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泡合格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8749发布日期:2020-09-29 18:0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泡合格检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灯泡合格检验装置。



背景技术:

灯泡在生产出来之后,通常需要先检验一下灯泡的合格性,试一下灯泡能否正常发亮,检验时,工人将灯泡接入工作台上的电源,灯泡亮了则表示灯泡合格,工人将灯泡包装好,再更换下一待检验的灯泡,但是这种人工检验灯泡的方式,需要工人不断更换灯泡,将灯泡接通电源,操作过于频繁,灯泡检验效率低下。

为了克服人工检验灯泡的方式中需反复拿取和更换灯泡,不断让灯泡接通电源,灯泡检验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一种可自动更换灯泡,自动将电源接入灯泡,提高灯泡检验效率的灯泡合格检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人工检验灯泡需反复拿取和更换灯泡、人工操作过多,检验效率低下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更换灯泡,自动使灯泡接入电源,减少人工操作的灯泡合格检验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灯泡合格检验装置,包括有:

底座,其中部前侧设置有电机,底座左右两侧之间安装有间歇送料机构,间歇送料机构与电机连接;

核验机构,底座右侧设有核验机构,核验机构与间歇送料机构连接。

可选地,间歇送料机构包括:

传动轴,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传动轴,远离核验机构一侧的底座前侧设有第一支撑杆;

第一转轴,其转动式设置在远离电机一侧的第一支撑杆上部,第一转轴中部与靠近电机一侧的传动轴侧部之间设置有第一皮带组件;

第一转杆,远离第一支撑杆一侧的第一转轴侧部连接有第一转杆;

第二支撑杆,其数量为4个,呈矩形状设在底座左右两侧,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支撑杆之间转动式安装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与传动轴平行;

槽轮,靠近第一转杆一侧的第二转杆端部设有槽轮,第二转杆两端均安装有传送轮,槽轮位于传送轮前侧;

传送带,靠近电机一侧的两个传送轮之间与剩下的两个传送轮之间均绕设有传送带,两侧的传送带之间均匀安装有放置灯泡的放置框。

可选地,核验机构包括:

第三支撑杆,其安装在远离槽轮一侧的底座前后两侧,靠近传送带一侧的第三支撑杆上部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轴,两侧的第三转轴侧部与传动轴之间均连接有第二皮带组件;

第三转杆,第三转轴端部设有第三转杆,靠近第三支撑杆一侧的底座侧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架,远离第三支撑杆的第一支撑架顶部两侧均设有固定板;

检验电源座,固定板内滑动式安装有可通电的检验电源座,检验电源座下部两侧均安装有导轨,第三转杆的端部与导轨滑动式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有挡料机构,挡料机构包括:

靠近第三支撑杆一侧的底座侧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杆位于两侧的第二支撑架之间,两侧的第二支撑架顶部之间安装有挡板,挡板底部连接有海绵垫,海绵垫位于检验电源座正上方。

可选地,包括有:

放置框内壁均匀连接有可固定灯泡的固定弹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间歇送料机构,使灯泡自动移动到检验电源座正上方,实现灯泡的自动更换。

2.通过核验机构,实现对灯泡的自动检验,无需人工反复将电源接入灯泡中,减少人工操作。

3.通过挡料机构,防止灯泡检验时,因检验电源座上移的作用力,灯泡上移,同时,海绵垫的设计可更大程度的保护灯泡,防止灯泡受损。

4.通过固定弹簧,将灯泡固定在放置框内,防止检验时,灯泡位置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机和间歇送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机、传动轴、核验机构和挡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三转杆、检验电源座、导轨和固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放置框和固定弹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_底座,2_电机,3_间歇送料机构,31_传动轴,32_第一支撑杆,33_第一转轴,34_第一皮带组件,35_第一转杆,36_第二支撑杆,37_第二转杆,38_槽轮,39_传送轮,310_传送带,311_放置框,4_核验机构,41_第三支撑杆,42_第三转轴,43_第二皮带组件,44_第三转杆,45_检验电源座,46_导轨,47_固定板,48_第一支撑架,5_挡料机构,51_挡板,52_海绵垫,53_第二支撑架,6_固定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灯泡合格检验装置,如图1示,包括有底座1、电机2、间歇送料机构3和核验机构4,底座1前侧中部安装有电机2,底座1左右两侧之间设有间歇送料机构3,间歇送料机构3与电机2连接,底座1右侧设置有核验机构4,核验机构4与间歇送料机构3连接。

当需要检验灯泡时,先将灯泡放置在间歇送料机构3的放置部件内,然后启动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带动间歇送料机构3内的部件逆时针转动,间歇送料机构3的放置部件随之带动灯泡间歇性右移,与此同时,间歇送料机构3内的部件转动带动核验机构4内的检验部件上下往复移动,当最右侧的灯泡移动到核验机构4的检验部件正上方时,间歇送料机构3内的放置部件停止右移,核验机构4内的检验部件上移接触灯泡并对灯泡进行检验,检验完成后,核验机构4内的检验部件下移,电机2继续转动,间歇送料机构3内的放置部件带动下一个待检验的灯泡移动到核验机构4的检验部件正上方,核验机构4的检验部件再次上移对灯泡进行检验,如此循环,便可实现灯泡的检验工作。检验完成之后人工即可将检验好的灯泡取下。

实施例2

依照图1-5所示,间歇送料机构3包括传动轴31、第一支撑杆32、第一转轴33、第一皮带组件34、第一转杆35、第二支撑杆36、第二转杆37、槽轮38、传送轮39、传送带310和放置框311,电机2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传动轴31,底座1左侧前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杆32,第一支撑杆32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33,第一转轴33中部与传动轴31前侧之间连接有第一皮带组件34,第一转轴33后侧设有第一转杆35,底座1左右两侧呈矩形状安装有四个第二支撑杆36,左侧的第二支撑杆36上部之间和右侧的第二支撑杆36上部之间均转动式连接有第二转杆37,左侧的第二转杆37前端设有槽轮38,第二转杆37两端均连接有传送轮39,槽轮38位于传送轮39前侧,前侧的两个传送轮39之间与后侧的两个传送轮39之间均绕设有传送带310,两侧的传送带310之间均匀设有放置框311。

将灯泡放置在上部的放置框311内,然后启动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带动传动轴31逆时针转动,传动轴31通过第一皮带组件34带动第一转轴33转动,与此同时,传动轴31带动核验机构4内的部件转动,核验机构4内的检验部件上下往复移动,第一转轴33带动第一转杆35逆时针转动,当第一转杆35接触槽轮38时,第一转杆35带动槽轮38顺时针转动,槽轮38带动第二转杆37转动,第二转杆37带动传送轮39转动,传送带310随之顺时针转动,传送带310转动带动放置框311内的灯泡右移,当最右侧的灯泡位于核验机构4的检验部件正上方时,第一转杆35与槽轮38脱离接触,此时,槽轮38转动了九十度,灯泡停止右移,核验机构4内的检验部件上移对灯泡进行检验,检验完成后,核验机构4内的检验部件下移,电机2继续转动,当第一转杆35与槽轮38再次接触时,槽轮38再次转动九十度后停止,传送带310带动下一个灯泡右移到核验机构4的检验部件正上方后停止,如此,便可以实现灯泡的自动更换。人工将检验过的灯泡取走。

核验机构4包括第三支撑杆41、第三转轴42、第二皮带组件43、第三转杆44、检验电源座45、导轨46、固定板47和第一支撑架48,底座1右部前后两侧设有第三支撑杆41,相靠近的第三支撑杆41侧壁上部转动式安装有第三转轴42,两侧的第三转轴42侧部与传动轴31之间均设置有第二皮带组件43,第三转轴42端部连接有第三转杆44,底座1右部设有第一支撑架48,第一支撑架48顶部左右两侧安装有固定板47,两侧的固定板47前后两侧下部之间滑动式设有可通电的检验电源座45,检验电源座45的前后两壁下部均安装有导轨46,第三转杆44末端与导轨46滑动式连接。

传动轴31逆时针转动后,传动轴31通过第二皮带组件43带动第三转轴42转动,第三转杆44随之逆时针转动,第三转杆44逆时针转动带动导轨46上下往复移动,检验电源座45随之上下往复移动,当最右侧的灯泡移动到检验电源座45最上方时,检验电源座45上移对灯泡进行检验,检验完成后,检验电源座45下移复位,在检验电源座45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便可实现对灯泡的检验。随后人工将检验好的灯泡取走。

实施例3

具体地,如图1、图3及图5所示,还包括有挡料机构5,挡料机构5包括挡板51、海绵垫52和第二支撑架53,底座1右部前后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架53,两侧的第二支撑架53顶部之间设有挡板51,挡板51底部设置有海绵垫52,海绵垫52位于检验电源座45正上方。

当检验电源座45上移对灯泡进行检验时,在挡板51的作用下可以防止检验电源座45上移使灯泡向上移动,便于检验电源座45对灯泡进行检验,同时,挡板51底部的海绵垫52设计,也有利于保护灯泡,防止灯泡与挡板51接触时灯泡受损。

还包括有固定弹簧6,放置框311内壁均匀连接有固定弹簧6。

通过固定弹簧6将灯泡固定在放置框311内,防止检验时,灯泡位置发生偏移。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