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50882发布日期:2021-03-12 13:29阅读:41来源:国知局
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卷烟加工质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卷烟滤棒进行直度检测时,是由质量检测人员用肉眼凭借自身经验进行判断,且无法判定滤棒卷曲的度数,无法指导滤棒生产工人调试滤棒生产设备,不能满足卷烟工艺检测验证,不适合现代化的工业生产及检测。

因此,亟需一种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简单便捷地检测出卷烟滤棒的直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其中,包括:

滤棒拨辊、直行套管和测距传感器,其中,所述滤棒拨辊可旋转,所述直行套管与所述滤棒拨辊连接,所述直行套管底部设置有若干小孔,所述测距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直行套管下方,所述滤棒拨辊用于在旋转过程中,带动进入所述滤棒拨辊中的待测卷烟滤棒前进,并进入所述直行套管中,所述测距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直行套管中的所述待测卷烟滤棒与各所述小孔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处理器,用于对所述测距传感器所检测的所述待测卷烟滤棒与各所述小孔的距离进行处理,以得到所述待测卷烟滤棒的直度检测结果。

如上所述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待测卷烟滤棒与各所述小孔的距离均小于等于1mm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得到的直度检测结果为直度合格;在所述待测卷烟滤棒与至少一个所述小孔的距离大于1mm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得到的直度检测结果为直度不合格。

如上所述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待测卷烟滤棒与各所述小孔的距离,和/或所述直度检测结果。

如上所述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测距传感器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

如上所述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滤棒拨辊旋转,以将所述待测卷烟滤棒送入所述直行套管中。

如上所述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步进电机,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停,进而控制进入所述滤棒拨辊的相邻两个待测卷烟滤棒的时间间隔。

如上所述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各所述小孔均匀分布在所述直行套管底部。

如上所述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小孔的数量为50-70。

如上所述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直行套管的长度为110mm-130mm。

本发明提供一种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利用测距传感器能够检测直行套管中的待测卷烟滤棒与直行套管底部的各小孔的距离,进而能够简单便捷地检测出卷烟滤棒的直度,能满足生产环节及实验室的快速检测需求;同时可以根据直度检测结果指导滤棒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检测,并指导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设备调试,或者卷烟生产企业对采购的滤棒进行入厂检测。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待测卷烟滤棒2-滤棒拨辊

3-直行套管4-测距传感器

5-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公开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本公开中,当描述到特定部件位于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部件与第一部件或第二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部件。当描述到特定部件连接其它部件时,该特定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部件。

本公开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其包括:

滤棒拨辊2、直行套管3和测距传感器4,其中,所述滤棒拨辊2可旋转,所述直行套管3与所述滤棒拨辊连接2,所述直行套管3底部设置有若干小孔5,所述测距传感器4设置在所述直行套管3下方,所述滤棒拨辊2用于在旋转过程中,带动进入所述滤棒拨辊2中的待测卷烟滤棒1前进,并进入所述直行套管3中,所述测距传感器4用于检测所述直行套管3中的所述待测卷烟滤棒1与各所述小孔5的距离。

其中,所述测距传感器4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直行套管3的长度为110mm-130mm,例如为120mm。各所述小孔5均匀分布在所述直行套管3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小孔5的数量为50-70,例如为6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对直行套管3的长度、小孔5的数量、尺寸、形状以及分布方式不作具体限定。

在工作中,在待测卷烟滤棒1进入滤棒拨辊2中后,利用滤棒拨辊2的旋转作用,在旋转过程中,带动所述滤棒拨辊2中的待测卷烟滤棒1前进,并进入直行套管3中,然后利用测距传感器4检测直行套管3中的待测卷烟滤棒1与各小孔5的距离,进而可以根据检测的多个距离得到待测卷烟滤棒1的直度检测结果。在具体实现中,当待测卷烟滤棒1在直行套管3中稳定(即不再随滤棒拨辊2的旋转而波动)时,测距传感器4启动,通过直行套管3的底部的直线型均匀分布的多个小孔5,进行待测卷烟滤棒1和直行套管3之间的测距。

由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提供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利用测距传感器能够检测直行套管中的待测卷烟滤棒与直行套管底部的各小孔的距离,进而能够简单便捷地检测出卷烟滤棒的直度,能满足生产环节及实验室的快速检测需求;同时可以根据直度检测结果指导滤棒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检测,并指导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设备调试,或者卷烟生产企业对采购的滤棒进行入厂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滤棒拨辊2包括辊轴以及周向均匀设置在所述辊轴上的多排耙钉。通过所述辊轴的旋转可以实现滤棒拨辊2的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处理器(未示出),用于对所述测距传感器4所检测的所述待测卷烟滤棒1与各所述小孔5的距离进行处理,以得到所述待测卷烟滤棒1的直度检测结果。

具体而言,在所述待测卷烟滤棒1与各所述小孔5的距离均小于等于1mm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得到的直度检测结果为直度合格;在所述待测卷烟滤棒1与至少一个所述小孔5的距离大于1mm的情况下,所述处理器得到的直度检测结果为直度不合格(即滤棒弯曲)。

更进一步地,所述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器(未示出),用于显示所述待测卷烟滤棒1与各所述小孔5的距离,和/或所述直度检测结果。

进一步地,可以利用数据传输模块,例如wifi单元将数据(待测卷烟滤棒1与各小孔5的距离,以及直度检测结果)发送到生产滤棒设备的操作客户端,让生产滤棒设备的操作者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进行设备调试。同时在卷烟生产企业在采购滤棒入厂检测时,可以依据相应的标准对滤棒直度检测的数据进行判断,判断该批滤棒是否为合格滤棒。

进一步地,所述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未示出),用于驱动所述滤棒拨辊2旋转,以将所述待测卷烟滤棒1送入所述直行套管3中。本发明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滤棒拨辊2匀速旋转,以将所述待测卷烟滤棒1匀速送入所述直行套管3中。

更进一步地,所述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步进电机(未示出),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的启停,进而控制进入所述滤棒拨辊2的相邻两个待测卷烟滤棒1的时间间隔。具体地,利用步进电机可以控制当前待测卷烟滤棒1进入和/或离开滤棒拨辊2的时间,以及下一个待测卷烟滤棒1进入和/或离开所述滤棒拨辊2的时间,因此可以实现对相邻两个待测卷烟滤棒1进入滤棒拨辊2的时间间隔的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卷烟滤棒直度智能检测装置,利用测距传感器能够检测直行套管中的待测卷烟滤棒与直行套管底部的各小孔的距离,进而能够简单便捷地检测出卷烟滤棒的直度,能满足生产环节及实验室的快速检测需求;同时可以根据直度检测结果指导滤棒生产企业进行质量检测,并指导设备操作人员进行设备调试,或者卷烟生产企业对采购的滤棒进行入厂检测。

至此,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施例。为了避免遮蔽本公开的构思,没有描述本领域所公知的一些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面的描述,完全可以明白如何实施这里公开的技术方案。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公开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