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71829发布日期:2020-12-11 19:0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设计卫星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防、航空、航天、民用通信技术等的迅速发展,对天线各项电性能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研制符合要求的高性能天线,除了需要掌握天线的现代分析与设计技术外,还必须具备先进的测试技术和测试系统。影响测试准确性的因素包括测试设备、测试环境、测试转台以及测试支架等。目前国内外研究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很多主要在测试方法和测试设备研究较为深入。对于天线测试配套工艺装备以及装调技术的研究较少。

微波成像仪天馈子系统测试是天馈子系统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微波成像仪的分辨率、定标精度、极化隔离度等重要指标与天线性能紧密相关,通过对天线的波束宽度、波束效率、交叉极化等辐射特性进行严格测试,是保证各项指标符合要求之根本。然而,在微波成像仪天馈产品研制前期,需将主反射器、馈源组合以及冷空反射镜几个主要零部件(不含展开机构),按照设计和测试需求组装成测试状态进行电性能测试,并且通过天线测试得到的部分数据将作为成像仪仪器展开机构装配的输入参数,对成像仪的遥感探测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馈源的测试通过人工手动操作完成,即将馈源的主反和副反分别装在各自的支架上,通过人工移动调整,实现馈源主反与副反的角度及距离调整,调整过程繁琐且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以解决现有馈源的测试只能通过人工手动完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包括承载部、升降部、上夹爪部、下夹爪部;

所述升降部设于所述承载部上,所述承载部用于带动所述升降部相对所述承载部滑动;

所述升降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有所述上夹爪部和所述下夹爪部,所述升降部用于分别带动所述上夹爪部和所述下夹爪部上下移动;所述升降部朝向所述上夹爪部和所述下夹爪部的面上设有用于安装馈源的安装口;

所述上夹爪部上设有第一夹持组件,所述上夹爪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朝向或背离馈源移动;

所述下夹爪部上设有第二夹持组件,所述下夹爪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朝向或背离馈源移动;

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副反的上下两端并带动副反转动;

所述控制部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所述控制部分别与所述承载部、所述升降部、所述上夹爪部、所述下夹爪部信号连接;所述控制部还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或所述第二夹持组件信号连接。

本发明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一连接柱、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滑块设于所述上夹爪部上,用于被所述上夹爪部带动朝向或背离馈源移动;所述第一连接柱的首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夹持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尾端,用于夹持副反的上端。

本发明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所述上夹爪部包括上支架、第二驱动部;所述上支架设于所述升降部的上端,用于被所述升降部带动上下移动;所述第二驱动部设于所述上支架上,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控制部信号连接。

本发明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电机、第一联轴器、第一丝杆、第一螺纹块、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设于所述上支架上,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一滑槽并通过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直线导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上支架;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上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部信号连接,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丝杆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所述第一螺纹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丝杆,且所述第一螺纹块与所述第一滑块相连。

本发明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二滑块、第二连接柱、第二夹持板、力传感器、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二滑块设于所述下夹爪部上,用于被所述下夹爪部带动朝向或背离馈源移动;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首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二夹持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尾端,用于夹持副反的下端;所述力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上,用于检测副反的受力;

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同步带轮和同步带;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块,并与所述控制部信号连接;所述同步带轮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柱的首端;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同步带带动所述同步带轮转动。

本发明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所述下夹爪部包括下支架、第三驱动部;所述下支架设于所述升降部的下端,用于被所述升降部带动上下移动;所述第三驱动部设于所述下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部信号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相连。

本发明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所述第三驱动部包括第三电机、第二联轴器、第二丝杆、第二螺纹块、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设于所述下支架上,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第二滑槽并通过所述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直线导轨;所述第二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下支架;所述第三电机设于所述下支架上并与所述控制部信号连接,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丝杆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二丝杆转动;所述第二螺纹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丝杆,且所述第二螺纹块与所述第二滑块相连。

本发明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所述升降部包括升降框架、第四驱动部、第五驱动部;

所述升降框架包括第一侧面和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馈源的安装口;

所述第四驱动部和所述第五驱动部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并分别与所述控制部信号连接;所述第四驱动部的输出端伸出于所述第二侧面并与所述上夹爪部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上夹爪部上下移动;所述第五驱动部的输出端伸出于所述第二侧面并与所述下夹爪部相连,用于带动所述下夹爪部上下移动。

本发明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所述第四驱动部包括第四电机、第三联轴器、第三丝杆、第三螺纹块、第三滑块、第三直线导轨、第一死挡、第一缓冲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设于所述升降框架上,所述第三滑块上设有第三滑槽并通过所述第三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直线导轨;所述第三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框架;所述第四电机设于所述升降框架上并与所述控制部信号连接,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联轴器与所述第三丝杆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三丝杆转动;所述第三螺纹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丝杆;所述第三螺纹块和所述第三滑块均与所述上夹爪部相连;

所述第一死挡和所述第一缓冲器均设于所述升降框架上,用于所述上夹爪部到位后的缓冲。

本发明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所述第五驱动部包括第五电机、第四联轴器、第四丝杆、第四螺纹块、第四滑块、第四直线导轨、第二死挡、第二缓冲器;所述第四直线导轨设于所述升降框架上,所述第四滑块上设有第四滑槽并通过所述第四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直线导轨;所述第四丝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升降框架;所述第五电机设于所述升降框架上并与所述控制部信号连接,输出端通过所述第四联轴器与所述第四丝杆连接,用于带动所述第四丝杆转动;所述第四螺纹块螺纹连接于所述第四丝杆;所述第四螺纹块和所述第四滑块均与所述下夹爪部相连;

所述第二死挡和所述第二缓冲器均设于所述升降框架上,用于所述下夹爪部到位后的缓冲。

本发明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所述承载部包括底座和第六驱动部;所述第六驱动部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控制部信号连接;所述第六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部相连,用于带动所述升降部相对所述承载部滑动。

本发明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所述第六驱动部包括第六电机、减速机、第五直线导轨、第五滑块、齿轮、齿条、到位检测件、光栅、第三缓冲器;

所述第五直线导轨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五滑块上设有第五滑槽并通过所述第五滑槽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五直线导轨;所述第五滑块与所述升降部相连;

所述齿条安装于所述升降部上;

所述第六电机与所述减速机均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六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所述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所述第三缓冲器设于所述底座上,用于对所述升降部运动时进行缓冲;

所述到位检测件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光栅安装于所述第五滑块上,用于配合对所述第五滑块进行到位检测。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一实施例通过设置承载部、升降部、上夹爪部、下夹爪部、控制部,其中,升降部设置在承载部上并由承载部带动上下移动,上夹爪部和下夹爪部则分别设于升降部的上下两端,并分别由升降部带动上下移动;还在上夹爪部上设置了第一夹持组件,由上夹爪部带动第一夹持组件水平移动,在下夹爪部上设置了第二夹持组件,由下夹爪部带动第二夹持组件水平移动;其中,两个夹持组件配合对副反进行夹持,并可带动副反转动;并在升降部上设置了用于安装馈源的安装口;由控制部接收控制信号并对上述的元件进行控制,从而可控制上夹爪部和下夹爪部带动副反靠近或远离馈源,也可控制第一夹持组件或第二夹持组件带动副反改变相对馈源的角度,实现了馈源测试的自动化,解决了现有馈源的测试只能通过人工手动完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中升降部示意图;

图3是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中承载部示意图;

图4是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中上夹爪部示意图;

图5是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中上夹爪部的第二驱动部示意图;

图6是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中下夹爪部示意图;

图7是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中下夹爪部的第三驱动部示意图;

图8是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中下夹爪部的第二连接柱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升降部;200:承载部;300:上夹爪部;400:副反;500:馈源;600:下夹爪部;101:第三丝杆;102:第三螺纹块;103:死档;104:第一缓冲器;105:升降框架;106:第二缓冲器;107:第四螺纹块;108:接近开关;109:第四丝杆;110:第八轴承座;111:第五轴承座;112:第三直线导轨;113:第三滑块;114:第四轴承座;115:第三联轴器;116:第三电机支架;117:第四电机;118:第五电机;119:第四电机支架;120:第四联轴器;121:第七轴承座;122:齿条;123:第四滑块;124:第四直线导轨;201:底座;202:蜗杆减速机;203:第九轴承座;204:齿轮;205:第五直线导轨;206:槽型光电;207:第五滑块;208:第三缓冲器;209:第六电机;210:光栅;211:减速机支架;301:上支架;302:第一联轴器;303:第一直线导轨;304:第二电机;305:第一电机支架;306:第一轴承座;307:第一丝杆;308:第一滑块;309:第一连接柱;310:第二轴承座;601:下支架;602:第三电机;603:第一电机;604:第二电机支架;605:第二联轴器;606:第三轴承座;607:第二滑块;608:第二丝杆;609:第二连接柱;610:第四轴承座;611:第二直线导轨;612:第二螺纹块;613:连接滑块;614:力传感器;615:同步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参看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包括承载部200、升降部100、上夹爪部300、下夹爪部600。

其中,升降部100设于承载部200上,承载部200用于带动升降部100相对承载部200滑动。升降部10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连接有上夹爪部300和下夹爪部600,升降部100用于分别带动上夹爪部300和下夹爪部600上下移动。升降部100朝向上夹爪部300和下夹爪部600的面上设有用于安装馈源500的安装口。

上夹爪部300上设有第一夹持组件,上夹爪部300用于带动第一夹持组件朝向或背离馈源500移动。下夹爪部600上设有第二夹持组件,下夹爪部600用于带动第二夹持组件朝向或背离馈源500移动。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副反400的上下两端并带动副反400转动。

控制部用于接收外部信号并输出控制信号,控制部分别与承载部200、升降部100、上夹爪部300、下夹爪部600信号连接。控制部还与第一夹持组件和/或第二夹持组件信号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承载部200、升降部100、上夹爪部300、下夹爪部600、控制部,其中,升降部100设置在承载部200上并由承载部200带动上下移动,上夹爪部300和下夹爪部600则分别设于升降部100的上下两端,并分别由升降部100带动上下移动;还在上夹爪部300上设置了第一夹持组件,由上夹爪部300带动第一夹持组件水平移动,在下夹爪部600上设置了第二夹持组件,由下夹爪部600带动第二夹持组件水平移动;其中,两个夹持组件配合对副反400进行夹持,并可带动副反400转动;并在升降部100上设置了用于安装馈源500的安装口;由控制部接收控制信号并对上述的元件进行控制,从而可控制上夹爪部300和下夹爪部600带动副反400靠近或远离馈源500,也可控制第一夹持组件或第二夹持组件带动副反400改变相对馈源500的角度,实现了馈源500测试的自动化,解决了现有馈源500的测试只能通过人工手动完成的问题。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的具体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上夹爪部300上的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滑块308、第一连接柱309、第一夹持板。第一滑块308与上夹爪部300上用于驱动的结构相连,用于被上夹爪部300带动朝向或背离馈源500移动。第一连接柱309的首端转动连接于第一滑块308。第一夹持板设于第一连接柱309的尾端,用于夹持副反400的上端。

参看图8,设置在下夹爪部600上的第二夹持组件则包括第二滑块607、第二连接柱609、第二夹持板、力传感器614、第一驱动部。第二滑块607与下夹爪部600上用于驱动的结构相连,用于被下夹爪部600带动朝向或背离馈源500移动。第二连接柱609的首端转动连接于第二滑块607,第二连接柱609内部为轴承结构,可绕其轴线自由旋转。第二夹持板设于第二连接柱609的尾端,用于夹持副反400的下端。力传感器614设于第二连接柱609上,用于检测副反400的受力,即反射面的手里情况。

具体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电机603、同步带轮615和同步带。第一电机603固定于第二滑块607上,并与控制部信号连接。同步带轮615设于第二连接柱609的首端。第一电机603通过同步带带动同步带轮615转动,使得第二连接柱609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夹持板和被夹持的副反400转动。

参看图4和5,在本实施例中,上夹爪部300包括上支架301、第二驱动部。上支架301设于升降部100的上端,用于被升降部100带动上下移动。第二驱动部则设于上支架301上,输出端与第一夹持组件的第一滑块308相连,且第二驱动部与控制部信号连接。

具体地,第二驱动部可包括第二电机304、第一联轴器302、第一丝杆307、第一螺纹块、第一直线导轨303。第一直线导轨303设于上支架301上,且第一直线导轨303的布置方向为上支架301的延伸方向;第一滑块308上设有第一滑槽并通过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于第一直线导轨303。第一丝杆307通过设于两端的第一轴承座306和第二轴承座310转动连接于上支架301。第二电机304通过第一电机支架305设于上支架301上并与控制部信号连接,输出端通过第一联轴器302与第一丝杆307连接,用于带动第一丝杆307转动。第一螺纹块螺纹连接于第一丝杆307,且第一螺纹块与第一滑块308相连。第二电机304通过第一联轴器302带动第一丝杆307转动,而与第一滑块308连接第一螺纹块无法转动,则被第一丝杆307带动并沿第一丝杆307前后运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308在第一直线导轨303上前后移动。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稳定性,可将第一直线导轨30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分别设于上支架301的两侧,则第一滑块308也可设置两个对应的第一滑槽。

参看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下夹爪部600包括下支架601、第三驱动部。下支架601设于升降部100的下端,用于被升降部100带动上下移动。第三驱动部设于下支架601上并与控制部信号连接,输出端与第二滑块607相连。

具体地,第三驱动部包括第三电机602、第二联轴器605、第二丝杆608、第二螺纹块612、第二直线导轨611。第二直线导轨611设于下支架601上,且第二直线导轨611的不知放心为下支架601的延伸方向。第二滑块607上设有第二滑槽并通过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于第二直线导轨611。第二丝杆608通过设于两端内的第三轴承座606和第四轴承座610114转动连接于下支架601。第三电机602通过第二电机支架604设于下支架601上并与控制部信号连接,输出端通过第二联轴器605与第二丝杆608连接,用于带动第二丝杆608转动。第二螺纹块612螺纹连接于第二丝杆608,且第二螺纹块612与第二滑块607相连。第三驱动部的传动原理与第二驱动部相类似。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稳定性,同样可将可将第二直线导轨6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分别设于下支架601的两侧,则第二滑块607也可设置两个对应的第二滑槽。也可设置额外的连接滑块613,连接滑块613滑动连接于第二直线导轨611,并与第二滑块607相连。

参看图2,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部100包括升降框架105、第四驱动部、第五驱动部。其中,升降框架105包括第一侧面和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第二侧面上设有用于安装馈源500的安装口。

第四驱动部和第五驱动部分别设于第一侧面的上端和下端,并分别与控制部信号连接。第四驱动部的输出端伸出于第二侧面并与上夹爪部300相连,用于带动上夹爪部300上下移动。第五驱动部的输出端伸出于第二侧面并与下夹爪部600相连,用于带动下夹爪部600上下移动。

其中,第四驱动部包括第四电机117、第三联轴器115、第三丝杆101、第三螺纹块102、第三滑块113、第三直线导轨112、第一死挡103、第一缓冲器104。第三直线导轨112设于升降框架105上,且第三直线导轨112的布置方向为竖直,第三滑块113上设有第三滑槽并通过第三滑槽滑动连接于第三直线导轨112。第三丝杆101通过第五轴承座111和第六轴承座转动连接于升降框架105。第四电机117通过第三电机支架116设于升降框架105上并与控制部信号连接,输出端通过第三联轴器115与第三丝杆101连接,用于带动第三丝杆101转动。第三螺纹块102螺纹连接于第三丝杆101。第三螺纹块102和第三滑块113均通过螺栓与上夹爪部300的上支架301相连。第四电机117通过第三丝杆101驱动上夹爪部300沿第三直线导轨112上下移动。而第一死挡103和第一缓冲器104则均设于升降框架105上,用于上夹爪部300到位后的缓冲。

进一步地,第三直线导轨112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升降框架105竖直方向上的两侧,而第三滑块113的第三滑槽的数量也需为两个。

第五驱动部则包括第五电机118、第四联轴器120、第四丝杆109、第四螺纹块107、第四滑块123、第四直线导轨124、第二死挡103、第二缓冲器106。第四直线导轨124设于升降框架105上,且第四直线导轨124的布置方向为竖直,第四滑块123上设有第四滑槽并通过第四滑槽滑动连接于第四直线导轨124。第四丝杆109通过第七轴承座121和第八轴承座110转动连接于升降框架105。第五电机118通过第四电机支架119设于升降框架105上并与控制部信号连接,输出端通过第四联轴器120与第四丝杆109连接,用于带动第四丝杆109转动。第四螺纹块107螺纹连接于第四丝杆109。第四螺纹块107和第四滑块123均通过螺栓与下夹爪部600的下支架601相连。第五电机118通过第四丝杆109驱动下夹爪部600沿第四直线导轨124上下移动。第二死挡103和第二缓冲器106均设于升降框架105上,用于下夹爪部600到位后的缓冲。

进一步地,第四直线导轨124的数量可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升降框架105竖直方向上的两侧,而第四滑块123的第四滑槽的数量也需为两个。

进一步地,还可在升降框架105上设置接近开关108,从而使得上夹爪部300和下夹爪部600的上下移动距离得到监控和限位。而用于缓冲的第一缓冲器104和第二缓冲器106均可为液压缓冲器。

参看图3,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200包括底座201和第六驱动部。第六驱动部设于底座201上并与控制部信号连接。第六驱动部的输出端与升降部100相连,用于带动升降部100相对承载部200滑动。

具体地,第六驱动部包括第六电机209、减速机、第五直线导轨205、第五滑块207、齿轮204、齿条122、到位检测件、光栅210、第三缓冲器208。第五直线导轨205设于底座201上,布置方向为竖直。第五滑块207上设有第五滑槽并通过第五滑槽滑动连接于第五直线导轨205。第五滑块207与升降部100相连,齿条122安装于升降部100上。

第六电机209与减速机均安装于底座201上,第六电机209的输出端与减速机的输入端相连。减速机具体为螺杆减速机,通过减速机支架211安装于底座201上,输出端为输出轴,该输出轴通过第九轴承座203安装于底座201上,输出轴的输出端安装有齿轮204,齿轮204与齿条122啮合。通过第六电机209驱动,可使得升降部100整体沿第五直线导轨205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第三缓冲器208设于底座201上,用于对升降部100运动时进行缓冲。到位检测件安装于底座201上,光栅210安装于第五滑块207上,用于配合对第五滑块207进行到位检测。其中,到位检测件具体可为槽型光电206,通过在固定位置安装槽型光电206,即可通过光栅210对升降部100整体进行实时的到位检测。而第三缓冲器则可为缓冲块。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部可以为工业电脑或其他带有控制功能的部件。此外,还可在底座201上设置控制屏,与控制部信号连接,用于实时显示可实时显示馈源500与副反400的反射面的相对位置,也可通过控制屏对馈源500与反射面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

上述文中提到的第一螺纹块、第二螺纹块612、第三螺纹块102和第四螺纹块107均可为丝杆螺母。

下面结合馈源500及反射面对天馈子系统多自由度自动调整测试装置调整过程进行说明,首先将馈源500通过升降框架105表面预留的安装口固定。然后将副反400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连接柱309上。通过控制第五电机118驱动第四丝杆109将下夹爪部600上升,使第二连接柱609与副反400接触,此时继续将下夹爪部600上升,并注意力传感器614的数值,此时力传感器614的数值反映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对副反400的夹持受力程度,在力传感器614的数值接近副反400的重量时,停止下夹爪部600的上升,将第二连接柱609与副反400通过螺钉固定。完成副反400的固定后,将上夹爪部300中的第二电机304与下夹爪部600中的第三电机602设置为同步模式,将升降部100中的第四电机117与第五电机118设置为同步模式,以防止在副反400在相对于馈源500进行位置调整时造成受力变形。

在对副反400与馈源50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时,将上夹爪部300中的第二电机304与下夹爪部600中的第三电机602同时动作,通过装在将上夹爪部300中的第一丝杆307与下夹爪部600中的第二丝杆608驱动第一螺纹块和第二螺纹块612所连接的第一滑块308和第二滑块607对副反400进行移动,实现副反400与馈源500之间的距离调整。在上夹爪部300、下夹爪部600中各安装有光栅210作为位置检测,实现副反400在距离调整中的精确定位。在对副反400与馈源500之间的高度进行调整时,将升降部100中安装的第四电机117和第五电机118同时动作,通过驱动所连接的第三丝杆101与第四丝杆109驱动第二螺纹块612和第三螺纹块102所连接的上夹爪部300和下夹爪部600进行移动,进而使副反400相对于馈源500进行高度方向的移动。在升降部100中上、下各安装有光栅210作为位置检测,实现副反400在高度调整中的精确定位。

为对测试过程中的馈源500与副反400进行整体的同步升降时,通过承载部200中的第六电机209通过蜗杆减速机202利用蜗杆减速机202输出轴两端所连接的齿轮204驱动升降部100中的齿条122进行移动,进而实现升降部100的整体升降。在承载部200中的底座201上安装有光栅210,在第六电机209驱动升降部100进行升降时对其移动距离进行检测,保证在移动过程中的位置准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发明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