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压型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05654发布日期:2020-08-11 21:0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压型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检测仪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差压型检测仪。



背景技术:

差压型检测仪的原理是:内部差压传感器有两个端口分别连接被测件与基准件,在被测件与基准件中同时充入相同压力气体,使差压传感器两端平衡,如果被测件有泄漏,差压传感器将会产生与单位时间内漏气量有关的输出信号,差压型检测仪根据输出信号计算出被测物的具体泄漏量,进而依据设定的标准判断被测件是否合格。整个测量过程分为加压、平衡、检测和排气四个阶段,由电磁阀的动作控制整体气路及时序的切换。每个阶段被测件和基准件都要实现与进气源、压力传感器、差压传感器两口和排气口不同的通断连接。

因此现有差压型检测仪的整个气路系统的实现比例复杂,另外电磁阀持续通电会发热,如果在测试气路中采用电磁阀控制,温度会对测试结果有很大影响,从而会影响仪器的准确性。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改进的差压型检测仪的结构图,包括阀座a、压差传感器b、机械式的常闭气控阀c、机械式的常开气控阀d、进气口e、基准侧f、工件侧g和排气口h,基准侧f和工件侧g分别连接基准件和被测件,通过控制常闭气控阀c、常开气控阀d实现被测件与基准件测试气路动作的同时切换,通过常闭气控阀c、常开气控阀d连接排气口h、进气口e,克服了温度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但是这种差压型检测仪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气控阀动作不可靠,关键零件加工难度大,加工及装配精度要求高,气路阀座需要密封的工艺口多,产品整体体积大、重量沉,装配后整体密封性难保证,小漏点难查找,生产效率低等。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差压型检测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差压型检测仪。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差压型检测仪,包括阀岛、压力传感器和压差传感器,所述阀岛内侧设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第三腔体均连通,所述阀岛的前侧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进气组件及排气口,所述阀岛的下端设有与第三腔体连通的基准侧端口、工件侧端口,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可移动的第一滑阀组件,所述第三腔体内设有可移动的第二滑阀组件,所述阀岛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滑阀组件移动的第一气动组件,以及阀岛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滑阀组件移动的第二气动组件,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第二腔体连通,所述压差传感器分别通过独立通道与第三腔体中基准侧端口、工件侧端口连通;

所述差压型检测仪具有加压状态、平衡状态、检测状态和放气状态;在差压型检测仪处于加压状态时,第一滑阀组件控制进气组件通过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导通,同时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与排气口断开,第二滑阀组件控制第三腔体、第二腔体、基准侧端口、工件侧端口同时导通;在差压型检测仪处于平衡状态和检测状态时,第一滑阀组件控制进气组件与第一腔体闭合,第二滑阀组件控制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闭合,基准侧端口与工件侧端口闭合;在差压型检测仪处于放气状态时,第一滑阀组件控制第三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中排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阀组件包括第一滑阀芯轴和设于第一滑阀芯轴外侧的多组第一滑阀芯轴套,位于两端的第一滑阀芯轴套通过第一密封盖板固定在第一腔体的两端,所述第一滑阀芯轴套包括第一阀芯套本体,设于第一滑阀芯轴套本体两侧的第一滑阀芯轴套隔板,均匀的设于两个第一滑阀芯轴套隔板之间的第一滑阀芯轴套本体上的多个第一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阀芯轴上设有第一凹段、第二凹段和第三凹段,所述阀岛上设有两个与进气组件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在第一腔体与进气组件连通时,所述第二凹段和第三凹段分别与两个第一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动组件包括第一端盖、第二端盖、第三端盖、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第三活塞,所述第一端盖安装于第一腔体的一端,所述第二端盖安装于第一端盖的外端,所述第三端盖安装于第一腔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三活塞的第一端盖腔体,所述第二端盖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活塞的第二端盖腔体,所述第三端盖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活塞的第三端盖腔体,所述第三活塞与第一滑阀芯轴的一端相抵触,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三活塞相抵触,所述第二活塞与第一滑阀芯轴的另一端相抵触,所述第二端盖上设有与第二端盖腔体连通的第一进气端,所述第一端盖上设有与第一端盖腔体连通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三端盖上设有与第三端盖腔体连通的第二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阀组件包括第二滑阀芯轴和设于第二滑阀芯轴外侧的多组第二滑阀芯轴套,位于两端的第二滑阀芯轴套通过第二密封盖板固定在第三腔体的两端,所述第二滑阀芯轴包括包括第二滑阀芯轴套本体,设于第二滑阀芯轴套本体两侧的第二滑阀芯轴套隔板,均匀的设于两个第二滑阀芯轴套隔板之间的第二滑阀芯轴套本体上的多个第二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阀芯轴上设有第一凹槽段、第二凹槽段、第三凹槽段和第四凹槽段,所述第二腔体下端设有四个用于与第三腔体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在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连通时第一凹槽段、第二凹槽段、第三凹槽段和第四凹槽段分别与四个第二进气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动组件包括第四端盖、第五端盖、第四活塞和第五活塞,所述第四端盖安装于第三腔体的一端,所述第五端盖安装于第三腔体的另一端,所述第四端盖内设有用于安装第四活塞的第四盖板腔体,所述第五端盖内设有用于安装第五活塞的第五端盖腔体,所述第四活塞和第五活塞分别与第二滑阀芯轴的两端相抵触,所述第四端盖上设有与第四盖板腔体连通的第二进气端,所述第五端盖上设有与第五端盖腔体连通的第三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压差传感器通过连接箱安装于阀岛上,所述连接箱内设有相互独立的连接箱第一腔和连接箱第二腔,所述阀岛内侧设有连通连接箱第一腔与第三腔体基准侧端口的第一连接孔,阀岛内侧还设有连通连接箱第二腔与第三腔体工件侧端口的第二连接孔。

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设计了阀岛和两组来回滑动的滑阀组件,通过气动控制方式实现加压状态、平衡状态、检测状态和放气状态的气路切换,由于没有采用采用电磁阀,消除了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且该产品加工简单、密封程度高,产品体积小且装配简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差压型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差压型检测仪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差压型检测仪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差压型检测仪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图4中a-a方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图6中b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图6中c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的差压型检测仪的左视图;

图9是本发明图8中d-d方向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第一滑阀组件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第二滑阀组件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发明中第一滑阀芯轴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发明中第二滑阀芯轴的结构图;

图中:阀岛1、基准侧端口2、工件侧端口3、进气组件4、排气口5、压力传感器6、压差传感器7、连接箱7-1、工艺口8、第一端盖9、第二端盖10、第三端盖11、第一气孔12、第一进气端13、第二气孔13-1、第四端盖14、第五端盖15、第二进气端16、第三气孔17;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第三腔体103、第二端盖腔体104、第一活塞105、第三端盖腔体106、第二活塞107、第一端盖腔体108、第三活塞109、第一滑阀芯轴110、第一密封盖板111、第一滑阀芯轴套112、第五端盖腔体113、第四活塞114、第二密封盖板115、导孔116、第四盖板腔体117、第五活塞118、第二滑阀芯轴119、第二滑阀芯轴套120、第一进气口121、第二进气口122;第一凹段1101、第二凹段1102、第三凹段1103、第一凹槽段1191、第二凹槽段1192、第三凹槽段1193、第四凹槽段1194;第一滑阀芯轴套本体1121、第一滑阀芯轴套隔板1122、第一透气孔1123、第二滑阀芯轴套本体1201、第二滑阀芯轴套隔板1202、第二透气孔1203、连接箱第一腔711、连接箱第二腔712、第一连接孔713、第二连接孔7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2-图1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压型检测仪,包括阀岛1、压力传感器6和压差传感器7,阀岛1内侧设有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和第三腔体103,第二腔体102与第一腔体101、第三腔体103均连通,阀岛1的前侧设有与第一腔体101连通的进气组件4,阀岛1的下端设有与第三腔体103连通的基准侧端口2、工件侧端口3和排气口5,第一腔体101内设有可移动的第一滑阀组件,第三腔体103内设有可移动的第二滑阀组件,阀岛1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滑阀组件移动的第一气动组件,以及阀岛1上还设有用于控制第二滑阀组件移动的第二气动组件,压力传感器6与第一腔体101连通,压差传感器7分别通过独立通道与第三腔体103连通。

参阅图5、图6、图10、图12所示,第一滑阀组件包括第一滑阀芯轴110和设于第一滑阀芯轴110外侧的多组第一滑阀芯轴套112,位于两端的第一滑阀芯轴套112通过第一密封盖板111和第二密封盖板115固定在第一腔体101的内部,第一滑阀芯轴套112包括多个第一透气孔1123。

第一滑阀芯轴110上设有第一凹段1101、第二凹段1102和第三凹段1103,阀岛1上设有两个与进气组件4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21,在第一腔体101与进气组件4连通时,第二凹段1102和第三凹段1103分别与两个第一进气口121连通。

参阅图3、图4、图5所示,第一气动组件包括第一端盖9、第二端盖10、第三端盖11、第一活塞105、第二活塞107和第三活塞109,第一端盖9安装于第一腔体101的一端,第二端盖10安装于第一端盖9的外端,第三端盖11安装于第一腔体101的另一端,第一端盖9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三活塞109的第一端盖腔体108,第二端盖10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一活塞105的第二端盖腔体104,第三端盖11内设有用于容纳第二活塞107的第三端盖腔体106,第三活塞109与第一滑阀芯轴110的一端相抵触,第一活塞105与第三活塞109相抵触,第二活塞107与第一滑阀芯轴110的另一端相抵触,第二端盖10上设有与第二端盖腔体104连通的第一进气端13,第一端盖9上设有与第一端盖腔体108连通的第一气孔12,第三端盖11上设有与第三端盖腔体106连通的第二气孔13-1。加压阶段,第一气动组件通过向第二气孔13-1内通过气体,在第二活塞107的作用下可推动第一滑阀芯轴110沿着第一腔体101移动,进而实现第一腔体101与进气组件4的连通,并且第一腔体101与出气口5的闭合。平衡及检测阶段,第一气动组件中13通气,105推动第一滑阀芯轴110沿着第一腔体101移动,进而实现第一腔体101与进气组件4的断开,排气阶段,第一气动组件中第一气孔12通气,109推动第一滑阀芯轴110沿着第一腔体101移动,进而实现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与排气口导通

参阅图5、图7、图11、图13所示,第二滑阀组件包括第二滑阀芯轴119和设于第二滑阀芯轴119外侧的多组第二滑阀芯轴套120,位于两端的第二滑阀芯轴套120通过两端第二密封盖板115、110固定在第三腔体103的内部,第二滑阀芯轴套本体120上的包括多个第二透气孔1203。

第二滑阀芯轴119上设有第一凹槽段1191、第二凹槽段1192、第三凹槽段1193和第四凹槽段1194,第二腔体102下端设有四个用于与第三腔体103连通的第二进气口122,在第二腔体102与第三腔体103连通时第一凹槽段1191、第二凹槽段1192、第三凹槽段1193和第四凹槽段1194分别与四个第二进气口122连通。

参阅图3、图5所示,第二气动组件包括第四端盖14、第五端盖15、第四活塞114和第五活塞118,第四端盖14安装于第三腔体103的一端,第五端盖15安装于第三腔体103的另一端,第四端盖14内设有用于安装第四活塞114的第四盖板腔体117,第五端盖15内设有用于安装第五活塞118的第五端盖腔体113,第四活塞114和第五活塞118分别与第二滑阀芯轴119的两端相抵触,第四端盖14上设有与第四盖板腔体117连通的第二进气端16,第五端盖15上设有与第五端盖腔体113连通的第三气孔17。加压及排气阶段,第二气动组件通过第二进气端16向第四盖板腔体117内通气,在第四活塞118的作用下,第二滑阀芯轴119沿着第三腔体103移动,进而实现第三腔体103中基准侧端口、工件侧端口与第二腔体102的连通,平衡及检测阶段,第二气动组件通过13向113通入气体,在114的作用下,第二滑阀芯轴119沿着第三腔体103移动,进而实现第三腔体103中基准侧端口与件侧端口的闭合。

参阅图9所示,压差传感器7通过连接箱7-1安装于阀岛1上,连接箱7-1内设有相互独立的连接箱第一腔711和连接箱第二腔712,阀岛1内侧设有连通连接箱第一腔711与第三腔体103的第一连接孔713,阀岛1内侧还设有连通连接箱第二腔712与第三腔体103的第二连接孔714。

本实施例中,第二腔体102内设有导孔116,导孔116与第一腔体101、第三腔体103均连通,即在导孔116的上端设置一个竖孔与第一腔体101连通,在导孔116的下端设置一个竖孔与第三腔体103连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差压型检测仪具有加压状态、平衡状态、检测状态和放气状态;在差压型检测仪处于加压状态时,第一滑阀组件控制进气组件4与第一腔体101、第二滑阀组件控制第三腔体103、第二腔体102、压差传感器7均导通;在差压型检测仪处于平衡状态和检测状态时,第一滑阀组件控制进气组件4与第一腔体101闭合,第二滑阀组件控制压差传感器7两腔分别与第三腔体103导通,但第二腔体102与第三腔体103不导通;在差压型检测仪处于放气状态时,第一滑阀组件控制第一腔体101、第二滑阀组件控制第三腔体103、第二腔体102、压差传感器7与排气口5连通。

本发明设计了阀岛和两组来回滑动的滑阀组件来代替现有技术的气控阀和阀座,通过气动控制方式实现加压状态、平衡状态、检测状态和放气状态的气路切换,由于没有采用采用电磁阀,消除了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且该产品加工简单、密封程度高,产品体积小且装配简便。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