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483428发布日期:2022-01-14 23:03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平板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1.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一种平板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2.x射线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工业无损检测、集装箱扫描、电路板检查、医疗、安防、工业等领域。x射线数字化成像技术(digital radio graphy,dr)采用x射线平板探测器直接将x影像转换为数字图像。根据结构的不同,x射线平板探测器分为直接转换型(direct dr)与间接转换型(indirect dr)。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平板探测器。该平板探测器包括:
4.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具有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并且包括:
5.第一闪烁体层,用于将至少部分射线转化为第一可见光,
6.第一光传导结构,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堆叠,用于传导所述第一可见光;
7.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堆叠,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可见光,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
8.第一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一侧;和
9.第二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二侧。
10.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包括第一光导纤维,所述第一光导纤维位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的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11.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一光导纤维位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光导纤维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闪烁体层的第一可见光入射端和远离所述第一闪烁体层的第一可见光出射端,所述第一可见光从所述第一可见光入射端进入所述第一光导纤维,并且从所述第一可见光出射端朝向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射出。
12.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还包括第一粘合剂层,第一光导纤维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分别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相贴合。
13.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包括: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条第一走线;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非显示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包括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中设置有与第一走线对应的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包括: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第二走线;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二非显示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包括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设置有与第二走线对应的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走线电连接;其中,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所述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彼此重叠,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彼此不重叠。
14.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一走线包括彼此交叉的第一栅线和第一数据线,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栅线连接部和第一数据线连接部,所述第一栅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该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相邻且彼此连接;
15.所述第二走线包括彼此交叉的第二栅线和第二数据线,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栅线连接部和第二数据线连接部,所述第二栅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该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相邻且彼此连接。
16.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还包括:第二光学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的远离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一侧,并且与第一光学组件和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堆叠;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包括:第二闪烁体层,用于将至少另一部分射线转化为第二可见光;上述平板探测器还包括:第二图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堆叠,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可见光,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远离所述第一光学组件一侧的第三图像传感器。
17.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组件还包括第四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具有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的第三侧和与所述第三侧相对的第四侧,所述第四侧比所述第三侧更靠近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侧,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所述第四侧。
18.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还包括第二光传导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光传导结构与所述第二闪烁体层堆叠并且用于传导所述第二可见光到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组件。
19.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二光传导结构包括第二光导纤维,所述第二光导纤维位于所述第二闪烁体层的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
20.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二光导纤维位于所述第二闪烁体层和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二光导纤维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闪烁体层的第二可见光入射端和远离所述第二闪烁体层的第二可见光出射端,所述第二可见光从所述第二可见光入射端进入所述第二光导纤维,并且从所述第二可见光出射端朝向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射出。
21.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光导纤维,所述第二光传导结构包括多个所述第二光导纤维,多个所述第一光导纤维紧密排布,每个所述第一光导纤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或等于45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一光导纤维的厚度范围为200微米至5毫米;多个所述第二光导纤维紧密排布,每个所述第二光导纤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闪烁体层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或等于45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所述第二光导纤维的厚度范围为200微米至5毫米。
22.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一闪烁体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闪烁体层的厚度。
23.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还包括屏蔽组件,所述屏蔽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之间,用于屏蔽紫外线以及比紫外线波长更长的电磁波。
24.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所述屏蔽层包括金属材料,所述屏蔽层的厚度范围为200微米至5毫米。
25.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屏蔽组件还包括第三粘合剂层,所述屏蔽层通过所述第三粘合剂层分别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贴合。
26.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包括: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包括多条第三走线;围绕所述第三显示区的第三非显示区,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中设置有与第三走线对应的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包括:第四显示区,所述第四显示区包括第四走线;围绕所述第四显示区的第四非显示区,所述第四非显示区包括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中设置有与第四走线对应的第四连接线,所述第四连接线与所述第四走线电连接;其中,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所述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显示区和所述第四显示区彼此重叠,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彼此不重叠。
27.例如,上述平板探测器中,所述第三走线包括彼此交叉的第三栅线和第三数据线,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三数据线连接部和第三栅线连接部,所述第三栅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三数据线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的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该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相邻且彼此连接;所述第四走线包括彼此交叉的第四栅线和第四数据线,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第四栅线连接部和第四数据线连接部,所述第四栅线连接部和所述第四数据线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显示区的第七边缘和第八边缘,该第七边缘和第八边缘相邻且彼此连接。
28.根据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29.形成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具有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包括:第一闪烁体层,用于将至少部分射线转化为第一可见光;以及第一光传导结构,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堆叠,用于传导所述第一可见光;
30.形成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堆叠,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可见光,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以及
31.将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进行组装,使得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二侧,以形成第一探测单元。
32.例如,上述制造方法包括:形成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并且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的面向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的一侧上形成所述第一闪烁体层;形成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形成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并且将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翻转并且旋转90度;以及将其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闪烁体层的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第一光传导结构和旋转后的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进行组装。
33.例如,上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形成第二光学组件,所述第二光学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的远离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和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堆叠;其中,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具有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的第三侧和与所述第三侧相对的第四侧,所述第四侧比所述第三侧更靠近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包括:第二闪烁体层,用于将至少另一部分射线转化为第二可见光;形成第二图像传感器组件,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堆叠,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可见光,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三图像传感器和第四图像传感器;将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进行组装,使得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三侧,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的所述第四侧,以形成第二探测单元;将所述
第二探测单元与所述第一探测单元进行组装。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制。
35.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截面示意图;
36.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放大截面示意图;
37.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中封装层的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光路示意图;
39.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中光导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一闪烁体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图像传感器的平面示意图;
42.图6b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图像传感器的第一绑定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3.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图像传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4.图8a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图像传感器的平面示意图;
45.图8b为图8a的第二图像传感器经翻转且旋转90度后的平面示意图;
46.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组装后的平板探测器的平面示意图;
47.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图像传感器的局部电路示意图;
48.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图像传感器的第一感光区的电路示意图;
49.图1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放大截面示意图;
50.图13为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截面示意图;
51.图14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放大截面示意图;
52.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中屏蔽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53.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54.图17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55.图18a至图18f为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的示意图;
56.图19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57.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58.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
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59.现有平板探测器中,在闪烁体靠近x射线源的表层,吸收的x光最多,产生的可见光最强。由闪烁体表面深入,x射线强度越来越弱,产生的可见光也越来越少,闪烁体对可见光的散射和吸收进一步减弱了向传感器方向前进的可见光。最终成功穿过闪烁体、从下表面出射的可见光才能被传感器吸收。部分可见光从闪烁体上表面出射而无法抵达位于闪烁体层下侧的传感器,造成光线损失。另外,在医学场景中,为降低射线对人体的伤害,要求所用x射线剂量越小越好。然而,x射线剂量越小,被检测到的x射线的剂量也越小。为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平板探测器的检出量子效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ency,dqe),以提高平板探测器的精确度。
60.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平板探测器。该平板探测器包括: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具有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包括:第一闪烁体层,用于将至少部分射线转化为第一可见光;和第一光传导结构,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堆叠,用于传导所述第一可见光。该平板探测器还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堆叠,并且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可见光。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一侧;和第二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二侧。
61.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闪烁体层的上侧设置第二图像传感器,使从第一闪烁体层的上表面出射的部分第一可见光能够抵达第二图像传感器成像,避免了第一可见光在第一闪烁体层内传播导致的损失。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平板探测器中设置与第一闪烁体层堆叠的第一光传导结构,利用第一光传导结构增加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空间间距,这样有利于消除两个图像传感器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平板探测器的检出量子效率(dqe)。而且,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光传导结构将第一闪烁体层产生的第一可见光传导至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由于第一光传导结构对该被传导的第一可见光有束缚作用,从而可避免平板探测器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的下降,有效提高产品的dqe或降低射线的使用剂量。
62.本公开实施例中,平板探测器可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光电二极管(pin)型平板探测器或金属-半导体-金属(msm)型平板探测器。
63.金属-半导体-金属(msm)型平板探测器利用光照使半导体层的电阻下降,形成金属-绝缘体-半导体(metal-insulator-semiconductor,mis)结构,该mis结构在高电压下发生电子隧穿,产生隧穿电流。通过采集和检测该隧穿电流得到显示图像。然而,msm型平板探测器的暗电流较大、量子探测效率较低(dqe)、调制传递函数(mtf)较低。
64.pin型平板探测器主要包括开关元件和光电转换单元,开关元件例如包括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光电转换单元例如包括光电二极管(pin)。在诸如x射线的光线照射下,x射线平板探测器的闪烁体层或荧光体层将x射线光子转换为可见光,然后在pin的作用下将可见光转换为电信号,最终通过tft读取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输出得到显示图像。进一步地,pin型平板探测器包括非晶硅(a-si)pin型平板探测器和铟镓锌氧化物(igzo)pin型平板探测器。
65.以x射线为例,非晶硅(a-si)pin型x射线平板探测器是一种以非晶硅光电二极管阵列为核心的x射线影像探测器。通常,x射线经过人体后,由于人体不同组织部位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的不同,导致x射线的分布不再是均匀的。经过人体的x射线被探测器的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将x射线转换为可见光,而后由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晶硅阵列变为图像电信号,通过外围电路传输及模拟数字转换,从而获得数字化图像。由于其经历了x射线-可见光-电荷图像-数字图像的成像过程,通常也被称作间接转换型平板探测器。非晶硅x射线平板探测器具有成像速度快、良好的空间及密度分辨率、高信噪比、直接数字输出等优点,从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数字化x射线成像装置。
66.下面以平板探测器为非晶硅(a-si)pin型x射线平板探测器为例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闪烁体层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被选择为对x射线、γ射线或其他射线敏感。这样,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可以充当x射线探测器、γ射线探测器或其他射线的探测器。
67.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截面示意图。例如,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包括:第一光学组件opa1,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具有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图中所示a方向)的第一侧11(图中所示上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12(图中所示下侧)。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包括:第一闪烁体层scl1,用于将至少部分x射线转化为第一可见光;和第一光传导结构,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堆叠,用于传导所述第一可见光。该平板探测器还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堆叠,并且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可见光。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m1,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的所述第一侧1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的所述第二侧12。
68.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上侧设置第二图像传感器m2,使从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上表面出射的部分第一可见光l2能够抵达第二图像传感器m1成像,减轻了可见光在第一闪烁体层内scl1传播导致的损失。进一步地,通过在平板探测器中设置与第一闪烁体层scl1堆叠的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利用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增加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之间的空间间距,这样有利于消除两个图像传感器m1、m2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平板探测器的检出量子效率(dqe)。而且,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将第一闪烁体层scl1产生的第一可见光分别传导至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由于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对该被传导的第一可见光有束缚作用,从而可避免平板探测器的调制传递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的下降,有效提高产品的dqe或降低x射线的使用剂量。
69.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堆叠”指的是在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上的重叠。例如,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堆叠,指的是在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与第一光学组件彼此重叠,该重叠可以是部分重叠,也可以是完全重叠。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示例中,当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与第一光学组件完全重叠时,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能够接收到更多的第一可见光,从而提高产品的dqe,因此为优选。
70.再例如,第一光传导结构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堆叠,指的是在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光传导结构与第一闪烁体层彼此重叠,该重叠可以是部分重叠,也可以是完全重叠。进一步地,至少一个示例中,当第一光传导结构与第一闪烁体层完全重叠时,
由第一闪烁体层产生的第一可见光可以尽可能多得入射到第一光传导结构中,从而避免平板探测器的mtf下降,因此为优选。
71.通常,平板探测器包括面向使用者的前侧和与前侧相反的背侧或后侧,穿过使用者身体的x射线会从该前侧(即入光侧)进入平板探测器中。为便于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第一光学组件的靠近平板探测器入光侧的一侧定义为第一侧,将第一光学组件的远离平板探测器入光侧的一侧定义为第二侧。进一步地,将位于第一光学组件的第一侧的图像传感器定义为第二图像传感器,将位于第一光学组件第二侧的图像传感器定义为第一图像传感器。也就是,第一图像传感器远离平板探测器的入光侧,而第二图像传感器靠近平板探测器的入光侧。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定义仅出于示意性目的,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
72.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图像传感器m1可以与第二图像传感器m2在结构上相同或不同。至少一个示例中,当第一图像传感器m1与第二图像传感器m2在结构上相同时,可以简化制造工艺,减少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因此为优选。下面的实施例中,以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具有相同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73.至少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传导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的至少一侧,也就是,第一光传导结构可以位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的单侧或双侧。至少一个示例中,当第一光传导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的上侧(即第一闪烁体层靠近平板探测器入光侧的一侧)时为优选。例如,第一闪烁体层scl1直接生长在第一图像传感器m1上,且第一光传导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的上侧,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避免光路的加长,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光传导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和第二图像传感器之间,能够避免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之间的电磁干扰。
74.例如,如图1所示,平板探测器包括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例如,该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包括第一上光传导结构ops1a和第一下光传导结构ops1b。第一上光传导结构ops1a设置在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第一侧21(图中所示上侧)且配置为在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a上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堆叠。第一下光传导结构ops1b设置在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第二侧22(图中所示下侧)且配置为在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a上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堆叠。
75.本公开实施例中,x射线照射下,闪烁体内激发的可见光的出射方向是随机的。例如,如图1所示,第一闪烁体层scl1将x射线转化成不同方向的第一向下可见光l1和第一向上可见光l2。例如,第一向下可见光l1朝向第一图像传感器m1,第一向上可见光l2朝向第二图像传感器m2。由于第一上光传导结构ops1a位于第一闪烁体层scl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之间,第一上光传导结构ops1a增加了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之间的空间间距,因此提高了平板探测器的检出量子效率(dqe)。而且,由于第一向上可见光l2穿过第一上光传导结构ops1a到达第二图像传感器m2,第一上光传导结构ops1a对该第一向上可见光l2有束缚作用,可避免平板探测器mtf的下降,有效提高产品的dqe。
76.同理,由于第一下光传导结构ops1b位于第一闪烁体层scl1和第一图像传感器m1之间,第一下光传导结构ops1b进一步增加了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之间的空间间距,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平板探测器的检出量子效率(dqe)。而且,由于第一向下可见光l1穿过第一下光传导结构ops1b到达第一图像传感器m1,第一下光传导结构ops1b对该第一向下可见光l1有束缚作用,可避免平板探测器mtf的下降,进一步有效提高产品的dqe。
77.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放大截面示意图。与图1不同的是,图2a的平板探测器包括单个第一光传导结构,且该第一光传导结构位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的单侧,例如图中所示上侧。也就是,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位于第一闪烁体层scl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之间。
78.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包括第一光导纤维,所述第一光导纤维位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的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这样,光导纤维利用了光的全反射作用,对其传导的可见光有束缚作用,由此可避免可见光在传导过程中的mtf的下降,进一步提高平板探测器的dqe。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导纤维(包括第一光导纤维、第二光导纤维)是针对可见光起到全反射作用,对于x射线、γ射线等射线不起到全反射作用。因此,在x射线照射第一闪烁体层scl1时,第一光导纤维对x射线的作用可忽略不计。
79.例如,如图2a所示,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包括第一光导纤维lgc1,所述第一光导纤维lgc1位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a的一侧(图中所示上侧)。本实施例中,第一光导纤维lgc1可将从第一闪烁体层scl1上表面射出的第一向上可见光l2以全反射的方式传导至第二图像传感器m2。这样,不仅降低第一向上可见光l2传输过程中的损失,而且对第一向上可见光l2有束缚作用,由此可避免mtf的下降。可以理解的是,当平板探测器包括两个第一光传导结构,每个第一光传导结构包括第一光导纤维时(例如图1所示平板探测器),第一光导纤维位于第一闪烁体层的上、下两侧,这样,可以使第一向下可见光l1和第一向上可见光l2分别以全反射的方式传导至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这样,可降低第一向下可见光l1和第一向上可见光l2传输过程中的损失,而且对第一向下可见光l1和第一向上可见光l2均有束缚作用,由此可避免mtf的下降。
80.例如,如图2a所示,第一闪烁体层scl1包括闪烁体材料,例如碘化铯(csi)、硫氧化钆(gos),或其他适合的材料和结构。进一步地,第一闪烁体层scl1包括第一柱状结晶态闪烁体104和位于第一柱状结晶态闪烁体104底部的第一非晶态闪烁体105。本公开实施例,上部的结晶态csi光散射小于下部(晶态+非晶态)的光散射,因此,上部的结晶态csi能给平板探测器提供较高的mtf。由于位于第一闪烁体层scl1上、下两侧的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共同接收可见光,使得平板探测器的灵敏度(sensitivity)也会提高。
81.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光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x射线入射到第一闪烁体层scl1时,第一闪烁体层scl1将x射线转化为第一向下可见光l1和第一向上可见光l2。例如,第一向下可见光l1包括由第一闪烁体层scl1上部转化的可见光l11和由第一闪烁体层scl1下部转化的可见光l12。例如,第一向上可见光l2包括由第一闪烁体层scl1上部转化的可见光l21和由第一闪烁体层scl1下部转化的可见光l22。可见光l21、l22经过第一光传导结构中的第一光导纤维lgc1射入第二图像传感器m2中。可见光l21、l22均以全反射的方式传导至第二图像传感器m2,从而第一光导纤维lgc1对可见光l21、l22均有束缚作用,由此避免mtf的下降,提高平板探测器的dqe。
82.例如,如图2a所示,所述第一光导纤维lgc1位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之间。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中光导纤维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光导纤维lgc1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第一可见光入射端31和远离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第一可见光出射端32,这样,包括可见光l21和l22在内的
第一向上可见光l2从所述第一可见光入射端31进入所述第一光导纤维lgc1,并且从所述第一可见光出射端32朝向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射出。这样,由于第一可见光入射端31紧邻第一闪烁体层scl1,使第一闪烁体层scl1产生的第一向上可见光l2直接通过第一可见光入射端31进入第一光导纤维lgc1,不仅可减少第一向上可见光l2的光损失,还可对第一向上可见光l2起到束缚作用,避免mtf的下降,提高平板探测器的dqe。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光传导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光导纤维lgc1,多个所述第一光导纤维lgc1紧密排布。例如,在第一闪烁体层scl1所在平面(图中所示xy平面)内,多个所述第一光导纤维lgc1呈矩阵式排布,并且相邻两个第一光导纤维lgc1彼此接触。这样,可减少多个第一光导纤维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减少可见光在传导过程中的光损失。
83.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一光导纤维(以及后面实施例中的第二光导纤维)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或第二闪烁体层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或等于45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这样,使第一向上可见光l2基本上朝向同一方向,即第二图像传感器m2传播,由此,使第二图像传感器m2收集更多的第一向上可见光l2。
84.例如,如图4所示,每个所述第一光导纤维lgc1的长度方向(图中所示z方向)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所在平面(图中所示xy平面)之间的夹角θ为90度。这样,可降低第一向上可见光l2的光路长度,减少光损失,因此为优选。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光导纤维lgc1的厚度范围为200微米至5毫米。至少一个示例中,该第一光导纤维的厚度可以看作由第一光导纤维构成的光导纤维层的厚度。例如,如图2a所示,多个第一光导纤维lgc1构成第一光导纤维层101,该第一光导纤维层101的厚度范围为200微米至5毫米。
85.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还包括第一粘合剂层,第一光导纤维通过所述第一粘合剂层分别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相贴合。
86.例如,如图2a所示,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还包括第一上粘合剂层102和第一下粘合剂层103。例如,第一上粘合剂层102位于第一光导纤维lgc1的上侧,第一光导纤维lgc1通过所述第一上粘合剂层102与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相贴合。例如,第一下粘合剂层103位于第一光导纤维lgc1的下侧,第一光导纤维lgc1通过所述第一下粘合剂层103与第一闪烁体层scl1相贴合。至少一个示例中,为了降低对光路的影响,第一上粘合剂层102和第一下粘合剂层103包括光学透明胶oca。
87.例如,如图2a所示,平板探测器还包括第一封装层106,第一封装层106至少密封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一闪烁体层scl1。这样,可以避免水汽或杂质进入到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一闪烁体层scl1中,影响图像质量。另外,将带有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第一图像传感器m1封装在一起,也便于后续平板探测器的组装。
88.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中封装层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如图2b所示,第一封装层106a用于密封第一图像传感器m1、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第一闪烁体层scl1。这样,可以避免水汽或杂质进入到第一图像传感器m1、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和第一闪烁体层scl1中,影响图像质量。至少一些实施例中,该封装层采用透光材料以避免对光线的影响。例如,封装层包括有机透光材料或无机透光材料。例如,封装层可以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
89.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一闪烁体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a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图像传感器的平面示意图。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图像传感器
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a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图像传感器的平面示意图。图8b为图8a的第二图像传感器经翻转且旋转90度后的平面示意图。
90.例如,如图5和图6a所示,第一图像传感器m1包括第一显示区aa1,第一显示区aa1用于显示图像。所述第一显示区aa1包括多条第一走线w1。第一图像传感器m1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非显示区na1。第一非显示区na1不能用于显示图像,其通常设置有连接线、接触垫或集成电路等,用于将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走线w1电连接于外部控制电路。例如,如图6a所示,所述第一非显示区na1包括第一连接部bp1,所述第一连接部bp1中设置有与第一走线w1对应的第一连接线cw1,所述第一连接线cw1与所述第一走线w1电连接。
91.例如,如图7和图8a所示,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包括第二显示区aa2,所述第二显示区aa2包括第二走线w2。第二图像传感器m2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非显示区na2。第二非显示区na2不能用于显示图像,其通常设置有连接线、接触垫或集成电路等,用于将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二走线w2电连接于外部控制电路。例如,如图8a所示,所述第二非显示区aa2包括第二连接部bp2,所述第二连接部bp2中设置有与第二走线w2对应的第二连接线cw2,所述第二连接线cw2与所述第二走线w2电连接。
92.至少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闪烁体层scl1可直接生长或贴合到第一图像传感器m1上。至少一个示例中,第一闪烁体层scl1在第一图像传感器m1上直接生长,得到图5所示的结构。当第一闪烁体层scl1贴合到第一图像传感器m1时,会导致光路的加长,从而有可能降低mtf、dqe等。因此,第一闪烁体层scl1直接生长到第一图像传感器m1上为优选方案。在此情况下,第一闪烁体层scl1和第一图像传感器m1之间可以不设置第一光传导结构。接下来,将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图5中带有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第一图像传感器m1以及图8b的第二图像传感器m2组装在一起,即可形成最终的平板探测器。
93.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组装后平板探测器的平面示意图。例如,如图9所示,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所述厚度方向a上,所述第一显示区aa1和所述第二显示区aa2彼此重叠,所述第一连接部bp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bp2彼此不重叠。这样,可以使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各自外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读出电路)上的信号互不干扰,从而提高平板探测器的敏感度和集成度。
94.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部bp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bp2彼此不重叠指的是,第一连接部bp1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连接部bp2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不重叠。也就是,第一连接部bp1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二连接部bp2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之外,反之亦然。这里,仅以第一连接部bp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bp2彼此不重叠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提到任意两层、两个电路、两个区域之间不重叠时,均可以参照以上方式来理解,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再逐一说明。例如,如图2a所示,衬底基板可以是第一图像传感器m1中的第一衬底基板sub1,或第二图像传感器m2的第二衬底基板sub2。
95.例如,如图6a所示,第一图像传感器m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非显示区na1中的第一驱动电路gic1和第一读出电路roic1。例如,第一连接线cw1包括第一栅线连接线41,第一栅线连接线41将第一栅线gl1电连接到第一驱动电路gic1。第一驱动电路gic1向第一栅线gl1提供驱动信号。例如,第一连接线cw1还包括第一数据线连接线42,第一数据线连接线42将第一数据线dl1电连接到第一读出电路roic1。第一读出电路roic1读取第一图像传感器m1中
每个第一感应区产生的电信号。
96.图6b是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图像传感器的第一绑定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例如,图6b为图6a的虚线圆圈内的第一数据线绑定部的放大示意图。如图6b所示,第一非显示区na1包括靠近第一显示区aa1的扇出区foa以及位于扇出区foa远离第一显示区aa1一侧的绑定区。扇出区foa将多个第一数据线连接线42进行汇聚。绑定区包括多个接触垫(图中示出为圆圈),用于将第一数据线连接线42电连接到外部电路。例如,每个第一数据线绑定部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数据线连接线42(图中示出为3条),每个第一数据线连接线42与第一数据线dl1一一对应。这样,可以将每个第一数据线dl1上得到电信号传输到第一读出电路roic1。
97.例如,如图8a和图8b所示,第二图像传感器m1还包括设置在第二非显示区na1中的第二驱动电路gic2和第二读出电路roic2。例如,第二连接线cw2包括第二栅线连接线51,第二栅线连接线51将第二栅线gl2电连接到第二驱动电路gic2。第二驱动电路gic2向第二栅线gl2提供驱动信号。例如,第二连接线cw2还包括第二数据线连接线52,第二数据线连接线52将第二数据线dl2电连接到第二读出电路roic2。第二读出电路roic2读取第二图像传感器m2中每个第二感应区产生的电信号。
98.例如,如图9所示,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所述厚度方向a上,第一驱动电路gic1和第二驱动电路gic2之间彼此不重叠。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电路gic1和第二驱动电路gic2位于第一显示区aa1(或第二显示区aa2)的相对两侧。这样,可以避免第一驱动电路gic1和第二驱动电路gic2之间的信号干扰。
99.例如,如图9所示,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所述厚度方向a上,第一读出电路roic1和第二读出电路roic2之间彼此不重叠。进一步地,第一读出电路roic1和第二读出电路roic2位于第一显示区aa1(或第二显示区aa2)的相对两侧。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读出电路roic1和第二读出电路roic2之间的信号干扰。
100.进一步地,例如,图9所示的平板探测器中,将完全重合后的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统称为探测显示区daa,该探测显示区daa包括第一侧s1、第二侧s2、第三侧s3和第四侧s4,其中,第一侧s1与第三侧s3相对,第二侧s2与第四侧s4相对。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驱动电路gic1和第二驱动电路gic2分别位于探测显示区daa的第一侧s1和第三侧s3。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读出电路roic1和第二读出电路roic2分别位于探测显示区daa的第二侧s2和第四侧s4。这样,可以防止平板探测器中第一读出电路roic1(或第二读出电路roic2)与第一驱动电路gic1(或第二驱动电路gic2)之间的信号干扰。
101.例如,如图6a所示,所述第一连接部bp1包括第一栅线连接部bp1a和第一数据线连接部bp1b,所述第一栅线连接部bp1a和所述第一数据线连接部bp1b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边缘45和第二边缘46,该第一边缘45和第二边缘46相邻且彼此连接。例如,如图8a所示,所述第二连接部bp2包括第二栅线连接部bp2a和第二数据线连接部bp2b,所述第二栅线连接部bp2a和所述第二数据线连接部bp2b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三边缘55和第四边缘56,该第三边缘55和第四边缘56相邻且彼此连接。这样,如图9所示,当经翻转并且旋转90度的第二图像传感器m2与第一图像传感器m1组合时,第一边缘45与第三边缘55分别位于探测显示区daa的第一侧s1和第三侧s3,第二边缘46与第四边缘56分别位于探测显示区daa的第二侧s2和第四侧s4。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第二图像传感器m2上的第二连
接线w2、第二连接部bp2、第二驱动电路gic2和第二读出电路roic2与第一图像传感器m1上的第一连接线w1、第一连接部bp1、第一驱动电路gic1和第一读出电路roic1相互重叠,从而避免两个图像传感器之间信号的干扰。
102.例如,如图6a所示,所述第一走线w1包括彼此交叉第一栅线gl1和第一数据线dl1。至少一个示例中,第一栅线gl1为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为多条,二者相互交叉形成多个第一感光区。例如,如图8a所示,所述第二走线w2包括彼此交叉第二栅线gl2和第二数据线dl2。至少一个示例中,第二栅线gl2为多条,第二数据线dl2为多条,二者相互交叉形成多个第二感光区。
103.如前面所说,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具有相同结构,因此,下面以第一图像传感器m1为例对图像传感器的具体结构做详细说明。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图像传感器的局部电路示意图。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图像传感器的第一感光区的电路示意图。图12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放大截面示意图。例如,如图12所示,第二图像传感器m2具有与第一图像传感器m1相同的结构,二者相对于平板探测器的中间部分(包括第一闪烁体层scl1和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为对称分布。
104.例如,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图像传感器m1包括第一衬底基板sub1和设置在第一衬底基板sub1上的多条第一栅线gl1和多条第一数据线dl1。例如,多条第一栅线gl1和多条第一数据线dl1相互交叉形成多个第一感光区,多个第一感光区排列为阵列形式。例如,排列为3
×
3的第一感光区阵列。
105.例如,如图11和图12所示,每个第一感光区类似于液晶显示区的像素区,包括第一光电二极管pin1和第一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1,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用作开关元件,第一光电二极管pin1用作光电转换元件。例如,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包括栅电极71、源电极72、漏电极73、有源层74。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栅电极71与第一图像传感器m1的第一栅线gl1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漏电极72与第一图像传感器m1的第一数据线dl1连接,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源电极73与光电二极管pin1连接。本公开实施例中,源电极72和漏电极73的位置可以相互替换。
106.第一图像传感器m1通过第一驱动电路gic1来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开关状态,当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被打开时,第一光电二极管pin1产生的光电流信号依次通过与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连接的第一数据线dl1、第一读取电路roic1而被读出。通过控制第一栅线gl1和第一数据线dl1上的信号时序来完成光电信号的采集,即通过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开关状态来完成对第一光电二极管pin1产生的光电流信号的采集。
107.更具体地,在第一图像传感器m1工作时,每个第一感光区接收光信号并转化为电信号,储存在存储电容或第一光电二极管pin1自身电容中。第一光电二极管pin1接收第一闪烁体层scl1转化后的可见光,并产生光生载流子,转化为正比于可见光照射强度的电信号。第一驱动电路gic1连接第一感光区阵列,控制各行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栅电极,并通过电压控制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的源电极和漏电极之间的导通和关断,因此,可逐行打开各第一感光区。第一读取电路roic1连接第一感光区阵列,在同一行第一薄膜晶体管tft1导通的情况下,读取该行第一感光区中的电荷,进而实现图像信息的读取。通常,第一感光区的尺寸决定成像的分辨率。因此,第一感光区的面积越小,图像的分辨率越高。
108.例如,如图10至图12所示,第一图像传感器m1还包括信号线bl,设置在第一光电二
极管pin1远离第一衬底基板sub1一侧且与第一光电二极管pin1连接。信号线bl用于向第一光电二极管pin1提供电压信号。例如,第一图像传感器m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光电二极管pin1远离第一衬底基板sub1一侧的透射导电层60。透射导电层60上输入固定电压,使透射导电层60可阻隔外部静电,防止外部静电对第一光电二极管pin1产生影响。至少一个示例中,透射导电层60由透光的导电材料构成,这样光线能够透射到第一光电二极管pin1。例如,可以选取透过率达到50%以上的导电材料,例如可以选取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izo(indium zinc oxide,铟锌氧化物)、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azo(al zinc oxide,铝锌氧化物)、ifo(indium foxide,铟氟氧化物)等。
109.例如,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了提升光电二极管11的信号接收效果,如图3所示,在光电二极管11靠近信号线19一侧设置透明导电层61,以增大信号线19与光电二极管11的接触面积。例如,透明导电层61可以选取透过率达到50%以上的导电材料,例如可以选取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izo(indium zinc oxide,铟锌氧化物)、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azo(al zinc oxide,铝锌氧化物)、ifo(indium foxide,铟氟氧化物)等。透明导电层61与透射导电层60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10.下面的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描述,将包括一个图像传感器组件(具有至少一个图像传感器)和一个闪烁体层的结构称为一个探测单元。因此,图1、图2a、图9、图12所示的平板探测器均具有单个探测单元。
111.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平板探测器具有双探测单元,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平板探测器的mtf和灵敏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质量。
112.图13为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截面示意图。例如,如图1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包括第一探测单元100和第二探测单元200,第一探测单元100和第二探测单元200沿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a堆叠。至少一个示例中,第二探测单元200位于第一探测单元100的x射线入光侧的相反侧。出于示意性目的,图13示出的是第一探测单元100位于第二探测单元200之上,可以理解的是,当x射线从第一探测单元100的下方入射时,第二探测单元200位于第一探测单元100之上,同样能够实现本发明目的。
113.例如,如图13所示,第一探测单元100包括:第一光学组件opa1,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具有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图中所示a方向)的第一侧11(图中所示上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12(图中所示下侧)。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包括:第一闪烁体层scl1,用于将至少部分x射线(图中所示x1射线)转化为第一可见光(包括第一向下可见光l1和第一向上可见光l2);和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堆叠,用于传导所述第一可见光。该第一探测单元100还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堆叠,并且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可见光。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m1,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的所述第一侧1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的所述第二侧12。
114.例如,如图13所示,第二探测单元200包括:第二光学组件opa2,位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的远离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的一侧,配置为与第一光学组件opa1和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堆叠。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包括:第二闪烁体层scl2,用于将至少另一部分x(图中所示x2射线)射线转化为第二可见光(包括第二向下可见光l3)。该第二探测单元200还包括第二图像传感器组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堆叠,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可
见光。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的远离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一侧的第三图像传感器m3。
115.通常,第一闪烁体层scl1会将x射线中的大部分射线,例如x1射线,转化为第一可见光。然而,实际产品中,闪烁体对于x射线的吸收比例,大约在30%~60%之间不等,经过第一闪烁体层scl1后,仍然有相当比例的x射线信息未被有效读取。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平板探测器具有双探测单元,这样不仅可以利用第一闪烁体层scl1将照射到其上的x1射线转化为第一可见光,还可以利用第二闪烁体层scl2将x射线中未被第一闪烁体层scl1转化的x2射线转化为第二可见光,并且被第三图像传感器m3采集。相比于具有单探测单元的平板探测器,上述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能够采集更多x射线,获得更完整的图像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平板探测器的mtf和灵敏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
116.为便于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中,将第二光学组件的靠近平板探测器的入光侧的一侧定义为第四侧,将第二光学组件的远离入光侧的一侧定义为第三侧。进一步地,将位于第二光学组件第三侧的图像传感器定义为第三图像传感器,将位于第二光学组件第四侧的图像传感器定义为第四图像传感器。也就是,第四图像传感器靠近平板探测器的入光侧,而第三图像传感器远离平板探测器的入光侧。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定义仅出于示意性目的,本公开实施例不限于此。
117.例如,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组件还包括第四图像传感器m4。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具有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图中所示a方向)的第三侧112(图中所示下侧)和与所述第三侧112相对的第四侧111(图中所示上侧),所述第四侧111比所述第三侧112更靠近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例如,第三图像传感器m3位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的所述第三侧112,第四图像传感器m4位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的所述第四侧111。
118.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对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描述,经过第二闪烁体层scl2转化的第二可见光的方向是随机的,例如第二可见光包括第二向下可见光l3和第二向上可见光l4。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闪烁体层scl2的上侧设置第四图像传感器m4,使从第二闪烁体层scl2的上表面出射的部分第二可见光l4能够抵达第四图像传感器m4成像,减轻了第二可见光在闪烁体层内传播导致的损失。而且,由于获得更多的第二可见光,可得到更完整的图像信息。
119.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光学组件可以包括第二光传导结构,也可以不包括第二光传导结构。当第二光学组件包括第二光传导结构时,第二光传导结构能够对第二闪烁体层产生的第二可见光起到束缚作用,避免平板探测器mtf的下降,从而进一步有效提高产品的dqe,因此为优选。
120.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在结构上相同或不同。至少一个示例中,当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在结构上相同时,可以简化制造工艺,减少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因此为优选。下面的实施例中,以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具有相同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121.图14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截面示意图。例如,如图14所示,第一探测单元100由第一图像传感器m1、第一光传导组件opa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构成。例如,第一光传导组件opa1包括第一闪烁体层scl1和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例如,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包括第一光导纤维lcg1、第一上粘合剂层102和第一下粘合剂层103。本实施例中,
第一探测单元100的以上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前面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22.例如,如图14所示,第二探测单元200由第三图像传感器m3、第二光传导组件opa2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构成。本实施例中,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对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23.例如,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包括第二闪烁体层scl2,和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其中所述第二光传导结构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堆叠并且用于传导所述第二可见光(包括第二向下可见光l3和第二向上可见光l4)。本实施例中,第二闪烁体层scl2和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对第一闪烁体层和第一光传导结构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图14中示出的是第二光传导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的上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光传导结构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的下侧,或者,第二光传导结构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的上、下两侧。也就是,根据实际需要,第二光传导结构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闪烁体层的单侧或双侧,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124.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平板探测器中设置与第二闪烁体层scl2堆叠的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利用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增加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之间的空间间距,这样有利于消除两个图像传感器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平板探测器的检出量子效率(dqe)。而且,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将第二闪烁体层scl2产生的第二可见光分别传导至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由于第二光传导结构对该被传导的第二可见光有束缚作用,从而可避免平板探测器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的下降,有效提高产品的dqe或降低x射线的使用剂量。
125.例如,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包括第二光导纤维lcg2,所述第二光导纤维lcg2位于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1的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侧(图中所示上侧)。本实施例中,第二光导纤维lcg2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对第一光导纤维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26.本实施例中,第二光导纤维lgc1可将从第二闪烁体层scl2上表面射出的第二向上可见光l4以全反射的方式传导至第四图像传感器m4。这样,不仅减轻第二向上可见光l4传输过程中的损失,而且对第二向上可见光l4有束缚作用,由此可避免mtf的下降。可以理解的是,当平板探测器包括两个第二光传导结构,每个第二光传导结构包括第二光导纤维时,可在第二闪烁体层的上、下两侧设置第二光导纤维,这样,可以使第二向下可见光l3和第二向上可见光l4分别以全反射的方式传导至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这样,可降低第二向下可见光l1和第二向上可见光l2传输过程中的损失,而且对第二向下可见光l1和第二向上可见光l2均有束缚作用,由此可避免mtf的下降。
127.例如,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光导纤维lcg2位于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和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之间。例如,所述第二光导纤维lcg2具有与图4所示的第一光导纤维lcg1相同的结构。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光导纤维lcg2包括靠近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的第二可见光入射端(图中未示出)和远离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的第二可见光出射端(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二可见光从所述第二可见光入射端进入所述第二光导纤维lcg2,并且从所述第二可见光出射端朝向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射出。
128.例如,如图14所示,第二光传导结构包括多个第二光导纤维lgc2,多个所述第二光导纤维lgc2紧密排布。例如,在第二闪烁体层scl2所在平面(图中所示xy平面)内,多个所述第二光导纤维lgc2呈矩阵式排布,并且相邻两个第二光导纤维lgc2彼此接触。这样,可减少多个第二光导纤维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减少可见光在传导过程中的光损失。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光导纤维lgc2的厚度范围为200微米至5毫米。至少一个示例中,第二光导纤维的厚度可以看作由第二光导纤维构成的光导纤维层的厚度。例如,如图14所示,多个第一光导纤维lgc2构成第二光导纤维层201,该第二光导纤维层201的厚度范围为200微米至5毫米。
129.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传导结构还包括第二粘合剂层,所述第二光导纤维通过所述第二粘合剂层分别与所述第二闪烁体层和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贴合。例如,如图14所示,所述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还包括第二上粘合剂层202和第二下粘合剂层203。本实施例中,第二粘合剂层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以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对第一粘合剂层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30.例如,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的厚度。这样,第二闪烁体层scl2使平板探测器具有较高mtf,第一闪烁体层scl1使平板探测器具有较高灵敏度。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厚度和第二闪烁体层scl2的厚度在50微米至500微米之间,例如在100微米至400微米之间,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厚度优选为大约300微米。第二闪烁体层scl2的厚度优选为200微米。例如,如图14所示,第二闪烁体层scl2包括第二柱状结晶态闪烁体204和位于第二柱状结晶态闪烁体204底部的第二非晶态闪烁体205。例如,第二柱状结晶态闪烁体204的厚度大于第一柱状结晶态闪烁体104的厚度。
131.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包括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包括多条第三走线。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还包括围绕所述第三显示区的第三非显示区,所述第三非显示区包括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中设置有与第三走线对应的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三连接线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三显示区、第三走线和第三连接部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对第一显示区、第一走线和第一连接部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32.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包括第四显示区,所述第四显示区包括第四走线。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还包括围绕所述第四显示区的第四非显示区,所述第四非显示区包括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连接部中设置有与第四走线对应的第四连接线,所述第四连接线与所述第四走线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第四显示区、第四走线和第四连接部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对第二显示区、第二走线和第二连接部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33.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所述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三显示区和所述第四显示区彼此重叠,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彼此不重叠。这样,可以避免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各自外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和读出电路)上的信号互不干扰,从而提高平板探测器的敏感度和集成度。
134.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走线包括彼此交叉第三栅线和第三数据线,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三数据线连接部和第三栅线连接部,所述第三栅线连接部和所述第三数据
线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的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该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相邻且彼此连接。至少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图像传感器m3还包括第三驱动电路和第三读出电路。本实施例中,第三栅线、第三数据线、第三数据线连接部、第三栅线连接部、第三驱动电路、第三读出电路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对第一栅线、第一数据线、第一数据线连接部、第一栅线连接部、第一驱动电路、第一读出电路,此处不再赘述。第三显示区的第五边缘和第六边缘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参考前面第一显示区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35.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走线包括彼此交叉第四栅线和第四数据线,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第四栅线连接部和第四数据线连接部,所述第四栅线连接部和所述第四数据线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显示区的第七边缘和第八边缘,该第七边缘和第八边缘相邻且彼此连接。第四图像传感器m4还包括第四驱动电路和第四读出电路。本实施例中,第四栅线、第四数据线、第四数据线连接部、第四栅线连接部第四驱动电路、第四读出电路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参考前面实施例中对第二栅线、第二数据线、第二数据线连接部、第二栅线连接部、第二驱动电路、第二读出电路,此处不再赘述。第四显示区的第七边缘和第八边缘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参考前面第二显示区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36.通过上述实施例中连接部和走线的设置,可以避免第四图像传感器m4上的第四连接线、第四连接部、第四驱动电路和第四读出电路与第二图像传感器上的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部、第二驱动电路和第二读出电路相互重叠,从而避免两个图像传感器之间信号的干扰。
137.例如,如图14所示,平板探测器还包括第一封装层106,第一封装层106至少密封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一闪烁体层scl1。这样,可以避免水汽和杂质进入到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一闪烁体层scl1中。本实施例中,第一封装层106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以参考前面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38.例如,如图14所示,平板探测器还包括第二封装层206,第二封装层206至少密封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第二闪烁体层scl2。这样,可以避免水汽和杂质进入到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第二闪烁体层scl2中。本实施例中,第二封装层206的具体结构和设置方式可以参考第一封装层106的描述,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封装层106和第二封装层206在结构上可以彼此不同。例如,第一封装层106密封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一闪烁体层scl1,第二封装层206密封第三图像传感器m3、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第二闪烁体层scl2。至少一个示例中,当第一封装层106和第二封装层206具有相同结构时,可以简化制造工艺,因此为优选。
139.如图13和图14所示,平板探测器还包括屏蔽组件300,所述屏蔽组件300位于第一探测单元100和第二探测单元200之间。进一步地,屏蔽组件300位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之间,用于屏蔽紫外线以及比紫外线波长更长的电磁波。这样,可以避免上述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例如可见光)进入到第二探测单元200中,避免对第二探测单元200造成干扰。
140.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组件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具有单层结构或多层结构。例如,多层结构包括两层或两层以上。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中屏蔽组件
的截面示意图。例如,如图15所示,屏蔽组件包括第一屏蔽层301、第二屏蔽层302和第三屏蔽层303。例如,第一屏蔽层301可以屏蔽第一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第二屏蔽层302可屏蔽第二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第三屏蔽层303可以屏蔽第三波长范围的电磁波,第一波长范围、第二波长范围和第三波长范围彼此不同。至少一个示例中,第一波长范围对应紫外光波长范围,例如为10nm至100nm。至少一个示例中,第二波长范围对应可见光波长范围,例如为100nm至760nm。至少一个示例中,第三波长范围对应红外光波长范围,例如为大于760nm。
141.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层具有单层结构,该单层结构的屏蔽层用于吸收波长较长的x射线(简称软射线),从而让波长较短的x射线(简称硬射线)透过。这样,第一探测单元用于探测波长范围较大的x射线(即软射线和硬射线),第二探测单元用于探测波长范围较小的x射线(即仅硬射线)。
142.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屏蔽层包括金属材料,所述屏蔽层的厚度范围为200微米至5毫米。至少一个示例中,第一屏蔽层301、第二屏蔽层302和第三屏蔽层303的厚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
143.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屏蔽组件还包括第三粘合剂层,所述屏蔽层通过所述第三粘合剂层分别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贴合。例如,如图14和图15所示,屏蔽组件还包括第三粘合剂层,用于将屏蔽层贴合于两个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例如,粘性层包括第一粘性层306和第二粘性层304。第一粘性层306位于第三屏蔽层303和第一图像传感器m1之间。第二粘性层304位于第一屏蔽层301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之间。
144.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光导纤维和第二光导纤维均包括核芯和包覆核芯的外层。例如,核芯由玻璃、石英或塑料等透明材料制成。例如,外层包括低折射率的透光材料。至少一个实例中,第一光导纤维和第二光导纤维的直径在几微米到几十微米之间。本公开实施例中,光线(例如x射线)从光导纤维一端射入时,那些入射角较小的光线进入光导纤维后,在光导纤维的核芯-包层界面上的入射角大于全反射的临界角,因而光线在光导纤维内作连续的全反射,这样,光线能以最低的损耗从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
145.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衬底基板sub1、第二衬底基板sub2、第三衬底基板sub3、第四衬底基板sub4可以采用刚性或柔性基板,刚性基板例如为玻璃,柔性基板例如为聚酰亚胺(pi)基板。柔性基板对于x射线的吸收远远小于玻璃基板对于x射线的吸收,使用柔性基底进行制作相关产品,可以提高产品的信噪比。至少一个示例中,当以上衬底基板中的至少一个为柔性基板时,能降低平板探测器的整体重量,还可以减少对x射线的衰减,因此为优选。
146.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147.形成第一光学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具有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的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包括:第一闪烁体层,用于将至少部分x射线转化为第一可见光;以及第一光传导结构,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堆叠,用于传导所述第一可见光;
148.形成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其中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堆叠且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可见光,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
像传感器;以及
149.将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进行组装,使得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一光学组件的所述第二侧,以形成第一探测单元。
150.上述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在第一闪烁体层的上侧形成第二图像传感器,使从第一闪烁体层的上表面出射的部分第一可见光能够抵达第二图像传感器成像,减轻了第一可见光在第一闪烁体层内传播导致的损失。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通过在平板探测器中形成与第一闪烁体层堆叠的第一光传导结构,利用第一光传导结构增加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空间间距,这样有利于消除两个图像传感器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平板探测器的dqe。而且,上述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第一光传导结构将第一闪烁体层产生的第一可见光传导至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由于第一光传导结构对该被传导的第一可见光有束缚作用,从而可避免平板探测器的mtf的下降,有效提高产品的dqe或降低x射线的使用剂量。
151.至少一些实施例中,利用上述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制造图2a或图13的平板探测器的方法包括:
152.形成第一光学组件opa1,其中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具有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a的第一侧11和与所述第一侧11相对的第二侧12,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包括:第一闪烁体层scl1,用于将至少部分x射线转化为第一可见光(包括第一向下可见光l1和第一向上可见光l2);以及第一光传导结构,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堆叠,用于传导所述第一可见光;
153.形成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其中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堆叠且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可见光,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第二图像传感器m2;以及
154.将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1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进行组装,使得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的所述第一侧11和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的所述第二侧12,以形成第一探测单元100。
155.图17是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8a至图18f为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的示意图。例如,如图17所示,本公开再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156.形成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并且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的面向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的一侧上形成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如图18a和图18b所示;
157.形成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如图18c所示;
158.形成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并且将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翻转并且旋转90度,如图18d和图18e所示;以及
159.将其上形成有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的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和旋转后的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进行组装。
160.例如,形成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包括采用热蒸发的方法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上成膜。
161.图19是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例如,如图19所示,
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制造图2a的平板探测器的方法包括:
162.形成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并且在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的面向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的一侧上形成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
163.将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贴合至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上;
164.在所述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上直接形成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
165.至少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封装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和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至少一个示例中,所述封装均利用透光材料进行封装。
166.至少一些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将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进行组装包括:利用粘合剂相互贴合或利用真空吸附方法组装在一起。至少一个示例中,利用真空吸附方法将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组装在一起,省去了粘合剂的使用,从而降低光在传输过程中,粘合剂对光的干扰。
167.至少一些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为了提高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m2的对位精度,可在第一图像传感器m1的第一非显示区na1中设置第一对位标记,在第二图像传感器m2的第二非显示区na2中设置第二对位标记,这样,在组装时将第一对位标记对准第二对位标记,即可实现较佳的组装效果。再例如,可以采用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简称ccd)进行对位,精度可达到
±
50μm。
168.例如,如图13所示,上述制造方法还包括:
169.形成第二光学组件opa2,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位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的远离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的一侧,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光学组件opa1和第一图像传感器组件堆叠;其中,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具有沿所述平板探测器的厚度方向a的第三侧112和与所述第三侧112相对的第四侧111,所述第四侧111比所述第三侧112更靠近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包括:第二闪烁体层scl2,用于将至少另一部分x射线转化为第二可见光(包括第二向下可见光l3和第二向上可见光l4);
170.形成第二图像传感器组件,配置为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堆叠,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可见光,所述第二图像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第四图像传感器m4;
171.将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m3、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进行组装,使得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m3位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的所述第三侧112,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位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的所述第四侧111,以形成第二探测单元200;
172.将所述第二探测单元200与所述第一探测单元100进行组装。
173.例如,如图13所示,所述形成所述第二光学组件opa2还包括:形成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其中所述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配置为与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堆叠并且用于传导所述第二可见光。
174.至少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探测单元200的制造方法可参照前面实施例中第一探测单元100的制造方法。
175.例如,参照图17和图19,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176.形成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m3,并且在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m3的面向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的一侧上形成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
177.形成所述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
178.形成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并且将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翻转并且旋转90度;以及
179.将其上形成有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的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m3、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和旋转后的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进行组装。
180.例如,参照图14,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181.形成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m3,并且在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m3的面向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的一侧上形成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
182.将所述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贴合至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上;
183.在所述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上直接形成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
184.至少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封装所述第二闪烁体层scl2、第二光传导结构ops2和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m3。具体封装方式可参见前面对封装所述第一闪烁体层scl1、第一光传导结构ops1和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85.至少一些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将所述第三图像传感器m3和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与所述第二光学组件进行组装包括:利用粘合剂相互贴合或利用真空吸附方法组装在一起。具体组装方式可参见前面实施例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186.至少一些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可在第三图像传感器m3的第三非显示区中设置第三对位标记,在第四图像传感器m4的第四非显示区中设置第四对位标记,这样,在组装时将第三对位标记对准第四对位标记,即可实现较佳的组装效果。
187.至少一些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中,在组装第一探测单元和第二探测单元时,也可以采用上述对位标记的方式,提高两个探测单元的对位精度。
188.例如,如图13所示,上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形成屏蔽组件300,所述屏蔽组件300位于所述第一图像传感器m1和所述第四图像传感器m4之间,用于屏蔽紫外线以及比紫外线波长更长的电磁波。
189.本公开实施例的平板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中,具有以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90.1)通过在第一闪烁体层的上侧设置第二图像传感器,使从第一闪烁体层的上表面出射的部分第一可见光能够抵达第二图像传感器成像,降低了第一可见光在闪烁体层内传播导致的损失。
191.2)通过在平板探测器中设置与第一闪烁体层堆叠的第一光传导结构,利用第一光传导结构增加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之间的空间间距,这样有利于消除两个图像传感器之间的电磁干扰,提高平板探测器dqe。
192.3)第一光传导结构将第一闪烁体层产生的第一可见光分别传导至第一图像传感器和第二图像传感器,由于第一光传导结构对该被传导的第一可见光有束缚作用,从而可避免平板探测器的调制传递函数mtf的下降,有效提高产品的dqe或降低x射线的使用剂量。
193.4)通过采用双探测单元的平板探测器能够采集更多x射线,获得更完整的图像信息,进一步提高了平板探测器的mtf和灵敏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
194.5)位于两个探测单元之间的屏蔽组件可以用于屏蔽紫外线以及比紫外线波长更长的电磁波。这样,可以避免上述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对第二探测单元的干扰。
195.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本公
开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