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舵面间隙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41667发布日期:2020-11-06 16:4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舵面间隙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舵面间隙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舵面间隙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加工、安装等方面存在误差,飞机舵面存在间隙,另外舵面在经过长时间使用磨损后,也会产生间隙。舵面间隙超出限定范围时,将影响飞机操纵特性从而影响安全,因此需要对飞机进行舵面间隙力测试。

目前,在外场对飞机进行舵面间隙力测试时,常采用人工加载砝码的形式对被测飞机舵面施加作用力,但是,由于砝码只能提供某几个特定的作用力,当需要施加的作用力值难以通过砝码得到,将对测试过程带来不便,例如:当需要施加较大作用力时,会需要较大的砝码,施加较大作用力所需砝码重量也大,操作不便,测试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另外,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存在砝码的搬运、加载、储存不便的问题。

由此,现有技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测试操作不便,测试效率低以及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测试舵面过程中测试操作不便,测试效率低以及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舵面间隙测量装置,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该舵面间隙测量装置包括:力加载装置、第一滑轮组件、第二滑轮组件、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和能安装于舵面的测量装置;所述力加载装置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

所述第一钢丝绳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轮组件上,并通过第一滑轮组件改变绕向;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力加载装置的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测量装置的顶端连接;

所述第二钢丝绳安装在所述第二滑轮组件上,并通过第二滑轮组件改变绕向;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力加载装置的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测量装置的底端连接;

所述力加载装置分别作用于所述第一钢丝绳和所述第二钢丝绳,使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上下运动,并分别由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改变从力加载装置过来的作用力的方向,再经测量装置把作用力施加到被测物上。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支撑主体,所述力加载装置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第一滑轮组件和所述第二滑轮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第一钢丝绳180度绕第一滑轮组件,所述第二钢丝绳180度绕第二滑轮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力加载装置包括力加载组件、第一调整组件和第二调整组件;所述力加载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主体上,且所述力加载组件能将旋转动力转换为直线动力输出;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和所述第二调整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力加载组件的顶端和底端,并在力加载组件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

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整组件连接,以在第一调整组件的作用下调节第一钢丝绳两端的位置;所述第二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调整组件连接,以在第二调整组件的作用下调节第二钢丝绳两端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力加载组件包括安装座、螺旋升降机、丝杆、第一转接螺母和第二转接螺母;所述螺旋升降机通过所述安装座固定在所述支撑主体上;所述丝杆安装于所述螺旋升降机的输出端,并在螺旋升降机的驱动下伸缩,以带动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上下运动;

所述丝杆具有第一安装端和第二安装端,所述第一调整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转接螺母安装于所述丝杆的第一安装端,所述第二调整组件通过所述第二转接螺母安装于所述丝杆的第二安装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整组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整螺母和第一调整管;所述第一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调整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调整管内开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一活动孔连通;

所述第一调整螺母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调整螺杆安装在所述第一调整螺母上,且转动第一调整螺杆能使第一调整螺杆在第一活动孔内活动,以调节第一钢丝绳两端的位置;所述第一调整管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缓冲器,且通过第一缓冲器将第一调整管安装在第一转接螺母上;

所述第二调整组件与所述第一调整组件的构造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调整螺杆的顶端形成u型,第一钢丝绳靠近第一调整螺杆的一端弯折形成环状,通过固定螺杆和固定螺母将第一钢丝绳靠近第一调整螺杆的一端与第一调整螺杆的顶端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轮组件包括第一滑轮安装件、对称设置在支撑主体两侧的第一滑轮以及对称设置在支撑主体两侧壁上的第一滑轮支架;

所述第一滑轮通过所述第一滑轮安装件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轮支架上,所述第一钢丝绳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滑轮上,并通过第一滑轮改变绕向;所述第一钢丝绳经第一滑轮将运动方向更改180度;

所述第二滑轮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轮组件的构造相同,且所述第二滑轮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滑轮组件的下方。

进一步地,第一滑轮支架包括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且二者均呈l型,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均安装在支撑主体的侧壁上,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背对背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第一滑轮的安装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装置包括测量组件和能安装于舵面的夹具组件,所述测量组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连接,并受到第一钢丝绳上拉或第二钢丝绳下拉的作用力;

所述夹具组件与所述测量组件固定连接,以从力加载装置过来的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所述测量组件包括连接件、测力传感器和传感器安装件;所述连接件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连接,并受到第一钢丝绳上拉或第二钢丝绳下拉的作用力;所述测力传感器的一端通过所述传感器安装件安装于所述连接件的侧壁上,所述测力传感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夹具组件固定;

所述夹具组件包括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固定夹,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转动连接,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形成舵面夹持空间,所述固定夹将安装于舵面上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与舵面固定;所述第二夹板与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位置调整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一体式连接在位置调整部的顶部和底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呈u型,所述第一钢丝绳的另一端(具体是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端)弯折形成环状,通过固定螺杆和固定螺母将第一钢丝绳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固定;

所述位置调整部上开有至少两个位置调整孔,用于调整传感器安装件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二连接部呈u型,所述第二钢丝绳的另一端(具体是靠近第二连接部的一端)弯折形成环状,通过固定螺杆和固定螺母将第二钢丝绳靠近第二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固定。

进一步地,支撑主体包括支撑底座、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底座上,且第一支撑柱垂直于支撑底座的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柱的顶部固定在第一支撑柱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底部安装在支撑底座上,且第二支撑柱往第一支撑柱方向倾斜;

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柱的顶部和底部。

进一步地,支撑底座的底部四周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且二者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柱的两侧;第一滚轮可以是平底转动式且带刹车的脚轮,第二滚轮可以是平底固定式脚轮,第一滚轮与力加载装置位于同侧,第二滚轮与测量装置位于同侧。

进一步地,每个第一滚轮和每个第二滚轮旁边都设置有调节脚,所述调节脚固定在支撑底座上,以在装置到达指定位置后,调节调节脚至与地面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舵面间隙测量装置主要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舵面间隙测量装置包括力加载装置、第一滑轮组件、第二滑轮组件、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和能安装于舵面的测量装置,结构简单,有利于在制造时节约工序,以降低成本;当力加载装置作用于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可使第一钢丝绳和第二钢丝绳均向下运动时,通过第一滑轮组件和第二滑轮组件改变力加载装置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以便于将作用力通过测量装置施加到舵面上,以模拟舵面受到的间隙力,施加力的方式以机器代替人工,可以减轻测试人员的劳动强度,以提高舵面间隙力测试的测试效率;并且在将测量装置安装在舵面(如飞机舵面)上后,可通过控制力加载装置来施加作用力的方式,能提升测试操作的简便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舵面间隙测量装置的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舵面间隙测量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舵面间隙测量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舵面间隙测量装置中的力加载组件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舵面间隙测量装置中的第一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舵面间隙测量装置中的第二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舵面间隙测量装置中的第一滑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舵面间隙测量装置中的测量装置的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舵面间隙测量装置中的测量装置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舵面间隙测量装置中第一钢丝绳、第二钢丝绳和连接件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舵面间隙测量装置支撑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力加载装置;11、力加载组件;111、安装座;112、螺旋升降机;113、丝杆;114、第一转接螺母;115、第二转接螺母;12、第一调整组件;121、第一调节螺杆;122、第一调整螺母;123、第一调整管;124、第一安装槽;125、第一活动孔;13、第二调整组件;131、第二调节螺杆;132、第二调整螺母;133、第二调整管;134、第二安装槽;135、第二活动孔;

2、第一滑轮组件;21、第一滑轮安装件;22、第一滑轮;23、第一滑轮支架;231、第一安装件;232、第二安装件;233、安装空间;

3、第二滑轮组件;4、第一钢丝绳;5、第二钢丝绳;

6、测量装置;61、测量组件;611、连接件;6111、第一连接部;6112、位置调整部;6113、第二连接部;6114、位置调整孔;612、测力传感器;613、传感器安装件;614、安装缺口;62、夹具组件;621、第一夹板;622、第二夹板;623、夹持空间;624、凸块部;

7、支撑主体;71、支撑底座;72、第一支撑柱;73、第一支撑柱;74、第一滚轮;75、第二滚轮;76、调节脚;

01、固定螺杆;02、固定螺母;03、传感器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例如,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置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舵面间隙测量装置可用于飞机舵面间隙力的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舵面间隙测量装置,如图1所示,该舵面间隙测量装置包括力加载装置1、第一滑轮组件2、第二滑轮组件3、第一钢丝绳4、第二钢丝绳5和能安装于舵面的测量装置6;力加载装置1具有第一连接端(图未示)和第二连接端(图未示);

第一钢丝绳4安装在第一滑轮组件2上,并通过第一滑轮组件2改变绕向,以改变力加载装置1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第一钢丝绳4的一端与力加载装置1的第一连接端连接,第一钢丝绳4的另一端与测量装置6的顶端连接;

第二钢丝绳5安装在第二滑轮组件3上,并通过第二滑轮组件3改变绕向,以改变力加载装置1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第二钢丝绳5的一端与力加载装置1的第二连接端连接,第二钢丝绳5的另一端与测量装置6的底端连接;

力加载装置1分别作用于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使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运动,并分别由第一滑轮组件2和第二滑轮组件3改变从力加载装置1过来的作用力的方向,再经过测量装置6把作用力施加到舵面上。

在本发明中,该舵面间隙测量装置包括力加载装置1、第一滑轮组件2、第二滑轮组件3、第一钢丝绳4、第二钢丝绳5和能安装于舵面的测量装置6,结构简单,有利于在制造时节约工序,以降低成本;力加载装置1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且二者分别与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连接,以使力加载装置1能分别作用于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使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能上下运动,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均为现有的钢丝绳;再通过第一滑轮组件2和第二滑轮组件3分别改变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的绕向,由此可以改变力加载装置1分别施加在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上的力的方向,这样,从力加载装置1过来的作用力可以经测量装置6传递到舵面上,如此,舵面可以受到从力加载装置1施加过来的作用力。

具体地,当力加载装置1作用于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使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均向下运动时,通过第一滑轮组件2和第二滑轮组件3改变力加载装置1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以便于将作用力通过测量装置6施加到舵面上,以模拟舵面受到的间隙力,施加力的方式以机器代替人工,可以减轻测试人员的劳动强度,以提高舵面间隙力测试的测试效率;并且在将测量装置6安装在舵面(如飞机舵面)上后,可通过控制力加载装置1来施加作用力的方式,能提升测试操作的简便程度。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为提高装置的稳定性,该舵面间隙测量装置还包括支撑主体7,力加载装置1设置于支撑主体7上,第一滑轮组件2和第二滑轮组件3分别设置于支撑主体7的顶部和底部。

具体地,为了降低测试难度,设置第一钢丝绳4能180度绕第一滑轮组件2,第二钢丝绳5能180度绕第二滑轮组件3,这样,当力加载装置1作用于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使二者均向下运动时,绕过第一滑轮组件2的另一部分的第一钢丝绳4能够向上运动,同理,绕过第二滑轮组件3的另一部分的第二钢丝绳5也能向上运动,这样,可以将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更改180度,如此,可以模拟舵面受到垂直于水平方向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也有利于舵面间隙力的测试。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力加载装置1包括力加载组件11、第一调整组件12和第二调整组件13,结构简单;力加载组件11设置于支撑主体7上,且力加载组件11能将旋转动力转换为直线动力输出,来使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均做直线上下运动,降低测试难度;第一调整组件12和第二调整组件13分别安装于力加载组件11的顶端和底端,并在力加载组件11的作用下向上或向下运动;

第一钢丝绳4的一端与第一调整组件12连接,以在第一调整组件12的作用下调节第一钢丝绳4两端的位置;第二钢丝绳5的一端与第二调整组件13连接,以在第二调整组件13的作用下调节第二钢丝绳5两端的位置,这样,可以在第一调整组件12和第二调整组件13的作用下调节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的合适位置,从而调整测量装置6的合适位置,有利于降低测试难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力加载组件11包括安装座111、螺旋升降机112、丝杆113、第一转接螺母114和第二转接螺母115,结构简单;螺旋升降机112通过安装座111固定在支撑主体7上,可提高安装稳定性;丝杆113安装于螺旋升降机112的输出端,并在螺旋升降机112的驱动下伸缩,以待定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上下运动;

丝杆113具有第一安装端(图未示)和第二安装端(图未示),第一调整组件12通过第一转接螺母114安装于丝杆113的第一安装端,第二调整组件13通过第二转接螺母115安装于丝杆113的第二安装端。采用螺旋升降机112和丝杆113配合施加作用力,可以施加不同大小的作用力,以满足测试需求,并且,输出的力值线性度能得到改善,还能使任一力值状态能自锁。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调整组件12包括第一调节螺杆121、第一调整螺母122和第一调整管123,结构简单;第一钢丝绳4的一端与第一调整螺杆121固定连接,第一调整管123内开有第一安装槽124和第一活动孔125,第一安装槽124和第一活动孔125连通;

第一调整螺母122安装在第一安装槽124内,第一调整螺杆121安装在第一调整螺母122上,且转动第一调整螺杆121能使第一调整螺杆121在第一活动孔125内活动,以调节第一钢丝绳4两端的位置,这样,当需要调高第一钢丝绳4另一端的位置时,可以转动第一调整螺杆121,使其在第一活动孔125内前进,也方便调整测量装置6的高度,由于第一调整螺母122具有内螺纹,第一调整螺杆121具有外螺纹,在转动第一调整螺杆121后,第一调整螺母122和第一调整螺杆121仍可固定;第一调整管123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缓冲器(图未示),且通过第一缓冲器将第一调整管123安装在第一转接螺母114上,采用第一缓冲器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也能提高螺旋升降机112输出力值的平稳连续性。

为使结构简单,第二调整组件13与第一调整组件12的构造相同。

其中,第一调整螺杆121的顶端形成u型,第一钢丝绳4靠近第一调整螺杆121的一端弯折形成环状,可以通过固定螺杆01和固定螺母02将第一钢丝绳4靠近第一调整螺杆121的一端与第一调整螺杆121的顶端固定。

具体地,如图3和图6所示,第二调整组件13包括第二调节螺杆131、第二调整螺母132和第二调整管133;第二钢丝绳5的一端与第二调整螺杆131固定连接,第二调整管133内开有第二安装槽134和第二活动孔135,第二安装槽134和第二活动孔135连通;

第二调整螺母132安装在第二安装槽134内,第二调整螺杆131安装在第二调整螺母132上,且转动第二调整螺杆131能使第二调整螺杆131在第二活动孔135内活动,以调节第二钢丝绳5两端的位置;第二调整管133的底部安装有第二缓冲器(图未示),且通过第二缓冲器将第二调整管133安装在第二转接螺母115上。同理,第二调整组件13的作用原理与第一调整组件12相同。

其中,第二调整螺杆131和第一调整螺杆121的构造相同,第二调整螺杆131与第二钢丝绳5的固定方式可采用与第一调整螺杆121与第一钢丝绳4同样的固定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一滑轮组件2包括第一滑轮安装件21、对称设置在支撑主体7两侧的第一滑轮22以及对称设置在支撑主体7两侧壁上的第一滑轮支架23;第一滑轮22通过第一滑轮安装件21安装在第一滑轮支架23上,第一钢丝绳4活动安装在第一滑轮22上,并通过第一滑轮22改变绕向。

具体地,第一滑轮22可以有两个,分别对称位于支撑主体7的两侧,第一滑轮22可以是定滑轮,第一钢丝绳4绕过第一个第一滑轮22时,将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变为水平方向,第一钢丝绳4继续绕过第二个第一滑轮22时,水平方向的力又变为了竖直方向,且与原竖向的力方向相反。可以理解地,第一钢丝绳4依次以90度绕过两个第一滑轮22。这种采用滑轮来改变力的方向,可以在不损耗力值前提下使得力值加载在需要的方向上。

为使结构简单,第二滑轮组件3与第一滑轮组件2的构造相同,且第二滑轮组件3位于第一滑轮组件2的下方,第二滑轮组件3也是为了改变力加载装置1施加的作用力的方向。

更具体地,第一滑轮支架23包括第一安装件231和第二安装件232,且二者均呈l型,第一安装件231和第二安装件232均安装在支撑主体7的侧壁上,第一安装件231和第二安装件232背对背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用于安装第一滑轮22的安装空间233,方便安装第一滑轮2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8和图9所示,测量装置6包括测量组件61和能安装于舵面的夹具组件62,测量组件6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连接,并受到第一钢丝绳4上拉或第二钢丝绳5下拉的作用力;夹具组件62与测量组件61固定连接,以受到从力加载装置1过来的向上或向下的作用力。测量组件61可用于将作用力传递到夹具组件62上,以使能将作用力施加到舵面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测量组件61包括连接件611、测力传感器612和传感器安装件613;连接件611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连接,并受到第一钢丝绳4上拉或第二钢丝绳5下拉的作用力;测力传感器612的一端通过传感器安装件613安装于连接件611的侧壁上,测力传感器612的另一端与夹具组件62固定。

具体地,传感器安装件613上开有安装在连接件611上的安装缺口614。

夹具组件62包括第一夹板621、第二夹板622和固定夹(图未示),第一夹板621和第二夹板622转动连接,且第一夹板621和第二夹板622之间形成舵面夹持空间623,固定夹将安装于舵面上的第一夹板621和第二夹板622与舵面固定;第二夹板622与测力传感器612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二夹板622上一体式延伸出与测力传感器612固定连接的凸块部624,凸块部624与测力传感器612的连接处会垫有传感器垫块03。

第一夹板621可位于第二夹板622的上方,且第一夹板621和第二夹板622可形成v形开口,将第一夹板621和第二夹板622安装在舵面上后,可通过固定夹将第一夹板62、第二夹板622和舵面固定,组装简单,固定夹可以是现有的g字夹。通常,在第二夹板622的内表面会设有夹板毛粘片,提高装夹稳定性。

另外,采用测力传感器612,可使加载力值准确显示,以提高测试的精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连接件611包括第一连接部6111、位置调整部6112和第二连接部6113;第一连接部6111和第二连接部6113分别一体式连接在位置调整部6112的顶部和底部,结构简单。

具体地,第一连接部6111呈u型,第一钢丝绳4的另一端(具体是靠近第一连接部6111的一端)弯折形成环状,可通过固定螺杆01和固定螺母02将第一钢丝绳4靠近第一连接部6111的一端与第一连接部6111固定;

位置调整部6112上开有至少两个位置调整孔6114,用于调整传感器安装件613的安装位置,这样可以调整测力传感器612的位置,进而可在测试前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夹具组件62的位置,提高整个装置的使用灵活性。第二连接部6113呈u型,第二钢丝绳5的另一端(具体是靠近第二连接部6113的一端)弯折形成环状,通过固定螺杆01和固定螺母02将第二钢丝绳5靠近第二连接部6113的一端与第二连接部6113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支撑主体7包括支撑底座71、第一支撑柱72和第二支撑柱73,第一支撑柱72固定安装在支撑底座71上,且第一支撑柱72垂直于支撑底座71的表面;第二支撑柱73的顶部固定在第一支撑柱72的侧壁上,第二支撑柱73的底部安装在支撑底座71上,且第二支撑柱72往第一支撑柱72方向倾斜;第一支撑柱72和第二支撑柱73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支撑底座71上,且第二支撑柱73和第一支撑柱72之间也可通过焊接来固定。

安装座111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柱72的侧壁上,第一滑轮组件2和第二滑轮组件3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柱72的顶部和底部,具体地,滑轮支架23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柱72的顶部和底部。

具体地,为方便移动整个装置,在支撑底座71的四周设有第一滚轮74和第二滚轮75,且二者分别位于第一支撑柱72的两侧;第一滚轮74可以是平底转动式且带刹车的脚轮,第二滚轮75可以是平底固定式脚轮,第一滚轮74与力加载装置1位于同侧,第二滚轮75与测量装置6位于同侧。

具体地,每个第一滚轮74和每个第二滚轮75旁边都设置有调节脚76,调节脚76固定在支撑底座71上,以在将装置推到合适位置后,利用工具将调节脚76调节至与地面接触,并调节调节脚76竖直方向的位置使装置保持水平,然后才将夹具组件62与舵面固定,可以理解地,在将装置推到合适位置之前,调节脚76与地面保持有距离。

综上所述,结合图1-11,可以理解地,本实施例的舵面间隙测量装置在应用在飞机舵面间隙力测试时的更具体的工作流程可如下:

以模拟给飞机舵面施加垂直于水平方向向上的作用力为例,在测试前,首先通过第一调整组件12和第二调整组件13来调整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的两端的位置,以调整夹具组件62和测量组件61的位置,以使第一钢丝绳4和第二钢丝绳5均与飞机舵面垂直;然后推动支撑主体7使整个装置到达合适位置,然后再使用现有外部工具将调节脚76调节至与地面接触,并调节调节脚76竖直方向的位置,使得装置保持水平,之后通过夹具组件62与飞机舵面进行固定,开始测试。

当需要模拟飞机舵面受到垂直于水平方向向上的间隙力时,可通过螺旋升降机112进行调整,一般的,螺旋升降机112具有可转动的手轮,可以人工顺时针转动手轮,丝杆113会向下做直线运动,带动第一调整组件12和第二调整组件13一起向下运动,与第一调整组件12连接的第一钢丝绳4在第一滑轮组件2的导向作用下,带动测量组件61和夹具组件62向上直线运动,最终通过与测力传感器612连接的夹具组件62将力值传动到飞机舵面上。

在整个过程中,飞机舵面的相对位置不变,也即夹具组件62的相对位置不变,由此可以通过测力传感器612上的数值来反馈通过力加载装置1施加到飞机舵面上的力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