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及质量比较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1689发布日期:2020-10-17 02:0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及质量比较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测量领域,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及质量比较仪。



背景技术:

高精度质量比较仪是砝码测量的主要计量器具,其非连续称量的特性,使得砝码必须在质量比较仪固定称量点进行比较测量。

可以理解的是,当砝码质量小于质量比较仪固定秤量点时,需要在比较仪秤盘上加配衡砝码,使得比较仪所称的质量到达固定秤量点的质量要求,从而使砝码能够在质量比较仪上比较称量。

传统砝码进行校准时通常采用人工配衡的方法,国外公司通常采用在传感器中加装配衡砝码的方式对待测量砝码进行配重,成本较高,制造难度大。现在市场上可购买的、检验机构使用中的手动高精度称量设备,多为非连续称量的质量比较仪。为了提高砝码校准的效率和精确度,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砝码校准是必然的趋势。考虑不同规格的砝码对应的配衡组合不同,故手动配衡复杂,并且无法满足自动化砝码校准模式,必须采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砝码的配衡。

综上所述,需要对传统砝码加载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及质量比较仪,其能够在对待测量砝码进行检测时对待检测砝码进行配重,以提高待测量砝码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包括,称量部和配衡部,其中所述称量部和所述配衡部独立设置,所述称量部用于放置待测量砝码,所述配衡部用于放置配衡砝码。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称量部与所述配衡部阶梯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称量台包括多个称量板,多个所述称量板相互间隔排列形成所述称量部;所述称量台还包括多个配衡板,多个所述配衡板相互间隔排列形成所述配衡部,多个所述称量板与所述配衡板的位置相对应,安装于多个所述配衡板中的中间部位配衡板的上方。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称量板与所述配衡板一体成型,多个所述配衡板中位于中间部位的所述配衡板向上一体延伸形成所述称量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称量板固定安装于多个所述配衡板中位于中间部位的所述配衡板。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称量部与所述配衡部同心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称量台的所述称量部和所述配衡部安装于同一平面。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称量台还包括一个称量座,所述称量座安装于所述比较仪基座,所述称量台的所述称量部和所述配衡部分别安装于所述称量座。

在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称量台的顶部具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的长度与待测量砝码的高度方向相适配,待测量砝码能够以横卧加载的方式放置于所述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质量比较仪,包括: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

比较仪主体,所述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安装于所述比较仪主体。

本发明方案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有益效果:

1、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具有称量部和配衡部,称量部上适于放置待测量砝码,所述配衡部上适于放置配衡砝码,能够将称量台上的砝码的重量累计到预设的重量值,以满足质量比较仪非连续称量的要求。

2、所述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的所述称量部的顶端具有一个凹槽,待测量砝码能够以横卧加载的方式放置于所述凹槽,从而能够在测量过程中降低待测量砝码的重心,提高待测量砝码放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方案、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的第二变形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的第三变形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的质量比较仪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3质量比较仪,31比较仪基座,32比较仪罩体,33称量台,30称量空间;321固定罩体部,322门挡,331称量部,332配衡部,333称量座,334凹槽,3311称量板,3321配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实施例1

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33,其中一个称量部用于称量,另一个称量部用于配衡,使得称量结果准确,还能够满足非连续称量的需求。

参考说明书附图1,所述称量台33包括一个称量部331和一个配衡部332,其中所述称量部331用于放置所述待测量砝码,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配衡部332用于放置配衡砝码。可以理解的是,当砝码质量小于质量比较仪固定称量点时,在称量的过程中需要增加配衡砝码,将称量质量提升至质量比较仪固定称量点,以满足质量比较仪的称量需求。在本发明中,在进行砝码质量的称量之前,需要先将配衡砝码放置于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配衡部332,然后将所述待测量砝码放置于所述称量部331进行称量。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配衡部332低于所述称量部331,使得配衡砝码的重心低于待测量砝码,提高了称量过程的稳定性,确保测量的精度。

参考说明书附图1和图3,优选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位于所述配衡部332的上方,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配衡部332安装于质量比较仪的所述比较仪基座,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与所述配衡部332呈纵向阶梯状布置,并且所述配衡部332的尺寸大于所述称量部331的尺寸,所述称量部331自所述配衡部332的顶表面向上延伸预设的高度。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和所述配衡部332的形状分别大致为圆柱状,并且所述称量台33与所述称量部331同心设置。所述配衡砝码的形状为圆环型,并且所述配衡砝码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称量台33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当所述配衡砝码安装于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配衡部332时,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穿过所述配衡砝码的中空的环形空间,环形的所述配衡砝码环绕与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在所述配衡砝码安装于所述配衡部332之后,将所述待测量砝码放置于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以对所述待测量砝码进行称量。

具体地,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包括多个相互间隔且竖直排布的称量板3311,多个所述称量板3311间隔排布形成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配衡部332包括多个相互间隔且竖直排列的配衡板3321,多个所述配衡板3321间隔排布形成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配衡部332。所述称量部331的所述称量板3311安装于对应的所述配衡部332的所述配衡板3321上,并与所述配衡板3321的延伸方向相同。换句话说,相邻所述称量板3311之间的间隙与相邻所述配衡板3321之间的间隙相对应,传送臂的砝码放置部的叉齿能够由相邻所述称量板3311之间的间隙运动至相邻所述配衡板3321之间的间隙,相应地,所述砝码放置部的差值还能够由相邻所述配衡板3321之间的间隙运动至相邻所述称量板3311之间的间隙。也就是说,所述称量板3311与所述配衡板3321采用通体设计,保证传送臂能够在称量部和配衡部之间自有升降,实现砝码和对应的配衡砝码先后加载、卸载。

优选地,所述称量部331的所述称量板3311与所述配衡部332的所述配衡板3321一体成型,所述配衡部332中间部位的所述配衡板3321向上延伸预设的距离形成所述称量部331。可选地,所述称量部331的所述称量板3311还能够被安装于所述配衡部332的所述配衡板3321,举例但不限于,胶粘,焊接、卡结等连接方式,所述称量部331的所述称量板3311与所述配衡部332的所述配衡板3321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应当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考说明书附图2,在所述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33的第一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与所述配衡部332相邻设置,并且位于同一平面。

具体地,在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33所述第一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称量台33进一步包括一个称量座333,所述称量部331和所述配衡部332分别位于所述称量座333的两端,所述称量座333安装于所述质量比较仪的所述比较仪基座。优选地,所述称量部331和所述配衡部332相互间隔一定的距离,也就是说,所述称量部331和所述配衡部332在所述称量座333上相互分离,以便于所述配衡砝码和所述待测量砝码的安放。可选地,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和所述配衡部332还能够一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称量部331和所述配衡部332安装于所述称量座333的具体方式和位置不应当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考说明书附图3,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33的一第二变形实施方式被阐述,在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第一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称量台3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所述称量台33的结构大致相同,区别之处在于,在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第一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具有一个凹槽334,所述凹槽334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待测量砝码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所述待测量砝码适于被放置于所述称量部331的所述凹槽334,以提高所述待测量砝码在所述称量部331放置的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板3311包括两个侧面和一个倾斜斜面,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倾斜斜面自所述称量板3311的两个所述倾斜斜面之间延伸,相邻的两个所述称量板3311的两个所述倾斜斜面围绕形成所述凹槽334。

优选地,所述称量板3311的所述倾斜斜面与所述称量板3311的其中一个所述侧面之间的夹角范围在90°至180°。

优选地,相邻所述称量板3311的所述倾斜斜面对心设置,优选为相对于所述凹槽332的几何中心相互对称,待测量砝码能够凭借自身的重力在所述凹槽332内归位,实现待测量砝码的自动对中。

参考说明书附图3,在将所述待测量砝码自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转移至所述传送臂的所述砝码放置部时,先将所述传送臂的传送板插入所述称量部331的所述称量板3311之间的间隙中,然后向上提高所述传送臂的高度,使得所述传送板的所述倾斜斜面与放置于所述称量部331的所述待测量砝码接触,随着所述传送臂的高度进一步升高,所述待测量砝码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所述传送板的所述倾斜斜面滚动,从而能够被收纳于所述传送臂的第一凹槽。

相应地,在将所述待测量砝码自所述传送臂的所述砝码放置部转移至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时,先将所述传送臂运动至所述称量部331的上方,并使得所述传送臂的所述传送板与所述工作台2的所述工作板25之间的间隙相对应,然后降低所述传送臂的高度;随着所述传送臂的高度的降低,所述称量板3311的所述倾斜斜面与放置于所述传送臂的所述待测量砝码接触;随着所述传送臂的高度的进一步降低,所述待测量砝码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所述称量板3311的所述倾斜斜面滑动至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凹槽334。

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砝码加载装置中,通过三个板就能够完成所述待测量砝码在所述传送臂与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之间的相互转移。

参考说明书附图4,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称量台33的第三变形实施方式被阐述,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第二变形实施例与上述优选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第三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板331进一步具有一个顶面,所述称量板3311的所述倾斜斜面在所述称量板3311的所述顶面与所述称量板3311的其中一个侧面之间延伸。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称量板3311具有一个顶面能够使得所述称量台33的所述称量部331的顶表面更加地平整。

参考说明书附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质量比较仪3,所述质量比较仪3用于对砝码进行检测,尤其适于检测克组砝码,其中所述质量比较仪3能够在对待测量砝码测量的过程中对砝码进行配衡,以提高所述待测量砝码测量的准确性。

具体地,所述质量比较仪3包括比较仪主体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具有双称量部的称量台,所述比较仪主体包括一个比较仪基座31和一个比较仪罩体32,所述比较仪罩体32安装于所述比较仪基座31,所述比较仪罩体32与所述比较仪基座31围绕形成一个称量空间30,所述称量台33安装于所述比较仪基座31,并且所述称量台33位于所述称量空间30。

参考说明书附图5,所述比较仪罩体32进一步包括一个固定罩体部321和一个门挡322,所述门档322可相对于所述固定罩体部321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固定罩体部321,以控制所述称量空间30的开合。当所述门档322处于打开状态时,待测量砝码能够放置进入所述质量比较仪3的所述称量台33;在所述待测量砝码放置进入所述质量比较仪3的所述称量空间30之后,所述门档322能够被驱动至闭合状态。

具体地,通过砝码加载装置的传送臂将所述待测量砝码放置进入所述质量比较仪3的所述称量台33。

在所述传送臂将所述待测量砝码传送至所述质量比较仪3的所述称量台33时,当所述传送臂运动至所述质量比较仪3的所述门档322外时,所述门档322被驱动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传送臂运动至所述称量空间30内,将所述待测量砝码放置于所述称量台33,然后运动至所述门档322的外侧,所述门档322被驱动切换至闭合状态,以称量所述待测量砝码的重量;当所述第待测量砝码的质量测量完成之后,所述门档322切换至打开状态,所述传送臂运动进入所述称量空间30,将所述待测量砝码转移至所述传送臂,然后所述传送臂运动离开所述称量空间30,运动至所述门档322的外侧,所述门档322切换至闭合状态;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将所述待测量砝码放置于所述称量台33时,先将所述传送臂的第一放置部运动至所述称量台33的上方,然后降低所述传送臂的高度,将所述待测量砝码转运至所述称量台33之后,将所述传送臂收回;相应地,在将所述待测量砝码自所述称量台33取下时,先将所述传送臂的所述第一放置部运动至所述待测量砝码的下方,然后向上提升所述传送臂的高度,以将所述待测量砝码转移至所述传送臂的所述第一放置部。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