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称量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841387发布日期:2020-11-06 16:41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车称量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行车自动称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行车称量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行车是当前使用进行吊装物资最重要的设备,可以在用行车进行吊运和装卸物资的过程同时完成对物资的称量。目前企业在利用行车吊钩秤进行吊装物资时主要通过称重显示仪表,由另外人员进行人工抄录,完成称量;或者通过对称重显示仪表串口接入计算机采集重量由称量操作人员指挥行车人员进行确认称量,称量数据存入计算机进行管理。

上述方案存在缺陷:目前应用的这些方式通过行车进行吊装称量都需要称量人员进行人工操作,一方面增加了称量岗位,另一方面人为因素多,易出现称量作弊的情况,因此需要改进。

并且由于吊装的过程中物资晃动影响重量的稳定,需要待重量稳定后人工确定等因素,存在等待时间长、效率低、人为因素多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行车称量系统及方法,使行车自动完成吊装物资的称量,无须称量人员进行称量操作,减少称量人员配置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行车称量系统,包括,行车设备装置、地面设备装置以及无线网络装置,所述行车设备装置通过无线网络装置与地面设备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行车设备装置包括,行车吊钩秤、信息推送显示led屏、行车称量管理系统,所述行车吊钩秤与行车称量管理系统相连接,所述行车称量管理系统与信息推送显示led屏相连接;

所述地面设备装置包括,重量采集装置、网络交换机;所述网络交换机分别与重量采集装置以及无线网络装置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行车设备装置还包括:称量抓拍摄像机;

所述称量抓拍摄像机与行车称重管理系统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地面设备装置还包括,称量计划系统、数据存储服务器以及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

所述称量计划系统、数据存储服务器分别与网络交换机相连接,所述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与重量采集装置相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服务器结合无线网络装置实现数据的实时存储管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地面设备装置还包括,rs232串口转rj45模块;所述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通过rs232串口转rj45模块与重量采集装置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行车吊钩秤包括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

一种行车称量方法,包括,

行车吊钩秤通过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判断此次称重状态;

将称重状态发送至行车称量管理系统;

行车称量管理系统接收状态信息后,将状态信息显示在信息推送显示led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行车吊钩秤通过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判断此次称重状态具体为:

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获取实时重量;

当实时重量超过若干秒未变化时,则判定为稳定状态;

当实时重量为o时,则判定行车吊钩秤为归零状态;

当有重量时,则判定行车吊钩秤为吊起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行车吊钩秤获取重量信息后,将重量信息传输至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进行显示,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通过rs232串口转rj45模块将重量信息传输至重量采集装置,重量采集装置将重量信息通过交换机存储至数据存储服务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行车称量管理系统还连接有称量抓拍摄像机,当行车称量管理系统接收到稳定状态信息后,称量抓拍摄像机对吊钩秤的重量信息进行抓拍,将抓拍信息存储在行车称量管理系统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行车称量管理系统还包括,

接收称量计划、状态信息以及抓拍信息;

将该信息传输至信息推送显示led屏的同时,并传输至数据存储服务器。其中称量抓拍摄像机可以在称量时,抓取行车吊钩秤的称重结果,以及监控抓拍摄像机结合无线网络装置获取称量时现场图片,实现称重监控管理,防止作弊行为。所述推送显示led屏结合无线网络装置把称量过程信息推送到现场装卸人员,地面装卸人员根据信息推送显示led屏提示进行装卸,减少了由专门称量人员进行称量,实现装卸物资与称量物资同时进行。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行车自动完成吊装物资的称量,无须称量人员进行称量操作,减少称量人员配置。具体的,结合无线网络技术,在高空行车上实现无线网络,通过无线网络给移动行车上的网络设备实现网络数据通讯,自动把称量过程信息推送到行车上led屏进行显示,自动提示指挥地面装卸人员进行操作,加快称量速度,提高称量与装卸效率。通重量实时采集,根据重量变化分析,自动判别重量的稳态,并判断物资是否离地、放下与回零,实现称量自动称量与吊数计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行车称量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行车称量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行车称量系统,包括,行车设备装置2、地面设备装置1以及无线网络装置3,所述行车设备装置2通过无线网络装置3与地面设备装置1进行无线通信;

所述行车设备装置2包括,行车吊钩秤7、信息推送显示led屏9、行车称量管理系统8,所述行车吊钩秤7与行车称量管理系统8相连接,所述行车称量管理系统8与信息推送显示led屏9相连接;

所述地面设备装置1包括,重量采集装置4、网络交换机5;所述网络交换机5分别与重量采集装置4以及无线网络装置3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行车设备装置2还包括:称量抓拍摄像机10;

所述称量抓拍摄像机10与行车称重管理系统相连接。信息推送显示led屏9进行称重计划的显示以及对物资的起吊、稳定、回零进行显示,地面装卸人员根据信息推送显示led屏9提示进行装卸,减少了由专门称量人员进行称量,实现装卸物资与称量物资同时进行。信息推送显示led屏99通过监控抓拍摄像机与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实现防止称量作弊,地面装卸人员接触物资影响重量问题、不稳定称量问题等。

具体实施时,所述地面设备装置1还包括,称量计划系统6、数据存储服务器13以及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11;

所述称量计划系统6、数据存储服务器13分别与网络交换机5相连接,所述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11与重量采集装置4相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服务器13结合无线网络装置3实现数据的实时存储管理。

具体实施时,所述地面设备装置1还包括,rs232串口转rj45模块12;所述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11通过rs232串口转rj45模块12与重量采集装置4相连接。所述的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11用于对吊钩秤的称重结果进行显示,其与行车吊钩秤7之间进行无线连接。

具体实施时,所述行车吊钩秤7包括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

具体实施时,所述的网络交换机5用于接收无线网络的信号,将其转换成有线信号传输给地面设备装置1。

具体实施时,地面设备装置1主要完成重量采集、称量计划准确接入、数据的存储等功能。称量计划系统6接入当前需要称量计划,称重计划例如该次称重的总重量、每次称重的重量以及总共称重的次数。称重计划通过无线传输接入到行车称量管理系统中,行车称量管理系统将称重计划显示在信息推送显示led屏9供地面人员查看。所述行车吊钩秤7通过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判断此次称重状态,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获取实时重量;当实时重量超过若干秒未变化时,则判定为稳定状态;当实时重量为o时,则判定行车吊钩秤7为归零状态;当有重量时,则判定行车吊钩秤7为吊起状态。将称重状态发送至行车称量管理系统。所述行车吊钩秤7获取重量信息后,将重量信息传输至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进行显示。此处超过一定的时间一般取稳定三秒以上则判定此次称重稳定,以这种方式防止行车吊钩秤7在称重时晃动,使采集的数据不准确。本系统中通过行车称量管理系统结合无线网络装置实现称量监控管理、称量信息统计查询等,数据存储服务器结合无线网络装置实现数据的实时存储管理。

如图2所示,一种行车称量方法,包括,

s1.行车吊钩秤7通过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判断此次称重状态;

s2.将称重状态发送至行车称量管理系统;

s3.行车称量管理系统接收状态信息后,将状态信息显示在信息推送显示led屏。

步骤s1:行车吊钩秤7通过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判断此次称重状态。所述行车吊钩秤7通过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判断此次称重状态具体为:

重量稳定判断中间件获取实时重量;

当实时重量超过若干秒未变化时,则判定为稳定状态;

当实时重量为o时,则判定行车吊钩秤7为归零状态;

当有重量时,则判定行车吊钩秤7为吊起状态。

步骤s2:将称重状态发送至行车称量管理系统。所述行车吊钩秤7获取重量信息后,将重量信息传输至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进行显示,吊钩秤转换显示仪表通过rs232串口转rj45模块将重量信息传输至重量采集装置,重量采集装置将重量信息通过交换机存储至数据存储服务器。

步骤s3:行车称量管理系统接收状态信息后,将状态信息显示在信息推送显示led屏。

所述行车称量管理系统还连接有称量抓拍摄像机,当行车称量管理系统接收到稳定状态信息后,称量抓拍摄像机对吊钩秤的重量信息进行抓拍,将抓拍信息存储在行车称量管理系统中。

所述行车称量管理系统还包括,

接收称量计划、状态信息以及抓拍信息;

将该信息传输至信息推送显示led屏的同时,并传输至数据存储服务器。其中称量抓拍摄像机可以在称量时,抓取行车吊钩秤的称重结果,以及监控抓拍摄像机结合无线网络装置获取称量时现场图片,实现称重监控管理,防止作弊行为。所述推送显示led屏结合无线网络装置把称量过程信息推送到现场装卸人员,地面装卸人员根据信息推送显示led屏提示进行装卸,减少了由专门称量人员进行称量,实现装卸物资与称量物资同时进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