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5G与北斗的人车伴随判定方法及其终端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1812037发布日期:2020-08-11 21:18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5G与北斗的人车伴随判定方法及其终端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慧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5g与北斗的人车伴随判定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城市公共交通对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影响极大,也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城市交通流量激增,公共交通也在随之迅速发展。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及安全性在发展过程中就显得尤为至关重要。

现有技术中车向人建立关联关系中目前基本依靠卡口得到的过车记录中的图像数据分辨车辆上的随行人员和车辆牌照信息,再通过人工对随行人员特征进行辨认比对,主动寻找可能的目标人员。这种技术方案有如下弊端:(1)卡口人像采集的方式影响人员识别率的因素较多,识别率较低;(2)这种方式受卡口的限制,如果车辆通过没有设置卡口的路段,便无法获取任何数据,影响公共交通的安全性;(3)道路卡口的高密度化建设成本高、时间长,阻碍国家路网大规模发展的速度;(4)无法建立准确的人车路之间的伴随关系;(5)无法为交通部门的精准管理提供可靠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5g与北斗的人车伴随判定方法及其终端设备,建立精准的人车路伴随关系,有效的提升城市的整体治安水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5g与北斗的人车伴随判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车辆注册,车载终端内的5g移动式小基站与车辆基本信息建立唯一关联;

(2)车辆的基本信息及位置信息实时通过处理器处理获取后传送至云端数据系统;

(3)乘客进入车载终端设定的范围后,终端内5g小基站端即获取手机信息,提前进行手机信号合法性确认;

(4)提前下载人脸信息到存储模块,用于辅助确认身份信息;

(5)乘客通过车辆的进出门进入车辆内部,通过高清摄像机捕捉人脸,快速比对提前下载至存储模块的人脸信息,形成车→人伴随;

(6)乘客信息显示至触显一体模块上;

(7)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车辆驾驶员可通过显示界面确认乘客信息;

(8)乘客信息同时反馈至云端数据处理系统,跟系统内部相关人员信息进行匹配,如匹配上系统自动生成包括来自5g移动式小基站的车辆基础信息及来自北斗定位模块的位置信息的报警信号发送至公安部门;

(9)公安部门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定位到相关车辆、人员,实行进一步处理措施。

(10)行驶过程中如遇车内安全行为,车辆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终端显示界面上的一键报警功能,及时通过系统发送报警信息至公安部门。

(11)公安部门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定位到相关车辆、人员,实行进一步处理措施。

优选的,车载终端可通过相关app注册的方式与车辆基本信息绑定后建立唯一关联;车载终端内的5g小基站获取手机信息后,后台对比核验,提前进行手机信息的合法性确认,并根据手机信号将对应的人脸信息下载至本地,以提高后续步骤中人脸识别核验的速度;同时乘客信息上传至云端数据数据处理系统,跟系统内的各类别的“名单数据”进行对比匹配核验,如信息存在一致则系统自动生成包含人员信息、车辆信息、位置信息在内的报警信息自动发送至预先设置的接收端。

相应的,一种基于5g与北斗的人车伴随判定方法的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模块、高清摄像机、5g移动式小基站、触显一体模块、存储模块和北斗定位模块;高清摄像机、5g移动式小基站、触显一体模块、存储模块和北斗定位模块分别与处理器模块相连。

优选的,5g移动式小基站包括处理单元、射频单元和电磁能量约束装置,射频单元与处理单元互相通信连接,射频单元与电磁能量约束装置互相通信连接,其中电磁能量约束装置用来约束移动通信谱系电磁能量,从而控制射频发射距离。

优选的,触显一体模块选用触控一体化的9.0"tft横屏,1024*600分辨率,lvds接口。

优选的,北斗定位模块选用和芯星通的um220-ivm,用于获取自身的地理位置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利用车载终端配置的移动小基站及北斗定位模块实现人车路伴随关系判定,代替了道路卡口等一系列成本高昂的的工程建设,大大降低了国家路网建设成本及建设时间,推动路网建设的高速发展;(2)不受卡口建设限制,可在任何道路上实现人车路伴随判定;(3)通过5g小基站端即获取手机信息辅以人脸识别判定,最大程度上提高了乘客信息获取的准确性;(4)可提供准确的人车路伴随关系数据,为交通部门的精准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基础;(5)通过本发明获取的准确完整的人员、车辆、路径信息,为公安部门的准确侦破及追捕工作加速助力,有效的提升城市的整体治安水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终端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终端设备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一种基于5g与北斗的人车伴随判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车辆注册,车载终端内的5g移动式小基站与车辆基本信息建立唯一关联;

(2)车辆的基本信息及位置信息实时通过处理器处理获取后传送至云端数据系统;

(3)乘客进入车载终端设定的范围后,终端内5g小基站端即获取手机信息,提前进行手机信号合法性确认;

(4)提前下载人脸信息到存储模块,用于辅助确认身份信息;

(5)乘客通过车辆的进出门进入车辆内部,通过高清摄像机捕捉人脸,快速比对提前下载至存储模块的人脸信息,形成车→人伴随;

(6)乘客信息显示至触显一体模块上;

(7)根据不同场景需求车辆驾驶员可通过显示界面确认乘客信息;

(8)乘客信息同时反馈至云端数据处理系统,跟系统内部相关人员信息进行匹配,如匹配上系统自动生成包括来自5g移动式小基站的车辆基础信息及来自北斗定位模块的位置信息的报警信号发送至公安部门;

(9)公安部门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定位到相关车辆、人员,实行进一步处理措施。

(10)行驶过程中如遇车内安全行为,车辆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使用终端显示界面上的一键报警功能,及时通过系统发送报警信息至公安部门。

(11)公安部门根据系统提供的信息定位到相关车辆、人员,实行进一步处理措施。

云端数据处理系统,用于接收和存储车载终端上传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作用有:作为后台系统,为车载终端提供信息;匹配采集到的乘客数据与公安部门提供的黑名单数据,如数据匹配上,则生成包括车辆基础信息(来自5g移动式小基站)及位置信息(来自北斗定位模块)的报警信号自动发送至公安部门。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基于5g与北斗的人车伴随判定方法的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模块、高清摄像机、5g移动式小基站、触显一体模块、存储模块和北斗定位模块;高清摄像机、5g移动式小基站、触显一体模块、存储模块和北斗定位模块分别与处理器模块相连。

5g移动式小基站用于数据通讯、乘客手机(已授权)的ismi信息的感知,确定乘客的身份信息,并用于辅助确定车辆位置信息;北斗定位模块,用于确定车辆位置信息;高清摄像机用于人脸识别辅助确认身份信息;触显一体模块用于显示乘客数量等信息并用于驾驶员紧急情况报警处理(此模块根据公共交通类型选配);电源模块用于各模块的供电(车载供电变压);存储模块用于终端运行参数及采集数据进行缓存;处理器模块为核心单元,与各单元连接,用于人脸数据的处理及其他数据处理、功能控制。主要利用北斗定位模块定位,在隧道等卫星信号不可有效到达区域可利用5g小基站辅助确定位置,实现全路径有效定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