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内涂膜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46879发布日期:2020-12-18 16:48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罐内涂膜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两片罐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罐内涂膜检测仪。



背景技术:

全喷涂是通过全喷机在空罐内壁喷上一层很薄涂料的过程。在金属饮料罐的生产中,无论是对三片的罐体或是两片的罐体,罐内全喷涂都是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保证罐内物料和金属不直接接触,以及防止出现氧化、硫化和锈蚀等问题。罐内涂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罐内物料的保质期,因此现有的罐体在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其罐体内部涂膜的完整性,通常会有对应的罐内涂膜完整性的检测流程。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罐体的加工生产线也逐渐向自动化转型,其中罐内涂膜完整性流程也是一样,现有市场中对应的罐内涂膜完整性测定仪,该仪器是金属包装行业的常用仪器,主要用于空罐内涂膜完整性检测,现有的检测仪器是使测试主轴、电解液、待测罐体和刀座机构形成电回路,之后通过测定电流值反映涂膜的完整性、内涂膜致密性。传统仪器在检测前需要人工对罐体内装载电解液,之后检测完成后同样需要人工将电解液重新利用回收,其中由于通过工人的熟练程度不同,装载的电解液难以一次便达到检测所需的电解液液位高度,多次装载便影响了工作效率。甚至人工装载还会出现电解液不小心喷溅在罐体外部,之后电解液若与罐体外部检测机构接触便会导致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罐内涂膜检测仪,包括安装架、用于给罐体注电解液的注水柱、用于给罐体进行检测的检测柱、用于抽取罐体内电解液的吸水管、用于使安装架竖直方向移动的检测升降装置以及用于存储电解液的电解液箱,注水柱、检测柱和吸水管均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注水柱、吸水管分别与电解液箱连通。本方案通过按照检测步骤分步对应设置注水柱、检测柱和吸水管,通过增加前期装载电解液和后期吸取电解液两个环节,使得本装置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减少了人工的成本。同时使得在检测时,各个步骤的装置能够独自运行,加快了罐内涂膜检测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罐内涂膜检测仪,包括安装架、用于给罐体注电解液的注水柱、用于给罐体进行检测的检测柱、用于抽取罐体内电解液的吸水管、用于使所述安装架竖直方向移动的检测升降装置以及用于存储电解液的电解液箱,所述注水柱、检测柱和吸水管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注水柱、吸水管分别与所述电解液箱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注水柱包括第一罐顶座、与所述电解液箱连通的注水管、若干用于检测罐内电解液高度的水位探针以及水位共地探针,所述注水管贯穿所述第一罐顶座,若干所述水位探针和水位共地探针均固定于所述第一罐顶座的下端面,若干所述水位探针的长度各不相同,导电时,若干所述水位探针、电解液与水位共地探针形成电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柱包括第二罐顶座、穿过所述第二罐顶座且仅能沿着所述第二罐顶座竖直方向移动的调节液位柱、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液位柱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调节升降结构、用于接触待测罐体外部的上侧头组件以及用于与罐内电解液直接接触的测量电极探针,所述调节升降结构设置于所述调节液位柱的上方并与之螺纹滑动连接,所述上侧头组件和所述测量电极探针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罐顶座的下端面,导电时,所述上侧头组件、待测罐体、电解液以及测量电极探针形成电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上侧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罐顶座的支座、扭力弹簧以及通过所述扭力弹簧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支座上的接触块,所述接触块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导电时,所述接触块、电解液和测量电极探针形成电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上侧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罐顶座顶部端面的7型架、贯穿且能够沿着所述第二罐顶座和7型架滑动的刀口杆以及调节弹簧,所述刀口杆的杆身设有凸出部,所述调节弹簧套设在刀口杆上一端固定于7型架,另一端卡于所述凸出部,所述刀口杆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导电时,所述刀口杆、电解液和测量电极探针形成电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升降结构包括升降丝杆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丝杆转动的电机,所述调节液位柱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杆,所述电机带动所述升降丝杆转动时,所述调节液位柱能够沿着第二罐顶座升降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注水柱和检测柱均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注水柱和检测柱直接压坏待测罐体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限位板、若干连接柱以及用于包裹电线和气管的u型软管,所述限位板和所述注水柱的第一罐顶座或检测柱的第二罐顶座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相对两个面,所述连接柱穿过所述安装架且能够沿着所述安装架滑动,若干所述连接柱环形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注水柱的第一罐顶座和检测柱的第二罐顶座下端面还设有用于引导罐内电解液满罐溢出的引流条,所述引流条设置于所述第一罐顶座和第二罐顶座下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吸水管的管体倾斜设置,且所述吸水管的末端套设有胶管。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升降装置包括上固定板、下固定板、若干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的支柱、可沿着所述支柱滑动的滑套、用于包裹电线和气管的坦克链以及升降气缸,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滑套,所述升降气缸的推杆与所述安装架的底板固定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罐内涂膜检测仪,包括安装架、用于给罐体注电解液的注水柱、用于给罐体进行检测的检测柱、用于抽取罐体内电解液的吸水管、用于使安装架竖直方向移动的检测升降装置以及用于存储电解液的电解液箱,注水柱、检测柱和吸水管均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注水柱、吸水管分别与电解液箱连通。本方案通过按照检测步骤分步对应设置注水柱、检测柱和吸水管,通过增加前期装载电解液和后期吸取电解液两个环节,使得本装置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更高,也减少了人工的成本。同时使得在检测时,各个步骤的装置能够独自运行,加快了罐内涂膜检测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罐内涂膜检测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罐内涂膜检测仪优选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注水柱优选实施方式的半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检测柱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检测柱的实施例一的半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检测柱的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检测柱优选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吸水管优选实施方式的半剖视图。

图中:100、罐内涂膜检测仪;1、防滴落结构;11、防滴盘;12、防滴气缸;5、注水柱;51、第一罐顶座;511、引流条;52、注水管;53、水位探针;54、水位共地探针;6、检测柱;61、第二罐顶座;62、调节液位柱;63、调节升降结构;631、升降丝杆;632、电机;641、支座;642、接触块;643、7型架;644、刀口杆;645、调节弹簧;65、测量电极探针;66、满罐水位探针;67、满罐共地探针;7、吸水管;71、胶管;8、检测升降装置;81、上固定板;82、下固定板;83、支柱;84、滑套;85、升降气缸;86、坦克链;9、缓冲结构;91、限位板;92、连接柱;93、u型软管;30、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发明罐内涂膜检测仪100如图1-图8所示,包括安装架、用于给罐体30注电解液的注水柱5、用于给罐体30进行检测的检测柱6、用于抽取罐体30内电解液的吸水管7、用于使安装架竖直方向移动的检测升降装置8以及用于存储电解液的电解液箱,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均固定安装在安装架上,注水柱5、吸水管7分别与电解液箱连通。本方案通过按照检测步骤分步对应设置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通过增加前期装载电解液和后期吸取电解液两个环节,使得本装置自动化、智能化的程度更高,也减少了人工的成本。同时使得在检测时,各个步骤的装置能够独自运行,加快了罐内涂膜检测的效率。

本方案较之前的检测仪器结构完全不同,其中将检测步骤分为三根测试柱,分别依次是第一步加电解液的注水柱5,第二部通电检测的检测柱6以及最后吸取电解液的吸水管7。本方案增加前期装载电解液和后期吸取电解液两个环节(之前通常为人工装载电解液和人工倒泄电解液),使得本装置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减少了人工的成本。同时该两个结构与电解液箱构成循环,使电解液能够多次循环使用,减少电解液消耗,节省成本。

更为重要的,本装置按检测步骤分步设置,使得各个步骤能够同时运行,即是三根柱子同时能对应三个罐体30进行对应的工作,一个罐体30仅需依次通过三个柱子的运作之后,便可得到完成整个检测流程,提高了检测效率。对应的,本方案中,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三者配套设置,在同一个步骤仅需设置多个同类型的柱子(对应的每个步骤设置的柱子数量应相同)便可对多个罐体30进行运作,能够更大的提升检测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注水柱5包括第一罐顶座51、与所述电解液箱连通的注水管52、若干用于检测罐内电解液高度的水位探针53以及水位共地探针54,所述注水管52贯穿所述第一罐顶座51,若干水位探针53和水位共地探针54均固定于所述第一罐顶座51的下端面,若干所述水位探针53的长度各不相同,导电时,若干所述水位探针53、电解液与水位共地探针54形成电回路。其中罐内电解液的高度是影响检测的结果的重要因素,须在罐内注入满足检测所需要求高度的电解液,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本实施例对应不同规格的罐体30设置了若干根不同长度的水位探针53,以此对应的检测不同规格的罐体30内的电解液液位高度。其中对应罐体30高度较低的罐体30,其罐体30所需满足检测的液位高度也较高,此时电控箱仅通过长度较短的水位探针53判断液位高度;而对于罐体30高度较高的罐体30,其罐体30所需满足检测的液位高度也较低,此时电控箱仅通过长度较长的水位探针53判断液位高度,通过不同罐体30对应不同的长度的液位探针检测确保待测罐体30的罐内液位能够达到指定需求。

在进行注水流程时,首选通过光电开关确认注水柱5下方已有待检测罐体30,之后使检测升降装置8带动安装架向下移动时,注水柱5也随之向下移动,直至第一罐顶座51的下端面接触到罐体30的顶部边缘便停止,此时若干水位探针53、水位共地探针54和注水管52均位于待测罐体30内部,之后注水管52与电解液箱之间的注水泵启动,将电解液抽取注入到罐体30内,此时通过对应罐体30规格的液位探针来检测液位高度,当该液位探针接触到电解液时,传递信息给电控箱,使注水泵停止运转,此时注水完成。检测升降装置8带动安装架向上移动,注水柱5也向上移动直至离开罐体30,此时罐体30通过输送带传送流转能够进入到下方的检测柱6进行通电检测。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检测柱6包括第二罐顶座61、穿过所述第二罐顶座61且仅能沿着所述第二罐顶座61竖直方向移动的调节液位柱62、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液位柱62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调节升降结构63、用于接触待测罐体30外部的上侧头组件以及用于与罐内电解液直接接触的测量电极探针65,所述调节升降结构63设置于所述调节液位柱62的上方并与之螺纹转动连接,所述上侧头组件和所述测量电极探针65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罐顶座61的下端面,导电时,所述上侧头组件、待测罐体30、电解液以及测量电极探针65形成电回路。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柱6能够完成对罐体30内部涂膜完整性的检测,其结构对比以往传统的检测仪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方案对罐体30外部接触需要将罐体30放置在刀座机构上,而本方案是通过设置在第二罐顶座61的上侧头组件来接触罐体30顶部的边缘来实现对罐体30外部接触,该种方式使得上侧头组件与测量电极探针65一同移动,可随着检测升降装置8升降一并接触或远离罐体30,罐体30无需放置在刀座机构上,无需定位,可直接通过输送装置输送罐体30,无需通过机械手夹持运输,减少了成本且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方案中的上侧头组件的实施方式有多种:以下为两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所述上侧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罐顶座61的支座641、扭力弹簧以及通过所述扭力弹簧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支座641上的接触块642。由于第二罐顶座61是随着检测升降装置8实现升降移动,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若接触块642直接硬性接触待测罐体30,则罐体30可能会出现被直接压裂的风险,对此,该实施例通过扭力弹簧的设计,将接触块642套装在扭力弹簧上,在接触块642接触接触到待测罐体30的顶部边缘时,接触块642能够向上转动不至于直接压坏罐体30,同时扭力弹簧自身的弹力也能够带动接触块642反向转动使得接触块642与待测罐体30的顶部边缘紧密接触。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所述接触块642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在进行检测时,所述接触块642、电解液和测量电极探针65形成电回路,电控箱可通过检测此时的电阻值情况判断罐内涂膜是否完整。

实施例二:所述上侧头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罐顶座61顶部端面的7型架643、贯穿且能够沿着所述第二罐顶座61和7型架643滑动的刀口杆644以及调节弹簧645,所述刀口杆644的杆身设有凸出部,所述弹簧套设在刀口杆644上且一端固定于7型架643,另一端卡于所述凸出部。该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待测罐体30发生被刀口杆644压坏的风险,同样的也对应的设计了调节弹簧645,其中当上侧头组件随着检测升降装置8实现下降,刀口杆644会直接接触到待测罐体30的顶部边缘,此时若上侧头组件继续下降,则刀口杆644会沿着第二罐顶座61向上升起,防止直接压坏罐体30,同时刀口杆644向上升起会使凸出部靠近7型架643,此处两者之间的调节弹簧645则受力收缩。调节弹簧645自身舒张的作用力也带动刀口杆644与待测罐体30的顶部边缘紧密接触,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同时所述刀口杆644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在进行检测时,所述刀口杆644、电解液和测量电极探针65形成电回路,电控箱可通过检测此时的电阻值情况判断罐内涂膜是否完整。

优选的,上述的接触块642和刀口杆644为一个或者多个时均能完成检测罐内涂膜完整性的功能,但是在仅有一个接触块642或刀口杆644接触待测罐体30时,容易因为接触不稳定而导致罐体30倾斜,因此,可采用若干个接触块642或刀口杆644配合使用,若干个接触块642或刀口杆644均环形间隔设置在第二罐顶座61的底部。其中本实施例采用两个相对设置,刚好能够在两端压住待测罐体30,保持检测时罐体30的平稳,防止罐体30内电解液倾斜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检测柱6较以往的传统的检测仪器还具有用于调节罐体30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调节结构,由于本方案中的待测罐体30是通过输送装置依次通过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其中在注入电解液的流程中,若罐体30的液位过高则在输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罐体30电解液洒出的风险,该种情况不但造成了检测仪器的污染,同时罐体30内部电解液洒出而接触没有涂层的罐切口边缘则会出现检测数据不正确的问题。因此,本方案对应的设置了能仅沿着所述第二罐顶座61竖直方向移动的调节液位柱62以及用于驱动所述调节液位柱62竖直方向上移动的调节升降结构63。其中调节液位柱62的大小小于罐体30开口,可以进入到罐体30内,测量电极探针65设置在调节液位柱62的侧边上。调节液位柱62上设置有凹陷的滑槽,对应的第二罐顶座61设有能沿滑槽滑动的突出滑块。通过该设置可使前方注入电解液流程中所需注入的电解液减少,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出现罐内电解液洒出的问题,同时液位调节结构能够使得罐内电解液的液位高度满足检测需要,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调节升降结构63的作用是驱动调节液位柱62竖直方上下移动,其实现方式有多种,以下为一种可实行的方式:所述调节升降结构63包括升降丝杆63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升降丝杆631转动的电机632,所述调节液位柱62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升降丝杆631,所述电机632带动所述升降丝杆631转动时,所述调节液位柱62能够沿着第二罐顶座61升降滑动。在检测柱6运行时,第二罐顶座61随着检测升降装置8下降直至第二罐顶座61接触到罐体30顶部,此时调节液位柱62部份进入罐体30内,且罐体30的电解液液位较低,调节升降结构63便在电控箱的控制下启动,电机632转动带动升降丝杆631转动,调节液位柱62便在升降丝杆631的转动下向下方罐体30内移动,在浸入电解液后使电解液的液位升高直到满足检测所需高度。

优选的,检测柱6还设有用于检测待测罐体30内部电解液是否灌满的满罐水位探针66以及满罐共地探针67,所述满罐共地探针67设置于所述第二罐顶座61的下端面,所述满罐水位探针66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罐顶座61,所述满罐水位探针66的下端比所述第二罐顶座61的下端面凸出。本方案中满罐水位探针66以及满罐共地探针67均是配合上方的液位调节结构设置,由于调节升降结构63在带动调节液位柱62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电解液的液位高度也会随之向上提升但是若没有具体检测液位高度的结构,则可能出现调节升降结构63的电机632转动没能够及时停止,调节液位柱62一直向下移动使电解液的液位高度直接过高溢出。该种情况不但会对仪器造成污染,同时当液位过高溢出时,可能会有电解液接触或残留在罐体30顶部边缘甚至直接与所述上侧头组件直接接触,影响了罐体30内部涂膜检测的准确性。因此在调节液位高度时,随着电解液液位高度不断上升直至接触到所述满罐水位探针66时,此时满罐共地探针67在电解液中,所述满罐水位探针66、电解液和满罐共地探针67形成电回路,并反馈至电控箱,电控箱控制调节升降结构63的电机632停止转动,此时调节液位柱62便停止向下移动,确保液位不会溢出,同时液位高度也能够满足检测需要。

由于注水柱5和检测柱6直接固定在安装架上,且随着检测升降装置8一并进行升降移动,在下降过程中,注水柱5的第一罐顶座51和检测柱6的第二罐顶座61会直接接触到罐体30便可能直接将待测罐体30压坏。因此本实施例的所述注水柱5和检测柱6均设有用于防止所述第一罐顶座51或第二罐顶座61直接压坏待测罐体30的缓冲结构9,所述缓冲结构9包括限位板91、若干将所述限位板91和所述第一罐顶座51或第二罐顶座61连接的连接柱92以及用于包裹电线和气管的u型软管93,所述限位板91和所述第一罐顶座51或第二罐顶座61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相对两个面,所述连接柱92穿过所述安装架且能够沿着所述安装架滑动,若干所述连接柱92环形间隔设置。通过上述设计后,在常态下,受注水柱5和检测柱6自身的重量,若干连接柱92均滑动在安装架下方;之后在工作状态下,检测升降装置8带动安装架上的注水柱5和检测柱6一并向下移动,第一罐顶座51和第二罐顶座61在接触到罐体30的顶部边缘后不会继续向下移动,而是受罐体30的顶起,连接柱92相对于安装架向上移动,此时注水柱5和检测柱6均是通过自身重量压在待测罐体30上,不会将罐体30直接压坏。优选的,u型软管93能够在升降的过程中给气管和电线起到引导作用,防止气管和电线在升降移动的过程中相互缠绕甚至发生故障影响装置的运行使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罐顶座51和第二罐顶座61下端面还设有用于引导罐内电解液满罐溢出的引流条511,所述引流条511设置于所述第一罐顶座51和第二罐顶座61下端面上。在上述液位调节结构的调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调节液位柱62下降太快或者注入电解液太多,导致罐内液位可能满罐溢出,此时电解液直接与罐顶座的底端面接触,该接触为面接触,电解液不会快速流出,甚至会残留在罐体30的顶部的边缘,后续可能跟上测头组件接触,影响了检测结果。而通过上述设置后,将罐内电解液满罐后的面接触转为线接触,之后引流条511能够快速将电解液引导流出,防止电解液接触到罐体30边缘或者接触到上侧头组件影响检测效果。优选的,引流条511有两条,两引流条511平行设置在罐顶座的底端面上,引流条511的截面现状呈半圆形状,电解液接触到引流条511会快速汇聚在弧形下端之后排出。

优选的,所述吸水管7的管体倾斜设置,且所述吸水管7的末端套设有胶管71。由于罐体30的底部通常会向上凸起,若是将吸水管7成竖直放置则吸水管7不能将罐内的电解液全部吸光,造成较多的电解液的浪费。同时在吸水管7的末端套设有胶管71,不但能够使刚性的吸水管7不会直接接触到罐体30,刮花罐体30内部涂膜甚至破坏罐体30,同时胶管71能够有一定程度的变形,确保能够吸到罐体30底部的电解液,尽量多的将电解液回收到电解液箱中,节省成本。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检测升降装置8包括上固定板81、下固定板82、若干用于连接所述上固定板81和下固定板82的支柱83、可沿着所述支柱83滑动的滑套84、用于包裹电线和气管的坦克链86以及升降气缸85,所述安装架固定于所述滑套84,所述升降气缸85的推杆与所述安装架的底板固定连接。在常规状态下,为了输送装置能够将罐体30输送到罐内涂膜检测仪100的正下方,此时升降气缸85会启动,升降气缸85推杆将安装架向上推动,安装架沿着支柱83向上滑动并保持,直到待测罐体30被定位机构的定位完成后,升降气缸85才将气缸推杆收缩,带动安装架沿着支柱83向下移动,同时带动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向下接触待测罐体30。

由于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均是直接与罐体30内的电解液直接接触,其三者上的组件在接触到电解液后难以及时的排出晾干,该种情况便会导致组件上的电解液滴落在装置上造成污染,甚至当罐体30在下方输送的过程中,组件上电解液直接滴落在罐体30的顶部边缘上,导致上测头组件接触到电解液应影响检测结果。对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罐内涂膜完整性检测装置100还设有用于防止所述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上的电解液滴落的防滴落结构1,所述防滴落结构1包括平行于所述安装架的防滴盘1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防滴盘11水平移动的防滴气缸12。所述防滴盘11设置于所述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底部的下方。在所述安装架上升至上端极限位置时,防滴气缸12启动推动防滴盘11向靠近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的方向移动,此时防滴盘11位于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的正下方,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上的电解液仅能滴落在防滴盘11上,不会造成污染或者影响检测结果。同时当罐内涂膜检测仪100开始运作前,电控箱便会控制防滴气缸12收缩带动防滴盘11向下固定板82方向移动,确保此时注水柱5、检测柱6和吸水管7下方无阻隔,罐内涂膜检测仪100能够顺利进行检测。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