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外轮廓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4785发布日期:2021-03-30 21:2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外轮廓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外轮廓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动汽车工业的迅猛增长,如汽车等机动车辆成为目前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了保障车辆的安全性,车辆每年都必须进行年检,确保车辆行驶安全,所以车辆外廓尺寸参数已成为汽车运行安全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61138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车辆外廓尺寸自动测量系统,它是通过设置多重光栅形成测量光幕,来测量移动单元的外廓尺寸。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长期使用或长期放置时,光栅容易被环境中的粉尘、油污等污染,影响测量精度和使用寿命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测量光栅易受污染而受损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外轮廓检测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车辆外轮廓检测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外轮廓检测设备,包括底座、两个轨道、龙门架及测量光栅,两个所述轨道对称固定在底座的上表面相对的两边缘上,所述龙门架包括两个立杆和一个横杆,两个所述立杆分别固定在两个轨道上,所述横杆与两个立杆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所述轨道、立杆和横杆均为槽钢,槽钢的槽口朝向测量区域,所述测量光栅连续排布在槽钢的槽口内,所述测量光栅朝向测量区域形成测量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安装腔,两个所述立杆上均设有光栅防护结构一,任一组所述光栅防护结构一均包括两个短杆一、安装板一、弧形罩一、上锥齿轮及下锥齿轮,其中一个所述短杆一转动穿设立杆的顶壁延伸至横杆内,另一个所述短杆一转动穿设立杆的底部延伸至安装腔内,所述安装板一固定在短杆一位于立杆内的端部上,所述弧形罩一位于立杆内且与安装板一固定连接,所述上锥齿轮固定在位于横杆内的短杆一的端部上,所述下锥齿轮固定在位于安装腔内的短杆一的端部上,所述横杆的端部上转动连接有短杆二,靠近上锥齿轮的所述短杆二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横向锥齿轮,所述横向锥齿轮与所述上锥齿轮啮合,所述短杆二远离横向锥齿轮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弧形罩二,所述底座的车辆入口方向上设有驱动组件一,所述底座的车辆出口方向上设有驱动组件二,所述驱动组件一及所述驱动组件二均用于驱动下锥齿轮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进入底座上时,驱动组件一工作能够带动下锥齿轮转动,由于下锥齿轮与短杆一固定连接,从而可使短杆一带动安装板一随之转动,弧形罩一固定在安装板一上,以此使弧形罩一转动,从而将测量光栅裸露出来,以进行车辆外轮廓的检测工作;短杆一转动时,上锥齿轮也随之转动,从而带动横向锥齿轮转动,以此实现了弧形罩二的翻转工作;测量完成后,车辆的后轮驶出龙门架后,车辆的前轮到达驱动组件二所在位置,进而可驱动短杆一转动,使弧形罩一及弧形罩二将测量光栅遮盖起来;进行检测工作时,弧形罩一及弧形罩二转动将测量光栅裸露出来,检测工作完成后,弧形罩一及弧形罩二转动将测量光栅遮盖起来,以此对测量光栅形成保护,减少了测量光栅长期裸露易影响测量精度及使用寿命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一包括安装杆、转动锥齿轮、圆盘一、齿段一、移动板及齿条一,所述安装杆转动连接在安装腔内,所述转动锥齿轮固定在安装杆靠近下锥齿轮的端部上,所述圆盘一固定在安装杆远离转动锥齿轮的端部周侧上,所述齿段一固定在圆盘一的周面上,所述移动板滑移穿设安装腔的侧壁,所述齿条一固定在移动板上,所述齿条一与所述齿段一啮合;所述驱动组件二的结构与所述驱动组件一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二上的齿段一与所述驱动组件一上的齿段一沿下锥齿轮呈中心对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行驶至底座上后,前轮与移动板接触使移动板下压,从而带动齿条一下移,且齿条一与齿段一啮合,此时齿段一及圆盘一可随之转动,且圆盘一固定在短杆一上,从而可带动转动锥齿轮转动,以此驱动了下锥齿轮的转动;驱动组件二上的齿段一与驱动组件一的齿段一呈中心对称,因此驱动组件一上的齿段一与齿条一啮合时,驱动组件二上的齿段一位于远离齿条一的方向上,驱动组件一上的齿段一在齿条一的作用下转动后,其可带动驱动组件二上的齿段一转动时能够与齿条一贴合的位置,因此当汽车前轮接触到驱动组件二上的移动板后,可带动驱动组件二上的齿段一转动,以带动防护罩一及防护罩二转动而将测量光栅遮盖起来,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外部控制装置,仅通过行驶的车辆即可实现,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包括顶板及弹性片,所述顶板固定在移动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弹性片固定在顶板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弹性片远离顶板的侧面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顶板的远离移动板的侧面为弧形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罩能够对移动板形成保护,将顶板设置在移动板上,顶板远离移动板的侧面为弧形面,因此车辆能够沿着顶板的弧形面驶过顶板;同时弹性片能够对移动板的侧面形成保护,且弹性片具有弹性性能,其能够适应移动板位置的改变,保证驱动组件一及驱动组件二的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移动板内开设有空腔,所述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滑移穿设空腔侧壁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部与移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部与空腔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的车轮与移动板接触时,移动板向下移动,从而使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车辆的车轮与移动板分离时,在复位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可推动移动板恢复至初始位置,以此保证了驱动组件一及驱动组件二的持续性重复利用。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条孔,所述条孔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与滑块滑移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与滑槽的配合,能够对移动板的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同时使移动板的移动更加稳定,从而使驱动组件一及驱动组件二均能够稳定地进行驱动工作。

优选的,所述轨道内设有光栅防护结构二,所述光栅防护结构二包括短杆三、安装板三、弧形罩三及传动结构;所述短杆三转动连接在轨道的内端面上,所述安装板三与短杆三远离轨道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罩三固定在安装板三远离短杆三的侧面上,所述传动结构与短杆一连接并用于带动短杆三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短杆一转动时,在传动结构的传动作用下,短杆三可随之转动,从而使安装板三及弧形罩三亦随之转动,以此将轨道内的测量光栅遮盖起来,起到了保护轨道内的测量光栅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及皮带,所述主动轮固定套设在短杆一上,所述从动轮固定套设在短杆三上,所述皮带与主动轮及从动轮共同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短杆一转动时,固定在其上的主动轮随之转动,由于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因此在皮带的传动作用下,从动轮随之转动,从而带动了短杆三的转动,以此实现了对轨道内的测量光栅的保护。

优选的,所述弧形罩一、弧形罩二及弧形罩三均为横截面为弧形的柱形壳体,所述弧形罩一、弧形罩二及弧形罩三均能够充分覆盖测量光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罩一、弧形罩二及弧形罩三均为横截面为弧形的柱形壳体,弧形罩一、弧形罩二及弧形罩三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易于覆盖测量光栅。

优选的,所述立杆、横杆及轨道内均设有收纳件,所述收纳件上开设有横截面为圆弧形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厚度大于弧形罩一的厚度,所述弧形罩一、弧形罩二及弧形罩三的厚度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收纳件以方便了在进行车辆外轮廓检测工作时,弧形罩一、弧形罩二及弧形罩三能够收纳隐藏在收纳件内,从而对弧形罩一、弧形罩二及弧形罩三形成了保护。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进行检测工作时,弧形罩一及弧形罩二转动将测量光栅裸露出来,检测工作完成后,弧形罩一及弧形罩二转动将测量光栅遮盖起来,以此对测量光栅形成保护,减少了测量光栅长期裸露易影响测量精度及使用寿命的问题;

车辆的车轮与移动板接触时,移动板向下移动,从而使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车辆的车轮与移动板分离时,在复位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可推动移动板恢复至初始位置,以此保证了驱动组件一及驱动组件二的持续性重复利用;

短杆一转动时,在传动结构的传动作用下,短杆二可随之转动,从而使安装板三及弧形罩三亦随之转动,以此将轨道内的测量光栅遮盖起来,起到了保护轨道内的测量光栅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申请实施例中驱动组件一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申请实施例中移动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1、斜坡;12、条孔;121、滑块;2、轨道;3、龙门架;31、立杆;32、横杆;321、安装板二;322、弧形罩二;323、横向锥齿轮;4、测量光栅;5、光栅防护结构一;51、短杆一;52、安装板一;53、弧形罩一;54、上锥齿轮;55、下锥齿轮;6、驱动组件一;61、安装杆;62、转动锥齿轮;63、圆盘一;64、齿段一;65、移动板;651、滑槽;652、导向杆;653、复位弹簧;66、齿条一;7、驱动组件二;8、保护罩;81、顶板;82、弹性片;9、光栅防护结构二;91、短杆三;92、安装板三;93、弧形罩三;94、传动结构;941、主动轮;942、从动轮;943、皮带;10、收纳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车辆外轮廓检测设备。参照图1,包括底座1、轨道2、龙门架3及测量光栅4。底座1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底座1设置在地面上,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斜坡11,斜坡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斜坡11分别位于底座1的两端部侧面上,斜坡11的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两个斜坡11与底座1共同连接形成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结构。轨道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轨道2的长度方向均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两个轨道2分别固定在底座1上表面上的两边缘上。龙门架3包括立杆31和横杆32。立杆31数量为两个,两个立杆31一一对应固定在轨道2的上表面中部上,且立杆31竖直设置在轨道2上。横杆32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宽度方向一致,且横杆32与两个立杆31的顶部共同固定连接,龙门架3与底座1之间区域、两个轨道2相对的区域共同连通形成测量区域。轨道2、立杆31及横杆32均为槽钢,且槽钢的槽口朝向测量区域,测量光栅4共设置有五组,五组测量光栅4一一对应设置在轨道2、立杆31及横杆32上。

参照图2,底座1上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呈长方体形,安装腔的程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一致。任意一个立杆31上均设置有光栅防护结构一5,光栅防护结构一5包括短杆一51、安装板一52、弧形罩一53、上锥齿轮54及下锥齿轮55。短杆一51为圆柱形结构,短杆一5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短杆一51的长度方向均与立杆31的长度方向一致,其中一个短杆一51转动穿设立杆31的底壁延伸至安装腔内,另一个短杆转动穿设立杆31的顶壁延伸至横杆32内。安装板一52为圆板状结构,安装板一52与短杆一51共轴心线,且安装板一52的数量为两个,安装板一52固定在短杆一51位于立杆31内的端部上。弧形罩一53的长度方向与立杆3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弧形罩一53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弧形罩一53的两端部分别与两个安装板一52固定连接,且弧形罩一53能够将立杆31内的测量光栅4遮盖,从而对测量光栅4形成保护。上锥齿轮54及下锥齿轮55均与短杆一51共轴心线,上锥齿轮54固定在横杆32内的短杆一51的端部上,下锥齿轮55固定在安装腔内的短杆一51的端部上。

参照图2、图3,横杆32内固定连接有短杆二(未示出),短杆二为圆杆状结构,短杆二的长度方向与横杆32的长度方向一致,短杆二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短杆二转动连接在远离上锥齿轮54一的横杆32的端面上,且该短杆二远离横杆32的端部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板二321,安装板二321为圆板状结构,安装板二321与短杆二共轴心线设置,安装板二321远离短杆二的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弧形罩二322,弧形罩二322的长度方向与横杆3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弧形罩二322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弧形罩二322能够将横杆32内的测量光栅4遮盖,从而对测量光栅4形成保护。弧形罩二322远离安装板二321的端面上还固定连接有另一个安装板二321,且该安装板二321与另一个短杆二固定连接。靠近上锥齿轮54一的短杆二上固定连接有横向锥齿轮323,横向锥齿轮323与短杆二共轴心线,横向锥齿轮323与上锥齿轮54啮合。

参照图2、图4,底座1的车辆入口方向上设有驱动组件一6,底座1的车辆出口方向上设有驱动组件二7,驱动组件一6及驱动组件二7均用于驱动下齿轮转动。驱动组件一6包括安装杆61、转动锥齿轮62、圆盘一63、齿段一64、移动板65及齿条一66。安装杆61为圆杆状结构,安装杆61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一致,安装杆61位于安装腔内,且安装杆61的其中一端部与安装腔的内壁转动连接。转动锥齿轮62与安装杆61共轴心线,转动锥齿轮62固定在安装杆61的另一端部上,且转动锥齿轮62与下锥齿轮55啮合。圆盘一63与安装杆61共轴心线,圆盘一63固定在安装杆61远离转动锥齿轮62的端部周侧上。齿段一64为弧形齿段,齿段一64固定在圆盘一63的周面上,且齿段一64与圆盘一63共轴心线。

参照图2、图5,底座1上开设有条孔12,条孔12与安装腔连通,条孔12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宽度方向一致,条孔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条孔12沿横杆32对称设置,其中一个条孔12位于底座1的车辆进口方向,另一个条孔12位于底座1的车辆出口方向上。移动板65滑移穿设条孔12,且移动板65一部分位于安装腔内,移动板65的另一部分位于安装腔外。条孔1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块121,滑块121的长度方向与条孔12的深度方向一致,滑块12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滑块121均匀分布条孔12相对的两内壁上。移动板65上开设有滑槽651,滑槽651的长度方向与滑块121的长度方向一致,滑槽65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滑槽651与四个滑块121一一对应滑移配合。

参照图5,移动板65上开设有空腔,空腔呈长方体形,空腔的长度方向与移动板65的长度方向一致。安装腔内固定连接有导向杆652,导向杆652为圆柱形结构,导向杆652的长度方向与立杆31的长度方向一致,导向杆652的数量为六个,六个导向杆652均匀分布在安装腔的两端部上,且两组导向杆652分别与两个移动板65滑移连接,导向杆652的其中一端部穿设移动板65位于空腔内。位于空腔外的导向杆65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653,复位弹簧653的形变方向与导向杆652的长度方向一致,复位弹簧653的一端部与安装腔内底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653的另一端部与移动板6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5,移动板65上设有保护罩8,保护罩8包括顶板81和弹性片82,顶板81的长度方向与移动板65的长度方向一致,顶板81固定在移动板65的上表面上,顶板81远离移动板65的侧面为弧形面,顶板81远离移动板65的侧面中部拱起。弹性片82由橡胶材料制成,弹性片82的长度方向与顶板81的长度方向一致,弹性片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弹性片82沿顶板81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两个弹性片82分别固定在顶板81的两侧面上,弹性片82远离顶板81的侧面固定在底座1上。

参照图2、图4,齿条一66的长度方向与立杆31的长度方向一致,齿条一66固定在移动板65的侧面上,且齿条一66与齿段一64啮合。驱动组件二7的结构与驱动组件一6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组件二7位于底座1的车辆出口方向上,驱动组件一6位于底座1的车辆入口方向上,且驱动组件二7上的齿段一64与驱动组件一6上的齿段一64沿下锥齿轮55呈中心对称;当驱动组件一6上的齿段一64与驱动组件一6上的齿条一66啮合时,驱动组件二7上的齿段一64与驱动组件二7上的齿条一66分离;当驱动组件一6上的齿段一64在齿条一66的作用下转动后,其可带动驱动组件二7上的齿段一64转动时能够与齿条一66贴合的位置,因此当汽车前轮接触到驱动组件二7上的移动板65后,可带动驱动组件二7上的齿段一64转动,以带动防护罩一及防护罩二转动而将测量光栅4遮盖起来。

参照图2、图4,轨道2二内设置有光栅防护结构二9,光栅防护结构二9包括短杆三91、安装板三92、弧形罩三93及传动结构94,短杆三91为圆杆状结构,短杆三91的长度方向与轨道2二的长度方向一致,任一个轨道2上短杆三9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短杆三91分别与轨道2内壁的两端部转动连接。安装板三92为圆板状结构,安装板三92与短杆三91共轴心线设置,安装板三92的固定在短杆三91远离轨道2内壁的端部上。弧形罩三93的长度方向与轨道2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弧形罩三93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弧形罩三93能够将轨道2内的测量光栅4遮盖,从而对测量光栅4形成保护。立杆31、横杆32及轨道2内均设有收纳件10,收纳件10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且收纳件10上开设有通槽,通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通槽的长度方向与收纳件10的长度方向一致,通槽的厚度大于弧形罩一53的厚度,因此弧形罩一53能够转动至通槽内,且弧形罩一53、弧形罩二322及弧形罩三93的厚度相同。

参照图2、图4,传动结构94包括主动轮941、从动轮942和皮带943。主动轮941与短杆一51共轴心线设置,且主动轮941固定套设在短杆一51上,从动轮942与短杆三91共轴心设置,且从动轮942固定套设在短杆三91上,皮带943与主动轮941及从动轮942共同转动连接,短杆一51转动时,固定在其上的主动轮941随之转动,由于主动轮941与从动轮942之间通过皮带943传动连接,因此在皮带943的传动作用下,从动轮942随之转动,从而带动了短杆三91的转动,以此实现了对轨道2内的测量光栅4的保护。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车辆外轮廓检测设备的实施原理为:车辆进入底座1上时,车辆行驶至底座1上后,前轮与移动板65接触使移动板65下压,从而带动齿条一66下移,且齿条一66与齿段一64啮合,此时齿段一64及圆盘一63可随之转动,且圆盘一63固定在短杆一51上,从而可带动转动锥齿轮62转动,以此驱动了下锥齿轮55的转动,

由于下锥齿轮55与短杆一51固定连接,从而可使短杆一51带动安装板一52随之转动,弧形罩一53固定在安装板一52上,以此使弧形罩一53转动,从而将测量光栅4裸露出来,以进行车辆外轮廓的检测工作;短杆一51转动时,上锥齿轮54也随之转动,从而带动横向锥齿轮323转动,以此实现了弧形罩二322的翻转工作;测量完成后,车辆的后轮驶出龙门架3后,车辆的前轮到达驱动组件二7所在位置,由于驱动组件二7上的齿段一64与驱动组件一6的齿段一64呈中心对称,因此驱动组件一6上的齿段一64与齿条一66啮合时,驱动组件二7上的齿段一64位于远离齿条一66的方向上,驱动组件一6上的齿段一64在齿条一66的作用下转动后,其可带动驱动组件二7上的齿段一64转动时能够与齿条一66贴合的位置,因此当汽车前轮接触到驱动组件二7上的移动板65后,可带动驱动组件二7上的齿段一64转动,以带动防护罩一及防护罩二转动而将测量光栅4遮盖起来,以此对测量光栅4形成保护,减少了测量光栅4长期裸露易影响测量精度及使用寿命的问题。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