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938901发布日期:2021-05-04 11:31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与流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

[

背景技术:
]

当前的技术痛点是:第一,针对砂石等原材料含泥量的评价试验大多是手工检测的,耗时长,间隔久,获得的参数与实际使用的材料之间存在严重的滞后;第二,当前市场上含泥量检测设备的检测步骤是:自动称重、水洗以及烘干,其中烘干时间长,并且材料难以确保完全烘干,测量误差较大;第三,当前的含泥量检测设备在水洗结束后,没有判断泥是否清洗干净,因此设备检测准确度有待商榷。

中国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骨料的含泥量检测装置》(201911293530.9)虽然通过自动化的检测装置,实现含泥量的自动称重、水洗以及烘干,代替了人工操作,但检测时间需要几个小时。因此不能及时指导生产。中国发明专利《一种集料含泥量及泥块含量试验系统》也是需要进行烘干的操作,也无法快速精准测定含泥量。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精准检测砂石含泥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s1、设定浊度值f和误差值θ,将适量待测样品置于检测筒内,分别测量待测样品毛重m和待测样品含水量q,按照计算公式:

得到待测样品除去水重量的净重m;

步骤s2、向检测筒内加入定量纯净水,搅拌淘洗待测样品后静置一段时间后,检测浊液的浊度值f1,判断浊度检测值f1是否小于浊度设置值f;

步骤s3、若是则过滤并排空检测筒中水分,分别测量待测样品毛重mn和待测样品含水量qn,按照计算公式:

得到第n次待测样品除去水重量的净重mn并执行步骤s4,否则过滤并排空检测筒中水分返回步骤s2;

步骤s4、重复执行步骤s2,得到第n+1次待测样品除去水重量的净重mn+1,并判断第n次和第n+1满足计算公式:

若不满足,使mn=mn+1,执行步骤s4;

若满足,按照计算公式:

得到待测样品所得含泥量η。

如上所述的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中控系统模块,中控系统模块内设有用于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计算的分析模块。

如上所述的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中控系统模块连接有用于设定浊度值f、误差值θ和静止时间,以及显示待测样品计算分析数据的交互系统模块。

如上所述的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筒上设有与中控系统模块连接用于测量待测样品温度的测温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筒上设有与中控系统模块连接用于测区待测样品毛重的称重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筒内设有与中控系统模块连接用于测取待测样品含水量的含水率测定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筒上设有与中控系统模块连接用于向检测筒内注入定量纯净水的注水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筒内设有与中控系统模块连接用于注水后搅拌待测样品的筛分淘洗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筒内设有与中控系统模块连接用于检测搅拌后浊液浊度的浊度检测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筒上设有与中控系统模块连接的排水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自动化的检测方法,实现了含泥量的自动监测,有效降低人为操作,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含泥量检测的效率。

2、本发明通过含水量的检测,省去了当下所有含泥量设备中烘干的步骤,有效降低了设备检测时间。

3、本发明通过浊度检测判断待测样品中泥量是否清洗干净,可以减少淘洗次数,有效的提高了含泥量检测的测量效率。

4、本发明通过含水率的多次测定提高了含泥量检测精度和速度,浊度检测进一步提高了速度。

5、本发明通过设置误差值,更加柔性的调节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的时间,并通过至少2次筛分淘洗,更加精准的提高了含泥量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含泥量检测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含泥量检测的数据传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凡以本发明的技术路径或方案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技术方案中未详细述及的,均为公知技术。

如图1-3所示,一种砂石含泥量快速测定方法,其步骤如下:

步骤s1、通过交互系统模块设定浊度值f、误差值θ和静止时间,将适量待测样品置于检测筒内,测温装置测量待测样品温度,并通过称重装置与含水率测定装置分别测量待测样品毛重m和待测样品含水量q,中控系统模块中的分析模块按照计算公式:

得到待测样品除去水重量的净重m;

步骤s2、注水装置向检测筒内加入定量纯净水,通过筛分淘洗装置搅拌淘洗待测样品后静置一段时间后,浊度检测装置检测浊液的浊度值f1,分析模块判断浊度检测值f1是否小于浊度设置值f;

步骤s3、若是则控制排水装置过滤并排空检测筒中水分,通过称重装置与含水率测定装置分别测量待测样品毛重mn和待测样品含水量qn,分析模块按照计算公式:

得到第n次待测样品除去水重量的净重mn并执行步骤s4,否则控制排水装置过滤并排空检测筒中水分返回步骤s2;

步骤s4、重复执行步骤s2,分析模块得到第n+1次待测样品除去水重量的净重mn+1,并判断第n次和第n+1满足计算公式:

若不满足,使mn=mn+1,执行步骤s4;

若满足,分析模块按照计算公式:

得到待测样品所得含泥量η,并中控系统模块接收检测数据并通过交互系统模块显示和储存待测样品所得含泥量η以及各次的待测样品温度、浊度值、待测样品毛重mn、待测样品含水量qn等数据。

具体操作示例一:

采用1kg石英砂待测样品放入检测筒内后,通过中控系统设定浊度为1ntu和误差2%,并点击开始检测按钮。测温装置对待测样品测量温度为20℃,称重装置对待测样品称重为1kg,测含水率装置对待测样品测定含水量为2%,得到待测样品的整体净重(除去水的重量)980g;10秒后,中控系统控制注水筛分淘洗装置开始注水,当水位达到设定的位置时,中控系统控制注水装置停止注水,并启动筛分淘洗装置,将内部的泥沙淘洗干净,淘洗结束后,静置1分钟,通过浊度检测装置检测为0.81ntu,满足设定要求。中控系统控制排水装置启动,排水结束后,称重装置对待测样品称重为982g,测含水率装置对待测样品测定含水量为7%,得到待测样品的整体净重(除去水的重量)917.8g。10秒后,注水筛分淘洗装置第二次开始注水,当水位达到设定的位置时,中控系统控制注水装置停止注水,并启动筛分淘洗装置,将内部的泥沙淘洗干净,淘洗结束后,静置1分钟,通过浊度检测装置检测为0.88ntu,满足设定要求。排水装置启动,排水结束后,称重装置对待测样品称重为981g,测含水率装置对待测样品测定含水量为7.1%,得到待测样品的整体净重(除去水的重量)916g。以上数据储存在中控系统内,并显示在屏幕上。中控系统开始计算2次结果是否满足误差值。计算得出满足设定误差,并计算出含泥量为6.9%。整体测量时间不超过10分钟。

具体操作示例二:

采用2kg大理石待测样品放入检测筒内后,通过中控系统设定浊度为1ntu和误差2%,并点击开始检测按钮。测温装置对待测样品测量温度为21℃,称重装置对待测样品称重为2kg,测含水率装置对待测样品测定含水量为2%,得到待测样品的整体净重(除去水的重量)1980g。10秒后,中控系统控制注水筛分淘洗装置开始注水,当水位达到设定的位置时,中控系统控制注水装置停止注水,并启动筛分淘洗装置,将内部的泥沙淘洗干净,淘洗结束后,静置1分钟,通过浊度检测装置检测为1.2ntu,不满足设定要求。中控系统第二次控制注水筛分淘洗装置开始注水,当水位达到设定的位置时,中控系统控制注水装置停止注水,并启动筛分淘洗装置,将内部的泥沙淘洗干净,淘洗结束后,静置1分钟,通过浊度检测装置检测为0.87ntu,满足设定要求。中控系统控制排水装置启动,排水结束后,称重装置对待测样品称重为1982g,测含水率装置对待测样品测定含水量为4%,得到待测样品的整体净重(除去水的重量)1905.7g。10秒后,中控系统控制注水筛分淘洗装置第二次开始注水,当水位达到设定的位置时,中控系统控制注水装置停止注水,并启动筛分淘洗装置,将内部的泥沙淘洗干净,淘洗结束后,静置1分钟,通过浊度检测装置检测为0.88ntu,满足设定要求。排水装置启动,排水结束后,称重装置对待测样品称重为1980g,测含水率装置对待测样品测定含水量为6.2%,得到待测样品的整体净重(除去水的重量)1864.4g。中控系统开始计算2次结果是否满足误差。计算得出不满足误差。10秒后,中控系统控制注水筛分淘洗装置第三次开始注水,当水位达到设定的位置时,中控系统控制注水装置停止注水,并启动筛分淘洗装置,将内部的泥沙淘洗干净,淘洗结束后,静置1分钟,通过浊度检测装置检测为0.8ntu,满足设定要求。排水装置启动,排水结束后,称重装置对待测样品称重为1982g,测含水率装置对待测样品测定含水量为6.3%,得到待测样品的整体净重(除去水的重量)1864.5g。中控系统并计算出含泥量为6.19%。以上数据储存在中控系统内,并显示在屏幕上。中控系统开始计算2次结果是否满足误差。计算得出满足设定误差,整体测量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以本发明的技术路径或方案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