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差式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7068发布日期:2020-11-10 18:0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差式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差式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当前的压差传感器大多数使用单一压差感应单元,仅能同时判断两端管路的压差力,无法单独对单端管路进行测量,同时,当单一感应单元产线压力漂移或严重失效时,不能被探测或及时发现,往往因此给相关系统带来巨大风险和直接危害。另外,当前压差传感器在气路结构和外壳密封结构上的变差在使用周期内,容易带来产品精度的偏移,并引起较高的失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压差式压力传感器,使产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差式压力传感器,它包括:

检测腔,所述检测腔中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差感应单元和第二压差感应单元,所述检测腔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分别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两侧,所述第一压差感应单元位于所述第一腔室中且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压力差,所述第二压差感应单元位于所述第二腔室中且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一腔室之间的压力差;

连接器,所述连接器中设置有引脚,所述引脚与所述电路板相信号连接。

优选地,所述引脚具有插接部和连接部,所述插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弯折形成止退部,它还包括止退扣,所述止退扣具有挡杆和连接在所述挡杆上的倒钩,所述挡杆位于所述止退部处以限制所述引脚向所述挡杆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倒钩设置有两个,所述倒钩分布在所述引脚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引脚大致为条形。

进一步地,所述止退部与所述挡杆的相对表面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引脚设置有并列的多个,所述挡杆同时位于多个所述引脚的所述止退部处。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

接纳头,所述接纳头中设置有插孔,所述引脚位于所述插孔中,所述倒钩结合在所述接纳头的对应部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纳头中设置有嵌槽,所述止退扣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嵌槽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纳头中设置有接纳腔,所述接纳腔具有朝向外部的接纳口,所述插接部位于所述接纳腔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纳头上设置有止退钩。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的压差式压力传感器,由于设置有第一压差感应单元和第二压差感应单元,分别单独检测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的压力差,因此可以比较两者的差值,及时发现第一压差感应单元或第二压差感应单元失效情况,避免因此造成的严重损失和危害。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压差式压力传感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个剖视图;

图3是图2中右端部分放大图;

图4是引脚和止退扣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引脚和止退扣放大图;

图6是图1的一个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引脚;11、插接部;12、连接部;13、止退部;

2、止退扣;21、挡杆;22、倒钩;23、延伸杆;

3、接纳头;31、插孔;32、嵌槽;33、接纳腔;331、接纳口;34、止退钩;35、容置孔;

4、电路板;

5、检测腔;51、第一腔室;52、第二腔室;

6、第一压差感应单元;

7、第二压差感应单元;

8、盖板;81、筋条;

9、第一探头;

10、第二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所示压差式压力传感器,其左端部分为压差检测部分,右端部分为连接器,端子设置于连接器中。

压差检测部分上设置有第一探头9和第二探头10,分别用于探测两个检测点,以检测两个检测点之间的压差。

如图2、图3以及图4,压差检测部分包括一个检测腔5,检测腔5中设置有电路板4,电路板4将检测腔5分隔为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前述的第一探头9和第二探头10分别连通进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电路板4两侧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压差感应单元6和第二压差感应单元7。

第一压差感应单元6设置在第一腔室51中。第一压差感应单元6对应的电路板4部分开设有孔,从而使第一压差感应单元6可以检测第一腔室51与第二腔室52之间的压力差。

第二压差感应单元7设置在第二腔室52中。第二压差感应单元7对应的电路板4部分开设有孔,从而使第二压差感应单元7可以检测第二腔室52与第一腔室51之间的压力差。

第一压差感应单元6和第二压差感应单元7分别设置在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中,从而使整个装置紧凑。

第一压差感应单元6和第二压差感应单元7分别单独检测压差,从而可以比较两者的差值,及时发现第一压差感应单元6或第二压差感应单元7失效情况,避免因此造成的严重损失和危害。

如图2,第一腔室51上盖设有盖板8。盖板8上还延伸出筋条81,筋条81抵紧在电路板4上,从而稳定电路板4。

如图2、图3以及图4,连接器包括引脚1、止退扣2(参见图4)以及接纳头3。

引脚1设置有多个,根据电路板4上需要输出的信号而定。引脚1并排设置。如图5,引脚1大致为“z”形,具有插接部11、连接部12以及止退部13。其中,插接部11用于与外部线缆头插接,连接部12用于与压差传感器内部的电路板4连接。止退部13由插接部11与连接部12之间弯折形成,用于被止退扣2限制后退。引脚1大致为条形,无复杂、笨重结构,从而使连接器结构轻盈。

接纳头3中设置有插孔31(如图3),引脚1插入插孔31中,引脚1与接纳头3之间填充有密封胶,具体是密封胶填充在插孔31中,通过密封胶密封。接纳头3具有接纳腔33,前述插接部11位于接纳腔33中,接纳腔33具有朝向外部的接纳口331,接纳头3用于与外部线缆头对接。为了防止在对接后线缆头松脱,在接纳头3上还设置了止退钩34。

当引脚1插入插孔31中后,为了防止引脚1后退脱出,还设置了止退扣2。如图5,止退扣2具有挡杆21和倒钩22。倒钩22通过延伸杆23连接在挡杆21上。挡杆21位于引脚1的止退部13处,以限制引脚1向挡杆21方向移动,即限制引脚1后退脱出。挡杆21同时位于多个引脚1的止退部13处,从而可同时对多个引脚1形成阻挡。止退部13与挡杆21的相对表面形状相匹配,从而实现更好地贴合。如图3,接纳头3中设置有嵌槽32,止退扣2的至少部分位于嵌槽32中,从而更好地容纳止退扣2,本例中主要是挡杆21位于嵌槽32中。

倒钩22结合在接纳头3上的对应部分(参见图3),实现止退扣2自身的止退。如图6,接纳头3中设置有容置孔35,延伸杆23位于容置孔35中,倒钩22结合在容置孔35内端面,倒钩22被止退。容置孔35内径略大于延伸杆23外径,使得延伸杆23在容置孔35中可实现一定的弯曲,从而实现自右向左的方向将倒钩22连同延伸杆23插入容置孔35中,插入过程中延伸杆23被容置孔35内壁挤压而小幅度弹性弯曲,并在到达预定位置后(即倒钩22刚好从容置孔35中完全冒出时),延伸杆23回弹,倒钩22扣在容置孔35内端面实现止退。

本例中,延伸杆23的根部(延伸杆23与挡杆21相连接的部位)作了加强处理,即延伸杆23的根部粗度大于邻近的其它部位粗度,这样使得延伸杆23受弯不轻易断裂。

本例中,倒钩22设置有两个,分布在引脚1两侧,实现更平稳地固定引脚1。如图5,延伸杆23的设置使得倒钩22更偏向于引脚1内端,从而减少挡杆21的晃动,进而减少引脚1的晃动。

现有技术中,引脚1通常是以注塑方式固定在接纳头3,而非本例中以插入的方式将引脚1固定在接纳头3中。注塑方式存在缺点,即会因热胀冷缩因素,使材质相异的引脚1与接纳头3之间形成间隙,导致松动或漏气。

综上所述,本例的压差式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一压差感应单元6和第二压差感应单元7分别单独测量第一腔室51和第二腔室52之间的压力差,从而可比较两者的差值,及时发现第一压差感应单元或第二压差感应单元失效情况,避免因此造成的严重损失和危害。另外,使引脚1以插入的方式安装到接纳头3中,通过密封胶密封,并通过止退扣2阻止引脚1后退,安装简易且运行稳定。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