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激发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2367发布日期:2021-01-23 21:46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荧光激发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的时间分辨荧光采集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激发分析物溶液产生特定波段的荧光,进行荧光信号的采集的荧光激发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某些分析物溶液受光照射能发射出比激发光波长更长的光,此物质能宠外界吸收并存储能量(如光能、化学能等),并进入激发态;当其从激发态再回到基态时,过剩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放射(即发光),称为荧光。产生荧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分析物溶液中的分子必须具有与照射光相同的频率;吸收与本身特征频率相同能量的分子,必须具有高荧光效率。市场上对于临床检测荧光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传统的荧光采集系统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大,操作复杂,价格高,产生的光源杂光对光子采集器采集荧光影响较大,难以满足临床快速检测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同时满足临床快速检测荧光的需求的荧光激发采集系统。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0005]
一种荧光激发采集系统,包括光子采集器;还包括荧光滤光模组和光源模组;所述荧光滤光模组分别与所述光子采集器和光源模组连接;
[0006]
所述荧光滤光模组包括镜头模组壳、第一滤光片、聚光凸镜、聚光片、分色片组件、防尘盖片、镜头凸镜、第二滤光片、镜头凹座和镜头凸座;
[0007]
所述光源模组产生的光源经过第一滤光片、聚光凸镜、聚光片、分色片组件、防尘盖片形成的路径进入分析物溶液激发产生荧光;
[0008]
荧光经过所述防尘盖片、分色片组件、镜头凸镜、第二滤光片、镜头凹座、镜头凸座形成的路径进入所述光子采集器。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光子采集器设于所述荧光滤光模组的上端上;所述光源模组设于所述荧光滤光模组的左端上;
[0010]
所述镜头模组壳的上下方向上具有一个第一镜头孔腔;所述镜头模组壳的左右方向上具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镜头孔腔相连通的第二镜头孔腔;
[0011]
所述滤光片、聚光凸镜、聚光片从左至右依次设于所述第一镜头孔腔内;所述滤光片、聚光凸镜、聚光片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镜头孔腔的中心轴线相对准;
[0012]
所述镜头凸镜、滤光片、镜头凹座和镜头凸座从下到上依次设于所述镜头模组壳的上端;所述镜头凸镜、滤光片、镜头凹座和镜头凸座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镜头孔腔的中心轴线相对准;所述光子采集器设于所述镜头凸座上;
[0013]
所述分色片组件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孔腔和第二镜头孔腔的交界处以将光折射入所述第二镜头孔腔内;
[0014]
所述防尘盖片设于第二镜头孔腔的下端上且与所述第二镜头孔腔的中心轴线相对准。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滤光片、聚光凸镜、聚光片通过镜头套垫组件设于所述第一镜头孔腔内;所述第一镜头孔腔的左端设有与所述镜头套垫组件的外壁相配合连接的定位卡槽;
[0016]
所述镜头套垫组件包括镜头垫套管、第一套管锁紧接头和第二套管锁紧接头;所述镜头垫套管、第一套管锁紧接头和第二套管锁紧接头均匀与所述第一镜头孔腔相连通;
[0017]
所述第一滤光片、聚光凸镜从左至右依次置于所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内;所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与所述镜头垫套管的左端连接以定位所述第一滤光片、聚光凸镜;所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与所述光源模组连接;所述聚光凸镜与所述镜头垫套管的左端之间设有密封圈;
[0018]
所述聚光片设于所述镜头垫套管的右端内;所述第二套管锁紧接头与所述镜头垫套管的右端连接以定位所述聚光片。
[001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的右端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内螺纹;所述镜头垫套管的左端的外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内螺纹相配合连接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二套管锁紧接头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镜头垫套管的右端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连接的第二内螺纹。
[0020]
进一步地,所述分色片组件与水平面倾斜形成的夹角为45度。
[0021]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模组壳上位于第一镜头孔腔和第二镜头孔腔的交界处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分色片组件的定位插槽;所述镜头模组壳的后端上对应所述定位插槽的位置设有定位盖槽和定位盖板;所述定位盖板相配合嵌设于所述定位盖槽内并通过螺栓锁紧固定。
[0022]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模组壳的上端上对应第二镜头孔腔的位置设有定位槽;所述镜头凸镜、滤光片从上到下相配合设于所述定位槽上;所述镜头凹座设于所述镜头模组壳的上端面上;所述镜头凸座设于所述镜头凹座的上端面上。
[0023]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模组包括点光源和灯源固定座;所述点光源设于所述灯源固定座上;所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与所述灯源固定座连接;所述灯源固定座对应所述第一镜头孔腔的位置设有开孔;所述灯源固定座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在镜头模组壳上。
[0024]
进一步地,所述镜头模组壳包括第一方块模组壳和第二方块模组壳;所述第一方块模组壳与所述第二方块模组壳连接;所述第二镜头孔腔设于所述第二方块模组壳上;所述第一镜头孔腔穿过所述第一方块模组壳且穿入所述第二方块模组壳与所述第二镜头孔腔相连通。
[0025]
进一步地,所述光源模组的前端设有与所述镜头模组壳连接的散热风扇。
[002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27]
本发明利用光源模组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源,经过设定的光路径进入分析溶液,分析溶液激发产生荧光,然后利用光子采集器采集激发后的分析溶液产生的荧光进行信号的强弱,处理反馈出该溶液的浓度,解决光照激发效率不高,光源杂光对光子采集器采集荧光影响较大的问题,以及解决在低浓度采集荧光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而且该荧光激发采集系统的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同时满足临床快速检测荧光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2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
图1是本发明的荧光激发采集系统的立体图。
[0030]
图2是本发明的荧光激发采集系统的分解立体图。
[0031]
图3是本发明的荧光激发采集系统的剖视图。
[0032]
图中包括:。
[0033]
光子采集器1、荧光滤光模组2、镜头模组壳20、第一方块模组壳201、第二方块模组壳202、第一镜头孔腔2011、第二镜头孔腔2021、第一滤光片21、聚光凸镜22、聚光片23、分色片组件24、分色片241、分色片座242、防尘盖片25、镜头凸镜26、第二滤光片27、镜头凹座28、镜头凸座29、光源模组3、点光源31、灯源固定座32、镜头套垫组件4、镜头垫套管41、第一套管锁紧接头42、第二套管锁紧接头43、定位卡槽5、密封圈6、第一内螺纹421、第一外螺纹411、第二内螺纹412、第二外螺纹431、定位插槽7、定位盖槽8、定位盖板9、定位槽10、散热风扇11。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5]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荧光激发采集系统,包括光子采集器1、荧光滤光模组2和光源模组3;该光子采集器1包括读值采集传感器、xh-t端子、插头和固定线工件。所述荧光滤光模组2分别与所述光子采集器1和光源模组3连接;所述荧光滤光模组2包括镜头模组壳20、第一滤光片21、聚光凸镜22、聚光片23、分色片组件24、防尘盖片25、镜头凸镜26、第二滤光片27、镜头凹座28和镜头凸座29;所述光源模组3产生的光源经过第一滤光片21、聚光凸镜22、聚光片23、分色片组件24、防尘盖片25形成的路径进入分析物溶液激发产生荧光;荧光经过所述防尘盖片25、分色片组件24、镜头凸镜26、第二滤光片27、镜头凹座28、镜头凸座29形成的路径进入所述光子采集器1。通过将第一滤光片21、聚光凸镜22、聚光片23、分色片组件24、防尘盖片25、镜头凸镜26、第二滤光片27、镜头凹座28和镜头凸座29等结构集中在镜头模组壳20上,使该荧光激发采集系统整体结构体积小。光源模组3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光先经过第一滤光片21进行滤光,再经过聚光凸镜22、聚光片23控制光斑的大小,然后光经过分色片组件24、防尘盖片25的折射进入反应容器的分析溶液中进行荧光激发;分析溶液产生荧光,荧光再经过防尘盖片25、分色片组件24到达镜头凸镜26,控制荧光出射角度,然后进入第二滤光片27进行荧光过滤,最终经过镜头凹座28、镜头凸座29进入光子采集器1,由光子采集器1进行荧光信号的采集。
[0036]
该荧光激发采集系统利用光源模组3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源,经过设定的光路径进入分析溶液,分析溶液激发产生荧光,然后利用光子采集器1采集激发后的分析溶液产生的荧光进行信号的强弱,处理反馈出该溶液的浓度,解决光照激发效率不高,光源杂光对光子采集器1采集荧光影响较大的问题,以及解决在低浓度采集荧光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而且该荧光激发采集系统的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同时满足临床快速检测荧光的需求。
[0037]
具体的,所述光子采集器1设于所述荧光滤光模组2的上端上;所述光源模组3设于所述荧光滤光模组2的左端上;所述镜头模组壳20的上下方向上具有一个第一镜头孔腔
2011;所述镜头模组壳20的左右方向上具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镜头孔腔2011相连通的第二镜头孔腔2021;即该第一镜头孔腔2011与第二镜头孔腔2021相垂直;所述滤光片、聚光凸镜22、聚光片23从左至右依次设于所述第一镜头孔腔2011内;所述滤光片、聚光凸镜22、聚光片23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镜头孔腔2011的中心轴线相对准;所述镜头凸镜26、滤光片、镜头凹座28和镜头凸座29从下到上依次设于所述镜头模组壳20的上端;所述镜头凸镜26、滤光片、镜头凹座28和镜头凸座29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镜头孔腔2021的中心轴线相对准;所述光子采集器1设于所述镜头凸座29上;所述分色片组件24倾斜设置在所述第一镜头孔腔2011和第二镜头孔腔2021的交界处以将光折射入所述第二镜头孔腔2021内;所述防尘盖片25设于第二镜头孔腔2021的下端上且与所述第二镜头孔腔2021的中心轴线相对准。当光源模组3发出特定波长的光,光先从镜头模组壳20的左端进入,经过第一滤光片21进行滤光,再经过聚光凸镜22、聚光片23控制光斑的大小,接着光经过分色片组件24,分色片组件24将光折射经过防尘盖片25;然后光进入反应容器的分析溶液中进行荧光激发。分析溶液产生荧光,荧光再直线经过防尘盖片25、分色片组件24到达镜头凸镜26,控制荧光出射角度,然后进入第二滤光片27进行荧光过滤,最终经过镜头凹座28、镜头凸座29进入光子采集器1,由光子采集器1进行荧光信号的采集,有效地解决光照激发效率不高,光源杂光对光子采集器1采集荧光影响较大的问题,以及解决在低浓度采集荧光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而且该荧光激发采集系统的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同时满足临床快速检测荧光的需求。
[0038]
为了保证分色片组件24将光折射角度的精确性,所述分色片组件24与水平面倾斜形成的夹角为45度,误差正负值为0.5度。通过设置分色片组件24与水平面倾斜形成45度的夹角,当光经过分色片组件24时,分色片组件24会将光折射90度,经过防尘盖片25进入反应容器的分析溶液中进行荧光激发。该分色片组件24包括分色片241和分色片座242,通过分色片座242实现分色片241的精准定位。
[0039]
所述镜头模组壳20包括第一方块模组壳201和第二方块模组壳202,具体呈方体形结构;所述第一方块模组壳201与所述第二方块模组壳202连接;所述第二镜头孔腔2021设于所述第二方块模组壳202上;所述第一镜头孔腔2011穿过所述第一方块模组壳201且穿入所述第二方块模组壳202与所述第二镜头孔腔2021相连通。通过设置第一方块模组壳201和第二方块模组壳202,目的在于安装第一滤光片21、聚光凸镜22、聚光片23、分色片组件24、防尘盖片25、镜头凸镜26、第二滤光片27、镜头凹座28和镜头凸座29方便,有足够的空间,同时,使该荧光激发采集系统整体美观。当然,镜头模组壳2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形状,如圆柱体等。
[0040]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滤光片21、聚光凸镜22、聚光片23通过镜头套垫组件4设于所述第一镜头孔腔2011内;所述第一镜头孔腔2011的左端设有与所述镜头套垫组件4的外壁相配合连接的定位卡槽5;所述镜头套垫组件4包括镜头垫套管41、第一套管锁紧接头42和第二套管锁紧接头43;所述镜头垫套管41、第一套管锁紧接头42和第二套管锁紧接头43均匀与所述第一镜头孔腔2011相连通;所述第一滤光片21、聚光凸镜22从左至右依次置于所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42内;所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42与所述镜头垫套管41的左端连接以定位所述第一滤光片21、聚光凸镜22;所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42与所述光源模组3连接;所述聚光凸镜22与所述镜头垫套管41的左端之间设有密封圈6;所述聚光片23设于所述镜头垫套管41的右端内;所述第二套管锁紧接头43与所述镜头垫套管41的右端连接以定位
所述聚光片23。该镜头套垫组件4采用橡胶等软性材料制成,方便安装在第一镜头孔腔2011内。通过镜头垫套管41、第一套管锁紧接头42和第二套管锁紧接头43形成镜头套垫组件4,方便将第一滤光片21、聚光凸镜22、聚光片23集中到镜头套垫组件4上,安装方便,精准定位,避免出现检测误差,有助于满足临床快速检测荧光的需求。
[0041]
在本实施中,所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42的右端的内表面设有第一内螺纹421;所述镜头垫套管41的左端的外表面设有所述第一内螺纹421相配合连接的第一外螺纹411;所述第二套管锁紧接头43的外表面设有第二外螺纹431;所述镜头垫套管41的右端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431相配合连接的第二内螺纹412。通过设置第一内螺纹421、第一外螺纹411、第二内螺纹412、有第二外螺纹431,实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42、第二套管锁紧接头43分别与镜头垫套管41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当然,在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卡接的方式,实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42、第二套管锁紧接头43分别与镜头垫套管4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0042]
所述镜头模组壳20上位于第一镜头孔腔2011和第二镜头孔腔2021的交界处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分色片组件24的定位插槽7;所述镜头模组壳20的后端上对应所述定位插槽7的位置设有定位盖槽8和定位盖板9;所述定位盖板9相配合嵌设于所述定位盖槽8内并通过螺栓锁紧固定。通过设置定位插槽7,方便分色片组件24定位在镜头模组壳20上,实现分色片组件24的精准定位,结构简单。而他通过将定位盖板9设置在定位盖槽8内,可以实现分色片组件24后端定位,同时,使该荧光激发采集系统整体美观。
[0043]
所述镜头模组壳20的上端上对应第二镜头孔腔2021的位置设有定位槽10;所述镜头凸镜26、滤光片从上到下相配合设于所述定位槽10上;通过将镜头凸镜26、滤光片从上到下依次设在定位槽10内,结构简单,固定和定位方便,避免过多定位结构的设置与安装。所述镜头凹座28设于所述镜头模组壳20的上端面上;所述镜头凸座29设于所述镜头凹座28的上端面上。
[0044]
所述光源模组3包括点光源31和灯源固定座32;所述点光源31设于所述灯源固定座32上;所述第一套管锁紧接头42与所述灯源固定座32连接;所述灯源固定座32对应所述第一镜头孔腔2011的位置设有开孔;所述灯源固定座32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在镜头模组壳20上。通过灯源固定座32固定点光源31,结构简单,提高点光源31的稳定性。
[0045]
为了加快光源模组3散热,所述光源模组3的前端设有与所述镜头模组壳20连接的散热风扇11。
[0046]
综上,本发明实提供一种荧光激发采集系统,该荧光激发采集系统利用光源模组3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源,经过设定的光路径进入分析溶液,分析溶液激发产生荧光,然后利用光子采集器1采集激发后的分析溶液产生的荧光进行信号的强弱,处理反馈出该溶液的浓度,解决光照激发效率不高,光源杂光对光子采集器1采集荧光影响较大的问题,以及解决在低浓度采集荧光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而且该荧光激发采集系统的体积小、成本低、操作简单,同时满足临床快速检测荧光的需求。
[0047]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