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马达频率校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2.线性马达是一种将电能转换成直线运动机械能的装置,经常作为电子设备等的震动器来使用,以实现电子设备的震动效果。
3.一般情况下,线性马达的驱动程序会提供给驱动芯片一个谐振频率初始值作为驱动芯片开回路的频率点,理想情况下该频率点也为启动闭回路追踪到线性马达谐振频率之前的震动频率初始设定值。谐振频率为使用户获得最佳震感体验的值。频率点为线性马达按照谐振频率初始值振动时预期达到的谐振频率。
4.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例如线性马达的线性制造公差、器件老化等的影响,会使得谐振频率初始值对应的频率点与驱动芯片开回路实际的频率点之间产生偏移,从而使得闭回路追踪到实际的频率点对应的谐振频率的时间相较于追踪到震动频率初始设定值的时间进行了拉长,因此增加了线性马达的震动效果不能对用户产生最佳震感体验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5.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的驱动芯片谐振频率初始值对应的频率点与实际的频率点之间产生偏移后增加了线性马达的震动效果不能对用户产生最佳震感体验的风险的问题。
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包括: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若所述震动时间大于预先获取的第一预定时间,则追踪线性马达的谐振频率值;每隔预先设定的第二预定时间获取一笔谐振频率值,并获取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检测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之间的变异性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预定频率值;若所述变异性小于所述预定频率值,则计算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的平均值;若所述平均值位于预先计算的信任区间内,则将所述平均值校准为线性马达的谐振频率初始值。
7.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时间的获取方式包括:获取电子设备设定的所有震动场景的震动时长;将所有场景其中一个的所述震动时长或所有所述震动时长的平均值设定为所述第一预定时间;所述第二预定时间为15-25ms的其中一个时间值;所述预定数量为25-35的其中一个数量值;所述预定频率值为1hz。
8.其中,所述信任区间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待校准的初始频率值向上浮动10%的上限值及向下浮动10%的下限值,将所述上限值及所述下限值作为区间端点组成所述信任区间。
9.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震动时间小于所述第一预定时间,则返回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的步骤。
10.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之间的变异性大于所述预
定频率值,则返回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的步骤。
11.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平均值不位于所述信任区间内,则返回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的步骤。
12.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前,获取电子设备的震动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响铃震动、或在电子设备开机震动、或在接收用户的打字操作指令时的震动、或在电子设备运行游戏震动的状态下,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
13.其中,所述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为实时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
14.本技术上述的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通过对线性马达谐振频率初始值进行校准,使得校准后的谐振频率初始值能够与受到一些原因影响后的频率点相适配,将校准后的谐振频率初始值作为开回路的频率点,能够降低谐振频率初始值对应的频率点与开回路实际的频率点之间产生偏移的几率,从而降低了闭回路追踪到谐振频率的时间相较于震动频率设定值进行了拉长的几率,因此降低了线性马达的震动效果不能对用户产生最佳震感体验的风险。
15.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
16.本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流程示意图;
19.图2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整体流程示意图;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各个实施例及其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2.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包括:s1、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s2、若震动时间大于预先获取的第一预定时间,则追踪线性马达的谐振频率值;s3、每隔预先设定的第二预定时间获取一笔谐振频率值,并获取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s4、检测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之间的变异性是否小于预先设定的预定频率值;s5、若变异性小于预定频率值,则计算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的平均值;s6、若平均值位于预先计算的信任区间内,则将平均值校准为线性马达的谐振频率初始值。后续驱动线性马
达震动时追踪到其频率达到该校准的谐振频率初始值则视为达到谐振频率。
23.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之间的变异性指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之间的差异值。
24.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获取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时,是连续获取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
25.而第一预定时间的获取方式可以包括:获取电子设备设定的所有震动场景的震动时长;将所有场景其中一个的震动时长或所有震动时长的平均值设定为第一预定时间。
26.电子设备设定的所有震动场景的震动时长可为50-750ms之间的任一时间值,具体实现时,在一些实施例中,将350ms设定为第一预定时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50ms、70ms、90ms、110ms、130ms、150ms、170ms、190ms、210ms、230ms、250ms、270ms、290ms、310ms、330ms、370ms、390ms、410ms、430ms、450ms、470ms、490ms、510ms、530ms、550ms、570ms、590ms、610ms、630ms、650ms、670ms、690ms、710ms、730ms或750ms设定为第一预定时间。
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定时间为15-25ms的其中一个时间值。
28.具体实现时,可以将20ms作为第二预定时间,每隔20ms获取一笔谐振频率值;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15ms、16ms、17ms、18ms、19ms、21ms、22ms、23ms、24ms或25ms作为第二预定时间。
29.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数量为25-35的其中一个数量值。
30.具体实现时,可将30设定为预定数量值,每隔20ms获取一笔谐振频率值,并获取30笔谐振频率值。
31.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频率值设定为1hz,但不限于此。
32.以下描述第一预定时间为350ms、第二预定时间为20ms、预定数量为30笔、预定频率值为1hz时线性马达校准的具体实现方式。
33.具体地,请参阅图2,在对线性马达进行校准的过程中,先设定或获取线性马达谐振频率初始值,该初始值可以是线性马达单体的规格书中提供的值。然后开始检测电子设备的震动时间,如电子设备震动时间不超过350ms,暂时维持一开始设定线性马达谐振频率初始值,当电子设备每次震动大于350ms后开始进行校准修正,开始追踪线性马达的谐振频率,获取回报的谐振频率值,每20ms回报一笔谐振频率值,共获取30谐振频率值的数据;然后判断30笔谐振频率值彼此之间变异性是否小于1hz,若变异性大于1hz,暂时维持一开始设定线性马达谐振频率初始值,不进行更新,并继续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在追踪电子设备下次震动大于350ms后再次开始进行校准修正;若变异性小于1hz,则表明线性马达需要校准,此时取30笔谐振频率值的数据,并取得30笔谐振频率值的数据的平均值,然后判断上述平均值是否位于信任区间,在确认上述平均值位于超出信任区间时,暂时维持一开始设定线性马达谐振频率初始值,不进行更新,并继续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在追踪到手机下次震动大于350ms后再次开始进行校准修正;若30笔谐振频率值的数据的平均值位于信任区间内,则表明线性马达需要校准,平均值由于位于信任区间内,则表示这个平均值是可靠的,随后将这个平均值更新为线性马达的谐振频率初始值,以达到动态追踪电子设备震感最佳化的效果,从而对线性马达完成校准。其中,变异性即为获取的线性马达30笔谐振频率值之间的差异值。
34.在一些实施例中,信任区间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待校准的初始频率值向上浮动10%的上限值及向下浮动10%的下限值,将上限值及下限值作为区间端点组成信任区间。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不限于浮动10%。
35.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还包括:若震动时间小于第一预定时间,则停止校准,并继续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
36.例如第一预定时间为350ms,当线性马达的震动时间小于350ms时,表示线性马达的震动频率初始值无需校准,返回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的步骤,在追踪到手机下次震动大于350ms后再次开始进行校准修正。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还包括:若预定数量的谐振频率值之间的变异性大于预定频率值,则返回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的步骤,并继续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
38.例如预定频率值为1hz,若变异性大于1hz,则表明线性马达可能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电子设备发生碰撞、其他器件损坏等原因,导致线性马达的谐振频率和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追踪到线性马达的谐振频率值误差会比较大,对线性马达进行校准得到的谐振频率初始值置信度不高。此时返回获取线性马达的震动时间的步骤直到重新追踪到差异性小于预定频率值的谐振频率值,才执行后续步骤。
39.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还包括:若平均值不位于信任区间内,则停止校准,并继续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
40.由于信任区间为待校准的初始频率值向上浮动10%作为上限值,及向下浮动10%作为下限值组成,因此若平均值不位于信任区间内,线性马达可能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电子设备发生碰撞、其他器件损坏等原因,导致线性马达的谐振频率和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大差异,对线性马达进行校准得到的谐振频率初始值置信度不高。此时返回获取线性马达的震动时间的步骤直到重新追踪到差异性小于预定频率值的谐振频率值,才执行后续步骤。
41.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还包括:在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前,获取电子设备的震动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响铃震动、或在电子设备开机震动、或在接收用户的打字操作指令时的震动、或在电子设备运行游戏震动的状态下,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
42.本技术适用于一些震动场景中对线性马达的校准,例如长震场景中,用户电子设备的铃声响铃时震动可以进行校准,用户的电子设备开机震动时也可以进行校准;又例如在短震场景中,用户打字时电子设备的震动反馈、游戏时的震动反馈也可以进行校准。
43.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为实时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
44.通过实时获取线性马达每次的震动时间,就能够实时地对线性马达进行监控,在线性马达的震动时间大于350ms时,能够实时地对线性马达进行校准。
45.综上,本技术上述的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通过对线性马达谐振频率初始值进行校准,使得校准后的谐振频率初始值能够与受到一些原因影响后的频率点相适配,将校准后的谐振频率初始值作为开回路的频率点,能够降低谐振频率初始值对应的频率点与开回路实际的频率点之间产生偏移的几率,从而降低了闭回路追踪到谐振频率的时间相较于震动频率设定值进行了拉长的几率,因此降低了线性马达的震动效果不能对用户产生最佳震感体验的风险。
46.且在一些意外情况下,例如电子设备发生碰撞、其他器件损坏等原因,导致线性马
达的谐振频率和正常情况下具有较大差异,因此在外界因素影响下,追踪到线性马达的谐振频率值误差会比较大,对线性马达进行校准得到的谐振频率初始值置信度不高,此时返回获取线性马达的震动时间的步骤直到重新追踪到差异性小于预定频率值的谐振频率值,才执行后续步骤,这样就避免了意外情况下对谐振频率初始值进行校准的情况,因此降低了校准的误差。
47.具体实现时,一般需要至少20ms以上的时间来达到谐振频率点,本技术的校准方案动态校准修正设定初始设定值得以确保启动闭回路之前整机系统仍可提供最佳震感体验,有效改善短震(例如《20ms)震感体验。
4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请参阅图3,该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601、处理器602及存储在存储器601上并可在处理器6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602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中描述的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
49.进一步的,该电子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设备603以及至少一个输出设备604。
50.上述存储器601、处理器602、输入设备603以及输出设备604,通过总线605连接。
51.其中,输入设备603具体可为摄像头、触控面板、物理按键或者鼠标等等。输出设备604具体可为显示屏。
52.存储器601可以是高速随机存取记忆体(ram,random access memory)存储器,也可为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601用于存储一组可执行程序代码,处理器602与存储器601耦合。
53.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设置于上述各实施例中的电子装置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中的存储器601。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602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线性马达的校准方法。
54.进一步的,该计算机可存储介质还可以是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601(rom,read-only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55.尽管已经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实现方式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对本说明书和附图的阅读和理解将会想到等价变型和修改。本技术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并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制。特别地关于由上述组件执行的各种功能,用于描述这样的组件的术语旨在对应于执行所述组件的指定功能(例如其在功能上是等价的)的任意组件(除非另外指示),即使在结构上与执行本文所示的本说明书的示范性实现方式中的功能的公开结构不等同。
56.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例如各实施例之间技术特征的相互结合,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57.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对于特性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元件,本技术
可采用相同或者不相同的标号进行标识。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8.在本技术中,“示例性”一词是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一个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加优选或更加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技术,本技术给出了以上描述。在以上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各个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实施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技术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技术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技术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