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及涂抹标本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67206发布日期:2020-12-29 12:52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及涂抹标本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对载玻片上的标本染色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及涂抹标本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27所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涂抹标本制作装置,该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对涂抹有样本的标本用载玻片901进行涂抹样本的涂抹处理和涂抹有样本的载玻片901的染色处理,并自动进行涂抹标本的制成。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具有染色槽902和移送部903。染色槽902包括5个染色槽902,分别是第1染色槽902a~第5染色槽902e。移送部903相对于染色槽902逐枚拿放载玻片901。载玻片901从第1染色槽902a依次移送至各槽,在一定设定时间内浸泡于各个槽内存放的染色液从而被处理。各染色槽902中能安放的载玻片901的数量设定为与用于处理载玻片901的设定时间相应的数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084377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中,复数个染色槽的每一个都存放染色液,载玻片按顺序向复数个染色槽移送。

比如,减少染色槽能安放的载玻片的枚数并减小染色槽的容积的话,能使染色液的消费量降低。但是,减少染色槽能安放的枚数的话,后续载玻片的染色需要进行待机直到先配置于染色槽的载玻片的染色完成,这样一来,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的处理速度可能降低。因此,需要维持涂抹标本制作的处理速度并降低染色液的消费量。

本发明目的在于维持涂抹标本制作的处理速度并降低染色液的消费量。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发明人仔细研究过后得到了以下见解。即,在涂抹标本制作装置中,与样本种类或用户喜好相应地改变染色槽中实施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所实施的染色法等染色条件。然后,得知根据染色条件,有时即使复数个染色槽中的一部分不使用也能维持处理速度。于是,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1技术层面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具有:染色部(20),具有能配置涂抹有样本的复数个载玻片(10)并能存放对涂抹于载玻片(10)的样本进行染色的染色液(15)的复数个染色槽(21);移送部(30),安放载玻片(10)并使其移送至染色部(20);流体回路部(40),向染色部(20)的复数个染色槽(21)分别供应染色液(15);控制部(50),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决定复数个染色槽(21)中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

在第1技术层面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中,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部(50)能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从复数个染色槽(21)中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由此,就能不用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并向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以一定时间间隔移送载玻片(10)并实施染色处理。因此,就不用向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供应染色处理所需要的量的染色液(15),能降低向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的染色液量。另外,即使决定一部分染色槽(21)不使用,但染色槽(21)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因此当不使用其中任意的染色槽(21)导致处理速度下降时,只要增加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的数量就能维持处理速度。这样一来,能维持涂抹标本制作的处理速度并降低染色液(15)的消费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第2技术层面的涂抹标本制作方法在具有能配置涂抹有样本的复数个载玻片(10)并能存放染色液(15)的复数个染色槽(21)的染色部(20)中存放的染色液(15)中浸泡涂抹于载玻片(10)的样本并进行染色处理,其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决定复数个染色槽(21)中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

如上所述,在第2技术层面的涂抹标本制作方法中,能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从复数个染色槽(21)中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由此,就能不用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并向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以一定时间间隔移送载玻片(10)并实施染色处理。因此,就不用向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供应染色处理所需要的量的染色液(15),能降低向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的染色液量。另外,即使决定一部分染色槽(21)不使用,但染色槽(21)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因此当不使用其中任意的染色槽(21)导致处理速度下降时,只要增加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的数量就能维持处理速度。这样一来,能维持涂抹标本制作的处理速度并降低染色液(15)的消费量。

发明效果

能维持涂抹标本制作的处理速度并降低染色液的消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用于说明涂抹标本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4为染色部的结构例的斜视图;

图5为染色部的各染色槽的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6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的控制性结构的框图;

图7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实施的染色处理的示例图;

图8为流体回路部的概略结构的示意图;

图9为主菜单界面的示图;

图10为染色条件编辑界面的示图;

图11为双重染色的染色处理所使用的染色槽的决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12为单染色的染色处理所使用的染色槽的决定方法的说明图;

图13为没有不使用的染色槽时的状态显示界面的示例图;

图14为有不使用的染色槽时的状态显示界面的示例图;

图15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的动作中主要处理流程的示图;

图16为模式选择界面的示图;

图17为染色液填充处理的流程图;

图18为用于说明涂抹染色模式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9为表示染色处理的流程图;

图20为表示载玻片的放置位置的决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21为有不使用的染色槽时的放置位置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22为没有不使用的染色槽时的放置位置的变化的示意图;

图23为用于说明染色模式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4为用于说明涂抹模式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5为用于说明印字模式中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26为用于说明关机处理的流程图;

图27为用于说明以往技术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图1对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的概要)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是对涂抹有样本的标本用载玻片10进行染色处理,并自动进行涂抹标本的制成的装置。样本比如是血液。

如图1所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具有染色部20、移送部30、流体回路部40、控制部50。

染色部20具有复数个染色槽21。染色槽21能存放对涂抹于载玻片10的样本进行染色的染色液15。染色槽21为容器形状,存放染色液使其能在内部浸泡载玻片10。容器形状比如是如下形状:包括底部和从底部的周缘立起的侧面且具有被底部和侧面围住的液体的存放空间。在染色槽21中,至涂布于载玻片10的样本的涂布区域浸泡于染色液15的深度为止存放染色液15。染色槽21的上侧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开放使得载玻片10能从上方向下方向插入。染色槽21比如是树脂制的存放容器。

另外,染色槽21能配置复数个涂抹有样本的载玻片10。载玻片10主要是透明的玻璃制且为长方形状的平板。染色槽21比如能在槽内使复数个载玻片10逐枚立起的状态下进行配置。立起的状态是指平板状的载玻片10的表面沿着上下方向的状态。染色槽21包含复数个安放载玻片10的安放部22。安放部22形成了用于插入载玻片10的插入区域23。载玻片10在配置于染色槽21的内部的状态下,以至少样本的涂布区域以外的部分与安放部22接触的姿势安放。染色槽21能使复数个载玻片10互相留有间隔排列配置。在染色槽21内使安放于安放部22的载玻片10浸泡于染色液15一定时间,由此进行染色处理。

安放部22能采用各种结构。比如,复数个安放部22可以是图1所示的互相在一定方向上留有间隔排开的构件。此时,相邻的安放部22之间插入载玻片10。载玻片10的除去样本的涂布区域之外的表面和背面的一部分分别与相邻的安放部22接触由此安放。安放部22比如可以是在染色槽21的底部使1枚载玻片10的下端部嵌入的凹部或沟部。此时,载玻片10的下端部与凹部或沟部啮合,以直立状态安放。安放部22比如可以是染色槽21的相对的一对侧面上形成的上下方向的沟。此时,1枚载玻片10的两端的缘部分别插入一对侧面的沟的内侧,从而被安放。安放部22的数量只要是复数个即可,只要与装置结构相应地设定即可。

复数个染色槽21可以具有相同结构,也可以具有不同结构。复数个染色槽21分别能同时安放的载玻片10的枚数(即插入区域23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染色槽21的数量可以根据染色处理的工序的数量决定。不同的工序中使用不同的染色液。即,可以与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液的种类的数量相应地决定染色槽21的数量。可以设有复数个实施1种染色处理工序的染色槽21。即,存放同一种类的染色液15的染色槽21可以设有复数个。

图1示出了染色部20具有3个染色槽21的例子。图1示出了染色槽21最多能安放5枚载玻片10的例子。

移送部30安放载玻片10并将其移送至染色部20。移送部30能将涂抹有样本的载玻片10配置于复数个染色槽21中被选择的染色槽21的内部。移送部30能选择染色槽21内的复数个插入区域23的其中一个,插入载玻片10。移送部30能将配置于复数个染色槽21的任意一个的内部的载玻片10向外部取出。移送部30比如可以将涂抹有样本的载玻片10以一定时间间隔移送至染色部20。

移送部30比如抓住涂抹有样本的载玻片10并移送。移送部30比如安放载玻片10使其从上方朝下悬挂,并使安放的载玻片10在水平方向上移动。移送部30使安放的载玻片10从染色槽21的上方向下方向移动,来使载玻片10配置于染色槽21内。移送部30通过安放配置于染色槽21内的载玻片10并使其向上方移动,由此从染色槽21取出载玻片10。

相对于染色槽21拿放载玻片10的移送部30的结构也能采用各种结构。比如,如图1所示,移送部30是能在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z方向)上移动并包括用于夹持载玻片10的机械手31在内的3轴正交机械臂。可设计为,移送部30能只在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一者上移动,染色槽21能在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的另一者上移动。机械手31比如可以是能夹着抓住载玻片10的开闭机构。机械手31可以是由于负压而吸附载玻片10的一定部位并将其抓住的吸移机构。

移送部30至少能安放1枚载玻片10。移送部30可以能同时安放复数枚载玻片10。在图1的例子中,移送部30相对于染色槽21逐枚拿放载玻片10。

流体回路部40向染色部20的复数个染色槽21供应染色液15。流体回路部40能对复数个染色槽21分别单独供应染色液15。流体回路部40包括与复数个染色槽21分别连接的管等送液管。流体回路部40包括对染色槽21产生用于送液的压力的泵或者与对染色槽21供应用于送液的压力的压力源连接。流体回路部40包括存放用于向染色槽21供应的染色液15的室或者与染色液容器连接。流体回路部40能给染色液15定量并将指定的液量的染色液15供应至任意的染色槽21。能通过注射泵、隔膜泵等定量型的泵、已知容积的定量室等进行染色液15的定量。

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和流体回路部40。控制部50是具有cpu等处理器51以及易失性和/或非易失性的存储器52的计算机。计算机通过处理器51执行存储器52中存储的程序由此作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控制部发挥作用。处理器51可以是设计为发挥控制部50的作用的fpga(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能只使用染色部20所具有的复数个染色槽21的一部分实施染色处理。即,染色部20所具有的全部复数个染色槽21不一定都使用于染色处理。然后,控制部50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决定复数个染色槽21中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

比如,假设移送部30移送载玻片10的时间间隔为a[秒]。假设染色槽21中能安放载玻片10的枚数为b[枚]。假设各染色槽21中的染色时间为c[秒]。本说明书中,染色时间是指在染色槽21内使载玻片10浸泡并安放于染色液15的时间。此时,在从第1枚载玻片10配置于染色槽21内至经过c秒取出为止的期间,有(c/a)枚载玻片10移送至染色槽21内。

当染色时间内移送至染色槽21的载玻片10的枚数(c/a)比染色槽21能安放的枚数b多时,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使用复数个染色槽21同时并列进行染色处理。比如,当b<(c/a)≦2b时,使用2个染色槽21。当2b<(c/a)≦3b时,使用3个染色槽21。

反之,当染色时间内移送至染色槽21的载玻片10的枚数(c/a)为染色槽21能安放的枚数b以下时,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使用1个染色槽21进行染色处理。即,当(c/a)≦b时,使用1个染色槽21。

由此,可以回避由于染色槽21的插入区域23全部被填满而发生向染色槽21移送载玻片10需要等待的情况,因此能确保处理速度。另一方面,当使用2个染色槽21时,剩余的1个染色槽21不使用于染色处理。当使用1个染色槽21时,剩余的2个染色槽21不使用于染色处理。此时,能减少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供应染色液15的量。

于是,控制部50可以进行如下控制:抑制对复数个染色槽21中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染色液15,由此降低染色液15的使用量。比如,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使得对复数个染色槽21中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比对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的染色液量(假设为v1)少的量(假设为染色液量v2)的染色液15,或者不供应染色液15。流体回路部40在控制部50的控制之下,向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预先设定的染色液量v1的染色液15。流体回路部40在控制部50的控制之下,使供应至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染色液15的量比预先设定的供应量少,或者不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染色液15。即,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的染色液15的量v2为0≦v2<v1。由此,能降低向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染色液量。

在图1中,作为该控制处理的一例,示出了3个染色槽21中2个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也即是1个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例子,并示出了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以0<v2<v1的染色液量v2供应染色液15的例子。

染色液量v1设定为使配置于染色槽21内的载玻片10中涂布样本的区域配置于相对于染色液15的液面而言的下侧的量。染色液量v2可以是使配置于染色槽21内的载玻片10中涂布样本的区域在相对于染色液15的液面而言的上侧不与染色液15接触的量。染色液量v2可以是染色液量v1的一半以下。染色液量v2越少越能提高降低染色液15的消费量的效果,因此是优选的。染色液量v2比如可以是v2=0。

另一方面,能在将任一染色槽21决定为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后,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将其变成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此时,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与染色液量v2和染色液量v1的差值所相当的量的染色液15向相符的染色槽21供应。此时,染色液量v2越多,染色液量v2和染色液量v1的差值越小,因此能缩短向染色槽21内供应染色液15所要的时间。

染色液量v1和染色液量v2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固定值。控制部50可设计为,能根据用户的操作输入在0<v2<v1的范围内任意改变染色液量v2的设定值。

以上是根据载玻片10的移送时间间隔a、染色槽21中能安放载玻片10的枚数b以及染色槽21中的染色时间c的关系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例子。控制部50根据用户的操作接收染色槽21中的染色时间c的输入。然后,控制部50与接收的染色时间c相应地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

另外,控制部50可以与根据用户的操作而接收的染色浓度相应地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此时,控制部50通过计算与染色浓度相对应的染色时间c来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比如,染色浓度越低,控制部50使得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越少。

另外,比如控制部50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接收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控制部50与接收的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相应地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此时的染色时间c比如可以在与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相应的上限值的范围内由用户设定。

另外,比如控制部50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接收染色法。控制部50与在接收的染色法使用的染色液15的种类和染色液15的数量相应地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比如,在某染色法中,当使用2种不同的染色液15时,可以决定3个染色槽21中,2个是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1个是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染色时间c比如可以在与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相应的上限值的范围内由用户设定。

根据以上技术方案,在本实施方式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中,控制部50能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从复数个染色槽21中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由此,能不用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并向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以一定时间间隔移送载玻片10并实施染色处理。因此,就不用向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染色处理所需要的量的染色液15,能降低向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染色液量。另外,即使决定不使用一部分染色槽21,因染色槽21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因此当不使用其中任意的染色槽21导致处理速度下降时,只要增加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就能维持处理速度。这样一来,能维持涂抹标本制作的处理速度并能降低染色液15的消费量。

(涂抹标本制成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涂抹标本制作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涂抹标本制作方法是在具有能配置涂抹有样本的复数个载玻片10并能存放染色液15的复数个染色槽21的染色部20中存放的染色液15中浸泡涂抹于载玻片10的样本并进行染色处理。通过上述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染色动作实施涂抹标本制作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涂抹标本制作方法至少包括下述步骤s1和s3。本实施方式的涂抹标本制作方法还可以包括下述步骤s2。(s1)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决定复数个染色槽21中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s2)复数个染色槽21中,对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一定量的染色液15,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比对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的染色液量少的量的染色液15或不供应染色液15。(s3)向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移送载玻片10由此进行染色处理。

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在步骤s1中,决定复数个染色槽21中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如上所述,与用户对于染色时间c、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染色法的设定等的操作相应地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这样一来,特定复数个染色槽21中包括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染色部20的复数个染色槽21分成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两类。

将步骤s2分为步骤s2a和s2b进行说明。在步骤s2a中,在复数个染色槽21中,向在步骤s1中决定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供应染色液量v1的染色液15。在步骤s2b中,在复数个染色槽21中,向在步骤s1中决定为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供应的染色液量v2比向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的染色液量v1少。染色液量v2可以包括0,因此在步骤s2b中,可以不向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染色液15。由此,能降低向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染色液量。

在步骤s3中,向决定为使用于染色处理并供应了染色液量v1的染色液15的染色槽21以一定移送时间间隔a移送载玻片10由此进行染色处理。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涂抹标本制作方法中,能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从复数个染色槽21中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由此,能不用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并向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以一定时间间隔移送载玻片10并实施染色处理。因此,就不用向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染色处理所需要的量的染色液15,能降低向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染色液量。另外,即使决定不使用一部分染色槽21,因染色槽21本身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因此当不使用其中任意的染色槽21导致处理速度下降时,只要增加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就能维持处理速度。这样一来,能维持涂抹标本制作的处理速度并能降低染色液15的消费量。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的结构例)

以下参照图3~图14对本实施方式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具体的结构例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如图3所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除了染色部20外,还具有玻片供应部110、附着物去除部120、印字部130、涂抹部140、第1干燥部150、玻片放置部160、第2干燥部170、玻片收纳部180。在图3的结构例中,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中,作为用于搬送载玻片10的机构,除了移送部30外,还具有第1玻片搬送部210、搬出机构220、第2玻片搬送部230。在图3的结构例中,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还具有样本搬送部240、吸移部250、显示部260、操作部270。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所具有的各部被控制部50控制。

以下,在与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放置面平行的面内(即水平面内)正交的2方向分别为x方向、y方向。以x方向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左右方向,y方向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进深方向。y1方向侧为装置的近前侧,y2方向侧为装置的里侧。另外,与水平面正交的上下方向为z方向。

样本搬送部240将要容纳样本的复数个样本容器241搬送至一定的取入位置。样本搬送部240比如搬送安放了复数个样本容器241的样本架242。吸移部250从由样本搬送部240搬送到取入位置的样本容器241吸移血液、尿等液体样本。吸移部250将吸移的样本向涂抹部140供应。

玻片供应部110包括第1供应部111和第2供应部112。玻片供应部110能在第1供应部111和第2供应部112分别收纳多个涂抹样本前的未使用的载玻片10。载玻片10能在第1供应部111和第2供应部112的内部以涂抹面朝向上方的方式平置收纳。玻片供应部110保持载玻片10平置的姿势将载玻片10逐枚向y2方向送出,并使载玻片10向第1玻片搬送部210交接。

在图3的结构例中,第1玻片搬送部210在玻片供应部110、附着物去除部120、印字部130以及涂抹部140之间移动并搬送载玻片10。第1玻片搬送部210能将1枚载玻片10以平置于上侧面的状态安放并搬送。第1玻片搬送部210能从玻片供应部110收取载玻片10。第1玻片搬送部210能在水平方向(xy方向)以及上下方向(z方向)向移动。第1玻片搬送部210能使安放的载玻片10搬送至附着物去除部120、印字部130以及涂抹部140的分别的处理位置。载玻片10在被第1玻片搬送部210安放的状态下分别在附着物去除部120、印字部130以及涂抹部140中供应给一定处理。

附着物去除部120具有去除附着于载玻片10的表面的附着物的功能。比如,附着物去除部120通过排放空气从而吹走载玻片10的涂抹区域11以及印字区域12的附着物。附着物比如是玻璃粉末、灰等小的异物。

印字部130能在载玻片10的印字区域12印样本信息等各种信息。印字部130对安放于第1玻片搬送部210的上侧面的状态的载玻片10进行印字。印字部130使用比如包括热转移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等印刷字头。

涂抹部140能在载玻片10的涂抹区域11涂抹样本。涂抹部140对安放于第1玻片搬送部210的上侧面的状态的载玻片10进行样本的涂抹。涂抹部140使从吸移部250供应的样本滴下至载玻片10的涂抹区域11,并通过使用推片等涂抹构件的涂抹方法(所谓的wedge法)对载玻片10实施涂抹处理。涂抹部140具有包括用于滴下样本的喷嘴、用于移动涂抹构件的电机在内的驱动机构。

搬出机构220具有将搬送至涂抹部140的载玻片10搬出至第1干燥部150的功能。搬出机构220使搬送至涂抹部140的载玻片10向y1方向移动,使其位于第1干燥部150的处理位置。

第1干燥部150具有从涂抹部140收取涂抹有样本的载玻片10并对载玻片10的涂抹区域11送风的功能。第1干燥部150包括风扇或鼓风机等送风机构。第1干燥部150通过送风使涂抹于载玻片10的样本干燥。

搬出机构220将搬出至第1干燥部150的载玻片10从第1干燥部150搬出至第2玻片搬送部230。搬出机构220使搬送至第1干燥部150的载玻片10向y1方向移动并交接至第2玻片搬送部230。

第2玻片搬送部230在y方向上配置于第1干燥部150与染色部20和玻片放置部160之间,并向x方向延伸。第2玻片搬送部230从第1干燥部150向x1方向将载玻片10搬送至染色部20和玻片放置部160之间的取出位置410。第2玻片搬送部230具有容纳载玻片10的容纳部231,并能使容纳部231向x方向移动。第2玻片搬送部230将与放置面大致平行平放的状态的载玻片10收入容纳部231内,并使其成为与放置面大致垂直立起的状态,向取出位置410搬送。在取出位置410中,载玻片10立起并且涂抹面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的状态被安放。搬送至取出位置410的载玻片10被搬送至染色部20或玻片放置部160。

染色部20相对于第1干燥部150在x1方向侧排列配置。染色部20向y方向延伸。染色部20除了具有存放染色液的染色槽21(参照图4)外,还具有存放清洗液的清洗槽25(参照图4)。在染色部20中,对涂抹完毕的载玻片10在染色槽21和清洗槽25中实施染色处理和清洗处理。

玻片放置部160配置于染色部20的y1方向侧,能安放载玻片10并使其能拿放。玻片放置部160能放置复数个能收纳复数个载玻片10的玻片收纳容器190。玻片收纳容器190能从玻片放置部160取下。玻片放置部160在放置于玻片放置部160的玻片收纳容器190内安放载玻片10并使其能拿放。

移送部30能在染色部20、玻片放置部160以及取出位置410之间移送载玻片10。移送部30能在相对于染色部20、玻片放置部160以及取出位置410而言的上方的高度位置在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的各方向上移动。移送部30能夹持并取出分别配置于染色部20、玻片放置部160以及取出位置410的载玻片10,或能将载玻片10分别放置于染色部20、玻片放置部160以及取出位置410。

移送部30能向第2干燥部170和玻片收纳部180搬送载玻片10。向第2干燥部170和玻片收纳部180搬送载玻片10可以由不同于移送部30的别的搬送部实施。

在图3的结构例中,第2干燥部170相对于染色部20在y2方向侧排列配置。第2干燥部170收取从染色部20搬送的染色处理后的载玻片10。第2干燥部170具有通过送风使染色部20染色完毕的载玻片10干燥的功能。第2干燥部170包括风扇或鼓风机等送风机构。移送部30将干燥后的载玻片10交接至玻片收纳部180。

玻片收纳部180具有收取并收纳处理结束的载玻片10的功能。在图3的结构例中,玻片收纳部180相对于第2干燥部170在x1方向侧排列配置,并收取从第2干燥部170搬送的载玻片10。

玻片收纳部180能放置复数个玻片收纳容器190。玻片收纳部180在放置于玻片收纳部180的玻片收纳容器190内安放载玻片10。玻片收纳部180使放置于放置位置411的空的玻片收纳容器190向y2方向移动至收纳位置412。收纳位置412是相对于第2干燥部170在x1方向侧相邻的位置。移送部30从第2干燥部170将载玻片10放置于收纳位置412的玻片收纳容器190。玻片收纳部180使容纳了载玻片10的玻片收纳容器190向x1方向移动后,向y1方向移动,并向回收位置413搬送。容纳了染色处理和干燥处理结束后的载玻片10的玻片收纳容器190从回收位置413在y2方向上排列安放。

控制部50控制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各部的动作。控制部50介由操作部270接收用户的操作。控制部50在显示部260显示设定界面、状态显示界面等与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动作相关的各种界面。显示部260比如是液晶显示屏等显示装置。操作部270比如是设于显示部260的触摸屏。操作部270可以包括鼠标、键盘等输入装置。

通过这种技术方案,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能实施对载玻片10的印字处理、样本的涂抹处理、染色处理的各处理并自动制作涂抹标本。

(染色部)

接下来对染色部2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在图4的结构例中,染色部20包括5个染色槽21a~21e。另外,染色部20还包括2个清洗槽25a和25b。

在图4的结构例中,5个染色槽21a~21e及2个清洗槽25a和25b一体形成于单一的结构体20a。结构体20a是使5个染色槽21a~21e及2个清洗槽25a和25b在y方向上排列的大的液体容器,并形成了能存放液体的凹状的存放空间。单一的结构体20a包括在y方向上排开的多个安放部22。由安放部22构成了载玻片10的插入区域23。结构体20a的凹状的存放空间被复数个分隔构件29划分成了5个染色槽21a~21e及2个清洗槽25a和25b。具体来说,分隔各槽的板状的分隔构件29设于y方向的一定位置共设6处。由此,5个染色槽21和2个清洗槽25一体形成为在单一的结构体20a中在y方向上排列。优选单一的结构体20a具有抗药性并由容易清洗的树脂材料等形成。

染色槽21内的安放部22形成染色槽21的插入区域23,清洗槽25内的安放部22形成清洗槽25的插入区域26。另外,染色槽21及清洗槽25的数量只要是与染色处理的工序数等相应的数量即可。

染色槽21a~21e、清洗槽25a和25b由分隔构件29单独隔离,互相不会流通液体。在染色槽21a~21e及清洗槽25a和25b分别单独设有用于向槽内供应液体的供应端口27a和用于从槽内排出液体的排出端口27b。由此,能针对染色槽21a~21e以及清洗槽25a和25b分别单独供应或排出染色液15或清洗液16。这些染色槽21a~21e及清洗槽25a和25b可以分别非一体单独设置。

通过如上技术方案,清洗槽25能存放清洗涂抹于载玻片10的样本的清洗液16。清洗槽25能存放清洗液16以浸泡载玻片10。清洗槽25的结构能采用与染色槽21共通的结构。清洗槽25为容器形状,内部存放清洗液16以浸泡载玻片10。清洗槽25能在复数个安放部22安放载玻片10。

各染色槽21和各清洗槽25从y2方向侧依次以染色槽21a、染色槽21b、染色槽21c、清洗槽25a、染色槽21d、染色槽21e、清洗槽25b的顺序排开。载玻片10从y2方向侧的染色槽21a依次移送至各槽,并在一定时间内浸泡于各个槽内存放的染色液15或清洗液16并被处理。用于在各槽处理的时间根据各槽中存放的染色液15或清洗液16的种类而不同。

在图4的结构例中,移送部30包括第1移送部30a和第2移送部30b。移送部30的第1移送部30a和第2移送部30b共同配置于染色槽21和清洗槽25的上方(z1方向)。第1移送部30a和第2移送部30b能通过移动机构32分别在水平方向(即x方向和y方向)上移动。

移动机构32包括y方向的y轴导轨33a和y轴滑块33b、x方向的x轴导轨34a和x轴滑块34b、y轴电机33c和x轴电机34c。x轴电机34c和y轴电机33c比如能采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等。

y轴导轨33a在y方向上直线状延伸,并固定于支撑构件33d的下侧面。支撑构件33d是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壳体的顶部或用于支撑的梁构件等。y轴滑块33b安装于y轴导轨33a的下侧面侧(z2方向侧),能沿y轴导轨33a移动。y轴电机33c介由无图示的传递机构使y轴滑块33b在y方向上移动。传递机构比如能采用传送带-滑轮机构或齿条-齿轮机构等。

x轴导轨34a在x方向上直线状延伸,并固定于y轴滑块33b的下侧面。x轴滑块34b安装于x轴导轨34a的下侧面侧(z2方向侧),能沿x轴导轨34a移动。x轴电机34c介由无图示的传递机构使x轴滑块34b在x方向上移动。

y轴滑块33b、x轴导轨34a、x轴滑块34b、x轴电机34c和y轴电机33c分别设有一对。一对x轴滑块34b的下侧面侧分别安装有第1移送部30a和第2移送部30b。由此,第1移送部30a和第2移送部30b能沿单独的x轴导轨34a互相独立地在x方向上移动。另外,第1移送部30a和第2移送部30b能沿共通的y轴导轨33a互相独立地在y方向上移动。

第1移送部30a和第2移送部30b的结构是共通的。第1移送部30a和第2移送部30b分别包括机械手31、用于使机械手31升降的z轴电机35a、传递机构35b。z轴电机35a介由传递机构35b使机械手31升降。传递机构35b比如能采用传送带-滑轮机构或齿条-齿轮机构等。

机械手31能夹持1枚载玻片10。图4中,机械手31夹住并夹持载玻片10。机械手31具有用于切换载玻片10的夹持和夹持解除的驱动器。驱动器能采用空气气缸、电机、螺线管等。

图5是染色槽21a~21e、清洗槽25a和25b各自的插入区域23的示意图。在图5的例子中,染色槽21a具有7处插入区域23,能同时安放7枚载玻片10。染色槽21b具有7处插入区域23,能同时安放7枚载玻片10。染色槽21c具有7处插入区域23,能同时安放7枚载玻片10。清洗槽25a具有1处插入区域26,能安放1枚载玻片10。染色槽21d具有10处插入区域23,能同时安放10枚载玻片10。染色槽21e具有10处插入区域23,能同时安放10枚载玻片10。清洗槽25b具有1处插入区域26,能安放1枚载玻片10。

第1移送部30a能移动到y1方向侧的染色槽21a、染色槽21b、染色槽21c以及清洗槽25a的各上方位置。因此,第1移送部30a能相对于染色槽21a、染色槽21b、染色槽21c以及清洗槽25a各自的插入区域23逐枚插入和拔出载玻片10。

另外,第2移送部30b能移动到y2方向侧的清洗槽25b、染色槽21e、染色槽21d以及清洗槽25a的各上方位置、第2干燥部170(参照图3)的上方位置、向玻片收纳部180的收纳位置412(参照图3)。因此,第2移送部30b能相对于染色槽21d以及染色槽21e、清洗槽25a以及清洗槽25b各自的插入区域23、26逐枚插入及拔出载玻片10。

第1移送部30a和第2移送部30b能分别并列移送不同的载玻片10。第1移送部30a和第2移送部30b在清洗槽25a中动作范围重叠,在该清洗槽25a中进行载玻片10的交接。交接的位置可以是清洗槽25a以外。

像这样,在图4和图5的结构例中,移送部30安放并移送1枚载玻片10,并针对染色槽21逐枚拿放载玻片10。然后,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使其将载玻片10依次移送至染色槽21,并从经过了进行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的载玻片10按顺序从染色槽21取出。

这里,比如当采用将复数枚载玻片10汇总移送的技术方案时,会无法开始染色处理并产生待机时间,直到该复数枚全部的载玻片10的准备完成为止。与此相对,采用以1枚为单位移送载玻片10的上述技术方案的话,就算要进行染色处理的载玻片10只有1枚,只要准备好了就能马上开始染色处理。这样一来,能尽可能地减小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从开始动作到染色完毕的涂抹标本最初提供给用户为止的等待时间。

(控制模块)

如图6所示,控制部50与存储部55、操作部270、显示部260以及通信部280电连接。控制部50基于存储部55中存储的程序及设定信息介由通信部280控制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具有的各机构。

通信部280包括进行控制部50与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具有的各机构的信号的输入输出的i/o接口。控制部50介由通信部280与移送部30、流体回路部40、玻片供应部110、印字部130、涂抹部140、干燥部(第1干燥部150及第2干燥部170)、玻片收纳部180、样本搬送部240、吸移部250、以及移送机构(第1玻片搬送部210、搬出机构220及第2玻片搬送部230)等各机构连接。控制部50介由通信部280控制流体回路部40进行的染色液15和清洗液16的供应动作及排出动作。控制部50介由通信部280控制移送部30进行的载玻片10的移送动作。

(染色处理的例子)

在图3的例子中,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能执行复数种染色处理。这些复数种染色处理中至少如下1者不同:所使用的染色液的种类、染色处理的工序、染色时间等。在图7的示例中,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能进行3种染色处理。具体来说,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能进行2种双重染色和1种单染色。进行双重染色时,染色液15包括第1染色液15a和不同于第1染色液15a的第2染色液15b。

第1种染色处理是双重染色的梅・吉姆萨染色(may-giemsastain)。进行双重染色的梅・吉姆萨染色(may-giemsastain)时,染色液15包括甲醇、迈格林华染色液(may-gruenwald)以及吉姆萨液。第1染色液15a是may-gruenwald液,第2染色液15b是吉姆萨液。向染色槽21a供应甲醇,向染色槽21b供应may-gruenwald液的原液,向染色槽21c供应may-gruenwald液的稀释染色液。即,染色槽21b和染色槽21c是存放第1染色液15a的染色槽21。向清洗槽25a供应磷酸缓冲液等缓冲液作为清洗液16。向染色槽21d和21e供应吉姆萨液的稀释染色液。即,染色槽21d和21e是存放第2染色液15b的染色槽21。向清洗槽25b供应纯水作为清洗液16。

第2种染色处理是双重染色的赖特・吉姆萨染色(wright‐giemsastain)。进行双重染色的赖特・吉姆萨染色(wright‐giemsastain)时,染色液15包括甲醇、赖特液以及吉姆萨液。第1染色液15a是赖特液,第2染色液15b是吉姆萨液。进行双重染色的赖特・吉姆萨染色(wright‐giemsastain)时,向染色槽21a供应甲醇,向染色槽21b供应赖特液的原液,向染色槽21c供应赖特液的稀释染色液。即,染色槽21b和染色槽21c是存放第1染色液15a的染色槽21。向清洗槽25a供应磷酸缓冲液作为清洗液16,向染色槽21d和21e供应吉姆萨液的稀释染色液。即,染色槽21d和21e是存放第2染色液15b的染色槽21。向清洗槽25b供应纯水作为清洗液16。

像这样,染色部20包括存放第1染色液15a的染色槽21b、21c、以及存放不同于第1染色液15a的第2染色液15b的染色槽21d、21e,在用第1染色液15a进行第1染色处理后,进行用第2染色液15b进行的第2染色处理。

第3种染色处理是单染色的赖特染色。进行单染色的赖特染色时,染色液15包括甲醇以及赖特液。进行单染色的赖特染色时,向染色槽21a供应甲醇,向染色槽21b供应赖特液的原液,向染色槽21c、染色槽21d以及21e供应赖特液的稀释染色液,向清洗槽25b供应纯水作为清洗液16。不向清洗槽25a供应清洗液16,清洗槽25a不使用。

(流体回路部)

图8表示向染色部20的各染色槽21a~21e、清洗槽25a和25b供应染色液15或清洗液16的流体回路部40的概略。

流体回路部40具有复数个送液管41、复数个泵42、复数个阀43以及复数个室44。染色液15被隔膜泵、注射泵等定量型的泵42定量并供应至染色槽21a~21e。当染色液15作为稀释染色液进行供应时,在稀释室中染色液15的原液和稀释液向稀释室供应,稀释为一定浓度。清洗液16被定量型的泵42定量并供应至清洗槽25a和25b。

具体来说,流体回路部40通过阀43的开闭和泵42的动作将甲醇室44a中存放的甲醇供应至染色槽21a。流体回路部40通过阀43的开闭和泵42的动作将第1染色液室44b中存放的第1染色液15a的原液供应至染色槽21b。如上所述,第1染色液15a从迈格林华染色液(may-gruenwald)或赖特液选择。流体回路部40分别通过阀43的开闭和泵42的动作将第1染色液室44b中存放的第1染色液15a的原液和缓冲液室44c中存放的缓冲液供应至第1稀释室44f。在第1稀释室44f中,第1染色液15a的稀释染色液被定量。流体回路部40通过阀43的切换从正压源46向第1稀释室44f供应正压,通过开闭阀43将第1稀释室44f中存放的第1染色液15a的稀释染色液供应至染色槽21c。流体回路部40通过阀43的开闭和泵42的动作将缓冲液室44c中存放的缓冲液供应至清洗槽25a。缓冲液(磷酸缓冲液)也可以作为染色液15的稀释液或清洗液16使用。

流体回路部40分别通过阀43的开闭和泵42的动作将第2染色液室44d中存放的第2染色液15b的原液和缓冲液室44c中存放的缓冲液供应至第2稀释室44g。如上所述,第2染色液15b从吉姆萨液或赖特液选择。在第2稀释室44g中,第2染色液15b的稀释染色液被定量。流体回路部40通过阀43的切换从正压源46向第2稀释室44g供应正压,通过开闭阀43使第2稀释室44g中存放的第2染色液15b的稀释染色液供应至染色槽21d,或者供应至染色槽21d和21e这二者。流体回路部40通过阀43的开闭和泵42的动作将纯水室44e中存放的纯水供应至清洗槽25b。纯水比如是ro水。

流体回路部40通过阀43的开闭,将染色槽21a~21e、清洗槽25a和25b中存放的液体排出至废液室45。

另外,流体回路部40能向染色部20的复数个染色槽21的每一个槽供应清洗用的清洗液18。流体回路部40能在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关机时等单独将清洗液室44h中存放的槽清洗用的清洗液18分别供应至染色槽21a~21e、清洗槽25a和25b。槽清洗用的清洗液18比如能采用甲醇、乙醇、次氯酸水溶液等。

(染色液的供应)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染色液15的供应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决定复数个染色槽21中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然后,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对复数个染色槽21中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的染色液量比对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的染色液量少或不供应染色液。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不供应染色液15。由此,能使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染色液15的液量为0,因此能最有效地降低染色液15的消费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染色部20包括复数个会供应有同一种类的染色液15的染色槽21。比如,当实施图7所示的双重染色的染色处理时,向染色槽21d和21e两个槽供应同一种类的第2染色液15b。当实施图7所示的单染色的染色处理时,向染色槽21c、21d和21e三个槽供应同一种类的染色液15。然后,控制部50决定会供应有同一种类的染色液15的复数个染色槽21中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

由此,用同一种类的染色液15进行染色处理时,能通过要使用的染色槽21的数量调整同时能安放的载玻片10的枚数。这样一来,在同时并列进行染色处理的载玻片10的枚数少时等,能使用所需要的最小数量的染色槽21。

另外,在图7所示的双重染色和单染色的任一情况下,在染色部20中,复数个染色槽21a~21e均按染色处理的顺序排列配置。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使得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不移送载玻片10,对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移送载玻片10。

由此,能跳过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移送载玻片10的动作。这样一来,当存在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时,能避免由于产生对不使用的染色槽21的移送动作而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实施双重染色的染色处理时,控制部50在染色槽21d和21e中,只将染色槽21d决定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或者将染色槽21d和21e二者决定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当实施单染色的染色处理时,控制部50在染色槽21c~21e中,只将染色槽21c决定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或者将染色槽21c和21d两个决定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或者将染色槽21c~21e三个决定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

另外,当使用复数个会供应有同一种类的染色液15的染色槽21时,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使得用要使用的复数个染色槽21分别并列实施染色处理。比如,在双重染色的染色处理中使用染色槽21d和21e二者时,控制部50用染色槽21d和21e分别并列实施染色处理。像这样,当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有复数个时,能使能同时并列实施染色处理的载玻片10的枚数增多,并能避免产生要等待染色处理的载玻片10。由此,当用复数个染色槽21进行同一染色处理时,能用各个染色槽21同时并列进行染色处理,因此能尽可能地确保高的处理速度。另外,并列实施染色处理指的是,将不同的载玻片10放置于复数个染色槽21的每一个,由此用不同的染色槽21同时并列进行对各个载玻片10的染色处理的状态。并列实施染色处理时,容许载玻片10的放置时间点、取出时间点不同。

接下来,对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决定复数个染色槽21中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决定方法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接收用户的操作而进行的染色时间的设定。控制部50与设定的染色时间c的长度(参照图11、图12)相应地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

染色时间c的长度根据每次染色处理即根据各个染色液15而不同。以恒定时间间隔将载玻片10移送至染色槽21时,染色时间越长,更多枚数的载玻片10就会安放于染色槽21内。因此,与染色时间的长度相应地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从而在染色时间长时使用复数个染色槽21,染色时间短时不使用其中任一染色槽21,能调整同时能安放的载玻片10的枚数。这样一来,当与染色时间的长度相应地不使用其中任一染色槽21时,能有效降低染色液15的消费量。

控制部50在显示部260(参照图3)显示设定界面,并介由设定界面接收用户的操作进行的染色时间的设定。具体来说,控制部50在显示部260显示图9所示的主菜单界面300。用户能通过操作部270输入(触摸)设于主菜单界面300的设定按钮301,显示能设定染色时间的染色条件的设定界面。

具体来说,控制部50与用户的操作相应地在显示部260显示图10所示的染色条件编辑界面310。图10是进行双重染色时的界面的示例。染色条件编辑界面310包括如下各个设定项目:染色槽21a的“甲醇固定”的染色时间项目311a、染色槽21b的“第1染色液原液”的染色时间项目311b、染色槽21c的“第1染色液稀释”的染色时间项目311c、染色槽21d和21e的“第2染色液稀释”的染色时间项目311d、清洗槽25b的水洗次数项目311e、第2干燥部170的干燥时间项目311f。第1染色液15a的第1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在染色时间项目311b和311c中设定。第2染色液15b的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在染色时间项目311d中设定。染色时间项目311d中的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能设定的比染色时间项目311b和311c中的第1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长。

染色条件编辑界面310针对各个设定项目包括滑块形式的设定输入部312。通过针对各个设定项目的滑块313向“+”侧移动从而使设定值増大,通过使滑块313向“-”侧移动从而使设定值减小。由此,用户能在染色条件编辑界面310中改变设定值的显示及设定。

在进行双重染色的图10的例子中,控制部50获取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即染色时间项目311d(“第2染色液稀释”)的设定值作为用于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用户的操作。在图10的例子中,染色时间项目311d的染色时间设定为设定值“13分36秒”。

在本实施方式中,染色时间越短,控制部50使得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越少。进行双重染色时,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为“2(染色槽21d和21e)”或“1(只有染色槽21d)”。当染色时间为阈值以下时,控制部50使得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为1,并将染色槽21d决定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换言之,如图11所示,当染色时间c为阈值以下时,控制部50将染色槽21e决定为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当染色时间c比阈值大时,控制部50使得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为2,并将染色槽21d和21e决定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

由此,染色时间越短,复数个染色槽21能同时安放的载玻片10的枚数越少,因此相应地就能减少所使用的染色槽21的数量。这样一来,能有效降低染色液15的消费量。

控制部50设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使得染色槽21能安放载玻片10的枚数b的总和为染色时间c内移送到染色槽21的载玻片10的枚数(c/a)以上的最小数。

由此,能在不产生按顺序等待染色处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即,能够在能维持处理速度的范围内使尽可能多的数量的染色槽21为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因此能有效降低染色液15的消费量。

比如,图5所示的染色槽21d和21e能安放的枚数b均为10[枚]。因此,在染色时间c内移送到染色槽21的载玻片10的枚数(c/a)为1枚~10枚时,控制部50使得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为“1”。(c/a)为11枚~20枚时,控制部50使得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为“2”。这里,假设移送部30移送载玻片10的时间间隔a为48[秒]。此时,当染色时间c为480秒(8分钟)以下时,(c/a)为10枚以下,当染色时间c比480秒长时,(c/a)为11枚以上。因此,控制部50基于能安放的枚数b和移送时间间隔a将图11所示的阈值设定为480秒(8分钟)。

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双重染色的技术方案中,控制部50与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c的长度相应地决定使用于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的数量。即,控制部50与图10所示的染色时间项目311d(“第2染色液稀释”)的设定值相应地决定只使用染色槽21d还是使用染色槽21d和21e二者。在梅(may-grunwald)・吉姆萨染色、赖特・吉姆萨染色等双重染色中,一般来说,第2染色处理的时间比第1染色处理长,因此与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的长度相应地,染色槽21安放载玻片10的枚数(c/a)的变化幅度变大。因此,通过与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的长度相应地决定使用于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的数量,由此确保能安放载玻片10的最大枚数,并且当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短时,能减少要使用的染色槽21的数量,并有效降低染色液15的消费量。

另外,当采用单染色时,可以设定第1阈值和第2阈值两个阈值。如图12所示,当染色时间c为第1阈值以下时,控制部50使得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为“2(染色槽21c和21d)”,当染色时间c比第1阈值长时,控制部50使得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为“3(染色槽21c~21e)”。考虑到移送时间间隔a为48[秒]、在第1移送部30a和第2移送部30b之间交接载玻片10所要的时间,染色时间c的第1阈值比如设定为792秒(13分12秒)。

当染色时间c为第2阈值(<第1阈值)以下时,控制部50使得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数量为“1(染色槽21c)”。图5所示的染色槽21c能安放的枚数b为7枚。因此,如果移送时间间隔a为48[秒],则染色时间c的第2阈值设定为336秒(5分36秒)。

另外,以上阈值的数值、移送时间间隔a以及能安放的枚数b均为一例,其当然不被此限制。

〈状态界面显示〉

与染色时间c相应地产生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时,用户在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动作中,有时会想确认有无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

于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对显示部260进行显示控制使得当存在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时,能识别存在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和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

具体来说,用户通过操作部270输入(触摸)设于主菜单界面300的状态显示按钮302后,控制部50在显示部260显示图13和图14所示的状态显示界面320。

状态显示界面320包括表示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主要机构的配置的分布图321,在分布图321中,表示处理中的载玻片10的位置的显示要素325以被涂色并能识别的方式显示。关于染色部20,表示染色部20的染色槽21a~21e的各插入区域23以及清洗槽25a、25b的各插入区域26的显示要素322在分布图321中显示。如图13所示,比如在双重染色中决定将染色槽21d和21e二者使用于染色处理时,控制部50在表示染色槽21d的显示要素323和表示染色槽21e的显示要素324二者显示表示插入区域23的显示要素322。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当在双重染色中决定染色槽21d使用于染色处理、决定染色槽21e不使用于染色处理时,控制部50在表示染色槽21d的显示要素323中显示表示插入区域23的显示要素322,与此相对,在表示染色槽21e的显示要素324不显示表示插入区域23的显示要素322。

这样一来,用户能从视觉上认识到染色槽21e是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槽。由此,用户能通过显示部260的显示掌握复数个染色槽21中哪个是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

〈关机处理〉

如图9所示,用户通过操作部270输入(触摸)设于主菜单界面300的关机按钮303后,控制部50执行关机处理。作为关机处理的一部分,控制部50进行控制来通过槽清洗用的清洗液18(参照图8)执行染色部20的各染色槽21以及各清洗槽25的清洗动作。

此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对复数个染色槽21中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的清洗液量v4比对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的清洗液量v3少。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的清洗液量v4和对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的清洗液量v3的大小关系可以与染色液的情况相同。即,清洗液量v4可以是清洗液量v3的一半以下。清洗液量v4越少越能提高降低清洗液18的消费量的效果,因此是优选的。比如,清洗液量v4可以是v4=0。

由此,关于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槽内的染色液15不与标本接触并且要供应的染色液量少,因此染色液量少相应地也能降低清洗液18的供应液量。这样一来,不仅能降低染色液15也能降低清洗液18的消费量。

比如,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不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清洗液18。由此,能使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清洗液18的供应液量为0,因此能最有效地降低清洗液18的消费量。

(涂抹标本制作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对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各部将参照图3、图4。以下对进行双重染色的染色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图3所示的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能对玻片供应部110中存放的未使用的载玻片10实施印字部130的印字处理、涂抹部140的涂抹处理、染色部20的染色处理。另外,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从玻片放置部160中放置的玻片收纳容器190取出涂抹完毕的载玻片10并能实施染色部20的染色处理。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通过将如上各处理组合,由此能以涂抹染色模式、染色模式、涂抹模式以及印字模式的4个动作模式进行动作。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也可以以涂抹染色模式或染色模式的2个动作模式进行动作。

涂抹染色模式是使用用吸移部250吸移的样本对玻片供应部110中存放的未使用的载玻片10进行涂抹处理,并对载玻片10进行染色处理的动作模式。

染色模式是对由用户放置于玻片放置部160的涂抹完毕的载玻片10进行染色处理并对载玻片10不进行涂抹处理及印字处理的动作模式。

印字模式是对玻片供应部110中存放的未使用的载玻片10进行印字处理,并对载玻片10不进行涂抹处理及染色处理的动作模式。

涂抹模式是使用用吸移部250吸移的样本对玻片供应部110中存放的未使用的载玻片10进行涂抹处理并对载玻片10不进行染色处理的动作模式。

〈主要处理流程〉

接下来,参照图15对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主要处理流程进行说明。用户启动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后,控制部50执行图15所示的主要处理流程。

在步骤s101中,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进行对染色部20的染色槽21a~21e供应染色液15的染色液填充处理。通过染色液填充处理对染色槽21a~21d或染色槽21a~21e分别供应染色液15,并对清洗槽25a和25b分别供应清洗液16。

染色液填充处理完成后,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转移至接收用户的模式选择的待命状态。即,在步骤s102中,控制部50在显示部260显示图16所示的模式选择界面330。模式选择界面330包括涂抹染色模式按钮331、染色模式按钮332、印字模式按钮333、涂抹模式按钮334四个模式选择按钮。模式选择界面330包括ok按钮335和取消按钮336。用户通过操作部270输入任一模式选择按钮并输入ok按钮335,由此接收模式选择。输入取消按钮336的话,模式选择界面330的显示取消,并迁移至主菜单界面300。

在图15的步骤s103中,控制部50接收上述的模式选择界面330中用户的模式选择操作。

在步骤s104中,控制部50判断选择的动作模式是哪个模式。当选择了涂抹染色模式时,控制部50将处理向步骤s105前进,开始涂抹染色模式的动作控制。当选择了染色模式时,控制部50将处理向步骤s106前进,开始染色模式的动作控制。当选择了涂抹模式时,控制部50将处理向步骤s107前进,开始涂抹模式的动作控制。当选择了印字模式时,控制部50将处理向步骤s108前进,开始印字模式的动作控制。

在执行的模式的动作结束之后,输入关机按钮303的话,控制部50在步骤s109中进行关机处理,并结束处理。

〈染色液填充处理〉

参照图17对图15的步骤s101所示的染色液填充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s111中,控制部50获取存储部55中存储的染色时间的设定值。在图10所示的染色条件编辑界面310中,基于用户的操作设定染色时间的设定值,并存储于存储部55。比如进行双重染色时,控制部50获取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即染色时间项目311d(“第2染色液稀释”)的设定值。

在步骤s112中,控制部50判断获取的第2染色液15b的染色时间的设定值是否为预先设定的阈值(参照图11)以下。

即,当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的设定值为阈值以下时,控制部50向步骤s113前进,在进行第2染色液15b的染色的复数个染色槽21d和21e中,决定染色槽21d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控制部50将染色槽21e决定为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当第2染色处理的染色时间的设定值比阈值大时,控制部50向步骤s114前进,在进行第2染色液15b的染色的复数个染色槽21d和21e中,将染色槽21d和21e二者决定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此时,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不进行设定。

另外,当采用单染色时,基于图12所示的第1阈值和第2阈值,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为染色槽21c一个、染色槽21c和21d两个、染色槽21c~21e三个中的其中一者。

在步骤s115中,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对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分别供应一定量的染色液15。然后,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不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染色液15。当经由步骤s113时,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对染色槽21a~21d分别供应相对应的染色液15,并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不对染色槽21e供应染色液15。当经由步骤s114时,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对染色槽21a~21e分别供应相对应的染色液15。对染色槽21d和21e供应相同的第2染色液15b的稀释染色液。另外,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对清洗槽25a和25b分别供应相对应的清洗液16。

由此,染色液填充处理完成,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迁移至待命状态。控制部50将处理向图15的步骤s102前进。

另外,在待命状态下,染色条件编辑界面310中的染色时间的设定值能在染色条件编辑界面310中在任意时间点改变。改变染色时间的设定值的话,控制部50实施染色液填充处理,并决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比如,当改变染色时间的设定值前第2染色液15b的染色时间的设定值为阈值以下、改变染色时间的设定值后第2染色液15b的染色时间的设定值比阈值大时,控制部50决定染色槽21e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并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对一定量的染色槽21e供应第2染色液15b。

〈涂抹染色模式〉

参照图18对图15的步骤s105所示的涂抹染色模式进行说明。

开始涂抹染色模式后,用户按下设于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一定位置的无图示的开始按钮,由此能对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给予涂抹染色模式中的动作的开始指示。用户将容纳了样本容器241的样本架242放置于样本搬送部240,按下开始按钮指示开始涂抹染色模式。控制部50接收涂抹染色模式的开始指示,并开始涂抹染色模式的动作。另外,动作开始指示的接收在涂抹染色模式之外的染色模式、印字模式以及涂抹模式的各动作模式下也相同。

在步骤s131中,控制部50控制样本搬送部240和吸移部250,使得从由用户放置于样本搬送部240的样本容器241吸移样本。

控制部50控制样本搬送部240使得样本搬送部240上的样本架242中安放的1个样本容器241位于取入位置。控制部50控制吸移部250使其吸移搬送至取入位置的样本容器241中的样本。通过吸移部250吸移的样本向涂抹部140送去。

控制部50与步骤s131并列执行步骤s132~s135的处理。在步骤s132中,控制部50控制玻片供应部110使得未使用的载玻片10从玻片供应部110送出至第1玻片搬送部210上。然后,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安放载玻片10的第1玻片搬送部210移动至附着物去除部120。

在步骤s133中,控制部50使附着物去除部120动作,去除载玻片10的表面的附着物。在步骤s134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安放载玻片10的第1玻片搬送部210移动至印字部130。在步骤s135中,控制部50控制印字部130使其执行在载玻片10的印字区域12印样本信息的印字处理。

接下来,在步骤s136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安放载玻片10的第1玻片搬送部210移动至涂抹部140。在步骤s137中,控制部50控制涂抹部140使其执行对载玻片10的涂抹区域11涂抹样本的涂抹处理。

接下来,在步骤s138中,控制部50控制搬出机构220使其将印字及涂抹完毕的载玻片10从涂抹部140搬送至第1干燥部150。在步骤s139中,控制部50控制第1干燥部150使其执行对载玻片10的涂抹区域11送风并使样本干燥的处理。

接下来,在步骤s140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进行了印字处理、涂抹处理以及干燥处理的载玻片10搬送至染色部20。具体来说,控制部50控制搬出机构220使得干燥处理后的载玻片10从第1干燥部150交接至第2玻片搬送部230。控制部50控制第2玻片搬送部230使其向取出位置410搬送载玻片10。载玻片10到达取出位置410后,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的第1移送部30a使其夹持取出位置410的载玻片10并从第2玻片搬送部230取出,并向染色部20移送。由此,载玻片10移送至染色部20。

在步骤s141中,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和流体回路部40使得实施染色部20的染色处理。染色处理动作的详情将后述。

在步骤s142中,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的第2移送部30b使得染色处理后的载玻片10从染色部20向第2干燥部170移送。在步骤s143中,控制部50控制第2干燥部170使其执行对载玻片10送风并使载玻片10干燥的处理。

在步骤s144中,控制部50控制第2移送部30b和玻片收纳部180使得干燥完毕的载玻片10从第2干燥部170向玻片收纳部180移送。控制部50控制玻片收纳部180使玻片收纳容器190移动至放置位置411。控制部50控制第2移送部30b使其从第2干燥部170取出载玻片10并放置于放置位置411的玻片收纳容器190内。

以上,对未使用的载玻片10依次进行印字处理、涂抹处理、染色处理,并将制作的涂抹标本(处理完毕的载玻片10)收纳于玻片收纳部180中放置的玻片收纳容器190。

控制部50控制样本搬送部240和吸移部250使得样本搬送部240依次搬送样本架242,吸移部250从样本架242依次取出样本容器241,并从样本容器241吸移样本。另外,控制部50反复执行上述涂抹染色模式的处理,使得使用依次吸移的样本对未使用的载玻片10依次执行印字处理、涂抹处理、染色处理。因此,以与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的动作循环相应的一定时间间隔对由移送部30移送的各载玻片10逐枚按顺序实施染色部20中的染色处理。

〈染色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9对图18的步骤s141中的染色处理的详情进行说明。关于染色时间的设定值将参照图10。

在图19的步骤s151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染色槽21a执行染色处理。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的第1移送部30a使得安放的载玻片10移送至染色槽21a的插入区域23内。染色槽21a中存放有甲醇作为染色液15。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使得在存储部55中存储的染色时间(染色时间项目311a的设定值)内,载玻片10浸泡于染色槽21a的染色液15。

在步骤s152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染色槽21b执行染色处理。控制部50控制第1移送部30a使得经过了染色时间的载玻片10从染色槽21a内取出。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的第1移送部30a使得安放的载玻片10移送至染色槽21b的插入区域23内。染色槽21b中存放有第1染色液15a的原液作为染色液15。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使得在存储部55中存储的染色时间(染色时间项目311b的设定值)内,载玻片10浸泡于染色槽21b的染色液15。

在步骤s153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染色槽21c执行染色处理。控制部50控制第1移送部30a使得经过了染色时间的载玻片10从染色槽21b内取出。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的第1移送部30a使得安放的载玻片10移送至染色槽21c的插入区域23内。染色槽21c中存放有第1染色液15a的稀释染色液作为染色液15。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使得在存储部55中存储的染色时间(染色时间项目311c的设定值)内,载玻片10浸泡于染色槽21c的染色液15。

在步骤s154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清洗槽25a执行清洗处理。控制部50控制第1移送部30a使得经过了染色时间的载玻片10从染色槽21c内取出。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的第1移送部30a使得安放的载玻片10移送至清洗槽25a的插入区域23内。清洗槽25a中存放有缓冲液作为清洗液16。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使得在存储部55中存储的清洗时间内,载玻片10浸泡于清洗槽25a的清洗液16。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经过清洗时间后,将清洗液16从清洗槽25a向废液室45排出。

在步骤s155中,控制部50获取用第2染色液15b进行染色处理的复数个染色槽21d和21e中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仅为染色槽21d时(即,染色槽21e为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时),控制部50将处理向步骤s156前进,执行染色槽21d的染色处理。当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为染色槽21d和21e二者时,控制部50将处理向步骤s157前进,用染色槽21d和21e二者分别执行染色处理。

为步骤s156时,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执行染色槽21d的染色处理。控制部50控制第2移送部30b使得经过了清洗时间的载玻片10从清洗槽25a内取出。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的第2移送部30b使得安放的载玻片10移送至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d的插入区域23内。染色槽21d中存放有第2染色液15b的稀释染色液。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使得在存储部55中存储的染色时间(染色时间项目311d的设定值)内,载玻片10浸泡于染色槽21d的染色液15。

为步骤s157时,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用染色槽21d和21e二者分别执行染色处理。从清洗槽25a内取出的1枚载玻片10移送至染色槽21d和21e的其中一者并供给至染色处理。染色槽21d的全部的插入区域23中放置了载玻片10后,控制部50使载玻片10放置于染色槽21e的插入区域23。对不同的载玻片10分别在染色槽21d和21e中并列执行第2染色液15b的染色处理。

在步骤s158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执行清洗槽25b的清洗处理。控制部50控制第2移送部30b使得经过了染色时间的载玻片10从染色槽21d或21e内取出。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的第2移送部30b使得安放的载玻片10移送至清洗槽25b的插入区域23内。清洗槽25b中存放有纯水作为清洗液16。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使得在存储部55中存储的清洗时间内载玻片10浸泡于清洗槽25b的清洗液16。控制部50控制第2移送部30b使得经过清洗时间后从清洗槽25b取出载玻片10。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清洗液16从清洗槽25b向废液室45排出。通过以上结束对载玻片10的染色处理。

若是单染色,则步骤s155的处理在步骤s153之前实施,与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是染色槽21c一个、染色槽21c和21d两个、染色槽21c~21e三个其中一者相应地将后续处理进行三分。因清洗槽25a不使用,所以跳过步骤s154。

〈染色槽内的载玻片的放置位置的决定处理〉

参照图20~图22对染色槽21内的载玻片10的放置位置的决定处理进行说明。尤其是对步骤s156中执行染色槽21d的染色处理、和步骤s157中用染色槽21d和21e二者分别执行染色处理进行具体说明。

在图20的步骤s171中,控制部50获取决定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21能安放载玻片10的枚数nm。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染色槽21d和21e均具有10处插入区域23能放置10枚载玻片10。

因此,在步骤s156中,当染色槽21d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染色槽21e为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时,控制部50使能安放的枚数nm为10(nm=10)。另外,在步骤s157中,当染色槽21d和21e二者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时,控制部50使能安放的枚数nm为20(nm=20)。

接下来,如图21和图22所示,控制部50决定本次移送的1枚载玻片10的放置位置。这里,为便于说明,假设染色槽21d内的各插入区域23从y1方向侧朝向y2方向按顺序为放置编号1~10。假设染色槽21e内的各插入区域23从y1方向侧朝向y2方向按顺序为放置编号11~20。

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使得从放置编号小的顺序按顺序放置载玻片10。即,控制部50针对要进行染色处理的第1枚载玻片10,在步骤s172中设定为放置编号n=1。即,控制部50分配染色槽21d内的放置编号为1号的插入区域23作为第1枚载玻片10的放置位置。

这样一来,在图19的步骤s156或s157中,第1枚载玻片10移送至放置编号为1号的插入区域23。在步骤s173中,控制部50判断1枚载玻片10的移送是否已完成。控制部50反复进行步骤s173直到载玻片10的移送完成。载玻片10的移送完成后,在步骤s174中,控制部50判断本次的放置编号n是否为n=nm。如果不是n=nm,则在步骤s175中,控制部50使放置编号n递增。即,控制部50将接下来要移送的载玻片10的放置编号n设定为n+1。

1枚载玻片10每次放置于染色槽21d或染色槽21e其中一者时,控制部50反复进行步骤s173~s175的处理。步骤s173~s175的处理反复进行,并且本次的放置编号n与能安放的枚数nm一致的话,在步骤s174中,控制部50判断为本次的放置编号n为n=nm,将处理返回至步骤s172。由此,控制部50将接下来要移送的载玻片10的放置编号n设定为n=1。

通过以上处理决定在染色槽21内的载玻片10的放置位置。

图21表示步骤s156的情况下的载玻片10的放置例子,图22表示步骤s157的情况下的载玻片10的放置例子。

〈染色槽21d的染色处理〉

如图21所示,在染色槽21d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染色槽21e为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步骤s156的情况下,nm=10,染色槽21e不使用于染色处理并且不对染色槽21e供应染色液15。供应有染色液15的插入区域23赋予剖面线图示。没有供应染色液15的插入区域23无剖面线示出。

在图21中,示出了相对于载玻片10的移送时间间隔a,将染色时间c设定为8a<c<9a的范围的例子。步骤s156的情况下,从n=1按顺序放置载玻片10,在时间点t11处,第8枚载玻片10放置于放置编号n=8的插入区域23。到第9枚放置的时间点t12为止,要经过第1枚载玻片10的染色时间c,因此取出放置编号n=1的载玻片10,并供给至步骤s158及以后的处理。然后,在时间点t12中,第9枚载玻片10放置于放置编号n=9的插入区域23。在时间点t13处,第10枚载玻片10放置于放置编号n=10的插入区域23。此时,本次的放置编号n=nm。因此,控制部50使接下来的第11枚载玻片10的放置位置为放置编号n=1。在时间点t14处,第11枚载玻片10放置于放置编号n=1的插入区域23。像这样,步骤s156的情况下以移送时间间隔a移送的各载玻片10只在染色槽21d和21e中的染色槽21d中被处理。

〈染色槽21d和21e的染色处理〉

如图22所示,在染色槽21d和21e二者为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步骤s157的情况下,nm=20,对染色槽21d和21e二者供应染色液15。

在图22中,示出了相对于载玻片10的移送时间间隔a,将染色时间c设定为14a<c<15a的范围的例子。步骤s157的情况下,从n=1按顺序放置载玻片10,在时间点t21处,第10枚载玻片10放置于染色槽21d的放置编号n=10的插入区域23。然后,在时间点t22处,第11枚放置于染色槽21e的放置编号n=11的插入区域23。

到第15枚放置的时间点t23为止,会经过第1枚载玻片10的染色时间c,因此取出放置编号n=1的载玻片10,并供给至步骤s158及以后的处理。然后,在时间点t23处,第15枚载玻片10放置于染色槽21e的放置编号n=15的插入区域23。

在时间点t24处,第20枚载玻片10放置于染色槽21e的放置编号n=20的插入区域23。此时,本次的放置编号n=nm。因此,控制部50使接下来的第21枚载玻片10的放置位置为放置编号n=1。第21枚载玻片10放置于染色槽21d的放置编号n=1的插入区域23,图示省略,像这样,在步骤s157的情况下以移送时间间隔a移送的各载玻片10在染色槽21d和21e二者分别并列被处理。

当采用单染色时,与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分别为染色槽21c一个、染色槽21c和21d两个、染色槽21c~21e三个的情况相应地设定能安放的枚数nm。放置编号n=1设定为染色槽21c的最初的插入区域23。放置位置的决定处理中的其他处理与双重染色的情况相同。

〈染色模式〉

参照图23,对图15的步骤s106所示的染色模式进行说明。

在染色模式中,用户将收纳了涂抹完毕的载玻片10的玻片收纳容器190放置于玻片放置部160,并输入染色模式的动作开始的指示。染色模式开始后,在步骤s181中,控制部50控制第1移送部30a,使得第1移送部30a从玻片放置部160的玻片收纳容器190逐枚取出搬送对象载玻片10并向染色部20移送。

接下来,控制部50控制第1移送部30a和流体回路部40,使得在染色部20中对由第1移送部30a移送来的载玻片10进行染色处理。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使得以一定移送时间间隔a向染色部20依次移送载玻片10。染色处理的内容与图1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染色处理结束后,在步骤s183中,控制部50控制第2移送部30b使得染色处理后的载玻片10逐枚从染色部20的清洗槽25b向第2干燥部170移送。在步骤s184中,控制部50控制第2干燥部170使其对放置于第2干燥部170的载玻片10送风,来使载玻片10干燥。第2干燥部170的干燥完成后,在步骤s185中,控制部50控制第2移送部30b以及玻片收纳部180使得干燥后的载玻片10向玻片收纳部180移送。步骤s182~步骤s185与上述步骤s141~步骤s144相同。

〈涂抹模式〉

参照图24对图15的步骤s107所示的涂抹模式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涂抹模式中的步骤s191~s199与图18所示的涂抹染色模式中的步骤s131~步骤s139相同。在涂抹模式中,步骤s200与涂抹染色模式不同。

在涂抹模式中,在步骤s191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实施样本搬送部240和吸移部250的样本的吸移动作。

在步骤s192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未使用的载玻片10从玻片供应部110送出至第1玻片搬送部210上,并使第1玻片搬送部210移动至附着物去除部120。

在步骤s193中,控制部50通过附着物去除部120去除载玻片10的表面的附着物。在步骤s194中,控制部50使安放载玻片10的第1玻片搬送部210移动至印字部130。在步骤s195中,控制部50使得印字部130的印字处理执行。

接下来,在步骤s196中,控制部50将安放载玻片10的第1玻片搬送部210移动至涂抹部140,在步骤s197中,控制部50使涂抹部140的涂抹处理执行。

接下来,在步骤s198中,控制部50通过搬出机构220使印字及涂抹完毕的载玻片10搬送至第1干燥部150,在步骤s199中,控制部50通过第1干燥部150执行使载玻片10上的样本干燥的处理。

在步骤s200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经第1干燥部150干燥处理后的载玻片10从第1干燥部150移送至放置于玻片放置部160的玻片收纳容器190内。首先,控制部50控制搬出机构220使得干燥处理后的载玻片10从第1干燥部150交接至第2玻片搬送部230。控制部50控制第2玻片搬送部230使得载玻片10向x1方向并向取出位置410搬送。载玻片10到达取出位置410后,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的第1移送部30a使其夹持取出位置410的载玻片10并从第2玻片搬送部230取出,并移送至放置于玻片放置部160的玻片收纳容器190内。由此,载玻片10移送至玻片放置部160。以上结束涂抹模式。

由此,能将不进行染色处理、而进行了涂抹处理的载玻片10搬送至玻片放置部160而不搬送至染色部20。用户能从装置迅速取出涂抹完毕的载玻片10。

〈印字模式〉

参照图25对图15的步骤s108所示的印字模式进行说明。

如图25所示,印字模式中的步骤s211~s216与图18所示的涂抹染色模式中的步骤s132~步骤s139相同。在印字模式中,在步骤s217中,进行了印字处理的载玻片10向玻片放置部160移送,不向染色部20移送。

印字模式开始后,在步骤s211中,控制部50进行控制使得未使用的载玻片10从玻片供应部110送出至第1玻片搬送部210上,并使第1玻片搬送部210移动至附着物去除部120。

在步骤s212中,控制部50通过附着物去除部120去除载玻片10的表面的附着物。在步骤s213中,控制部50将安放载玻片10的第1玻片搬送部210移动至印字部130,在步骤s214中,控制部50使印字部130的印字处理执行。

接下来,在步骤s215中,控制部50使安放载玻片10的第1玻片搬送部210移动至涂抹部140。在印字模式中,不进行涂抹部140中的涂抹处理以及第1干燥部150中的样本的干燥处理,载玻片10仅通过涂抹部140以及第1干燥部150。即,在步骤s216中,控制部50通过搬出机构220将印字完毕的载玻片10搬送至第1干燥部150。

在步骤s217中,控制部50控制搬出机构220使得载玻片10从第1干燥部150交接至第2玻片搬送部230。控制部50控制第2玻片搬送部230使其向取出位置410搬送载玻片10。载玻片10到达取出位置410后,控制部50控制移送部30的第1移送部30a使其夹持取出位置410的载玻片10并从第2玻片搬送部230取出,并移送至放置于玻片放置部160的玻片收纳容器190内。由此,载玻片10移送至玻片放置部160。以上结束印字模式。

由此,能使不进行染色处理和涂抹处理、而进行了印字处理的载玻片10搬送至玻片放置部160,而不搬送至染色部20。用户能从装置迅速取出印字完毕的载玻片10。

〈关机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26对图15的步骤s109所示的关机处理中的清洗动作的控制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s221中,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染色部20的全部的槽的液体排出。控制部50使染色槽21a~21e、清洗槽25a和25b分别与废液室45之间的阀43开放,将槽内的液体向废液室45排出。

在步骤s222中,控制部50确定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即,控制部50从涂抹标本制作装置100启动到执行关机处理为止,在复数个染色槽21a~21e中确定在染色处理使用了的染色槽和染色处理中未使用的染色槽。在图17的步骤s112中,当染色时间为阈值以下时(参照图11),染色槽21e为未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

在步骤s223中,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对复数个染色槽21中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槽清洗用的清洗液18。另一方面,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对复数个染色槽21中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清洗液量v4比对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清洗液量v3少。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使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的清洗液量v4为0。即,控制部50不对不使用于染色处理的染色槽供应清洗液18。

之后,在步骤s224中,控制部50控制流体回路部40使得供应的清洗液18从染色部20的各槽排出。控制部50使染色槽21a~21e、清洗槽25a和25b分别与废液室45之间的阀43开放,将槽内的清洗液18排出至废液室45。以上结束关机处理中的清洗动作的控制处理。

另外,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所有技术方案都是示例,并无任何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不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所示,且进一步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符号说明

10:载玻片、15:染色液、15a:第1染色液、15b:第2染色液、18:清洗液、20:染色部、21、21a、21b、21c、21d、21e:染色槽、30:移送部、40:流体回路部、50:控制部、100:涂抹标本制作装置、260:显示部、270:操作部、a:移送时间间隔、b、nm:能安放的枚数、c:染色时间、v1、v2:染色液量、v3、v4:清洗液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