3自动地向D1方向依次搬送。在此,自动分析装置2构成为具备自动取样器1,但是在图1(a)中,为了简化图示,自动分析装置2中的自动取样器1的附近的部分利用单点划线包围。

检体容器3是收纳检体(除此之外,校准器、对照试样、正常血浆)的容器,以由支架4保持的状态装放到自动取样器1。在本实施方式中,1个支架4最大能够保持5个检体容器3。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有时在各支架4以具有空闲的状态保持1~4个支架。另外,支架4能保持检体容器3的数量不限于5个,无论比其少还是比其多都可以。

在自动取样器1具备设置部6(支架托盘),在该设置部6能够设置多个支架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部6能够设置10个支架4。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能设置于设置部6的支架4的最大可装载数能够适当变更。

在与设置部6邻接的位置具备作为支架移送单元的支架移送部(以下称为“移送部”)7。移送部7能够利用移送部移动机构11沿着移送部搬送路14向图1(a)中的左侧方向及右侧方向双向移动。该移动方向是与支架4在设置部6中排列的方向(支架4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以下将该移送部7的移动方向称为“第1移动方向D1”。

移送部移动机构11例如能够具备能移动地支承移送部7的轨、未图示的电动机等驱动源,以及输送带、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进一步地,第1移动方向D1包括成为预定方向的前进方向(图中的从右到左的方向),和成为相对于该前进方向的反方向的后退方向(图中的从左向右的方向)。此外,作为移送部移动机构11,能够采用一般的各种移动机构。

在自动取样器1中,为了分析,使设置部6中的各支架4逐个地沿着第2移动方向D2送出。第2移动方向D2成为与第1移动方向D1交叉(在此为正交)的方向。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部6固定于规定位置。进一步地,移送部7向第1移动方向D1的前进方向(图中的从右到左的方向)移动,在设置部6上的与目的支架4对置的位置停止。然后,支架4从设置部6沿着与第1移动方向D1正交的第2移动方向D2送出。

另外,支架4从设置部6向移送部7的移动利用第1支架移动机构13进行。第1支架移动机构13省略图示,但是例如能够具备电动机等驱动源及输送带、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此外,作为第1支架移动机构13,能够采用一般的各种移动机构。进一步地,作为第1支架移动机构13,能够根据用于使得能够装卸支架4的结构而构成。另外,第2移动方向D2包括将支架4从设置部6送出的前进方向(图中的从下向上的方向),和将支架4送回到设置部6的后退方向(图中的从上向下的方向)。

在此,第1支架移动机构13也能够具备将支架4从设置部6滑动地拉出的拉出部(或者推出的推出部)。并且,作为拉出部,能够采用一般的各种结构如臂式的结构、吸附式的结构等。另外,作为推出部也能够采用一般的各种结构。进一步地,也能够并用这些拉出部、推出部。

另外,第1支架移动机构13无论设置于设置部6,或者设置于移送部7都可以。进一步地,第1支架移动机构13也可以通过设置于设置部6及移送部7的双方的机构部的组合而构成。

移送部7当借助第1支架移动机构13接收到支架4时,被移送部移动机构11向第1移动方向D1中的前进方向(图中的从右到左的方向)移动,从而接近支架搬送路(取样线路)15。进一步地,移送部7的支架4送向支架搬送路15,在支架搬送路15上移动。并且,转移到支架搬送路15的支架4从移送部7向第2移动方向D2的前进方向搬送。

移送部7与支架搬送路15之间的支架4的移动(D1方向的前后移动)利用第2支架移动机构19进行。第2支架移动机构19省略图示,但是例如能够具备电动机等驱动源及输送带、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此外,作为第2支架移动机构19,能够采用一般的各种移动机构。

另外,第2支架移动机构19与第1支架移动机构13同样,也能够具备拉出部(或者推出部)。进一步地,第2支架移动机构19无论设置于移送部7,或者设置于支架搬送路15都可以。另外,第2支架移动机构19通过设置于移送部7及支架搬送路15的双方的机构部的组合而构成。

进一步地,支架搬送路15上的支架4的移动(D2方向的前后移动)利用第3支架移动机构20进行。第3支架移动机构20省略图示,但是例如能够具备电动机等驱动源及输送带、齿轮等动力传递机构。此外,作为第3支架移动机构20,能够采用一般的各种移动机构。

在各支架4设置有例如条形码等的识别信息记录部26(图1(b)、(c))。另外,在各检体容器3也形成有识别信息记录部27。识别信息记录部26、27能够通过在支架4、检体容器3的预定部位粘贴标签封条等而形成。在此,关于支架4、设置部6的更具体的结构将后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a)所示,在支架4从移送部7向支架搬送路15的搬送位置12送出前,支架4、检体容器3的识别信息由读取部16读取。读取部16不沿着第1移动方向D1在水平方向移动,而能够从恒定位置朝向移送部7的支架4照射检测光,并读取支架4、检体容器3的识别信息。另外,读取部16也能够在水平方向移动。在此,读取部16也可以具备分为检体容器3用的读取部和支架4用的读取部。

由读取部16读取的识别信息当被读取时,依次向后述的控制部31发送,作为用于控制如搬送、取样的各种功能的信息而使用。关于控制部31的结构、基于识别信息的具体处理将后述。

通过第3支架移动机构20,用于向前述的支架搬送路15送出的支架4向第2移动方向D2的前进方向移动。并且,支架4在支架搬送路15上暂时停止,通过检体提取机构17,从保持于该支架4的检体容器3提取(取样)检体。

检体提取机构17例如具备旋转机构、升降机构以及移送机构等,通过这些机构构成可动部分。进一步地,在可动部分的顶端具备提取检体用的喷嘴(省略图示)。并且,在一例中,检体提取机构17在从待机位置旋转而使喷嘴向检体容器3的上方移动后,使喷嘴下降而吸引检体容器3内的检体,然后使喷嘴上升而使喷嘴向排出位置旋转移动。在排出位置上,检体提取机构17使喷嘴下降,向预先配置的反应容器排出检体,由此进行一定量的检体的排出。然后,检体提取机构17使喷嘴上升,进一步使喷嘴向清洗位置(省略图示)旋转移动。并且,检体提取机构17进行喷嘴的清洗,在该清洗后使喷嘴旋转移动而向待机位置返回。然后,向反应容器添加试剂,在使其反应预定的反应时间后,进行反应液的光学上的测定。此外,该步骤是一例,能够使用于其他的化学分析是不言而喻的。

在从保持于支架4的所有检体容器3提取检体后,支架4向第2移动方向D2的后退方向搬送,并向移送部7送回。这样,在支架4向支架搬送路15转移并提取检体后向移送部7送回为止的期间,移送部7能够设为停止的状态,从而能够进行新设置的支架的条形码读取(此外,也有时按照程序仅从预定的检体容器3提取检体)。另外,在结束检体提取的支架4送回到移送部7后,移送部7向第1移动方向D1的后退方向移动,进一步地,支架4返回设置部6中的原位置。

另外,作为进行移送部7的移动的情况,能够例示在分析的中途进行支架的更换、追加等的情况。另外,进行再次检查的情况等也能够作为一例举出。

为了提高这样的移送部7的移动自由度、支架4的更换自由度等,能够在经过支架搬送路15的前面部位设置支架退避部18。通过在这样的支架退避部18临时放任不管移送中的支架4,从而能够在设置部6可靠地形成没有设置支架4的空闲部位,能够进行与支架4的紧急追加对应的柔软应对。例如,在作为通常取样的支架A的检体取样的中途将载置有紧急检体的支架B在“检体间(例如,支架A的第1个检体的取样结束后)”插入的情况下,能够按照接下来的1)~4)的顺序利用。即,1)支架A的第1个(涉及检体容器的)取样结束、2)使支架A退避、3)实施支架B的取样、4)从支架A的第2个(涉及检体容器的)重新开始取样。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检体提取机构17的喷嘴从待机位置旋转而向检体容器3的上方移动的吸引前准备期间,进行用于从搬送位置12将支架4送出的动作(包括读取部16的读取动作。)。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在上述吸引前准备期间,在检体提取机构17的喷嘴从待机位置旋转的过程中,吸引与检体同时排出到反应容器的缓冲液等。

另外,在检体提取机构17的喷嘴吸引检体容器3内的检体后,在检体提取机构17的喷嘴开始向排出位置旋转直到排出位置上的检体排出后检体提取机构17的喷嘴结束上升为止的排出期间,进行用于将支架4向移送部7送回的动作。进一步地,在上述排出期间后,在检体提取机构17旋转而进行清洗的清洗期间,进行用于使移送部7移动而使别的支架4向搬送位置12靠近的动作。

这样,利用检体提取机构17进行针对支架4的动作以外的动作的期间,进行用于使支架4、移送部7移动的动作,由此能够防止总处理能力降低。

接着,对设置支架4的设置部6更具体地说明。图1(b)、(c)中示出支架4及设置部6的一例。在图1(b)、(c)的例子中,在设置部6以一定间隔设置有多个分隔板21。进一步地,在邻接的分隔板21之间形成有用于设置支架4的设置区域22。并且,支架4以能够向第2移动方向D2的前进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设置区域22。在此,在图1(b)、(c)中,仅有1个支架4设置于设置部6上,如双点划线所示,仅有1个检体容器3保持于支架4。另外,作为用于将支架4保持为能逐一装卸的结构,能够采用一般的各种结构诸如嵌入到滑动槽的结构、用卡止机构按压支架4的结构等。

在设置部6与各设置区域22逐一对应起来配置有支架状态灯23。各支架状态灯23能够按支架单位报知对应的设置区域22中的各个支架4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支架状态灯23利用其颜色、忽亮忽灭等的发光方式示出各支架4处于未检查状态、检查中状态(包括再次检查中状态)以及检查结束状态中的哪个状态。

在此,未检查状态是指对应的支架4从搬送位置12送出前的状态,且是针对保持于支架4的检体容器3内的检体未进行检查的状态。另外,检查中状态是指针对送回到设置部6的支架4正在执行检查的状态(也包括取样中的状态、需要再次检查的状态。),且是不应将支架4从设置部6卸下的状态。进一步地,检查结束状态是对送回到设置部6的支架4的检查已结束的状态,且是即使将支架4从设置部6卸下也没有问题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支架状态灯23在未检查状态时点亮,在检查中状态时忽亮忽灭,在检查结束状态时熄灭。但是,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也可以是如下结构:通过各支架状态灯23以别的发光方式发光,从而报知上述的各状态中的至少一个。

另外,作为用于报知各支架4的状态的报知部,不限于如支架状态灯23那样的发光的结构,也能够采用其他的各种结构诸如通过来自扬声器的拨号音等进行区分支架状态的报知的结构、使这些组合的结构等。此外,也能够将设置部6设为不具备报知部的结构。此外,作为不具备报知部的结构,例如能够举出使自动分析装置2具备的显示装置(省略图示)显示支架4的状态的结构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设置区域22的一部分(在此为一个)被规定为优先设置部24。优先设置部24构成用于设置应优先进行检查的支架4的优先设置部24。在此,优先设置部24优选以操作者能够与其他的设置区域22区分的方式设置。

在这样的优先设置部24设置有支架4的情况下,移送部移动机构11(图1(a))使优先设置部24的支架4优先于放任不管在其他设置区域22的支架4而向移送部7移动。并且,送出到移送部7的优先设置部24的支架4由移送部7送向支架搬送路15侧。

图1(b)、(c)中仅图示1个,但是设置于设置部6的各支架4具有能够将试管状的检体容器3(图中利用双点划线仅图示1根)以竖立着排列的状态保持的形状。在各支架4中,沿着其长度方向能保持预定数量(在此为5根)的检体容器3。各支架4以其长度方向沿着第2移动方向D2的状态设置于设置部6。

另外,在各支架4设置有前述的识别信息记录部26。作为识别信息记录部26,能够采用显示条形码的记录部。但是,不限于此,能够采用各种记录介质诸如显示二维码的记录部、IC芯片或者内置RFID用的RF标签等的记录部等。

接着,对前述的控制部31进行说明。图2概要地示出控制部31的结构。控制部31通过将CPU、ROM、RAM、输入输出端口等组合而构成,基于预定的程序执行动作。进一步地,控制部31作为移送部移动处理部32、支架移动处理部33、检体提取处理部34以及报知处理部35等各种功能部执行动作。在此,控制部31也可以控制分析装置整体的动作。另外,例如也可以对自动取样器1等的每一部分结构划分控制部,并利用多个控制部构成控制部31。

在上述的各种功能部中,移送部移动处理部32具有用于控制移送部移动机构11的动作而使移送部7沿着第1移动方向D1移动的功能。通过移送部移动处理部32及移送部移动机构11等构成移送部移动单元。移送部移动单元通过使移送部7移动,从而使已转移到移送部7的支架4向支架搬送路15侧依次移动。

接着,支架移动处理部33具有用于控制第1支架移动机构13、第2支架移动机构19以及第3支架移动机构20的动作而使支架4从设置部6向移送部7,或者从移送部7向支架搬送路15沿着第1移动方向D1、第2移动方向D2移动的功能。通过支架移动处理部33、第1支架移动机构13、第2支架移动机构19以及第3支架移动机构20等构成支架移动单元。

进一步地,检体提取处理部34进行用于控制检体提取机构17的动作的处理。通过检体提取处理部34及检体提取机构17等构成检体提取单元。检体提取单元从由设置部6送出的支架4的检体容器3提取检体。

另外,检体提取处理部34构成针对所提取的检体进行检查的检查执行单元。检查执行单元与从识别信息记录部26读取的识别信息对应起来将针对各支架4的检查结果存储于预定的存储部(省略图示)。

报知处理部35具有基于检体提取处理部34的检查结果来控制各支架状态灯23的发光方式的功能。并且,报知处理部35报知与各支架状态灯23对应的支架4的状态。报知处理部35及各支架状态灯23等构成用于报知针对各支架4的检查是否为执行中的报知单元。

在设置部6的各设置区域22是否设置有支架4能够利用支架检测部37检测。支架检测部37能够与各设置区域22对应起来设置于设置部6。该支架检测部37能够通过例如各种非接触式传感器、图像识别传感器等构成。另外,作为非接触式传感器,能够采用一般的各种光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感应型接近传感器、静电电容型接近传感器)等。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检测有无支架4的结构即可,能够采用各种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4送回到设置部6的情况下,利用移送部移动处理部32使移送部7前后移动。并且,未检查的支架4转移到移送部7,并向支架搬送路15的搬送位置12依次移动。另外,在检查结束后,哪个支架4被置换成未检查的支架4的情况等都是同样。

此外,支架4是否已送回到设置部6例如能够基于支架移动处理部33的处理结束,或者来自支架检测部37的检测信号在控制部31中判断。进一步地,检查结束后的任一支架4是否被置换成未检查的支架4例如能够基于来自支架检测部37的检测信号进行判断。另外,是否需要针对任一支架4的再次检查能够基于未图示的再次检查需要与否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判断。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移送部7前后移动,从而能够将设置于设置部6的未检查的支架4、在检查结束后置换的未检查的支架4以及需要再次检查的支架4分别向搬送位置12搬送。因此,通过从结束检查的支架4依次置换成未检查的支架4,从而能够针对能设置于设置部6的支架4的数量以上的支架4连续地进行检查。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搬送路15上已进行检体提取的支架4经由移送部7返回到设置部6。因此,与预先使支架暂时向缓冲部退避的类型的自动分析装置(例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那样的类型的装置)相比,不需要用于暂时保管支架的线路、空间,从而自动取样器1、自动分析装置2能够小型化。

另外,与例如使设置部6向第1移动方向D1(移送部移动方向)移动的结构(例如前述的专利文献2那样的类型的装置)比较,不必确保用于使设置部6移动的空间,能够减小自动分析装置2的横向宽度(图1(a)所示的设置部6及支架搬送路15的合计的宽度R),因此,装置由此也能够小型化。另外,能够缩小支架4的移动范围,因此即使是使需要再次检查的支架4向支架搬送路15再次移动的情况,也能够缩短支架4的移动时间,能够提高检查效率。

在此,在图1(a)中,检体提取机构17不是设置于设置部6配置侧,而是以支架搬送路15为界限设置于相反侧,因此自动取样器1(及自动分析装置2)的宽度相应地变大。但是,虽然省略图示,但通过检体提取机构17以支架搬送路15为基准与设置部6配置于相同侧,能够减小自动取样器1(及自动分析装置2)的宽度。

另外,因为设置部6及移送部7配置在第2移动方向D2,所以在第2移动方向D2上需要用于该配置的空间。但是,自动取样器1、自动分析装置2所要求的需求与第2移动方向D2的小型化相比,更优先第1移动方向D1的方向的小型化,在该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有效。另外,在可实现在第2移动方向D2上设置的其他构成设备的小型化的情况下,即使采用如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作为自动分析装置2整体也能够最小限度地抑制大型化。

进一步地,因为不使设置部6移动,而使比设置部6小型的移送部7移动来进行支架4的搬送,所以能够将移送部7的移动范围大致控制在设置部6的宽度内。另外,在图1(A)的例子中,读取部16固定在规定位置,但是移送部7的移动范围限于某种程度的大小(在此为将10个支架4并列排列的程度的大小),所以即使将读取部16以不移动的方式设置于规定位置,但是到识别信息记录部26的距离也比较短,识别信息记录部26的读取变得困难。

另外,通过设置部6和移送部7的组合,使得发挥前述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1197号公报)中的支架装放的功能、支架缓冲的功能、支架回收的功能。因此,能够用较少的功能部分进行检查,由此也能够使自动取样器1、自动分析装置2小型化。

进一步地,因为设置部6不移动,所以在将返回到设置部6的支架4回收的情况下,作业者不必等待设置部6停止而回收支架4。因此,能够将返回到设置部6的支架4快速回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移送部移动处理部32的处理而在设置部6的优先设置部24设置有支架4的情况下,能够使设置于该优先设置部24的支架4优先向搬送位置12移动。此外,在设置部6的优先设置部24是否设置有支架4例如能够基于来自支架检测部37的检测信号进行判断。

这样,通过使设置于优先设置部24的支架4优先向搬送位置12移动,并从搬送位置12送出,从而能够优先进行针对该支架4的检查。在该情况下,不必进行指定要优先检查的支架4的作业等,能够提高操作性。进一步地,即使在设置部6以外的部位不设置紧急检体用的支架装放部等,也能够优先进行检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支架状态灯23的报知,确认针对各支架4的检查是否为执行中,关于检查不是执行中的支架4,能够置换成别的支架4。由此,针对设置部6能够容易进行置换支架4的作业,因此能够提高检查效率。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支架状态灯23的报知来确认未检查状态、检查中状态以及检查结束状态,关于不是检查中状态的支架4,能够置换成别的支架4。例如,关于检查结束状态的支架4,通过依次置换成未检查的支架4,能够连续地进行检查。另外,关于未检查状态的支架4也能够根据需要置换成别的支架4。这样,通过易懂地报知支架4的状态,能够有效地提高检查效率。进一步地,在具有在仍是未检查状态下推迟但持续进行的检体容器的情况下等,也能够例如利用支架状态灯23来报知保持那样的检体容器的支架的存在。并且,由此,即使不将与支架的状态相应的支架装放部设置于设置部6以外的部位,也能够进行与支架的状态相应的有灵活性的检查。

另外,各支架4单个地卸下而能够从设置部6回收,因此不需要在等待按设置部6的所有支架单位结束检查之后将应回收的支架4回收,或者在用于支架回收的部位预先收集能回收的支架。并且,由此也能够针对依次能追加的支架4尽量没有拖延地进行直至回收的作业。

如上,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取样器1具有小型的结构。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自动取样器1的进一步高性能化,在进行检查所需要的试剂量的确认后进行取样(试剂量确认后取样)。以下说明试剂量确认后取样的特征,但是当说明试剂量确认后取样时,首先对未预先确认试剂量的现有方式取样说明一例。此外,“取样”的用语在与前述的“提取”同样的意义上使用。

图7(a)~(d)及8(a)~(c)示出未预先进行试剂量的确认的现有方式取样的方式。此外,在此与图1(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取样器1不同,与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示的自动分析装置同样,使用设置部能移动的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关于设置部能移动的方面以外,关于与图1(a)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取样器1同样的部分使用相同符号。进一步地,在图7及图8中示出多个检体容器(3)、支架(4),但是为了避免附图变得繁杂,省略关于这些的符号图示。

在图7(a)中,从图中的左侧到右侧排列有10个支架。在图中,为了说明,与各支架的设置位置(分区)对应地标注“1”~“10”的编号。以下,有时根据需要将设置于各位置的支架与编号结合而称为“第1支架”~“第10支架”。

各支架使长度方向朝向图中的上下方向,如上所述,各保持5个检体容器。以下有时将每个支架的各检体容器按图中的上侧到下侧的顺序称为“第1容器”~“第5容器”。并且,在单个地区分各检体容器的情况下,例如称为“第1支架的第1容器”、“第5支架的第3容器”、“第10支架的第5容器”等。

在此,在图中,对各检体容器均示出“A”符号,关于该符号A表示的意思将后述。另外,在图7(a)~(d)及图8(a)~(c)中,为了简化,读取部16利用三角形记号示出,检体提取机构17利用圆形记号(○)示出。

如上所述,图7(a)所示的状态是10个支架搭载于设置部(6)的状态。并且,图7(a)所示的状态是10个支架在移送部搬送路14(图1(a)中用双点划线图示)上沿着第1移动方向D1向图中的从右到左的方向(前进方向)移动后在预定位置上停止的状态。

图7(a)中的位于左端的第1支架到达搬送位置12。进一步地,在图7(a)中,对哪个检体容器都不进行识别信息记录部27中的识别信息(ID信息)的读取(ID识别)。并且,对各检体容器标注的前述的符号A表示是对各检体容器还没有进行ID识别的状态。

除此之外,作为检体容器的状态,有“ID识别完成(ID读取成功)”的状态(符号B)、“检查委托内容询问中”的状态(符号C)、“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符号D)以及“取样中或者取样完成”的状态(符号E)。

用符号B表示的“ID识别完成(ID读取成功)”的状态是进行读取部16的识别信息的读取,且该读取不发生错误等且没有拖延地完成(成功)的状态。另外,用符号C表示的“检查委托内容询问中”的状态是已读取的识别信息从控制部31向作为管理计算机的主计算机41(图2)发送、等待来自主计算机41的检查委托内容信息的接收的状态。在此,主计算机41配置于自动分析装置2的外部。

进一步地,用符号D表示的“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是来自主计算机41的检查委托内容信息的接收已完成的状态。并且,用符号E表示的“取样中或者取样完成”的状态是基于检查委托内容信息进行取样的中途状态或已结束取样的状态。

如图7(a)所示,从哪个检体容器都不进行ID识别的状态(状态A)开始,如图7(b)所示,到达搬送位置12的第1支架向支架搬送路15送出。在图7(b)的例子中,第1支架的第1容器处于用符号E表示的“取样中或者取样完成”的状态。并且,第2容器处于用符号D表示的“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第3容器及第4容器处于用符号C表示的“检查委托内容询问中”的状态。进一步地,第5容器处于用符号B表示的“ID识别完成(ID读取成功)”的状态。

也就是说,在第1支架被送出到支架搬送路15时,虽然省略图示,但是首先第1容器到达读取部16的前方并停止。并且,第1容器的识别信息记录部27(图1(b)、(c))所显示的识别信息由读取部16读取。当涉及第1容器的识别信息的读取完成(成功)时(符号B),所读取的识别信息通过控制部31向主计算机41发送。

在主计算机41中,基于接收的识别信息检索检查委托内容。并且,检索到的检查委托内容的信息(检查委托内容信息)向控制部31发送。检查委托内容包括应对收纳于检体容器的检体(血液、尿等)进行检查的项目(检查项目)的信息(检查项目信息)。并且,在控制部31中,基于接收到的检查委托内容,判定每个检查项目所需要的检体的分注量等。

在控制部31中,在预定的存储单元存储有分析信息表的数据。在分析信息表设定有应对检查委托内容进行的取样、分析的条件。进一步地,在控制部31中,基于从主计算机41接收到的检查委托内容,参照分析信息表控制取样、分析、清洗等动作。

并且,针对主计算机41,每当针对各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记录部27的读取完成(成功)时(符号B),依次向主计算机41发送识别信息。因此,如图7(b)中符号B所示,在涉及第5容器的识别信息的ID读取成功的阶段,涉及此前进行了读取的第1容器~第4容器的识别信息向主计算机41的发送结束。

进一步地,在图7(b)的例子中,关于第3容器及第4容器,成为等待接收基于发送的识别信息的检查委托的状态(符号C)。另外,关于第2容器,经由符号C的状态,接收到来自主计算机41的检查委托内容,成为符号D的状态(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并且,关于第1容器,基于来自主计算机41的检查委托内容,成为符号E的状态(正进行取样的状态或者已完成取样的状态)。

当如上所述完成第1容器的取样时,第1支架进一步向前进方向移动,将第2容器搬送到取样位置。并且,进行针对第2容器的取样,第2容器的取样完成(符号E)。此时,省略图示,但是第3容器~第5容器成为“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符号D)、“检查委托内容询问中”的状态(符号C)。

另外,根据通过读取部16读取的进展情况、控制部31的处理情况或者主计算机41的处理情况,也有可能任一检体容器成为“ID识别完成(ID读取成功)”的状态。进一步地,虽然没有标注符号,但是根据情况,也有可能任一检体成为ID识别中(ID读取中)的状态。

在图7及图8所示的例子中,当关于先进行了识别信息读取的检体容器的取样完成时,进行针对接下来的容器的取样。因此,在进行涉及第5容器的取样的情况下,如图7(c)所示,第1支架中的所有检体容器成为用符号E表示的状态(正在进行取样的状态或者已完成取样的状态)。

然后,如图7(d)所示,第1支架在支架搬送路15上向后退方向搬送,返回到移送部搬送路14(图1(a)中用双点划线图示)上的设置部(符号省略)。进一步地,在支架搬送路15中,设置部上的支架(支架组)前进,第2支架送到搬送位置12,支架组停止。并且,如图8(a)所示,第2支架向支架搬送路15送出。

进一步地,虽然省略图示,但是与第1支架的情况同样,经由针对第1容器~第5容器的识别信息的读取(符号B),向主计算机41的检查委托内容的询问(符号C)、来自主计算机41的检查委托内容的接收(符号D)按每个检体容器依次进行。进一步地,针对各检体容器,当检查委托内容的接收(符号D)结束时,依次确定取样条件,按照该条件执行取样(符号E)。

在图8(a)的例子中,第1容器处于取样中或者取样完成的状态(符号E),第2容器处于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符号D)。另外,第3容器及第4容器处于检查委托内容询问中的状态(符号C),第5容器处于ID识别完成(ID读取成功)的状态(符号B)。

这样,关于后续的支架,进行针对各检体容器的取样,当如图8(b)所示完成针对第10支架的第5容器的取样时(符号E),针对第1支架~第10支架中的所有检体容器的取样完成。并且,第10支架在支架搬送路15上朝向搬送位置12后退,如图8(c)所示,第10支架返回设置部(符号省略)。

如上的现有方式取样的步骤能够按接下来的(1)~(5)那样简要地说明。首先,(1)利用读取部16读取识别信息。(2)利用控制部31,向主计算机41进行检查项目的询问。(3)从主计算机41接收检查项目内容(检查项目内容信息)。接着,(4)确定与检查项目相应的取样条件,(5)执行取样。

但是,在如上述(2)、(3)说明的针对主计算机41的检查项目的询问、应答相对需要较多时间的情况下,之后的处理延迟,例如(5)中的取样的开始延迟。根据使用自动分析装置2的医院的规模,当与主计算机41通信的其他分析装置台数、通信量、中继地点的数量等较多时,容易变为这样的状态,因此取样的开始相应地延迟。并且,由于取样的延迟,之后的一系列的处理或动作也延迟。

进一步地,这些取样的开始的延迟也关系到针对接下来的检体容器的取样的开始的延迟,在整体上,检查需要的时间变长。并且,由于检查的延迟,针对被检查者的结果报告也延迟,妨碍将检查结果提前有效利用于治疗。另外,由于检查的延迟,自动取样器1、自动分析装置2中的处理能力(一定时间内的可处理数量)降低。

进一步地,自动取样器1(及自动分析装置2)当有涉及上述(3)的来自主计算机41的检查项目内容的接收时,能够掌握检查项目。并且,当掌握检查项目时,通过自动取样器1(及自动分析装置2)判明应使用于检查的试剂需要量。因此,控制部31通过算出试剂剩余量,从而关于能够掌握检查委托内容的检体容器,能够判断试剂剩余量是否充分,并能够通过自动分析装置2具备的显示装置(省略图示)等将其判断结果向操作者报知。

但是,如上所述,若检查项目的询问、应答需要较多时间,则检查的项目、其测定数量(检体容器的数量)不明的情况持续得长,可否测定的判断相应地延迟。另外,在仍然不能掌握使用于测定的试剂等的需要量的情况下,有时在测定的中途试剂不足。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测定中断,不能迅速得到检查结果。

因为现有方式取样有这些情况,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完成试剂量确认后取样。以下,基于图3~图6说明试剂量确认后取样的例子。此外,关于与图7(a)~(d)、图8(a)~(c)中例示的现有方式取样同样的事项,标注相同编号、相同符号,适当省略其说明。

图3(a)中示出设置部6、移送部7以及支架搬送路15等。另外,成为在设置部6仅设置有第1支架和第2支架、在其他的设置区域没有设置支架的状态。进一步成为在移送部7还没有载置任何支架的状态。此外,设置部6中的支架的数量可以为3个~10个中的任一个,或者也可以仅为1个。

如图3(b)所示,处于图3(a)的状态的第1支架从设置部6向移送部7移动。通过该第1支架的动作,设置部6的用于第1支架的设置区域为空的。进一步地,前述的读取部16照射检测光而读取支架、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在此,各支架中的识别信息记录部(26)的位置成为读取部16容易进行读取的位置。另外,如上所述,也可以使读取部16移动而进行识别信息的读取。

所读取的识别信息通过控制部31(图2)向主计算机41发送。进一步地,控制部31针对主计算机41,不等待针对接下来之后的检体容器的ID识别的完成(或者针对接下来之后的检体容器的ID识别的开始),而发送识别信息来进行测定委托内容的询问。

在图3(b)的例子中,涉及第1支架及第1容器~第5容器的识别信息的读取已经结束。并且,位于第2移动方向D2的前进方向侧的第1容器及第2容器成为用符号C表示的“检查委托内容询问中”的状态。另外,第3容器~第5容器成为用符号B表示的“ID识别完成(ID读取成功)”的状态。

接着,如图3(c)所示,第1支架返回设置部6。在图3(c)的例子中,第1容器~第4容器成为用符号D表示的“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进一步地,第5容器成为检查委托内容询问中的状态(符号C)。另外,读取部16向第1移动方向D1中的后退方向(图中的从左向右的方向)移动,返回原来的待机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3(d)所示,设置于设置部6的第2支架向移送部7移动。读取部16照射检测光而读取第2支架或保持于第2支架的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在图3(d)的例子中,第1容器成为检查委托内容询问中的状态(符号C)。另外,第2容器~第5容器成为ID识别完成(ID读取成功)的状态(符号B)。进一步地,第1支架的所有检体容器成为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符号D)。

当针对第2支架中的所有检体容器的识别信息的读取完成时,如图3(e)所示,第2支架返回到设置部6的对应位置(第2支架用的设置区域)。在图3(e)的例子中,第2支架的第1容器及第2容器成为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符号D)。另外,第3容器~第5容器成为检查委托内容询问中的状态(符号C)。并且,读取部16返回到原来的待机位置。

接着,如图4(a)所示,第2支架的所有检体容器成为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符号D)。在此说明的例子中,将第1支架及第2支架的两个支架作为试剂量确认单位。因此,当第2支架的所有检体容器成为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符号D)的情况下,试剂量确认成为完成。

然后,设置部6的第1支架如图4(b)所示被送到移送部7。进一步地,移送部7向第1移动方向D1的前进方向(图中的从右向左的方向)移动,移动到移送部7的第1支架转移到支架搬送路15的搬送位置12。并且,如图4(c)所示,位于搬送位置12的第1支架向第2移动方向D2的前进方向(图中的从下向上的方向)搬送1个检体容器量,执行针对第1容器的取样(符号E)。

进一步地,针对第1支架的第2容器~第5容器依次进行取样,如图4(d)所示,成为针对第1支架的所有检体容器进行了取样的状态(符号E)。并且,如图4(e)所示,第1支架返回到移送部7,如图5(a)所示,进一步送到设置部6。

然后,同样如图5(a)所示,位于设置部6的第2支架送到移送部7。在图5(a)的例子中,移送部7暂且向第1移动方向D1的后退方向移动,第1支架返回到设置部6的对应位置(第1支架用的设置区域)。并且,位于设置部6的第2支架向移送部7送出。

接着,移送部7向第1移动方向D1的前进方向移动,位于移送部7的第2支架被搬送到支架搬送路15的搬送位置12。并且,如图5(b)所示,位于搬送位置12的第2支架向第2移动方向D2的前进方向搬送,依次执行取样(符号E)。在图5(b)的例子中,进行针对第1容器及第2容器的取样(符号E),第3容器~第5容器仍然为检查委托内容接收完成的状态(符号D)。

另外,在图5(b)的例子中,设置于设置部6的第1支架的第2容器成为用符号F表示的“重新检查”的状态。该“重新检查”的状态是暂时进行取样并进行分析但是需要再次检查的状态。关于成为该“重新检查”的状态(符号F)的检体容器的处理将后述。

当对图5(b)所示的第2支架的所有检体容器完成取样时,第2支架如图5(c)所示返回到移送部7。在此,在从图5(b)的状态到图5(c)的状态为止的期间,虽然省略图示,但是进行移送部7的在第1移动方向D1上的后退动作。

进一步如图5(d)所示,第2支架返回到设置部6。并且,如图5(e)所示,保持重新检查(符号F)的检体容器的第1支架被送到移送部7,移送部7如图6(a)所示向第1移动方向D1的前进方向移动。在此,在图5(e)的例子中,关于返回到设置部6的第2支架,没有必要再次检查,所有检体容器成为用符号G表示的“检查结束”的状态。

接续图6(a)所示的状态,如图6(b)所示,送到移送部7的第1支架被向第2移动方向D2的前进方向搬送,执行针对第2容器的取样。然后,如图6(c)所示,第1支架返回到移送部7。在图6(c)的例子中,第1支架的第2容器成为已进行取样的状态(符号E)。

进一步地,移送部7向第1移动方向D1的后退方向移动,第1支架如图6(d)所示返回到设置部6。在该图6(d)的例子中,第1支架的所有检体容器成为检查结束的状态(符号G)。

根据以上说明的试剂量确认取样,如图4(a)所示,对设为试剂量确认单位的第1支架及第2支架中的所有检体容器可确定检查项目。并且,然后从第1支架中的第1容器开始,基于来自主计算机41的检查委托内容按顺序进行取样。此外,在检查委托预先登记于自动分析装置的情况下,基于该检查委托内容进行取样。因此,针对设置于设置部6的一组检体容器,能够在预先掌握检查委托内容的基础上从第1支架的第1容器开始按顺序开始取样。并且,能够在针对一组检体容器的取样开始前进行所需的试剂量的掌握等。

进一步地,在取样前,关于作为试剂量确认单位的预定量(在此为2个量的支架)的检体容器全部,能够掌握每个检查项目的测定数量。并且,在控制部31中,当能判断出在测定中途试剂没有不足时,开始取样,当能判断为不足时,能够进行该意思的报知来催促操作者补给试剂。

当通过这样的试剂量的确认能够判断试剂的使用量时,则能够适当地报知试剂补给、更换的时机。另外,能够防止试剂的不必要的补给、测定开始后的更换。

另外,通过预先进行按试剂量确认单位的测定所需时间的掌握,也能够报知关于装放的所有检体容器的测定结束预定时刻。

例如在医院等设施中,通常情况下操作者同时使用多个装置。因此,在自动分析装置2中开始分析后,有时想要知道在操作其他装置之后直到返回自动分析装置2而能够装放接下来的检体(检体容器)为止的时间。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使得将多个检体容器作为1组(作为试剂量确认单位),根据检体识别信息,累积检查委托内容信息而进行试剂量的确认之后能够开始取样,从而操作者容易确定之后的行动,能够使操作者的工作有效。

另外,在针对作为试剂量确认单位的预定数量(在此为5×10个)的检体容器累积检查委托内容信息之后开始取样,所以与逐个地对检体容器接收检查委托内容信息同时开始取样的情况(图7及图8中例示的现有方式取样的情况)相比,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应对。

即,在前述的现有方式取样(图7及图8)中,一边按每个检体(检体容器)接收检查委托内容信息一边开始取样,因此在例如第2个以后的检体容器处于ID识别(符号B)、检查委托内容询问中(符号C)的状态的情况下,有时对先接收到检查委托内容的检体容器开始取样。

但是,在取样中针对后续的检体容器发生了识别ID的读取不良、检查委托内容信息的接收错误等的故障的情况下,不能将符合的支架取出,难以采取用于消除故障的快速应对。另外,即使是能够进行用于消除故障的任何应对的情况,但是如上所述,多数情况下在分析开始后操作者离开自动分析装置2,当操作者返回到自动分析装置2时,可能变为由于分析中断而完不成检查的情况(取得检查结果可能发生延迟)。

因此,通过进行如图3~图6所示的试剂量确认后取样,能够在取样开始前预先完成涉及作为试剂量确认单位的预定数量(在此为5×2个)的检体容器的检查委托内容的接收,能够尽量防止由于与主计算机41的信息交换导致的故障使分析中断。

此外,即使是进行了试剂量确认后取样的情况,但也考虑到在接收涉及所有检体容器的检查委托内容前操作者离开自动分析装置2的情况下分析将中断。但是,因为是取样开始前,所以直至发生涉及与主计算机41的信息交换的故障为止的时间限于ID识别、信息通信所需要的短时间内。并且,通过操作者预先确定在信息通信完成之后离开自动分析装置2的工作步骤,从而能够防止放任不管在取样开始前发生的故障,能够有效利用时间。另外,如果是取样开始前,则支架的取出等也能够比较容易进行,用于故障的确认、消除的作业也变得容易。

另外,一般来说,在采用自动分析装置的检查中,有时持续进行使用的试剂不同但是为同种测定方法的测定。进一步地,即使是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2具备多个使用于特定检查的测光部的情况,但当有超过测光部数量的检查委托时,也有时将使用该测光部的测定为预定的检体的取样暂时中断,使使用该测光部的测定先完成。作为其对策,通过试剂量确认后取样,使得在预先累积检查委托内容信息之后能够开始取样,从而能够进行与如测光部等的各种测定单元一致的最佳的优先位次的设定。

进一步地,通过进行试剂量确认后取样,(1)也能够例如将控制部31用作测定可否判定单元,进行测定使用的材料等是否为此后进行的测定数量以上的判断(测定可否判定)。作为测定使用的材料,能够例示系统水、实验皿、试剂、洗涤剂等。另外,通过进行试剂量确认后取样,也能够进行废水箱内的废水是否需要废弃的判定。进一步地,(2)也能够估计此后的测定时间,例如能够进行直到按检体容器(检体)单位或支架单位的测定结束为止的时间的预测。并且,根据上述(1)和上述(2),能够进行测定使用的材料是应在当前补给还是应在测定后补给等的补给时机的判断。

在此,上述的“测定使用的材料等”能够称为“测定资源”。该“测定资源”也包括上述的实验皿等反应容器。另外,也能够将自动取样器1、自动分析装置2构成为:在通过上述的测定可否判定而判定出任一测定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报知不可测定的通知,并且将测定动作暂时停止。

并且,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取样器1、自动分析装置2,能够利用小型的结构效率良好地进行测定,能够将小型的自动取样器1、自动分析装置2设为进一步高性能的装置。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取样器1、自动分析装置2,能够实现(1)测定开始前设置的所有支架的检查项目的确定(试剂量确认后取样)、(2)支架的优先插入、(3)基于初次检查结果的自动重新检查这三个功能。

在此,在前述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81197号公报)中记载了使分析顺序提前而进行分析(0050等段)。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发明是由支架缓冲部决定分析顺序的发明,与由支架4的位置与搭载最初相同的设置部6进行试剂量确认,在活用小型化优点的基础上能够决定最佳的优先位次的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取样器1、自动分析装置2不同。

另外,也考虑到如下:使试剂量确认后取样的功能和现有方式取样的功能双方在1个自动取样器1、自动分析装置2中并存,使得操作者可根据需要切换功能来进行取样、分析等。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举出在设置部6设置有2个支架4(第1支架及第2支架)、在支架4保持最大能保持的数量(在此5个)的检体容器3的状态为例,但是处理的支架的数量、检体容器的数量在最多能设置数量(在此5×10个)的范围内是自由的。

例如,在具有住院病房且住院病人存在很多的医院,在一天中的早晨的时间段集中大量为了检查而提取的检体,但是在之后的时间段,可随时拿到门诊病人的检体等,检体容器3(检体)的集中情况变动。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取样器1、自动分析装置2中,即使设置部6、支架4有空闲,也能够以在此时间点位于设置部6上的检体容器为单位进行试剂量确认后取样。也就是说,能够一边根据情况将确认试剂量的单位变更一边进行试剂量确认后取样。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取样器1及自动分析装置2针对在试剂量确认后取样的中途追加的支架、检体容器也能够利用小型结构一边调整顺序一边进行取样。另外,也能够使针对后面追加的支架的取样优先于先进行了检查委托内容的询问的支架而进行。

此外,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符号说明

1 自动取样器

2 自动分析装置

3 检体容器

4 支架

6 设置部

7 移送部

11 移送部移动机构(移送部移动单元)

12 搬送位置

13 第1支架移动机构(支架移动单元)

14 移送部搬送路

15 支架搬送路

16 读取部

17 检体提取机构

19 第2支架移动机构(支架移动单元)

20 第3支架移动机构(支架移动单元)

26、27 识别信息记录部

31 控制部

32 移送部移动处理部(移送部移动单元)

33 支架移动处理部(支架移动单元)

41 主计算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