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线缆的测试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3183107发布日期:2020-12-04 14:1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列车线缆的测试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轨道列车的控制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列车线缆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轨道列车的控制系统中,用于连接控制系统中相关部件的线缆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因此,可靠的诊断列车线缆上的连通性能,对提高列车调试效率,确保列车安全运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技术中,在对列车线缆进行诊断时,通常采用脉冲反射测试法,具体地,线缆测试设备的发射端向待测线缆发射一个脉冲波,脉冲波碰到线缆的障碍点就会反射到发射端,线缆测试设备可通过高速a/d测出该脉冲波的往返时间,从而能够根据发射的脉冲波速度及往返时间确定障碍点的距离。

然而,由于脉冲波在线缆中传输的过程中,会存在衰减现象,线缆长度越大时衰减情况越严重,因此,采用上述测试方法对较长的线缆进行测试时,测试的精确性较差,导致对线缆的测试长度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列车线缆的测试方法及装置,用于克服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列车线缆的测试方法,包括:

在确定当前测试模式为双机测试模式时,分别获取设于列车两个头车的诊断设备的测试数据;其中,设于列车一头车的诊断设备被动响应设于列车另一头车的诊断设备;

对获取的所述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连接所述列车的两个头车的线缆的测试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列车线缆的测试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当前测试模式为双机测试模式时,分别获取设于列车两个头车的诊断设备的测试数据;其中,设于列车一头车的诊断设备被动响应设于列车另一头车的诊断设备;还用于对获取的所述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连接所述列车的两个头车的线缆的测试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线缆的测试方法及装置,通过在双机测试模式下,获取设于列车两端的诊断设备协同测试的测试数据,且对获取的两端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利于实现对高频和远端的信号的衰减进行补偿,实现对线缆衰减曲线的平滑处理,且利于抑制噪声被过度补偿放大,进而提高对长度较大的列车线缆进行测试的精确性,且利于确保对列车的调试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双机测试中诊断设备的架构示意图;

图4为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单机测试的场景示意图;

图5为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双机测试的场景示意图;

图6为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相关技术中,在对列车线缆进行诊断时,通常采用脉冲反射测试法,具体地,线缆测试设备的发射端向待测线缆发射一个脉冲波,脉冲波碰到线缆的障碍点就会反射到发射端,线缆测试设备可通过高速a/d测出该脉冲波的往返时间,从而能够根据发射的脉冲波速度及往返时间确定障碍点的距离。

然而,根据时域反射原理,被测线缆越长,需要发送的脉冲能量越大,但是脉冲信号随着线缆长度衰减或某类型线缆带宽设计较低引起的高频衰减比较严重,因此,采用上述测试方法测量的线缆的最大长度为200米;在对整车线缆进行测试时,通常采用分段测试,而这又导致对列车的调试效率较低。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列车线缆的测试方法及装置,通过在双机测试模式下,获取设于列车两端的诊断设备协同测试的测试数据,且对获取的两端的测试数据进行拟合等处理,从而利于实现对高频和远端的信号的衰减进行补偿,实现对线缆衰减曲线的平滑处理,且利于抑制噪声被过度补偿放大,进而提高对长度较大的列车线缆进行测试的精确性,且利于确保对列车的调试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线缆的测试方法的功能及实现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列车线缆的测试方法,包括:

s101、在确定当前测试模式为双机测试模式时,分别获取设于列车两个头车的诊断设备的测试数据;其中,设于列车一头车的诊断设备被动响应设于列车另一头车的诊断设备;

s102、对获取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连接列车的两个头车的线缆的测试信息。

对于步骤s101,在对诊断设备进行初始化,且对测试参数配置完毕之后,可创建测试进程。在测试进程创建之后可先识别测试模式,不同的测试模式对应有不同的测试方法。在识别簇测试模式后,则可触发诊断设备开始测试,获取各项测试的测试数据。

其中,可由其它终端来控制诊断设备开始测试并获取各诊断设备的测试数据;或者由其中一个诊断设备来控制至少一个诊断设备测试,并获取各诊断设备的测试数据。下述各步骤可与此类似,也即下述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其它终端或其中一诊断设备。

如图2所示,步骤s101具体可包括:

s1011、对tc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报文进行解析;

s1012、在解析后的报文信息包括两个诊断设备的ip时,确定当前测试模式为双机测试模式,确定其中一诊断设备为主设备,确定另一诊断设备为从设备;

方法还包括:

s201、在解析后的报文信息包括一个诊断设备ip时,确定当前测试模式为单机测试模式;

s202、单机进行连接测试、tdr(timedomainreflectometry,时域反射技术)测试、衰减测试、电阻测试及回波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生成显示信息并进行相应显示。

在具体实现时,诊断设备的上位机和下位机可集成设置,以利于提高诊断设备的便携性。一体化的诊断设备可包括一台独立的设备及记载组件。下面先对诊断设备的框架架构进行说明。具体地,一体化诊断设备包括上位机部分及上位机分,如图3所示。

下位机部分包括核心处理器。核心处理器主要触发对各个模块之间的调用和对各个驱动的实现,具体包括触发adc(analogtodigitalconverter,模拟数字转换器)对高速数据的采集、触发电阻测量、触发波形发生、触发时钟发生、触发物理层phy芯片完成以太网tcp通信、触发emmc(embeddedmultimediacard,嵌入式多媒体卡)实现操作系统及程序的存储、触发ddr2实现主从设备的rs485数据通信,触发算法模块基于tdr和vna(矢量网络分析仪)算法对线缆长度进行测量。

上位机部分主要运行线缆诊断设备软件,软件基于下位机进行数据采集和控制。上位机部分主要功能为进行数据解析、存储、筛选、显示等。具体地,上位机部分可包括:设置模块、数据通信模块、网络连接模块、数据测试模块。

设置模块主要实现用户设置和基本配置。用户分为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管理员权限可对所有用户信息进行修改,普通用户仅能对自己的信息进行修改。基本配置用来对主从设备ip地址、测试参数进行设置。

数据通信模块主要负责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的数据通信,实现数据采集、解析、筛选等功能。

网络连接模块主要实现内存分配、检查心跳、按照tcp协议链接网络。

数据测试模块主要实现对线缆数据的实时采集、解析和处理等功能,包括对数据帧和长度的分析以及解析后相应测试数据的显示。

上位机部分还用于创建c++类sketchplot(),在类中封装以下函数:设置图层、车辆连线、车端连接器和各故障点标志,并建立对象包括长度和各故障点名称的结构体。在主线程建立以类sketchplot()为对象的链表qlist<sketchplot::segmentinfo>,通过for循环对配置车辆进行扫描及解析各故障点便可得到整列车的线缆检测情况。

上位机部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通过图形用户接口进行显示,上位机部分发出的控制命令通过人机交互接口传送给下位机。

上位机部分还可包括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相关数据。存储模块可与上位机部分的其它模块通信连接,或者集成至其中的某一模块。

另外,本示例中的诊断设备具有多类线缆接口;线缆接口的类型包括:db9接口和航插接口,以利于适配不同类型的线缆,利于提高诊断设备的使用频率,利于降低测试成本。

在诊断设备的工作过程中,诊断设备通过db9接口或车端航插接口与待测线缆连接,下位机部分的核心处理器采集线缆数据,进行一系列分析处理后,将数据转换成tcp网络协议规定的数据流格式。

下位机部分和上位机部分之间采用tcp通讯协议进行通信。主从设备采用应答的方式通信。每台诊断设备的ip可以进行修改。诊断设备的测试流程包括测试前准备、从机启动测试、主机启动测试。测试前准备包括诊断设备在测试前先查询配置信息,再根据实际车辆情况修改参数和车辆配置信息。

在主设备侧,除了具备发送启动测试功能外,还具有发送查询进度因子指令、查询车辆信息、查询辅助超时时间;主设备的下位机部分接收到相应指令后,进行组包,对数据包解析处理后会以协议中规定的数据帧格式反馈给上位机部分;上位机部分根据解析结果进行显示、统计和查询等。

下面结合各步骤进行举例说明。

在步骤s1011中,可根据获取的tcp报文的帧命令和数据长度解析测试类型,具体可通过数据的长度判断诊断设备的数量。

在数据长度为一个诊断设备的ip的长度时,也即检测到一个ip时,确认为单机测试,如步骤s201。且该单机作为主设备,进行连接测试、tdr测试、衰减测试、电阻测试、回波测试等,对测试数据进行记录和保存,且将测试数据反馈给上位机部分并通过图形用户接口进行显示,如步骤s202。

在数据长度为两个诊断设备的ip的长度时,也即检测到两个ip时,确认为双机测试,如步骤s1012所示。

在确认为双机测试模式之后,还需设定主设备及从设备。具体地,用户可通过触摸屏或按键手动输入选定的主设备的ip和从设备的ip,或者,在显示界面选择其中一诊断设备为主设备,则另一诊断设备自动为从设备。对主从设备的具体设置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本示例中,主从设备除ip外可完全一样,所以主从设备可以任意选择设定。

另外,在一些示例中,可在诊断设备设置用于控制另一台诊断设备的接口;如此,主设备的上位机部分可控制主设备的下位机部分及从设备的下位机部分,利于减少数据交互过程,提高测试效率。

本示例中的诊断过程也即测试过程中,在其中一台诊断设备出现故障时,另一台诊断设备能够继续完成测试。

在双机测试模式的具体测试过程中,主设备与从设备的协同测试。具体地,触发主设备通过线缆向从设备发送第一测试信号,触发从设备将根据第一测试信号生成的第二测试信号通过线缆返回至主设备。

示例性地,协同测试包括衰减测试和电阻测试。也就是说,主设备与从设备协同测试包括:主设备与从设备协同进行衰减测试及电阻测试。其中,衰减测试和电阻测试的先后顺序,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

在具体实现时,在确定好主从设备之后,从设备发出开始测试的指令,从设备可被动响应主设备;在从设备发出开始测试的指令的预设时间段后,主设备发出开始测试的指令,主设备可先进行连接测试、tdr测试、与从设备协同进行衰减测试、与从设备协同进行电阻测试、回波测试。

步骤s101还包括:

s1013、触发主设备通过线缆向从设备发送衰减测试信号;触发从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衰减测试信号生成多个频率的正弦信号,且将正弦信号通过线缆发送给主设备;获取衰减测试信号及正弦信号。

其中,衰减测试信号可以为方形波。

此时,在步骤s102中,对获取的衰减测试信号及正弦信号进行拟合,得到线缆的衰减信号。具体可获取线缆两个端部质量相对较好的信号,用xcorr做相关运算得到最相关位置,再将相关运算的结果按照置信度由近及远线性降低的方式进行拟合,得到线缆的测试信息。其中,上述拟合的过程也即利于vna算法进行诊断和修正的过程。或者,取从设备端质量相对较好的信号来代替主设备端的信号的相应部分。

本示例中,衰减信息为对衰减曲线进行平滑处理,也即为补偿高频和远端的信号衰减提供了可靠依据,也利于抑制噪声被过度放大。

在得到测试信息之后,可根据测试信息判断线缆的故障点;具体地,在测试信息中的参数满足相应的条件时,可确定线缆的相应位置为故障点;例如,在测试信息中的参数大于或等于相应阈值时,可确定线缆的相应位置为故障点。当然,判断故障点的方式并不限于此,本实施例此处只是举例说明,具体还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设置。

步骤s101还包括:

s1014、触发主设备通过线缆向从设备发送电流信号;触发从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电流信号生成相应的电压信号,且将电压信号通过线缆发送给主设备;获取电流信号及电压信号。

此时,步骤s102中,根据获取的电流信号及电压信息确定线缆的电阻信息。

其中,电阻信息为查找线缆的断开点等故障点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具体实现时,可在各项测试都完成之后,进行数据处理;或者在其中一项或多项测试结束之后进行数据处理。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

示例性地,在测试过程中,主设备检测测试的进度,在检测到当前各项测试都完成时,获取当前测试的各项测试数据。或者,在每项测试过程中,主设备检测相应项测试的进度,在检测到当前项测试都完成时,获取当前项测试数据。

在具体实现时,根据tdr测试原理,由主设备发送阶段波形,线缆根据自身传导率传导向前,抵达终点或阻抗突变点后,波形发生反射,根据波形的反射情况,线缆最远端就是阻抗变化最大的位置。

主从设备的ddr2通过待测的线缆完成数据传输和协同测量时的握手,主设备的核心处理器分别获取两端的测试数据,并将其按置信度由近至远线性降低的方式融合到一起,通过对时-频域反射系数的转化和修正,实现对线缆衰减曲线的平滑处理,包括补偿高频和远端的信号衰减,同时抑制噪声被过度补偿放大,从而实现电信号在列车线缆中的长距离传输。在其它示例中,主设备的核心处理器分别获取两端的测试数据,从设备的核心处理器分别获取两端的测试数据,主从设备分别进行拟合和显示,如此,列车两端的人员均可通过诊断设备观察线缆的测试情况。

在步骤s102之后,还包括:

s103、根据线缆的测试信息生成所显示信息,根据显示信息进行相应显示;其中,在线缆存在故障点时,将线缆的故障点进行区别显示。

在具体实现时,可通过颜色对线缆的故障点进行区别显示;举例来说,在线缆的故障点处显示为第一颜色如红色,线缆的正常部分显示为第二颜色如蓝色或黄色等。或者,通过线型对线缆的故障点进行区别显示;举例来说,在线缆的故障点处显示为第一线型如虚线,线缆的正常部分显示为第二线型如实线等。或者,通过图案对线缆的故障点进行区别显示;举例来说,在线缆的故障点处显示为星型图案或圆形图案;线缆的正常部分显示为线条。

可选地,在开始测试之前还包括:

触发主设备及从设备进行自检;主设备及从设备自检成功之后,获取测试参数,根据测试参数进行相应的配置。

在具体实现时,可由人工通过图形用户接口对测试参数进行修改与配置。图形用户接口具体可以为触摸显示屏。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在测试过程中,且在接收到重置指令时,则触发诊断设备清除当前测试的各项测试数据,根据上一次测试得到的显示信息进行显示。

下面结合具体场景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4所示的诊断设备在实验室单机测试场景,将诊断设备的相应接口连接到待测线缆一端;此连接方式属于单机测试,算法仅使用tdr测试出较短的距离,线缆中各连接器和故障点会通过类sketchplot()体现为节点和异常点,诊断设备的上位机部分可显示线缆质量情况,具体可将故障节点进行区别显示。

如图5所示的诊断设备在双机测试场景的,将诊断设备的相应接口连接至头车(或机车)1的待测线缆端,另一诊断设备的相应接口与头车(或机车)2的线缆末端相连。各车端连接器和列车线缆故障点会通过类sketchplot()体现为节点和异常点,线缆质量情况在至少一台诊断设备的上位机上显示。

如图6所示出,当诊断设备已经按照图4或图5的连接方法连接就绪后,诊断设备初上电,看门狗初始化,参数初始化,当在用户通过触摸屏配置完用户参数后,判断测试类型,诊断设备发出开始测试指令。

其中,诊断设备下位机部分根据tcp报文的帧命令和数据长度解析测试类型,如果检测到一个ip即认为单机测试,并且该模块是主设备,发出开始测试的指令,进行连接测试、tdr测试、衰减测试、电阻测试、回波测试及记录保存,最后测试数据反馈给上位机部分并在触摸屏界面显示。

如果检测到两个ip即认为双机测试,通过上位机部分发送的报文判断出哪个是主从设备,然后用户通过从设备的触摸屏首先发出开始测试指令,30秒后主设备发出测试开始指令,进行连接测试、tdr测试、协同衰减测试、协同电阻测试、回波测试,在协同衰减测试、协同电阻测试过程中,从设备被动响应主设备,并将协同测试的相关数据发送给主设备,主设备根据两端的测试数据后进行拟合和诊断,实现对线缆衰减曲线的平滑处理,包括补偿高频和远端的信号衰减,同时抑制噪声被过度补偿方大,从而实现电信号在列车线缆中的长距离传输。主从设备均记录并保存上述结果反馈给上位机部分。线缆测试过程中,如果发现报文解析不正确,则发送ack报文进行提示。

在测试过程中,如图7所示,当线缆检测设备按照图4或图5的连接方法连接就绪。上位机部分通电自检,具体是上位机部分向下位机部分发送自检信号,上位机部分收到下位机部分的相应反馈后,确认自检成功;若自检不成功则重新自检,直至自检成功;自检成功后根据配置测试参数,具体是根据用户输入的测试参数进行配置;上位机部分发出开启测试指令,上位机部分与下位机部分通过tcp总线进行高速数据通信,得到线缆数据;上位机部分检测测试进度,定时器开始计时,在收到下位机的测试完成的反馈后,确认测试进度为100%,测试完成;上位机部分查询测试数据,下位机将相应的测试数据反馈给上位机部分,其中,对于双机测试而言,下位机可将拟合后的测试数据发送给上位机部分;上位机部分进行相应的显示,测试完成。在上述过程中,重置指令与测试为互斥关系,在开始检测时候,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重置指令,则将各项测试的测试数据清零,直接显示整车的线缆示意图;此时,可根据上一次的测试情况进行显示,或者显示默认示意图。

本示例中,集传统上位机软件与下位机设备功能于一体,得到的一体化的诊断设备体积小、携带方便,可用于整列车的线缆测试,也可用于较短线缆测试,测试方式灵活,能够适用于更多的测试场景。本示例中的诊断设备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能力和可视化分析能力,,提高了智能化水平,可极大提高测试人员的工作效率。本示例中的诊断设备具备tdr和vna测试功能,可以准确地测试出线缆长度和各位置阻抗。本发示例中的诊断设备具有db9接口和航插接口,以适配不同类型的线缆,可以满足不同距离、不同场景的连接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在上述示例中,未做说明的部分,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设置,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列车线缆的测试装置,该装置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对应的产品,本实施例的实现过程可与前述方法实施例的实现过程相对应;其中,相同之处,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列车线缆的测试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在确定当前测试模式为双机测试模式时,分别获取设于列车两个头车的诊断设备的测试数据;其中,设于列车一头车的诊断设备被动响应设于列车另一头车的诊断设备;还用于对获取的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连接列车的两个头车的线缆的测试信息。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于列车其中一头车的诊断设备为主设备,设于列车另一头车的诊断设备为从设备;

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触发主设备通过线缆向从设备发送第一测试信号,触发从设备将根据第一测试信号生成的第二测试信号通过线缆返回至主设备。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触发主设备通过线缆向从设备发送衰减测试信号;

触发从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衰减测试信号生成多个频率的正弦信号,且将正弦信号通过线缆发送给主设备;

获取衰减测试信号及正弦信号;

对获取的衰减测试信号及正弦信号进行拟合,得到线缆的衰减信号。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触发主设备通过线缆向从设备发送电流信号;

触发从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电流信号生成相应的电压信号,且将电压信号通过线缆发送给主设备;

获取电流信号及电压信号;

根据获取的电流信号及电压信息确定线缆的电阻信息。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

根据线缆的测试信息生成所显示信息,根据显示信息进行相应显示;

其中,在线缆存在故障点时,将线缆的故障点进行区别显示。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

触发主设备进行连接测试、tdr测试及回波测试;

获取主设备的连接测试数据、tdr测试数据及回波测试数据;

对连接测试数据、tdr测试数据及回波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连接列车的两个头车的线缆的测试信息。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对传输控制协议tcp报文进行解析;

在解析后的报文信息包括两个诊断设备的ip时,确定当前测试模式为双机测试模式,确定其中一诊断设备为主设备,确定另一诊断设备为从设备;

在解析后的报文信息包括一个诊断设备ip时,确定当前测试模式为单机测试模式;

触发诊断设备进行连接测试、tdr测试、衰减测试、电阻测试及回波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生成相应的显示信息,根据显示信息进行相应的显示。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

触发诊断设备进行自检;

在诊断设备自检成功之后,获取测试参数,根据测试参数进行相应的配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测试过程中,接收到重置指令时,触发诊断设备清除当前测试的测试数据,根据上一次测试得到的显示信息进行显示。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还用于:

在测试过程中,检测测试的进度,在检测到当前测试完成时,获取当前测试的测试数据。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诊断设备,处理模块设置于诊断设备。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也可设置于其它终端,该终端与诊断设备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诊断设备具有多类线缆接口;线缆接口的类型包括:db9接口和航插接口。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步骤、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除非另有规定,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单元、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单元、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