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点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37307发布日期:2022-03-30 09:12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点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服务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节点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芯片功耗随着芯片能力的提升增加越来越快,这对芯片的散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液冷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较好,因此,液冷作为芯片散热的重要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而对于液冷散热的技术手段,需要设置漏液监测装置,以监控液冷散热装置的液冷管是否出现漏液的情况,以防止从液冷管泄漏的冷却液损害电子器件。
3.现有技术中,漏液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绳,监测绳固定至液冷管,当液冷管泄漏的冷却液流至监测绳时,漏液监测装置发出警报信号信息。该技术方案中,监测绳的覆盖率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监测的及时性较差。此外,液冷管漏液后,液冷管流出的冷却液在节点流动,若处理不及时,会扩散至整个服务器或者电子设备内其它的节点,导致多个节点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点及电子设备,以提高漏液监测装置对于液冷管的覆盖率,提高监测的及时性,且可以减少泄漏的冷却液的扩散,保护节点和电子设备,减少由于液冷管泄漏导致的损失。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点,该节点包括结构模块、电路板、液冷管和漏液监测装置。其中,电路板固定安装于结构模块,电路板上设置有包括芯片等电子器件。液冷管设置于电路板,用于为电路板上的电子器件散热。漏液监测装置用于监测上述液冷管是否出现漏液,具体的,上述漏液监测装置包括套设于液冷管的外侧的引流管,引流管与液冷管之间具有一定间隙,当液冷管出现泄漏时,泄漏的冷却液会在引流管内流动,而不会随意流动导致电路板出现短路等问题。引流管连接有接液盘,则泄漏的冷却液从引流管内流至接液盘中,接液盘中设置有第一漏液传感器,当第一漏液传感器监测到接液盘中具有泄漏的冷却液时,发出警报信号,以便于系统或者操作人员进行保存数据或者断电等处理。该方案中,无论液冷管任何位置出现泄漏,都可以及时的被监测到,且泄漏的冷却液不易在电路板随意流动,总之,该方案可以减少由于液冷管泄漏导致的损失。
6.上述漏液检测装置发出的警报信号的形式不做限制,例如,上述警报信号可以为蜂鸣器、指示灯、显示界面中的弹窗、或者显示界面中的窗口闪烁中至少一种,其中,蜂鸣器和指示灯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所在的区域,或者也可以设置在控制室,以便于操作人员尽快收到警报信号。该方案中,需要操作人员在获取警报信号之后,及时的处理液冷管泄漏问题,例如关闭液冷管的阀门,对节点断电以及维修节点等操作。
7.或者,上述警报信号还可以为控制消息或者指示消息,上述节点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器,液冷管具有开关阀,第一控制器与开关阀和第一漏液传感器连接,当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漏液传感器发出的警报信号之后,控制上述开关阀关闭,即切断液冷管的冷却液
供应,从而第一时间对液冷管漏液进行处理,将损失控制在较小的程度。
8.上述第一漏液传感器的具体类型不做限制,可以为点式漏液传感器,也可以为绳式漏液传感器,本技术不做限制。
9.在具体设置上述接液盘时,漏液监测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接液盘,且相邻的接液盘之间连接设定长度的引流管,也就是说,引流管每隔设定长度就具有一个接液盘。从而,液冷管中泄漏的冷却液可以较为快速的流动至接液盘,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被第一漏液传感器监测到,以尽快做出响应,提高对于液冷管出现泄漏情况的反应速度。
10.上述接液盘具体可以设置于引流管拐角处,从而引流管可以只制备直线型的引流管,安装和制备引流管都较为方便。此外,接液盘还可以设置于相邻两个引流管的连接处,则相邻两个引流管无需设置其他的连接结构,都与接液盘连通即可,安装和维护较为方便。此外,对于引流管,在拐角处以及连接处属于较为容易出现损坏的区域,则该方案还可以提高引流管的结构可靠性,使引流管不易出现泄漏问题。
11.一种技术方案中,节点还可以包括漏液隔离区,该漏液隔离区位于节点的边缘,可以避让节点的电路板,用于收集泄漏的冷却液,且将泄漏的冷却液与电路板隔离。具体的,上述液隔离区朝向漏液监测装置的一侧具有导液口,当液冷管泄漏的冷却液越来越多时,泄漏的冷却液能够经导液口流入漏液隔离区。该方案一方面可以减少泄漏的冷却液对当前节点的影响,还可以防止泄漏的冷却液在节点所在的电子设备流动,导致电子设备其它区域的电子器件也由于受到泄漏的冷却液的影响,出现损坏。
12.上述接液盘与漏液隔离区的导液口之间还设置有导液槽,接液盘内的泄漏的冷却液可以经上述导液槽流至隔离区。通过设置导液槽,可以减少泄漏的冷却液在电路板随意流动的情况,以减少泄漏的冷却液对电路板的电子器件的损伤。
13.为了防止泄漏的冷却液从引流管流动至接液盘之后直接从导液槽流至漏液隔离区,而第一漏液传感器未监测到,导致用户难以及时发现液冷管出现泄漏,可以将第一漏液传感器的检测区设置于接液盘与导液槽的连接处。因此,当泄漏的冷却液从接液盘流至导液槽时,一定会经过第一漏液传感器的检测区,从而第一漏液传感器可以及时准确的发出警报信号。
14.此外,接液盘与漏液隔离区的导液口之间还可以设置导液管,接液盘内的泄漏的冷却液经导液管导入漏液隔离区。该方案中,泄漏的冷却液在导液管内也不会溢出至电路板,因此该结构更加可靠。
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可以使接液盘设置有上盖,则液冷管出现泄漏后,泄漏的冷却液依次经引流管、接液盘和导液管流至漏液隔离区,而不会流至电路板,则该方案对于电路板的电子器件保护效果较好。
16.该方案中,也可以使第一漏液传感器的检测区设置于接液盘与导液管的连接处,以保证当出现冷却液泄漏时,第一漏液传感器可以检测到泄漏的冷却液,以发出警报信号。
17.上述漏液隔离区还可以包括出液口,漏液隔离区内的泄漏的冷却液可以从出液口流出,从而使泄漏的冷却液定向的从漏液隔离区流出,以防止漏液隔离区内泄漏的冷却液溢出,防止漏液隔离区内的泄漏的冷却液会流至其它的节点。
18.漏液隔离区还可以设置第二漏液传感器,则当漏液隔离区内有泄漏的冷却液时,第二漏液传感器可以发出警报信号,系统或者用户可以尽快的了解当前液冷管的泄漏程
度,也可以防止第一漏液传感器未发出警报信号,可以实现多重监测,提高节点对于液冷管泄漏的监测可靠性。
19.一种技术方案中,节点还包括电源板,用于为漏液监测装置供电,具体可以用于为第一漏液传感器和第二漏液传感器供电。为了保护上述电源板,节点还包括漏液保护区,电源板设置于漏液保护区内,漏液保护区具有隔板,使电源板与其它区域隔离,从而即使泄漏较多的冷却液,也可以保证电源板正常工作,从而保证漏液监测装置正常工作。
20.在安装接液盘时,可以使接液盘可拆卸安装于引流管,上述可拆卸安装可以为螺钉安装、卡接、螺栓连接等,从而便于安装和拆卸接液盘。
21.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柜体以及设置于柜体内的节点,该节点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节点。该方案中的电子设备不易受到液冷管泄漏的影响,可以及时的发现并处理液冷管泄漏问题。
22.该电子设备还包括排液管,上述节点包括上述漏液隔离区,该漏液隔离区的出液口与上述排液管连接,则利用该排液管可以使任一节点出现液冷管泄漏时,流出的冷却液可以排出电子设备的柜体外侧,而不会再柜体内流动,减少对其它节点的影响。
23.上述排液管还连接有集液盘,集液盘收集排液管流出的泄漏的冷却液,防止泄漏的冷却液在机房内随意流动。此外,集液盘内还设置有第三漏液传感器,当监测到集液盘内有泄漏的冷却液时,该第三漏液传感器可以发出警报信号,系统或者用户可以尽快的了解当前液冷管的泄漏程度,也可以防止第一漏液传感器和第二漏液传感器未发出警报信号,可以实现多重监测,提高节点对于液冷管泄漏的监测可靠性。
24.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液冷管连接有开关阀,上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开关阀和第三漏液传感器连接。当第三漏液传感器监测到出现漏液时,发出警报信号,第二控制器则可以根据第三漏液传感器发出的警报信号,控制开关阀关闭。该方案可以利用第二控制器实现自动切断冷却液传输。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节点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引流管与接液盘连通的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接液盘与引流管连接的一种示意图;
29.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节点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种侧面示意图。
32.附图标记:
33.100-柜体;
ꢀꢀꢀꢀꢀꢀꢀꢀꢀꢀꢀꢀꢀꢀꢀꢀꢀꢀꢀꢀꢀꢀꢀꢀꢀꢀꢀꢀꢀ
200-节点;
34.210-结构模块;
ꢀꢀꢀꢀꢀꢀꢀꢀꢀꢀꢀꢀꢀꢀꢀꢀꢀꢀꢀꢀꢀꢀꢀꢀꢀ
220-电路板;
35.230-液冷散热装置;
ꢀꢀꢀꢀꢀꢀꢀꢀꢀꢀꢀꢀꢀꢀꢀꢀꢀꢀꢀꢀꢀ
231-液冷管;
36.232-进液管;
ꢀꢀꢀꢀꢀꢀꢀꢀꢀꢀꢀꢀꢀꢀꢀꢀꢀꢀꢀꢀꢀꢀꢀꢀꢀꢀꢀ
233-出液管;
37.234-冷板;
ꢀꢀꢀꢀꢀꢀꢀꢀꢀꢀꢀꢀꢀꢀꢀꢀꢀꢀꢀꢀꢀꢀꢀꢀꢀꢀꢀꢀꢀ
240-漏液监测装置;
38.241-引流管;
ꢀꢀꢀꢀꢀꢀꢀꢀꢀꢀꢀꢀꢀꢀꢀꢀꢀꢀꢀꢀꢀꢀꢀꢀꢀꢀꢀ
242-接液盘;
39.243-第一漏液传感器;
ꢀꢀꢀꢀꢀꢀꢀꢀꢀꢀꢀꢀꢀꢀꢀꢀꢀꢀꢀ
244-电源板;
40.250-漏液隔离区;
ꢀꢀꢀꢀꢀꢀꢀꢀꢀꢀꢀꢀꢀꢀꢀꢀꢀꢀꢀꢀꢀꢀꢀ
251-导液口;
41.252-第二漏液传感器;
ꢀꢀꢀꢀꢀꢀꢀꢀꢀꢀꢀꢀꢀꢀꢀꢀꢀꢀꢀ
253-出液口;
42.260-导液槽;
ꢀꢀꢀꢀꢀꢀꢀꢀꢀꢀꢀꢀꢀꢀꢀꢀꢀꢀꢀꢀꢀꢀꢀꢀꢀꢀꢀ
270-漏液保护区;
43.300-排液管;
ꢀꢀꢀꢀꢀꢀꢀꢀꢀꢀꢀꢀꢀꢀꢀꢀꢀꢀꢀꢀꢀꢀꢀꢀꢀꢀꢀ
400-集液盘;
44.410-第三漏液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45.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在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
46.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具体的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47.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节点及电子设备,下面首先介绍一下其应用场景。本技术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计算设备(如服务器)、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和存储设备(如存储阵列)等。上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柜体,以及设置于柜体内的节点,上述节点包括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电子器件,以实现节点的功能。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丰富,节点的电路板上设置的电子器件的功率也越来越大,产生的热量也就越来越多,例如芯片。为了对发热的电子器件进行散热,节点还设置有液冷散热装置,液冷散热装置的液冷管内具有冷却液,从而对发热的电子器件进行散热。液冷散热装置的液冷管存在漏液的风险,若产生漏液,液冷管内的冷却液可能导致节点损坏,若处理不及时,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电子设备损坏,因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漏液监控装置的节点及服务器。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4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包括柜体100以及设置于上述柜体100的多个节点20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节点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节点200包括结构模块210,以及固定于结构模块210的电路板220,上述电路板220设置有电子器件,电子器件中包括芯片,芯片作为节点200的核心器件,发热量较大。节点200还设置有液冷散热装置230,用于为上述节点200中发热量较大的电子器件进行散热,例如对芯片散热。上述液冷散热装置230包括液冷管231和与液冷管231连通的冷板234,液冷管231和冷板234内具有冷却液,用于为电子器件散热。该节点200还设置有漏液监测装置240,用于监测液冷管231是否出现泄漏的问题。具体的,上述漏液监测装置240包括引流管241,该引流管241套设于液冷管231的外侧,且引流管241与液冷管231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液冷管231出现泄漏时,泄漏的冷却液进入到液冷管231与引流管241之间的间隙,而不会直接流至电路板2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引流管与接液盘的截面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和图3,引流管241与接液盘242连通,则泄漏的冷却液在引流管241内流动后,流至上述接液盘242内。接液盘242内设置有第一漏液传感器243,当第一漏液传感器243监测到有泄漏的冷却液时,则发出警报信号。
49.由于电路板220遇到液体容易出现短路等问题,导致节点200无法正常工作,而液冷管231内具有冷却液,就存在泄漏的风险。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漏液监测装置240的监测效果较为及时且精确,液冷管231一旦出现泄漏,无论液冷管231任何位置出现泄漏,泄漏的冷却液一定会在引流管241内流动,进而流至接液盘242,被第一漏液传感器243监测到,并触发警报信号,漏液监测装置240的监测覆盖率较高。此外,出现漏液时,泄漏的冷却液在引流管241内流动,之后流至接液盘242,而不会直接流至电路板220,而是先触发警报信号,以便于系统或者工作人员及时进行处理,例如保存数据并切断电源,以减少由于液冷管231泄漏导致的损失。
50.上述冷板234可以覆盖于电子器件的表面,与电子表面直接接触或者通过换热层接触,以使冷板234与电子器件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便于提高对电子器件散热的效率。上述冷板234的内腔还可以设置换热翅片,以增强冷却水的换热效率。
51.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节点可以直接安装于电子设备的柜体中,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交换机、路由器或者机架服务器等等;或者,还可以使节点安装至框架中,再利用框架将节点安装至电子设备的柜体,例如,电子设备可以为刀片服务器。当将节点安装至框架再安装至柜体时,每个框架可以只安装一个节点,也可以安装多个节点,本技术不做限制。
52.具体的实施例中,上述漏液传感器可以为点式漏液传感器,也可以为绳式漏液传感器,本技术不做限制。当漏液传感器为点式漏液传感器时,可以利用光学器件,监测是否出现泄漏的冷却液。当漏液传感器为绳式漏液传感器时,可以利用冷却液的导电性,来监测是否出现泄漏的冷却液。此外,绳式漏液传感器可以使监测绳布局的范围较大,提高漏液传感器的覆盖范围。
53.上述液冷散热装置230除了包括液冷管231以外,还包括进液管232和出液管233,进液管连接有水泵(未示出),冷却液在水泵的驱动下,从进液管232流至液冷管231,在液冷管231内流动,并与电路板220上的电子器件进行换热,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并从出液管233流出,冷却液在外部换热降温后,再经进液管232进入液冷管231,以此进行循环。
54.上述漏液检测装置发出的警报信号的形式不做限制,可以为控制信号,也可以为指示信号。其中,当警报信号为指示信号时,为对操作人员发出的警报信号,当操作人员接收到警报信号之后,需要主动对液冷管泄漏事故进行处理。当警报信号为控制信号时,为对第一控制器发出的警报信号,从而第一控制器根据警报信号控制液冷管切断冷却液的供应,或者还可以保存节点的数据和/或切断节点的供电等,以减少损失。
55.例如,一种实施例中,上述警报信号可以为蜂鸣器、指示灯、显示界面中的弹窗、或者显示界面中的窗口闪烁中至少一种,其中,蜂鸣器和指示灯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所在的区域,或者也可以设置在控制室,以便于操作人员尽快收到警报信号。该方案中,需要操作人员在获取警报信号之后,及时的处理液冷管泄漏问题,例如关闭液冷管的阀门,对节点断电以及维修节点等操作。
56.另一种实施例中,上述节点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器,液冷管具有开关阀,具体的,上述开关阀位于液冷管朝向进液管的一端。第一控制器与上述开关阀和第一漏液传感器连接,当第一控制器接收到第一漏液传感器发出的警报信号之后,控制上述开关阀关闭,即切断液冷管的冷却液供应,从而第一时间对液冷管漏液进行处理,减少液冷管泄漏的冷却液,
将损失控制在较小的程度。
57.在具体设置上述接液盘242时,每个漏液监测装置240可以包括多个接液盘242,相邻两个接液盘242之间连接有一段引流管241,具体的,相邻两个接液盘242之间的引流管241具有一定长度。接液盘242与液冷管231泄漏处的距离越远,液冷管231泄漏后,接液盘242能够收集到泄漏的冷却液的时间越晚,则漏液监测装置240能够监测到液冷管231泄漏的及时性越差。因此,一定长度的引流管241的两端就具有接液盘242,当出现漏液时,泄漏的冷却液可以较为快速的流动至接液盘242内,从而可以保证漏液监测装置240监测到漏液的及时性。
58.请继续参考图2,上述接液盘242可以设置于引流管241的拐角处,从而在制备和安装上述引流管241时,可以仅制备直线型的引流管241,并仅在液冷管231的直线段外侧设置引流管241,则制备和安装引流管241都较为方便。此外,上述接液盘242还可以设置于相邻两个引流管241的连接处,则引流管241无需进行连接,安装过程较为方便,且引流管241的结构可靠性较高,不易出现引流管241泄漏的问题。
59.具体安装上述接液盘242时,接液盘242可以可拆卸安装于引流管241,例如螺钉安装、螺栓安装或者卡接等,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制。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便于布局引流管241和接液盘242,配置较为灵活,且便于变更安装位置等。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接液盘242与引流管241连接的一种示意图,如图4所示,接液盘242与引流管241卡接,卡接的连接方式便于安装和拆除接液盘242,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上述接液盘还可以设置于节点的电路板,可拆卸安装至电路板或者不可拆卸的固定至电路板都可以,本技术不做限制。
60.请继续参考图2,上述节点200还包括漏液隔离区250,具体的,该漏液隔离区250可以位于节点200的一侧边缘,且避让电路板220,或者说使漏液隔离区250避让任何电子器件,从而漏液隔离区250收集泄漏的冷却液,降低对于节点200的电子器件的影响。当然该漏液隔离区250也可以仅仅避让节点200比较重要的电子器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结构和需求进行设计。上述漏液隔离区250具有导液口251,该导液口251位于漏液隔离区250朝向漏液监测装置240的一侧,或者说导液口251位于漏液隔离区250朝向电路板的一侧,总之,当液冷散热装置230的液冷管231出现泄漏时,泄漏的冷却液可以经过导液口251流向漏液隔离区250。为了便于泄漏的冷却液流至漏液隔离区250,可以使导液口251区域具有斜坡导向结构。
6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节点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为了减少泄漏的冷却液对电路板220的损伤,可以在接液盘242与导液口251之间设置导液槽260。具体的,可以使接液盘242朝向导液槽260的方向具有豁口,则泄漏的冷却液装满接液盘242后,从上述豁口流出进而流至导液槽260内,并沿上述导液槽260流动,流至导液口251并进入漏液隔离区250。该方案中,接液盘242内的泄漏的冷却液直接经导液槽260流至漏液隔离区250,从而冷却液不会在电路板220进行大面积的扩散。
62.具体设置上述导液槽260时,导液槽260可以通过在电路板220设置凹槽形成,也可以在电路板220表面固定额外制作的导液槽260结构,本技术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产品结构设置。
63.请继续参考图5,具体安装第一漏液传感器243时,可以使第一漏液传感器243的检
测区设置于接液盘242与导液槽260的连接处,例如接液盘242靠近豁口的位置。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漏液传感器243可以监测到漏液,而不会出现泄漏的冷却液避过第一漏液传感器243直接从导液槽260流走的情况,提高漏液监测装置240的工作可靠性。
64.或者,另一种实施例中,在接液盘242与导液口251之间还可以设置导液管,也就是说导液管两端分别连接接液盘242和导液口251,从而接液盘242内的泄漏的冷却液达到一定量后,沿导液管直接流到漏液隔离区250。该方案中,可以较为可靠的降低泄漏的冷却液流至电路板220的可能性,以减少液冷散热装置230出现泄漏时对节点200的影响。
65.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使接液盘242具有上盖,则液冷散热装置230的液冷管231出现泄漏时,泄漏的冷却液可以依次沿着引流管241、接液盘242和导液管进入到漏液隔离区250,而不会流至节点200的电路板220区,可以较好的保护电子器件,且保存数据。
66.该实施例在安装第一漏液传感器243时,也可以使第一漏液传感器243的检测区设置于接液盘242与导液管的连接处。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漏液传感器243可以监测到漏液,而不会出现泄漏的冷却液避过第一漏液传感器243直接从导液管流走的情况,提高漏液监测装置240的工作可靠性。
67.请继续参考图5,上述漏液隔离区250内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漏液传感器252,当泄漏的冷却液流至漏液隔离区250时,第二漏液传感器252还可以监测到漏液隔离区250具有泄漏的冷却液,从而发出警报信号。该方案可以防止接液盘242内的第一漏液传感器243因误差或者损坏等原因未正常工作,导致液冷管231出现漏液后,不能及时处理,造成较大的损失,提高了对节点200以及电子设备的保护效果。此外,也便于操作人员或者系统了解目前液冷管231泄漏的程度和速度。
68.上述第一控制器还可以与第二漏液传感器,从而根据第二漏液传感器发出的警报信号,控制上述开关阀关闭,即切断液冷管的冷却液供应。
69.请继续参考图5,上述漏液隔离区250还包括出液口253,漏液隔离区250内的泄漏的冷却液达到一定的量后,可以从出液口253流出,从而排出节点200以外,不易损坏节点200的电子器件。此外,将出现泄漏的节点200的泄漏的冷却液定向排出,可以防止泄漏的冷却液流至其它节点200,以保护其它节点200,减少损失。
70.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一种侧面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排液管300,上述漏液隔离区250的出液口253与排液管300连通,从而漏液隔离区250的泄漏的冷却液可以经过排液管300排至柜体100外部,以快速将液冷散热装置230的液冷管231的泄漏的冷却液排出。具体的,可以使每个节点200的漏液隔离区250的出液口253都与排液管300连通。该方案可以防止泄漏的冷却液在柜体100内流动,损坏并未出现泄漏的节点200,从而可以保护其它节点200,减少由于液冷管231泄漏造成的损失。
71.请继续参考图6和图7,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集液盘400,排液管300的出口与集液盘400连通,则漏液隔离区250的泄漏的冷却液经排液管300流至上述集液盘400,以收集冷却水。此外,集液盘400内还设置有第三漏液传感器410,当第三漏液传感器410监测到泄漏的冷却液时,发出警报信号。该方案中,第三漏液传感器410可以作为补充警报信号,防止第一漏液传感器243出现故障等因素,导致未发出警报信号,从而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内的液冷散热装置230出现泄漏时,可以及时被发现并处理。该方案可以保证电子设备对于液冷散热
装置230出现泄漏问题进行多重监控。
72.上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控制器,液冷管连接有开关阀,上述第二控制器与开关阀和第三漏液传感器连接。当第三漏液传感器监测到出现泄漏的冷却液时,发出警报信号,第二控制器则可以根据第三漏液传感器发出的警报信号,控制开关阀关闭。该方案可以利用第二控制器实现自动切断冷却液传输,以减少液冷管泄漏造成的损失。
73.上述节点200还包括漏液保护区270和电源板244,上述电源板244用于为漏液监测装置240供电,具体可以用于为第一漏液传感器243、第二漏液传感器252和第三漏液传感器410供电。上述漏液保护区270具有隔板,以使漏液保护区270与其它区域隔离,电源板244设置于漏液保护区270内,可以使电源板244与其它区域隔离,则即使泄漏较多的冷却液,也可以保证电源板244正常工作,从而保证各个漏液传感器可以保持正常工作,以发出警报信号,使系统或者操作人员可以及时获取冷却液泄漏的消息。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漏液传感器也可以有机柜的机柜电源板进行供电,本技术不做限制。
74.具体应用过程中,上述电源板244可以仅仅用于为漏液监测装置240供电,还可以用于为电路板220的电子器件供电,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制。
7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