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净化器性能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337108发布日期:2020-09-25 18:09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净化器性能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气净化过滤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净化器性能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尤其是空气污染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场合也开始购置空气净化器来提升空气的质量,各种空气净化过滤器也应运而生。目前,市场上空气净化过滤器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各个厂家都宣传自己的空气净化过滤器效果显著,其宣传常采用的专业术语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晦涩难懂,消费者也易被厂家的宣传话术所误导或欺骗;并且,不能排除存在有的厂家采用虚假宣传的方式,夸大其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来吸引客户的现象;即使有的厂家出于证明或宣传的目的拿出产品的检测报告,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确定该检测报告是否对应该产品、该批次等也存在不小的困难。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能直观反映空气净化过滤器净化效果和能够对比出空气净化过滤器之间净化差异的检测对比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高且易于推广的对过滤器性能进行检测和对比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一种检测净化器性能的装置,包括第一舱室、第二舱室和连接板,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均固定于连接板上;第一舱室内设有气体发生装置和第一检测装置,第二舱室上设有排气孔;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之间还固定有检测室,检测室的进气口与第一舱室密封连通,检测室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舱室密封连通,第二检测装置设于第一管道内和/或第二舱室内。

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通过螺栓、卡扣、粘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于连接板上,优选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可通过拆卸第一舱室和/或第二舱室的顶盖或侧壁对第一舱室和/或第二舱室内的各装置进行更换、放置或安装,且第二舱室上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孔,优选设于第二舱室顶面,用于排出第二舱室内的检测气体,排气孔可为圆形、方形、多边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检测室设于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之间,进气口与第一舱室之间以及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与第二舱室之间均可通过螺栓、法兰、卡扣、粘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可容纳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被检测净化设备。更换被检测净化设备时,可选择整体更换的方式,将检测室整体替换为被检测净化设备,也可只更换安装于检测室箱体内的被检测净化设备;检测室可通过第一管道固定于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之间,也可将检测室通过螺栓、卡扣、粘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于连接板上,或是通过在连接板上固定一隔板,检测室直接放置于隔板上或通过螺栓、卡扣、粘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于隔板上;检测室优选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进气口和出气口一体成型于检测室的顶面和底面,且侧壁可通过卡扣或螺栓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顶面和底面固定;此外,检测室一侧壁还可为通过铰接固定于检测室另一侧壁的可翻转的翻盖,通过可拆卸的侧壁或可翻转的翻盖更换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被检测净化设备。

由于放置于检测室内的被检测净化设备的型号、类型以及采用净化的技术的不同,进而选择不同类型的气体发生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直接放置于第一舱室内的气体发生装置,能够在第一舱室内制造出检测需要的污染环境,如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尘土、尘埃等悬浮微粒,或是含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硫化物、一氧化碳、二氯甲烷、氨等有害物质,亦或是含有各种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均可选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手持式气体检测仪、固定式气体检测仪或在线式气体检测仪等;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舱室内气体的成分和含量,可选用型号为tpcon-c1s的空气质量检测仪,能够直接放置于第一舱室内,且还能将检测到的数据直接反应在其显示屏上;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经被检测净化设备净化后的气体的成分和含量,当第二检测装置设置于第二舱室内时,优选设置于第二舱室与检测室出气口连通处,能够减小检测的误差,保证检测得到的数据以及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当第二检测装置设于第一管道内时,优选型号为br-con-ptc2w的空气质量检测仪,能够吸附或挂于第一管道内,并可将数据通过rs485、wifi等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实现数据的监控,并且检测数据更加准确。

本发明所提供了一种检测净化器性能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可检测不同型号、不同类型或是采用不同技术的净化器,能灵活构造出适应于其条件的高污染环境,具有检测费用低、周期短,以及检测结果显示直观、易懂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检测净化器性能的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一隔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第二隔板示意图;

其中,1第一舱室、101前舱门、2第二舱室、201排气孔、3第一检测装置、4第二检测装置、5管道风机、6检测室、7气体发生装置、8回风管、9滑槽结构、901第一隔板、10插槽结构、1001第二隔板、11第一管道、12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一种检测净化器性能的装置,包括第一舱室1、第二舱室2和连接板12,第一舱室1和第二舱室2均固定于连接板12上,第一舱室1内设有气体发生装置7和第一检测装置3,第二舱室2上设有排气孔201;第一舱室1和第二舱室2之间还固定有检测室6,检测室6的进气口与第一舱室1密封连通,检测室6的出气口通过第一管道11与第二舱室2密封连通,第二检测装置4设于第一管道11内和/或第二舱室2内。

第一舱室1和第二舱室2通过螺栓、卡扣、粘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于连接板12上,优选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可通过拆卸第一舱室1和/或第二舱室2的顶盖或侧壁对第一舱室1和/或第二舱室2内的各装置进行放置、安装或更换,且第二舱室2上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排气孔201,优选设于第二舱室2顶面,用于排出第二舱室2内的检测气体,排气孔201可为圆形、方形、多边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

检测室6设于第一舱室1和第二舱室2之间,检测室6的进气口与第一舱室1之间、出气口与第一管道11之间以及第一管道11与第二舱室2之间均可通过螺栓、法兰、卡扣、粘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可容纳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被检测净化设备,被检测净化设备的进气口与检测室6的进气口连通,被检测净化设备的出气口与检测室6的出气口连通。更换被检测净化设备时,可选择整体更换的方式,将检测室6整体替换为被检测净化设备,也可只更换安装于检测室6箱体内的被检测净化设备。检测室6可通过第一管道11固定于第一舱室1和第二舱室2之间,也可将检测室6通过螺栓、卡扣、粘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于连接板12上,或是通过在连接板12上固定一隔板,检测室6直接放置于隔板上或通过螺栓、卡扣、粘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于隔板上;检测室6优选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进气口和出气口一体成型于检测室6的顶面和底面,且侧壁可通过卡扣或螺栓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与顶面和底面固定;此外,检测室6一侧壁还可为通过铰接固定于检测室6另一侧壁的可翻转的翻盖,通过可拆卸的侧壁或可翻转的翻盖更换不同型号、不同功能的被检测净化设备。

由于放置于检测室6内的被检测净化设备的型号、类型以及采用净化的技术的不同,进而选择不同类型的气体发生装置7、第一检测装置3和第二检测装置4。直接放置于第一舱室1内的气体发生装置7,能够在第一舱室1内制造出检测需要的污染环境,如产生的气体中含有尘土、尘埃等悬浮微粒,或是含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硫化物、一氧化碳、二氯甲烷、氨等有害物质,亦或是含有各种细菌、真菌、霉菌等微生物。第一检测装置3和第二检测装置4均可选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手持式气体检测仪、固定式气体检测仪或在线式气体检测仪等;第一检测装置3用于检测第一舱室1内气体的成分和含量,可选用型号为tpcon-c1s的空气质量检测仪,能够直接放置于第一舱室1内,且还能将检测到的数据直接反应在其显示屏上;第二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经被检测净化设备净化后的气体的成分和含量,当第二检测装置4设置于第二舱室2内时,优选设置于第二舱室2与检测室6出气口连通处,能够减小检测的误差,保证检测得到的数据以及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当第二检测装置4设于第一管道11内时,优选型号为br-con-ptc2w的空气质量检测仪,能够吸附或挂于第一管道11内,并可将数据通过rs485、wifi等方式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实现数据的监控,并且检测数据更加准确。

进一步地,在各连接处设有密封条,或是缠有氟塑料密封带、麻丝密封材料。在各连接边缘处粘接有密封条,优选采用pu材质的密封条,或是在各连接处缠有氟塑料密封带、麻丝等密封材料,能够有效的避免泄露情况的发生,进而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连通第一舱室1和第二舱室2的回风管8。回风管8与第一舱室1、第二舱室2之间均可选择一体成型的方式,或通过粘接、焊接等方式密封连通。第一舱室1、第二舱室2以及回风管8构成一个循环风道,能够得到检测室6内的被检测净化设备规定时间内,如15秒、30秒、1分钟、5分钟、10分钟、1小时、2小时等时间对检测气体的净化效率,或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将被检测气体净化到某一状态。

进一步地,还包括插槽结构10和第二隔板1001,插槽结构10设于第二舱室2上且位于第一管道11和回风管8之间,第二隔板1001横截面形状与插槽结构10相对应,纵截面形状与第二舱室2横截面形状相对应。插槽结构10一体成型于第二舱室2的侧壁或顶部靠近第一管道11的位置,其长度分别与第二舱室2的宽度和第二隔板1001的宽度相等,其宽度与第二隔板1001的厚度相等;第二隔板1001的宽度与第二舱室2的宽度相等,其长度与第二舱室2的高度相等,并且第二隔板1001宽度与插槽结构10宽度相等的一侧面还一体成型有一个方形的延伸部分,便于手持将第二隔板1001推入插槽结构10或从插槽结构10中取出。具体使用时,第二隔板1001插入插槽结构10,能够封堵住插槽结构10,保证第二舱室2内的待检测气体不会从插槽结构10处泄露;并且将第二隔板1001插入插槽结构10即可断开第一舱室1、第二舱室2以及回风管8构成的循环风道,阻断检测室6出气口与回风管8的连通,形成一次性气体通道,检测被检测净化设备的一次性过滤效果。

进一步地,回风管8内还设有第三检测装置。第三检测装置可选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手持式气体检测仪、固定式气体检测仪或在线式气体检测仪等,通过粘接、焊接、铆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回风管8内,或是直接通过胶布固定于回风管8内同样也不影响第三检测装置的使用。当装置用于检测检测室6内的被检测净化设备规定时间内对检测气体的净化效率,或是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将被检测气体净化到某一状态时,第三检测装置起着取样参考的作用,将第三检测装置检测得到的检测数据与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结合参考,保证最终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11为软管。第一连接管11可选用不锈钢软管、金属软管、波纹软管、橡胶软管或塑料软管,具有良好的柔软性、耐蚀性和抗拉性,能够补偿设备连接段的相对位移,从而解决在装置挪动或安装的过程中第二舱室2和检测室6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导致的第二舱室2和检测室6之间的连接困难或是连接的不紧密造成的气体泄露的问题。

进一步地,第二隔板1001上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通孔。通孔可为圆形、方形、多边形等规则或不规则形状,当开设有通孔的第二隔板1001插入插槽结构10时,在封堵住插槽结构10保证第二舱室2内的待检测气体不会从插槽结构10处泄露的同时,能够保持检测室6出气口与回风管8的连通。

进一步地,插槽结构10设于回风管8与第二舱室2的连接处。插槽插槽结构10一体成型于第二舱室2上,插槽结构10的长度和宽度大于或等于回风管8截面的直径。具体使用时,不带通孔的第二隔板1001插入插槽结构10内时,将封盖住回风管8与第二舱室2的连通,保证第二舱室2内的待检测气体不会从插槽结构10处泄露;并且将第二隔板1001插入插槽结构10即可断开第一舱室1、第二舱室2以及回风管8构成的循环风道,阻断检测室6出气口与回风管8的连通,形成一次性气体通道,检测被检测净化设备的一次性过滤效果;开设有通孔的第二隔板1001插入插槽结构10内时,在封堵住插槽结构10保证第二舱室2内的待检测气体不会从插槽结构10处泄露的同时,能够保持检测室6出气口与回风管8的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在第二舱室2上围绕排气孔201设置的u型滑槽结构9和与滑槽结构9相匹配的第一隔板901。滑槽结构9优选设于第二舱室2顶面,由u型底部和上挡件组成,与第二舱室2外壁可以选择一体成型的方式,也可以选择通过粘接、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二舱室2外壁上。第一隔板901形状与滑槽结构9的u型底部和上挡件构成的内腔相匹配,其厚度与滑槽结构9的u型底部的高度相等,且其中的一侧面还一体成型有一个方形的延伸部分,便于手持使第一隔板901推入滑槽结构9或从滑槽结构9中取出;使用时,将第一隔板901推入滑槽结构9内即可封闭排气孔201、密封第二舱室2。

进一步地,第一舱室1上设有前舱门101。前舱门101形状可为方形或圆形,优选设于第一舱室1侧壁,可以采用平开门的方式,以前舱门101的一侧作为门轴,绕门轴水平转动实现前舱门101的开启或关闭;还可采用占用空间位置小的推拉门式,在第一舱室1侧壁外安装用于前舱门101滑动的轨道实现前舱门101的开启或关闭。第一舱室1内的第一检测装置3和气体发生装置7可由前舱门101放入第一舱室1内,通过前舱门101实现装置的安装和更换。

进一步地,还包括进风口与第一舱室1密封连通、出风口与检测室6进气口密封连通的管道风机5。管道风机5通过粘接、焊接、铆接、插接、卡扣连接或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第一舱室1和检测室6之间,优选采用型号为lh-160p的风机;当管道风机5开启后,管道风机5通过与第一舱室1密封连通的进风口将第一舱室1内的待处理气体吸入管道风机5内,再通过与检测室6进气口连通的出风口将待处理气体送入检测室6内。

进一步地,第一舱室1、第二舱室2以及回风管8均为透明材料制成。透明材质包括透明塑料或玻璃,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被检测净化设备的净化过程和不同被检测净化设备的净化效果。

一种用所述装置检测净化器一定时间内净化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关闭前舱门101,插入第一隔板901和带有通孔的第二隔板1001,使排气孔201封闭、第二舱室2密封。

s2:开启气体发生装置7,观察第一检测装置3检测数据的变化的同时,不断调整气体发生装置7。开启气体发生装置7,使气体发生装置开始发出待检测气体;观察第一检测装置3检测数据的变化的同时,调整气体发生装置7发出的气体量或是调整气体发生装置7启闭状态,直至第一检测装置3的检测数据不再大幅度波动且稳定不变时,说明整个装置内气体浓度已保持一致;

s3:当关闭气体发生装置7后,第一检测装置3和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数据达到设定浓度值且保持不变时,再开启管道风机5和检测室6内的被检测净化设备。保持气体发生装置7关闭,并开启管道风机5和被检测净化设备,第一舱室1内的检测气体将通过风机吹入被检测净化设备,经被检测净化设备处理后的气体将进入第二舱室2中,而第二舱室2内的气体又将通过回风管8回到第一舱室1内,由此实现循环净化;

s4:在设定时间后,关闭管道风机5,再关闭检测室6内的被检测净化设备,使装置的循环净化停止。

s5:观察第一检测装置3和第二检测装置4的检测数值,当第一检测装置3和第二检测装置4不再变化后,记下第一检测装置3和第二检测装置4检测得到的数据值,并取平均值。第一舱室1和第二舱室2在管道风机5和被检测净化设备6关闭后,可能存在浓度误差,当第一检测装置3和第二检测装置4检测数值不再变化后,取其平均值,能够直观、简明的反映出最终经被检测净化设备循环净化后的气体含量值。

s6:将最终得到的平均值和最初设定浓度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到检测室6内的被检测净化设备设定时间内对检测气体的净化效率。

一种用所述装置检测净化器一次性净化效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关闭前舱门101,不插入第一隔板901,插入不带通孔的第二隔板1001。断开第一舱室1、第二舱室2以及回风管8构成的循环风道,阻断检测室6出气口与回风管8的连通,形成一次性气体通道,检测被检测净化设备的一次性过滤效果。

s2:开启气体发生装置7,发出待检测气体,观察第一检测装置3的检测数据变化,当第一检测装置3的检测数据达到设定浓度后,开启管道风机5和检测室6内的被检测净化设备,并保持气体发生装置7的开启。

s3:观察第一检测装置3检测得到的数据值,调整气体发生装置7发出的气体量,使第一舱室1内气体浓度保持不变,防止因第一舱室内气体含量变化而导致最终结果产生误差。

s4:再观察第二检测装置4检测得到的数据值,当其数据趋于稳定时,记录下稳定后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数据值,并取其平均值。第一舱室1内的检测气体将由风机吹入被检测净化设备,经被检测净化设备处理后的气体进入第二舱室2,最终由后舱排气孔201排出;在检测开始时,因装置内存在少量空气,第二检测装置4检测得到被检测净化设备处理后的气体的数据值将由低浓度缓慢上升直至趋于稳定。

s5:通过比较设定浓度值和平均值,得到被检测净化设备对检测气体一次性的净化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